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箭桿胡同九號,曾是著名革命刊物《新青年》編輯部的所在地。《新青年》是陳獨秀創辦的進步刊物,開始在上海出版。民國六年(1917)1月,陳獨秀受蔡元培的邀請,到北京大學任文科學長,遷居到距北京大學不遠的箭桿胡同,《新青年》的編輯部也隨之遷至北京。陳獨秀編輯一段後,改為同人刊物,陳獨秀、錢玄同、高一涵、胡適、李大釗、魯迅、沈尹默、周作人、劉半農等也參與編輯,並一度輪流主編。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都在此刊物上發表。《新青年》在宣傳馬克思王義,提倡科學和民主,反對專制和迷信方面起到極大的作用。民國六年(1917)10月,陳獨秀離開北京大學回上海,《新青年》編輯部又返回上海。
陳獨秀故居
箭桿胡同20號箭桿胡同屬東城區東華門地區,呈“T”字形,南北向一豎的北口在智德北巷,南口與東西向的一橫相通,東西向一橫的西段曲折,東不通行,西口在騎河樓南巷,全長150餘米。
據記載,“箭桿胡同”始稱於清光緒年間。何謂箭桿?箭桿是指舊時扎紙活的骨架和吊頂棚的龍骨(擱柵)所用的經過加工的高粱秸。據此分析,當年胡同內應有加工、經營箭桿的作坊、店鋪。胡同今已無存,只因保留“陳獨秀舊居”還剩下西口凹進去的一小截,但已經不是胡同了。
箭桿胡同20號,舊時的門牌是箭桿胡同9號,在胡同西口內南側把角處,東西並排兩個院落,有兩個街門,朝北的街門是箭桿胡同20號,朝西的街門是騎河樓南巷9號(舊門牌是妞妞房9號)。據房屋檔案記載,該院占地面積為460平方米,共有房屋18間半,建築面積為264平方米。此房原為孫姓人家的房產,購於民國元年(1912年)。1917年,陳獨秀來京後租住東院,即箭桿胡同9號;如今,箭桿胡同20號作為“陳獨秀舊居”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獨秀舊居”的街門建在院子的東北角,面北,為“如意門”:院內有正房3間帶1間東耳房,南房3間亦帶1間東耳房,東廂房兩間;院內西牆有隨牆門通往西院。院內房屋均為起脊合瓦房,正房3間前出廊子。陳獨秀從1917年初到1920年初在這個院子裡斷斷續續住了3年。
陳獨秀在胡同
陳獨秀(1879-1942),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十里舖(今屬安慶)人。早年留學日本,1904年創辦《安徽俗話報》,1915年起主編《新青年》雜誌,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積極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文學革命,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毛澤東稱他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五四運動”後,陳獨秀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他說:“‘五四運動’雖然未能達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運動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實際行動,開始了中國革命之新的方向。”“這新方向便是社會中最有革命要求的無產階級參加革命,開始表現他的社會勢力。
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組織正式成立,陳獨秀任書記。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陳獨秀理所當然地被選為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簡史》寫道:“黨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次大會是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舉行的,除了會場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騷擾外,在社會上沒有引起任何注意,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但是,就在這時,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卻已在沉沉黑夜中點燃起來……
在沉沉黑夜中點燃新的革命火種的人便是陳獨秀,他是中國無產階級的普羅米修斯,一生既輝煌,又坎坷,晚年蟄居在四川江津鄉下,只有一個老保姆陪伴,但陳獨秀仍然卓爾不群,傲骨凜然。1941年秋,陳獨秀作了一首題為《對月憶金陵舊遊》的七言絕句。詩曰:
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磯邊憶舊遊。
何處漁歌警夢醒,一江涼月載孤舟。
陳獨秀在箭桿胡同9號居住期間,上演了其人生最為輝煌的一幕。
1917年初,陳獨秀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文科學長,住在箭桿胡同9號;《新青年》編輯部亦隨之由滬遷京,駐地也在箭桿胡同9號,這裡成了新文化運動中心。1918年12月,陳獨秀與李大釗又創辦了《每周評論》,《每周評論》很快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鎮。陳獨秀當之無愧地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和主帥,當年從箭桿胡同9號發出的聲聲吶喊震撼著整箇中國。
陳獨秀在“五四運動”中不僅發揮了領導作用,而且,身先士卒,衝鋒陷陣。1919年6月8日,陳獨秀與李大釗商量後,起草了著名的《北京市民宣言》;6月11日又和鄧初、高一涵到宣武門外的“新世紀遊藝場”散發,當場被捕。陳獨秀受了三個多月的牢獄之苦,在社會各界的營救、聲援下於9月16日獲釋。
迎接陳獨秀出獄的蔡元培當眾宣布:“北京大學為有仲甫而驕傲!”李大釗則獻上詩作《歡迎獨秀出獄》:
你今天出獄了,
我們很歡喜!
他們的強權和威力,
終究戰不勝真理。
什麼監獄什麼死,
都不能屈服了你,
因為你擁護真理,
所以真理擁護你。
1920年2月14日,為躲避軍警的追捕,陳獨秀頭戴氈帽,打扮成討賬的財主,乘著一身賬房先生打扮的李大釗趕著的帶篷騾車,出了北京朝陽門直奔天津。二人一路上商量著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計畫組織中國共產黨。“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茫茫的旅途中,在瑟瑟的寒風裡娓娓地進行著。
1927年7月,陳獨秀因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離開了中共中央領導崗位;1929年11月,又因組織“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而被開除黨籍。但是,人們不能忘記,也不會忘記陳獨秀的肇始之功。
陳獨秀有四個兒子,長子延年、次子喬年均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大革命失敗後相繼在上海就義;四子鶴年上中學時便投身革命,後避居香港;惟三子松年從小隨生母住在安慶。1953年2月,毛澤東路過安慶,憶起故舊,遂召地委書記傅大章垂詢。
毛澤東問:“陳獨秀家還有誰?”
傅大章答:“有個兒子陳松年,在窯廠做工,生活比較困難。”
毛澤東正色道:“陳獨秀這個人,是有過功勞的,早期對傳播馬列主義和創建中國共產黨,是有貢獻的。他是五四時期的總司令。後期,他犯了錯誤,類似俄國的普列漢諾夫。陳獨秀後人的生活,還是要予以照顧。”
毛澤東沒有忘記陳獨秀,箭桿胡同的街坊們也沒有忘記陳獨秀。
相關資料
記者在2002年拜訪了一次箭桿胡同20號。一進胡同,記者隨便詢問了兩位中年婦女和一個小伙子,他們都能準確說出陳獨秀舊居的具體位置,而且臉上還掠過不易察覺的自豪感。尤其是原來的房主孫志誠先生,當時他已是83歲高齡,還非常熱情地引領我走進院子,並詳細地向記者介紹:“當年我們家住在西院,東院整個都租給陳獨秀先生了。北房3間是陳先生的住房,南房3間是《新青年》編輯部,靠街門的那間小房是傳達室,《新青年》編輯部的牌子就掛在那兒,兩間東房是陳先生的車夫和廚子住的地方。東、西兩個院子是相通的,當年陳獨秀受通緝,就是從西院那個門妞妞房9號逃走的。”依孫老先生年齡推算,應該見過陳獨秀在這裡居住,但不應該留下如此清晰的印象;關於陳獨秀在這裡居住的情況極有可能是聽說的,可是孫老先生卻如數家珍。
思緒至此,不諳詩道的記者卻流淌出四句不能稱為詩的詩:
小院當年聚風雲,獨秀引來萬木春;
千秋功罪任評說,畢竟巍巍一崑崙。
胡同的傳說
徐達,濠州人,祖輩務農。元末,他參加了由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成了朱元璋的部下。他由於心懷大志,作戰英勇,又足智多謀,所以很得朱元璋的賞識。朱元璋攻滅張士誠,北上滅元時,徐達被任命為大將軍。他率軍進入北京後“封府庫、籍圖書寶物,令指揮張勝以兵千人守宮殿門,使宦者護視諸宮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為此,他受到了北京城內居民的擁戴,今天,北京城還流傳著徐達射箭定明都的故事。據說朱元璋北伐時,住在南京,可他準備在北方另行修建一座新的京城,這都城在哪兒建呢?他想來想去,最後叫來了徐達。他對徐達說:“我要在北邊建座新都城,可現在還沒選好地方。這么辦吧,憑著你的神力往北射上十箭,箭落到哪兒,咱們就在哪兒建新都。”徐達答應著來到殿外,抽弓搭箭,連著向北方射了十箭。這十支箭分別落到了現在的昌平、前門外、德勝門外、崇文門外、廣安門內、東打磨廠、北池子、東單、北兵馬司和寶鈔胡同附近。明都建成後,這十個地方每處都形成了一條箭桿胡同,而且每條胡同均象箭桿一樣直直的、細細的,據說那是徐達射出的十支箭變的……
箭桿胡同
箭桿胡
位於西城區東北部。東起前海西街,西至三座胡同。箭桿胡同北為三座橋,橋北有大慈恩寺,武宗時與白塔寺一樣,都是供奉養番僧的場所,十分隆盛。世宗即位後,對此很反感。朱國楨《涌幢小品》云:“嘉靖初,廢大慈恩寺。從錦衣衛之請,即其地改為射所。上以金鼓聲徹於大內,擬改建元明宮,別以大興隆寺為射所。”這就是說,大慈恩寺曾擬改為射所。由此,胡同稱箭桿者,似也不是空穴來風。
箭桿胡同五號是京城現存少有的獨家獨戶傳統四合院民宅。始於元朝,經歷了明朝,清朝及民國,直至1966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八百多年來,北京人大多居住在這種由東、西、南、北屋圍成的四合院裡。
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刻意裝飾過的內院,這是一個舊時官人及老北京的住宅。走進院內,體會一下老四合院的格局,屋內的陳設。在遊廊里,八仙桌旁,太師椅上歇歇腳,留個影,感受一下老北京的韻味,增加一些對老北京的回憶……
百年大門,依稀可見往日的輝煌;門前損毀的石墩,印證了文革的洗禮。七級台階及宅門上方的木刻雕飾——四個門簪,便可知昔日主人的官位品級。
大門外台階的階數在封建社會有著森嚴的等級規定,這套四合院擁有七級高台階,在封建社會它代表著宅子的主人是四品以上的官員。門上有四個“門簪”(如上照片:門上邊伸出來的六角狀木製柱子)也是四品官的象徵。常言到“門當戶對”,就是從這個門口的等級表示而來。門墩可以看出這家是文官還是武官,比如獅子腳下踩著大鼓是武官,踩著玉璽是文官。
走進二道門,抬頭可以看到門框兩邊有一對倒垂的紅色花蕾,所以也叫垂花門。過去常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是指未婚女子不能走出這道垂花門。
觀察仔細的人還可以發現東西南北各個房子的房檐高低不同,聽王老師講解才明白,原來這也顯示了住在這間房子裡主人的輩分高低。
北京的胡同情節
北京的胡同訴說著歷史,演繹著歷史。倘若胡同生命,它會替仁人志士的壯舉高呼,它會為百姓的苦難垂淚,它會對歷史罪人側目。歷史是七彩的,人生是七彩的,北京的胡同更是七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