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地理位置
泉林鎮位於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東部,東臨沂蒙革命老區,西鄰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鄉鄒城,北依五嶽之尊泰山。總面積118.4平方公里,轄65個行政村,6.8萬人,被省政府列為中心鎮,為省“創安先進鎮”、“孔孟之鄉鄉鎮之星”。泉林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兗石鐵路、327國道橫貫東西,東與京滬高速相接,西與京福高速和濟寧機場相接,南臨日東高速。
2.歷史沿革
泉林為泗河源頭,泗水文化發祥地。歷史悠久,殷商為卞明國,春秋時期為魯卞邑,秦漢以後設縣於此。1986年至今為泉林鎮。泉林儒家文化積澱濃厚。泉林人質樸勤勞、誠實守信、崇尚科學、追究文明,泉林人重商親商富商。泉林是觀光旅遊的聖地,投資興業的熱土,創業發展的樂園!
3.風景秀麗
泉林,風景秀麗,古蹟眾多。泉林泉群、千年銀杏、子在川上處、卞橋雙月、泉林行宮等名勝景觀聞名四海。《山東通史》稱泉林泉群為“山東諸泉之冠”,1998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風景名勝區。孔子在此發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慨嘆。北魏酈道遠譽泉林為“海岱名川”。康熙、乾隆帝多次駐蹕,建行宮,立御碑,賦詩誦泉。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稱“南有石林,北有泉林”。
4.泉多如林
泉林因泉多如林而得名,水資源十分豐富。有名泉七十二,小泉無數,群泉常年噴涌。據山東水文站測定,泉群總涌量每日12萬噸,水溫常年保持14—18℃,泉水富含鍶、鈣、鋅等微量元素,其品質、涌量都是江北少有的珍貴自然資源。
5.資源豐富
泉林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有石灰石、高嶺土、焦寶石等。其中焦寶石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該礦產易於開採,可用於生產耐火材料、陶瓷、水泥、造紙等。
6.珍饈美味
泉林特產御膳香蛋、虹鱒魚、鱘魚等馳名中外。御膳香蛋,古為貢品,產於泉水中的鴨蛋,經過特製加工,蛋黃呈紅色,蛋青透亮,香味濃郁,營養豐富,久負盛名,暢銷全國各地。充分發揮泉水優勢,發展起了國內目前最大的珍稀魚養殖基地,主要養殖虹鱒魚、鱘魚等珍希品種。虹鱒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享有水中貴族的美譽。鱘魚,又稱鱘龍,是與恐龍共同繁衍生存於地球的古老生物類群之一,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鱘魚肌肉中含有十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脂肪中含有12.5%的“DHA”和“EPA”(亦稱腦白金)。軟骨和骨髓含有抗癌因子,可直接食用,素有“鯊魚刺,鱘龍骨”之說。鱘魚既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又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旅遊與資源
泉林是觀光旅遊的聖地!風景秀麗,古蹟眾多。泉林泉群、千年銀杏、子在川上處、卞橋雙月、泉林行宮等名勝景觀聞名四海。《山東通史》稱泉林泉群為“山東諸泉之冠”,1998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風景名勝區。孔子在此發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慨嘆。北魏酈道遠譽泉林為“海岱名川”。1684冬,康熙大帝巡省方岳,瞻岱宗,祭儒聖,後至泉林;觀諸泉,登陪尾,盛讚泉林乃“泉源勝地,聖跡所存”。乾隆皇帝對泉林情有獨鍾,先後九次駐蹕,留下讚美泉林的詩文達190多篇,更有歷代文人騷客讚嘆泉林詩文200餘篇。
泉林是投資興業者的熱土、創業發展者的樂園!泉林儒家文化積澱濃厚。泉林人質樸勤勞、誠實守信、崇尚科學、追究文明,歷來存在著重商、親商、富商的優良傳統。
泉林因泉多如林而得名,群泉常年噴涌,故而水資源十分豐沛,有名泉七十二,小泉無數。據山東水文站測定,泉群總涌量每日可達12萬噸,水溫常年保持在14—18℃,泉水富含鍶、鈣、鋅等微量元素,其品質、涌量都是江北少有的珍貴自然資源。
泉林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有石灰石、高嶺土、焦寶石等。其中焦寶石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該礦產易於開採,是生產耐火材料、陶瓷、水泥、造紙等的原材料。
泉林土特產很多,如馳名中外的御膳香蛋、虹鱒魚、鱘魚等。“御膳香蛋”,古為貢品,產於泉水中的鴨蛋,經過特製加工,蛋黃呈紅色,蛋青透亮,香味濃郁,營養豐富,久負盛名,暢銷全國各地。“虹鱒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享有水中貴族的美譽。“鱘魚”,又稱鱘龍,是與恐龍共同繁衍生存於地球的古老生物類群之一,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它既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又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其肌肉中含有十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脂肪中含有12.5%的“DHA”和“EPA”(亦稱腦白金),軟骨和骨髓中含有抗癌因子,可直接食用,素有“鯊魚刺,鱘龍骨”之說。土特產還有滿山遍野的酸棗等野果,以及兩邊山區豐產的高梁、綠豆、穀子等小雜糧,這些均是時下人們餐桌上所青睞的綠色無公害食品。
泗水泗河源頭泉林之名勝古蹟“泗濱十景”
泉林勝地
位於泗河源頭泉林,泗城以東二十五公里。泉林因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據記載,泉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數十,小泉多如牛毛",晝夜涌流不息,涌流量達每秒1.35立方米,《山東通志》、《山東運河備覽》都列它為"山東諸泉之冠"。至聖孔子曾在泉林設壇講學,站在源頭髮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感嘆。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譽之"海岱名川"。唐代大詩人李白"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的佳句,宋代理學家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詩篇至今傳誦。故歷代古人觀賞之餘感嘆曰:"游泰山不游泉林誠一大憾事"。清康熙、乾隆祖孫倆多次東行、南巡來山東曲阜朝聖到泉林觀景,其中康熙一次,乾隆九次,並建有行宮,留下大量詩篇。從九四年起縣政府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自然資源開始投資進行保護開發建設,恢復了大量景點,九八年泉林泉群風景區被省政府批准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泉林古蹟有碑,石舫、御橋、古銀杏樹、子在川上處、泉林寺、三皇姑廟、行宮、虎鬥坡、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卞橋、古卞城遺址等多處。名泉有紅石泉、珍珠泉、響水泉、黑虎泉、趵突泉、雙睛泉、淘米泉、朝陽泉等,泉林泉水水質清冽,硬度低,純度大,泉水無砷、汞、鎘等有毒物質,飲用則甘甜爽口,煮茶則色清味正,釀酒則酒冽生香,常飲此泉水,能清心爽神,延年益壽。
泉周圍有御碑、御橋、石舫、古銀杏樹、皇帝行宮遺址。附近有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卞橋雙月橋等名勝古蹟。
聖山仙境
地處縣境東南部的聖公山。孔子曾游此山,故有此名。山中奇石縱橫羅列,形態各異,奇、險、秀堪為"三絕"。有亭亭玉立、似舞非舞的"仙女石",有飽經風霜的"老人石",還有"青蛙石"、"臥牛石"、"曬書台"、"仙人座"等。樹木蔥蘢,松濤陣陣,蒼鷹排空,百鳥爭鳴。登臨極頂,近可北眺泗河,良田沃野、連綿無際,樓房隱現縹緲,令遊覽者如入仙境。孔子觀河也是觀泗河之水,那時水可大了,孔子曾被封“泗水侯”;孔林原來就在泗水邊上,近百年來,在孔林已看不到水了。孔子曾站在源頭髮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感慨。
安山春秀
地處泗張鎮安山寺。該寺始建於唐代,現存大雄寶殿等遺址。明泗水知縣張祚詩《安山春秀》:"鳧嶧龜蒙魯望存,安山靈秀勢相吞。春深列岫堪圖畫,還似群賢萃孔門"。此山有涌珠泉、海眼泉兩處,泉水汩汩。有千年銀杏樹兩棵,左有十八羅漢洞,前有河塘,塘邊垂柳飛柔,鮮花溢香。寺院群山環抱,松柏遍地。登臨此處,環顧四野,青黛翠秀,聽水潺鳥鳴,飄然欲仙,令人流連忘返。
龍灣落霞
地處泗成南公里踞龍山之陽的龍灣套。1958年在山下興建龍灣套水庫,庫容5200萬立方米。此處綠水映山,夕陽西下,依山望水,風來起鱗波,恰似飄落的彩霞。秋高氣爽季節,藍天白雲,碧水青山,相互輝映,岸邊釣者垂桿,水面魚躍金波,一片祥和豐收景象,令人陶醉。
鳳仙疊翠
位於柘溝鎮北鳳仙山。此山主峰玉皇頂是縣內最高峰,海拔608米。山中奇石參差,巒壑掩映,松柏豐間,層巒疊翠。微風吹來,濤聲入耳。現存有玉皇殿、文昌閣、泰山行宮古廟宇遺址和朝陽洞、仙姑洞、聖泉水等景點,古人留下諸多詩篇和民間故事至今傳頌。傳秦始皇“泰山封禪”後君臨此山,做為行宮,並在此修行練丹;近年來,在群山環抱的深谷中修建兩座水庫,恰似鑲嵌其間的兩顆明珠,為此山增添了神韻。
龍門靈霧
地處中冊鎮北龍門山。此山兩峰並峙,橫出天漢。宛如石門,夏季祥雲靄,叨嘮龍吐霧。古人曾以此處雲霧過門則雨稱"龍門靈霧"。明代張祚《泗池十景·龍門靈霧》道:"西北雙峰插泗濱,蒸蒸雲風似龍津,甘霖旱慰蒼生望,枯稿先回萬象春。"
西北雙峰插泗濱;泗濱砭石之名源於此吧?
近年經過開發,建有進山大道、館舍,並按地形,層層築壩攔蓄,形成連環水庫,給此山大增靈氣。
西侯幽谷
地處中冊鎮西侯村北。此處群山相連,溝壑縱橫,幽谷深邃,峰迴路轉,松柏蓊鬱,蔽日清樾。最著名者龍爪溝、通天谷、***溝。每至雨季,瀑布直下如白練飄垂,聲如雷鳴,蔚為壯觀。怪石隨處可見,如拐龍頂一塊大石上的"仙腳印"一米多長,70公分寬,半米深,相傳是楊二郎擔山留下的足跡。在一塊巨岩上,長寬兩米見方,深半米,池長年有水,潦而不盈,旱而不涸,是王母娘娘下凡尋七仙女,路過此處,點石成池,浴罷而去。泗濱砭石,山分五座,玉分五色,居中為黃,統領四方;20年前,本色玄黃的砭石,灰黃灰褐灰紅色玉質珍品泗濱砭石就采於此山古之中,當地人稱:二郎山,碥石谷。泗濱……
濟河煙雨
地處泗河與濟河交匯處上端的濟河兩岸。濟河是泗河上游一支大流。此處兩岸垂柳成行,綠蔭排排,水中魚呷鱗波,草木爭翠,亭台競巧。細雨朦朦時,柔柳披風搖擺,似雲煙繚繞。二次高溫高壓岩無水不能成也,源天法地,水火磨躒;此水為濟河之水,或泗濱砭石應稱:濟濱砭石,當然,因濟河是泗河支流,叫泗濱砭石也無錯啊。
長峰獨峭
位於聖水峪東部藏風峪。長峰山因其東、西、南三面峭崖昂立,若城防然,故有神昌防之名。因其峰多、崖險、林茂、谷幽、洞深等自然美和神、祠、道、院競設而聞名遐邇。此山有十大景點,最負盛名者為"峭壁千仞"。其峰峭壁如刀削,危崖懸疊,令人望而畏。今天我公司地礦中心科考,長峰山仍有泗濱浮石岩層,但是太險了,無法開採,加之現在政府管得嚴了,不了亂採礦,早就封山了;冒險采了也運不出來;先放著吧,留給我們泗水人民的後代。
華渚曉月
地處大黃溝鄉華村水庫。該地史籍稱為"華渚",旁有華胥山。1958-1960年建為華村水庫,水面寬闊,映泓聚碧,波光粼粼,曉月當空,波搖碎銀,風送清爽,遠山近村,朦朦,此時若泛舟水上或垂釣岸邊,頓有怡然自得之感。據考此處為伏曦氏出生地,華族起源地,20年前此山出品的砭石原料最多,我們每年要上山拜祭。
發展駛入快車道
泗水縣泉林鎮圍繞建設“工業重鎮、經濟強鎮、景區名鎮”,重點實施農業富民、工業強鎮、民企聚財、基礎設施拉動工程等工程,2006年GDP、地方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07%%、18%、10%%。鎮黨委被省委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優一產。按照“南北抓林果、中間抓瓜菜、庫區沿河抓養殖”規劃,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種植業完善李家廟村2000畝拱棚蔬菜、庫區3600畝鮮果、南石匣花卉苗木、張家莊大棚草莓等基地,擴建青龍山6000畝林果基地,形成以泗源大蒜西瓜、石漏辛莊土豆黃姜、臨湖香樂大蒜等三個瓜菜種植基地。養殖業重點培植扶持規模養殖,馬連、青龍莊、蔣家、泗源、卞四等肉鴨養殖基地通過市級驗收,賀三養羊場、金泉養羊場、潘坡村養魚場等初具規模,泉林肉類加工有限公司獲得市財政貼息,帶動了種養業發展。
強二產。採取政府招商、企業招商、以商招商、全民招商等形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去年到位鎮外資金6410萬元,同比增長42%,泉林獸藥、天成精密機械、英迪環保建材等九個大項目相繼落戶,其中獸藥項目完成GMP達標並投產。盤活民間資金,鼓勵個體私營業戶投資建廠興辦企業,入駐工具機附屬檔案工業園區的企業逐漸增多,規模以上企業個數達14個,去年固定資產投資額實現18556萬元,同比增長50.7%;民營經濟上交稅金實現908.1萬元,同比增長34.9%。
興三產。緊緊抓住被省政府評為山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的機遇,完善私營經濟園區建設,重點建設“三線四片”,即327國道、016省道、泉石泉張路沿線和泉林建材批發、潘坡小商品、卞三批發、馬家莊農貿市場,完成了卞三市場營業樓、327國道兩側商品樓改建,百聯、三聯等六大超市成為泉林商貿流通業的支柱。(莊新明王德松)
近幾年,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努力扶持和引導下,泉林人抓住各地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的機遇,充分發揮泉水優勢,發展起了國內目前最大的珍稀魚養殖基地,建立了泉林虹鱒魚養殖場、泗水紅石泉養殖場等基地,主要養殖虹鱒魚、鱘魚等珍希品種;充分發揮天然無污染的山區優勢,建成了小雜糧生產基地,從前的荒山禿嶺也變成了山頂松柏戴帽,山間綠樹纏腰,山下牛羊遍地。這些項目實施橫向聯合,初步形成了“觀泉、品魚,登山、摘果”的旅遊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