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CR.25戰鬥機

義大利CR.25戰鬥機

1936年,義大利菲亞特公司決定自主開發一種採用當時先進航空技術的高速輕型轟炸機,在該機的設計要求中突出強調了兩點----高速度及優秀的自衛能力,因此也可以兼顧戰略偵察任務。但作為轟炸機的話,CR.25三百公斤的載彈量也實在太低。不過,最後該機還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是為運輸船隊提供空中掩護,利用機上強大的火力系統為轟炸機群提供護航任務。雖然CR.25的產量只有區區十架,性能也談不上出眾,但在義大利於二戰期間所研製的所有雙發戰鬥機中,該機卻可以說是最受好評的設計。

前言

提起義大利飛機設計師賽萊斯蒂諾·羅薩特利(Celestino·Rosatelli)所設計的CR-32/42雙翼戰鬥機的大名,舉凡對義大利航空史稍有觸及的人都會有如雷貫耳之感。但如果談到同樣由羅氏設計的CR.25重型戰鬥機,可能就知者寥寥了。儘管這種外形優雅的雙發戰鬥機同樣出自名家手筆,但其產量卻遠不足以同其他冠以“R”(指由羅薩特利設計的飛機)詞頭的軍用飛機相提並論。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其設計失敗所致,但事實並非如此。儘管機身採用了鋼管焊接骨架外罩布蒙皮,但CR.25在1936年開始研製時卻是一種相當優秀且先進的設計。

義大利CR.25戰鬥機Ba.88“飛行白薯”

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觀察這種設計是否算得上成功。其實,羅薩特利的初衷是希望研製一種偵察/轟炸機,以當時這類飛機的標準來看,就算完全忽略其優異的自衛能力,CR.25也絕對是一種出類拔萃的機型,至少在各項性能和飛行品質上要比卡普隆尼公司的Ca.310系列好得多。那么,作為一種“打擊戰鬥機”(義大利人對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的稱呼),其性能又怎么樣呢?從客觀角度出發,該機性能雖然談不上出眾,但也說不上落後過時,尤其是和當時贏得義大利空軍打擊戰鬥機項目招標的Ba.88“山貓”式(稱得上是“一無是處”這一成語的實體)比較的話,雖然在最大速度一項上處於下風,但在其他各個方面則可以說是全面超出。

乘員對CR.25的一致喜愛這一點上我們也可以看出該機的優秀。要知道,該機所執行的任務往往是平凡,枯燥但卻極其危險的洋上遠程護航,但CR.25卻能帶給駕駛它的飛行員以安心感,而這種飛機也從沒有讓他們失望過。根據義大利皇家空軍的紀錄,在該機型長達十八個月的戰鬥生涯中,每一次都能把其乘員安全地帶回基地而沒有損失一個人!光憑這一點,CR.25就已經創造了二戰中的一個記錄。

研製過程

義大利CR.25戰鬥機CR.25的駕駛員座艙

1936年,菲亞特公司決定自主開發一種採用當時先進航空技術的高速輕型轟炸機,在該機的設計要求中突出強調了兩點----高速度及優秀的自衛能力,因此也可以兼顧戰略偵察任務。就在研究工作剛剛啟動的時候,義大利空軍開始向國內各航空企業招標研製一種雙發重型戰鬥機。於是乎,公司首腦當機立斷,決定更改原來的設計目標,全力爭取這一契約。當然,其他廠家對這筆生意也同樣志在必得,完全沒有拱手相讓的意思。除了菲亞特公司外,空軍部又先後收到了卡普隆尼-塔里埃多公司(Caproni-Taliedo),南方航空和機械工業公司(IMAM)及卡普隆尼-雷賈尼公司(Caproni-Reggiane)等三家的投標,就連最初選擇保持沉默的布雷達公司(Breda)也在截止期前加入進來,競爭似乎呈現白熱化態勢。不過IMAM的Ro.53隨即就因為研製進度受到延誤而宣布退出,而雷賈尼的Ca.401也由於總設計師Pegna專心於競賽機Ca.405的研製(準備參加當時Istres-Damascus-Paris的航空競賽)分身乏術而成了泡影,對手一下子又減少到了三個---包括塔里埃多提出的Ca.150和Ca.162,以及布雷達公司研製的Ba.88。空軍最後的評估結果可謂皆大歡喜,姍姍來遲的Ba.88脫穎而出,拔得頭籌;CR.25也由軍方正式立項,作為“打擊戰鬥機”的待選方案同Ba.88平行發展,就連Ca.150也獲得了空軍的認可製造兩架原型機供進一步比對。需要補充的是,Ca.150的研製最終失敗,連一架原型機也沒有製成。

義大利CR.25戰鬥機CR.25的發動機特寫,可見與CR.42有許多共同的設計特徵

1937年4月,負責CR.25開發項目的技術委員會在參謀部二把手平納(Pinna)將軍的辦公室里討論該機的設計問題。委員會主席切布雷里(Cebrelli)將軍認為最初作為雙發偵察/轟炸機開發的CR.25機體尺寸太大,建議去掉一些不相干的設計如雙重操縱系統及轟炸瞄準具等以求減少飛機的迎風面積,提高相對而言更加重要的最大平飛和俯衝速度。羅薩特利工程師則代表了菲亞特公司的意見,堅持認為保留原設計更有益處。在其發言中,先是詳細介紹了CR.25的研製過程和目前的開發進度;隨後話鋒一轉,開始陳述採用較大機體的好處,包括可以在後機身安裝一個

義大利CR.25戰鬥機CR.25 的機頭可以清楚地看見兩挺12.7 毫米機槍

可做360度旋轉的炮塔加強自衛能力,保留飛機的通用性等等。最後,工程師開始旁徵博引,用大量數據說明保留投彈設備和機體設計並不會對總體性能造成多大的損失,既然如此,又何樂而不為呢?總之,所有人都被羅薩特利的口才所懾服,同意繼續按其構思設計CR.25。工程師隨即又進一步提出希望改動飛機的武器配備方案,從原先規定的四挺各備彈400發的12.7毫米機槍減少到三挺同口徑武器並重新考慮在機腹安裝下部炮塔的要求。這樣,一來可以讓飛機的重心不至於太靠前,二來也可以讓機頭的設計更加流線,同時還能保留足夠的空間以容納他所堅持的投彈設備。最終羅薩特利在這次的會議上大獲全勝,空軍答應了他提出的一切要求,CR.25完全成了工程師的個人創作,而不再僅僅是原來軍方所要求的“打擊戰鬥機”了。

由於承擔新飛機開發的各個廠家都對安裝下部炮塔持否定態度,空軍終於決定取消這一不合理的要求,並因此決

義大利CR.25戰鬥機保持金屬底色的CR.25,該機為第一架生產型

定將新飛機的機組成員限制在兩個人以下。不過,這一點對於選擇成為十項全能選手的CR.25來說成了個大麻煩,兩個人要操縱這個大傢伙實在是太勉強了,駕駛員姑且不論,另外一個乘員必須同時擔任觀察員無線電員,投彈手,機槍手等多項任務。最後公司只好這么規定,在出轟炸任務時臨時增加投彈手一名,以求符合空軍的要求。除了這一點外,CR.25還有不少方面與軍方的規定不符,其中對其入役影響最大的一條便是速度。該機的速度不可能超過500公里/小時,但這卻是空軍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該機的研製進度也落後於空軍的計畫表,由於1936年和1937年的兩次招標失敗,軍方在時間上卡得很緊。CR.25連犯兩條大忌,終於讓Ba.88有機可乘。再者布雷達公司的“山貓”雖然其貌不揚(以前論壇上有人說這種飛機的外形徹頭徹尾就是個大白薯,此言得之),但卻在1937年4月1日的100公里閉合航線速度競賽上以平均時速517.836公里/小時奪魁,隨後又在12月9日將這一紀錄刷新為554.357公里/小時,這些耀眼的成就終於讓軍方決定選用該機,並下了首批80架飛機的訂單。然而,為了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空軍還是向菲亞特公司訂購了四十架CR.25作為補充。

1937年7月22日,CR.25的第一架原型機(編號MM.332)在瓦倫蒂諾·庫斯中校(Cdr.ValentinoCus)的駕駛下進行了首次試飛。由於該機在這次飛行中展示了極好的操縱品質,工廠遂決定在飛行測試還沒有完全結束前就在位於都靈(Turin)市的義大利航空公司的工廠將CR.25投入生產。

CR.25數據表

動力:兩台840匹馬力菲亞特A.74RC38星型氣冷發動機
翼展:16米
全長:13.56米
全機高:3.3米
翼面積:40平方米
全機空重:4,475公斤
滿載重量:6,625公斤
最大平飛速度:450公里/小時(在4,000米高度時)
巡航速度:380公里/小時(5,000米高度)
升限:7,950米
航程:約1,500公里
武裝:機頭裝兩挺12.7毫米SAFAT固定機槍,機背布雷達M.2炮塔裝一挺12.7毫米SAFAT機槍,機腹彈艙內可掛彈300公斤,也可裝AGR.90或AGR.61航空照相機

命運多舛

義大利CR.25戰鬥機MM.3651,該機機頭沒有投彈窗且不裝備背部炮塔

由於已經將Ba.88作為遠程戰鬥機部隊的主力,當然得為CR.25安排一個去處。就這件事,空軍上層反覆討論了許久。雖然該機原定作為戰鬥機使用,但其速度未免太慢,火力也不強;而作為轟炸機的話,三百公斤的載彈量也實在太低。總之,這時在空軍的眼中,對CR.25一定頗有些鼯鼠五技而窮之嘆。就在CR.25二號機(MM.333)於1938年初完成組裝的時候,參謀部終於決定將所有的CR.25分配到戰略偵察機部隊,與RS.14水上偵察機搭檔組成義大利空軍新一代遠程偵察機部隊的主力,起碼該機的各項性能對偵察機來說還不錯。不過,這一決定在當時卻受到空軍部的激烈反對。他們的意見是,CR.25所使用的菲亞特A.74發動機已經供不應求,為什麼還要浪費在一種看起來顯得多餘的飛機上?不如用Ba.88的偵察型來完成同樣的任務,減少後勤維護方面的困難。再者,就算Ba.88不成功,還可以考慮Ca.312嘛!後者的最高時度可以達到435公里/小時,而且正在試驗為Ca.312換裝IF的“三角”直列式氣冷引擎。這么一來,該機的性能肯定能有所提高,說不定可以彌補在速度方面與CR.25的差距。終於,空軍部的意見占了上風,由朱澤佩·瓦勒(Giuseppe·Valle)將軍拍板決定中止CR.25的生產,除了已經開工的八架飛機和兩架原型機外取消其餘三十二架飛機的生產計畫。菲亞特公司和羅薩特利工程師無疑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不過並沒有影響到該機的生產。1940年1月,所有十架CR.25的生產全部完成,但空軍除了將編號為MM.3651的飛機撤去機頭投彈裝置和炮塔,改稱CR.25A 當作駐柏林大使館武官的專用聯絡飛機外,一時還沒有為其餘九架飛機找到合適的用處,只好封存起來等待命運的轉折。

戰鬥歷程

義大利CR.25戰鬥機地勤人員在維護Palermo-Boccadifalco機場的CR.25

1941年初,空軍參謀部認識到繼續使用自衛能力較差的多發水上飛機對敵艦實施攻擊有點得不償失,因此決定將原先用於這一用途的Z.605水上飛機全部改用於更為合適的水上巡邏/遠程偵察任務。在此影響下,原來的第三十一(31thStormiB.M)及三十五水上轟炸聯隊(35thStormiB.M)開始換裝三發的Z.1007陸基轟炸機,並從這兩支部隊中抽調出部分人員(主要是第九十三大隊的飛行人員和地勤,總計九十人左右)組成了全新的173R.S.T(遠程戰略偵察)中隊,這時終於想到了倉庫中塵封已久的剩餘物資,本文的主角---CR.25重型戰鬥機。一年多在地中海戰場的苦戰證明了遠程偵察機的重要性,也證明了海上遠程偵察飛行的危險性;既然原來是作為重型戰鬥機發展的,CR.25在執行任務時的生存能力總該高一些吧。

為了完成轉型訓練,173中隊所有的飛行人員被送到了都靈(Turin),與此同時,地勤人員則先行前往日後該部

義大利CR.25戰鬥機173中隊的兩架CR.25停在西西里機場上

的常駐基地---巴勒莫港(Palermo)附近的博卡迪法爾科(Boccadifalco)機場。不過該部的轉型訓練並不順利,全部飛行員中除了中隊長埃德瓦多·阿涅羅(EduardoAgnello)外都沒有駕駛陸基飛機的經驗,而CR.25又缺少對教練工作十分有幫助的雙重操縱系統。另外,要掌握該機的駕駛技巧也需要經驗的積累。比如說,該機的失速速度高達200公里/小時,不少新手一開始都對如此高速度的降落感到難以適應,事故時有發生。所幸只有MM.332號飛機(也就是CR.25的第一架原型機)在著陸失敗後爆炸燒毀,且飛行員貝爾圖西中尉(TenenteBertuzzi)及隨機機械師均在爆炸前成功逃離了飛機,安然無恙。由於這些困難,轉型訓練直到該年年中才真正完成。7月14日,173中隊首批四架CR.25由中隊長阿涅羅,上尉林多內(FltLt·Rindone),少尉多里(PltOff·Dori),上士斯多里(FltSgt·Stori)四人駕駛從都靈經錢皮諾(Ciampino)轉場到博卡迪法爾科機場,並隨即在CADS(ComandoAeronauticadellaSicilia:駐西西里空軍最高司令部)命令下於24日投入了搜尋沿岸英國潛艇的行動,不過這第一次實戰出動最後卻無功而返。接下來的幾天內,第二批四架CR.25又在上尉林多內(Lt.Rindone),上尉帕里西(Lt·Parisi),軍士多里(NCOs·Dori)及軍士斯多里(NCOs·Stori)駕駛下趕到中隊駐地會合,173中隊終於得以以滿員的陣勢準備接受戰火的洗禮。

義大利CR.25戰鬥機迫降在Pantellaria機場的八號機

CADS給173中隊制定了一張滿滿的工作日程表,其任務包括:為往返北非的運輸船隊提供空中掩護,對英軍重重設防的馬爾他(Malta)島進行強行偵察,前往任何可疑海區做長時間的巡邏搜尋,甚至為當時頻繁出動的主力艦隻護航。為了任務需要,173中隊的飛機不斷出現在的黎波里(Tripoli),潘泰雷里亞(Pantellaria),雷焦卡拉布里亞(ReggioCalabria),克羅托內(Crotone),卡塔尼亞(Catania),科米索(Comiso),夏卡(Sciacca),特拉帕尼(Trapani),傑比尼(Geibini),傑拉(Gela)等機場,CR.25忙碌的身影成了中地中海戰區天空中常見的景象。在長時間的戰鬥中,該中隊的飛機雖然經常受損,但卻從來沒有出現過人員傷亡的情況。最糟的一次發生在Pantellaria機場,該中隊的一號,五號和八號三架飛機在降落時接連出事,但卻都只是機頭輕微受損,更談不上人員傷亡。

1942年2月,173中隊被劃歸第十轟炸機聯隊(10thStormoBT),主要任務改成了掩護該聯隊的S.79轟炸機和C

義大利CR.25戰鬥機173中隊的七號機準備從巴勒莫機場起飛

a.314轟炸機突擊敵方水面艦船。就在二月六日,CR.25終於第一次在空中遇到了敵機。當天駕機執行反潛護航任務的林多內上尉(Lt·Rindone)發現了三架編隊飛行的“布倫海姆”式轟炸機(這些魚雷轟炸機屬於駐馬爾他的第二中隊,正按照偵察機的報告在這一海區搜尋兩艘軸心國的貨船),鬥志昂揚的林多內立刻占據陣位從尾後對其中的一架發起進攻,機頭兩挺12.7毫米機槍吐出的火舌準確地擊中了對方,遺憾的是,這樣的火力強度卻沒能立刻結果對手。正當他準備繼續繼續攻擊時,自己的SAFAT機槍卻忽然卡殼了。不甘心就這樣放棄獵物的中尉飛到了敵機的下方,讓機槍手用機背炮塔上的機槍繼續對敵機猛烈射擊,直到彈藥耗盡才悻悻地掉頭返航。最終這架倒霉的“布倫海姆”在返航時被II/JG53的Bf-109戰鬥機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陣亡。

四月二十九日,貝爾圖西上尉(Lt·Bertuzzi)在率隊出任務時在蓋爾甘奈(Kerkennah)沙灘附近目擊了不幸的一幕。一架從的黎波里(Tripoli)飛往馬爾薩拉(Marsala)載有十五名乘客的民用型Z.506三發水上飛機(國內民航編號I-DORA)被一架III/ZG26的Bf110誤認為敵機而加以擊落。貝爾圖西馬上飛向還在海面上燃燒的殘骸投下了飛機上的救生艇,而當他轉身時,驚奇地發現那架Bf-110正向著海面筆直地掉下去!一定是哪個義憤填膺的飛行員含憤出手把他擊落了,不過究竟是誰幹了這件事由於所有在場的義大利飛行員都保持沉默也就成了個謎。

義大利CR.25戰鬥機173中隊的二號機及四號機編隊掠過巴勒莫港上空

同年六月二十一日,173中隊的兩架CR.25分別由上尉林多內(Lt·Rindone)和軍士多里(NCOs·Dori)駕駛奉命為一支德意運輸船隊護航。正當地中海的艷陽令所有人昏昏欲睡時,戰鬥警報拉響了!一隊“波弗特”式魚雷轟炸機從低空飛來,正打算對船隊外側的一艘德國運輸船發起攻擊。林多內和多里立刻駕機沖了下去,也許是吸收了上一次費盡彈藥卻空手而回的教訓,義大利飛行員直到目標完全填滿瞄準鏡才猛烈開火,瞬時間便有兩架英機中彈著火。其他的“波弗特”式完全沒有料到在如此遠離陸地的遠海中也會遇到義大利的戰鬥機,一下子慌了手腳,原本犀利的攻勢也就不復存在。最終CR.25共獲得兩個確認的戰果,不過當天真正大出風頭的還得算義大利驅逐艦“達·雷卡”號,其準確的防空火力在戰鬥中共擊落三架英國人的魚雷轟炸機。八月,英國人開始了規模巨大的“台座(pedestal)”行動,盡全力向馬爾他補充物資和給養;173中隊也就義無反顧地加入了軸心國軍隊一方,努力爭取讓敵人的企圖落空。到此時為止,該中隊的飛機損失為零,不過之後就沒有那么好運了。由於一系列的事故加上零部件開始缺乏,能出動的飛機很快就減少到四架,到十一月,只有兩三架飛機還能湊合著用。

義大利CR.25戰鬥機上為CR.25在都林機場的塗裝,下為173中隊的標準塗裝

為了保持戰鬥力,中隊從第十轟炸機聯隊接受了一些二手的Ca.314,不過飛行員都不看好這些替用品,認為其性能遠遠不足以接替他們的“守護神”。果然,飛行員的預感不幸而言中,十一月二十日,173中隊史上最悲慘的一幕發生了。該中隊的一架Ca.314與另一架58中隊的同種機型(該機的報務員亦來自173中隊)在護航任務結束後返場途中被馬爾他227中隊的四架“漂亮戰士”式擊落,機上八人全部遇難。CR.25執行最後一次任務是在1943年1月15日,帕里西(Parisi)中尉駕機在菲利普維爾(Philippeville)附近進行了約180分鐘的空中巡邏。月底,由於不可能再搞到CR.25的備用零件,該中隊倖存下來的四架CR.25(編號分別為MM.3653,MM3654,MM3656和MM3657)全部飛到雷吉奧埃米利亞(ReggioEmilia)機場退出現役,交給SRAM再次封存起來。

後記

使用時間最長的還是在柏林的那架CR.25,甚至在義大利投降後該機還被德國人拿去,作為教練機一直用到1944年9月。值得一提的是由於CR.25在173中隊手中的優異表現,竟然令空軍部回心轉意,開始考慮重新生產這種機型。不過,這一提案受到了生產部門的否決,建議用武裝較強的CANSA的FC.20加以替換。但是,由於萬能戰鬥機這一概念的落伍及大幅增加的集體重量,FC.20從未能在戰場上獲得同CR.25一樣的聲譽。

如果羅薩特利在設計該機時能將目光集中在單純的戰鬥這一功能上,並為該機配備更強力的引擎和武器系統,也許CR.25能在戰鬥中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甚至象CR.32或CR.42一樣成為羅薩特利的又一名作。不過,現實不可能被更改,CR.25終於從戰場上悄然消失,只有關於它的美好記憶留在了所有173中隊倖存飛行員們的腦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