裝備部隊
Fiat G.50 B雙座教練機,1940年4月試飛,到1943年生產大約100架。Fiat G.50 ter裝Fiat A.76發動機,1941年7月試飛,飛行速度達到530KM/H,僅生產1架。Fiat G.50 V裝 Daimler Benz DB601發動機,達到580KM/H的飛行速度,未批生產。Fiat G.50 bis A/N為義大利用商船改裝的航空母艦Aquilla(阿奎拉,天鷹座)和Sparviero(斯帕維羅,食雀鷹)號改裝的雙座艦載戰鬥轟炸機,可以攜帶一枚250KG炸彈,有著艦鉤。因航空母艦的改裝未完成,在1942年10月2日試飛後未製造。
1943年初,G.50還有三個中隊在撒丁島、希臘、愛琴海地區部署。1943年6月義大利退出戰爭後,還有4架G.50參加法西斯“薩洛共和國”空軍,用於訓練。35架G.50,1939年出口芬蘭,參加了蘇芬戰爭;1940年,10架G.50bis出口克羅埃西亞,裝備克羅埃西亞空軍。G.50 和雷賈內 Re.2000 戰鬥機上,倒也暫時滿足了前線飛行員對飛機性能的要求。軟體方面,由於戰爭中血的教訓,義大利空軍終於放棄了其一度死抱不放的過時的,不切實際的戰術條例,提高了空戰的效率。
1934年初,致力於重建工作的德國空軍向國內各大飛機製造企業招標研製一種新型戰鬥機。儘管其目的是最終擁有一種超越同時期其他國家主力戰鬥機的優秀飛機,招標書上的能要求卻定的並不出格,甚至可以說是平平無奇了。最終共有四個公司交出了自己的設計,他們分別是福克.武爾夫公司的Fw159,阿拉道公司的Ar80,BFW公司的Bf109以及亨克爾公司的He112。其中前兩種設計很明顯地不符合當時飛機的發展趨勢,沒有什麼改進潛力,很快被淘汰出局,而剩下的兩個競爭者在飛機能上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如果硬要分出高下的話,He112似乎略勝一籌。
性能數據
Fiat G.50 ter型:
乘員:1人
發動機:1*840hpFiatA.74RC.38
航程:670KM
最大速度:472KM/H
升限:9835M
重量:1975/2415KG
尺寸數據:翼展10.96M機長:7.79M機高:2.96M
機載武器:2*12.7mmBreda-SAFAT
為機護航
12架預生產型首先交付給義大利駐西班牙的援外航空兵團,在抵達西班牙之後數周,1939年4月,佛郎哥軍隊占領西班牙全境,G.50未參加戰鬥。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英、法宣戰時,義大利有G.50飛機97架。宣戰後,G.50為轟炸機護航,在法國南部和法國海軍航空兵進行了小規模戰鬥;1940年10月到1941年4月,48架G.50參加義大利援外航空兵團,和Fiat Cr.42;Br20;少量Cant Z.1007一起,進駐比利時機場,配合德國空軍進行“不列顛之戰”。1940年10月24日,空襲Harwich;29日空襲Ramsgate;11月11日,空襲Yarmouth.未和英國空軍發生遭遇和戰鬥。只是義大利飛機塗飾得和航空表演一樣鮮艷奪目,使地面防空炮手十分驚愕。到了年底,寒冷的氣溫使習慣溫暖南方氣候的意軍飛行員無法在開敞的、無任何加熱設備的座艙里在高空戰鬥,僅能在比利時、荷蘭、法國的低空進行巡邏飛行。1941年4月全部撤回義大利,重新部署到北非。
1940年10月28日,G.50以侵占的阿爾巴尼亞和義大利阿普利亞為基地,參加義大利侵略希臘的戰鬥。初期在和英軍‘Gladiator‘雙翼戰鬥機的戰鬥中占上風,但“颶風”一參戰,G.50立即處於劣勢,只能鑽山溝低空飛行,執行對地支援任務。G.50增加機內油箱容量,增大航程;增加開敞式座艙旁的半截透明蓋板,減少螺鏇槳滑流衝擊飛行員;增大垂直尾翼的面積;改善飛機縱向操縱性,稱為G.50bis。Fiat公司製造344架,CMASA公司製造77架。大部分飛機在利比亞使用,為適應北非沙漠條件,加裝空氣濾清器,一些飛機還在前線臨時加裝翼下炸彈架,可充作戰鬥轟炸機使用。1942年10月阿拉曼戰役時僅剩43架。突尼西亞之戰後,G.50已經完全落後,雖然有少量參加西西里反登入戰,但在盟軍的強大空中優勢和艦隊防空炮火面前,沒有任何戰果。
最高水平
西班牙內戰明白無誤地證明了一件事——雙翼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儘管在內戰後期義大利人的CR.32雙翼戰鬥機仍然十分活躍,但要對抗高速的I-16依舊是力不從心。聰明的共和軍飛斜通過簡單實用的“一擊脫離”戰術充分發揮了I-16的速度優勢,創造了不少輝煌戰績。而反過來說,要用過時的雙翼飛機擊落一架I-16就困難得多。在情況不利時,I-16的飛斜往往只要簡單地加大油門,通過一個俯衝就可以脫離困境,一溜煙地跑個沒影了,讓敵方的飛斜恨得牙痒痒的。要知道,國民軍一方給蘇聯這種看上去粗粗笨笨的飛機取了個有趣的外號“耗子”,粹個略帶調侃的名稱也可以感受一些國民軍飛斜當時苦戰I-16後的體會了。總之,交戰雙方的飛斜都把一個教訓帶回了家“對現代戰鬥機來說,速度比機動更重要!”
西西里登入戰開始時,島上共有10架MC.205,以及50架MC.202和同樣數量的Me-109。雖然不斷有後續部隊增援,但德意空軍一直處於數量上的劣勢,軸心國不得不以400架飛機來對抗盟軍4900架飛機。比薩地區的義大利空軍在1943年4月開始接收MC.205,並投入到撒丁島上空的作戰。8月2日,6架MC.205攻擊了20架P-38、P-40組成的機群,空戰中共擊落盟軍飛機6架,只有1架MC.205被擊落。義大利宣布投降後,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北部組織了傀儡軍隊。在墨索里尼的空軍部隊中還保留有29架MC.205型戰鬥機。此外在Varese的馬基工廠里還有112架剛出廠的MC.205,但這些飛機隨即在盟軍的空襲中被毀。德國空軍也用MC205V裝備了一個大隊。戰後,MC.205飛機仍繼續生產了一段時期,直至1948年停產。MC.205和Re.2005、G.50飛機一同被稱為義大利戰鬥機的“5”系列,這三種飛機代表了戰時義大利空軍裝備的最高水平。新飛機“科學地”定名為SM.92重型戰鬥機,可惜直到義大利投降後原型機才完成。1943年11月12日該機在德國人的控制下進行了首次試飛,正如義大利工程師所估計的那樣,比之Sm.91性能有了重大提高。在9,124米的高度,SM.92的極速為615公里/小時,爬升到6,000米只需七分十秒 ,升限12,000米。而以539公里/小時的速度巡航飛行時,航程遠達2,000公里 !但是,一切都太晚了,儘管德國人的試飛評估小組對SM.92很有興趣,最終還是決定集中義大利北方的全部工業力量生產更適合德國人需要的德國飛機。SM.92的研發工作中止了,義大利共和國空軍的飛行員最終裝備了德國設計的Bf-109G戰鬥機。
二戰名機導航
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末期出現的經典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