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草
硬骨草(學名:Holosteum umbellatum)為石竹科硬骨草屬的植物。分布在俄羅斯、歐洲、印度、伊朗、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至2,500米的地區,常生於灰鈣土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硬骨草
- 別名:鋪地黍
- 拉丁學名:Holosteum umbellatum
- 界:植物界
- 族:繁縷亞族(Stellariinae Aschers. et Graebn.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 亞綱:石竹亞綱(Caryophyllidae)
- 目:石竹目(Caryophyllales) ,亦稱中央胎座目(Centrospermae)。
- 科: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 亞科:繁縷亞科(Alsinoideae Vierh.)
- 屬:硬骨草屬(Holosteum Linn.)
- 種:硬骨草
- 命名者及年代:L.
- 分布區域:新疆
硬骨草
又名鋪地黍(《福建中草藥》) 
【異名】風台草、大廣草、馬鞭節。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鋪地黍的全草。
植物形態
鋪地黍
多年生草本,高50~10
0厘米。根莖平臥。稈直立,稍堅挺,具多節。葉互生,扁平;線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5~5毫米,近革質,葉脈平行,葉緣乾時卷,基部有葉鞘,鞘與葉面有毛,葉背光滑9。圓錐花序開展,長10~20厘米;分枝斜向上升,粗糙;小穗長圓形,長約3毫米,先端短尖,具柄;第一穎白色,透明,截形或闊三角形,長約為小穗之1/4,脈不明顯;第二顆卵形,先端短尖,有脈7條;小穗具小花2朵,背腹壓扁;第一小花雄性,外稃矩圓形,具脈9條,內稃膜質;第二小花兩性,外稃矩圓形,先端短尖,薄革質,背弓形,邊緣稍寬而內卷,包圍著內稃;雄蕊3,花絲細柔;雌蕊1,子房1室,有1胚珠,柱頭羽狀。穎果。夏、秋抽穗。生於曠野、谷地、濕地或溪澗旁。分布廣東、浙江、台灣、福建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
【性味】微甘苦,平。
功用主治
清熱平肝,利濕解毒
。治淋濁,濕熱帶下。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