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4300。行政區劃代碼:371082。區號:0631。拼音:Rongcheng Shi。
榮成屬暖溫帶季風型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2℃左右,年平均日照26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
行政區劃
截至2004年12月31日,榮成市轄15個鎮(崖頭、人和、石島、滕家、埠柳、俚島、大疃、崖西、港西、夏莊、成山、上莊、虎山、蔭子、寧津),共有97個居委會、858個村委會。
根據“榮成市政府網站”:轄13個鎮,1個管理區,6個街道辦事處,861個行政村,96個居委會:桃園街道、東山街道、斥山街道、王連街道、寧津街道、港灣街道、崖頭鎮、成山鎮、俚島鎮、崖西鎮、蔭子鎮、虎山鎮、滕家鎮、大疃鎮、夏莊鎮、港西鎮、埠柳鎮、上莊鎮、人和鎮、石島管理區。
歷史沿革
1988年11月1日,撤銷榮成縣,以其行政區域設立榮成市。
1989年12月18日,撤銷尋山鄉,設立尋山鎮;撤銷東山鄉,設立東山鎮;撤銷寧津鄉,設立寧津鎮;撤銷王連鄉,

1993年10月19日,撤銷港西鄉,設立港西鎮;撤銷蔭子鄉,設立蔭子鎮;撤銷鏌鋣島鄉,設立鏌鋣島鎮;撤銷蘭家鄉,以原蘭家鄉的行政區域和崖頭鎮的徐家村設立城西鎮,鎮人民政府駐徐家村。
1994年6月23日,將橋頭鎮、泊於鎮2鎮整建制劃歸威海市環翠區。
1998年11月18日,將東山鎮的上譚家、下譚家、桃園3個村和寧津鎮的山前、青木寨2個村劃歸石島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8]33號)。
2000年6月23日,撤銷城西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崖頭鎮;撤銷斥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石島鎮;撤銷鏌鋣島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寧津鎮;撤銷龍鬚島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成山衛鎮(魯政函民字[2000]52號)。

2001年,撤銷尋山鎮、嶗山鎮,所屬區域併入崖頭鎮;撤銷東山鎮、王連鎮,所屬區域併入石島鎮;撤銷馬道鎮,所屬區域併入俚島鎮;撤銷靖海鎮,所屬區域併入人和鎮;撤銷黃山鎮,所屬區域併入邱家鎮並更名為虎山鎮。
2002年7月31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榮成市成山衛鎮更名為成山鎮。
2004年,經省政府批准,撤銷了石島、寧津兩個建制鎮,設立了準縣級石島管理區(根據榮成市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第一部分倒數第二段)。2005年1月1日,石島管理區黨工委、管委會揭牌。
榮成民俗
榮成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古稱“朝舞之地”,《孟子.正義》中,解釋為“朝日樂舞之地”,意思是說這裡風光優美,人煙阜盛,連朝日都不願意離去並為之且蹈且舞。據史書記載,秦皇漢武先後多次來榮成觀海祀日,歌功頌德。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詩一般的韻味,畫一般的魅力,神話般的傳奇,引無數仁人志士心儀嚮往,感懷不已,令眾多文人騷客潑墨揮毫,流連忘返。就是在這塊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一代代榮成人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革命戰爭時期,英雄的榮成人民英勇奮鬥,前赴後繼,為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這神州萬裏海疆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新一代榮成人,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躍上歷史的潮頭,掀起了波瀾壯闊的現代化建設的新高潮,使昔日貧窮落後的濱海小縣,變為初具規模、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濱海開放城市,經濟綜合實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山東省首位,成為聞名全國的文化城、環保城、旅遊城、衛生城,是山東半島崛起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榮成昨天飽經滄桑,榮成今天充滿輝煌,榮成明天將譜寫出更加絢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