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白
![白米倉胡同](/img/e/696/nBnauM3X2MzM5gTMwMTM2AjNyITMzYDOxcjMwADMwAzMxAzLzE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位於東城區西北部,東起東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南與中剪子巷相通,北與北剪子巷、文丞相胡同相通,屬交道口街道辦事處管轄。院落所在胡同南邊的胡同便是府學胡同.府學胡同,明朝屬教忠坊,稱府學胡同,因順天府學設在此胡同而得名。順天府學的前身是元代的報恩寺。據載,元末有一和尚在此建寺,建成之後,尚未安置佛像,明軍攻人大都,和尚怕剛建好的寺院被明軍占用,聽說明軍保護孔聖人的所在地,惶急之中將一木製孔子像置於廟內,明軍果然不再進入。但孔子像已然遷進,不可改為他用。明洪武初年,建國都於南京,大都改為北平府。於是,元代的國子監改為北平府學,報恩寺作為大興縣學。明永樂元年(1403),北平升為順天府,府學又改為國子監。撤大興、宛平縣學,將大興縣學升為順天府學。清朝屬鑲黃旗,胡同名稱沿用未變,成為明清兩朝北京士子進修、學習、考試的地方。據《順天府志》記載,順天府學的西部是學宮和孔廟,東部是文丞相祠,再東為文昌祠。府學的東西兩側建有育賢坊。現存部分殿宇。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