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氣象台是指擔任氣象業務工作的專業機構。其主要任務是:按時進行氣象觀測,整編積累氣象資料,發布天氣預報、警報,開展科學研究等。氣象台預報位於天氣預報服務第一線,加快發展氣象台業務預報技術顯得十分重要。
職責內容

氣象條件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一般可分為兩類:直接危害與間接影響。前者常包括凍害、旱澇、暴雨、風及冰暴等的機械破壞;後者則是由於某種氣象條件的存在而有利於病毒、細菌與蟲類的繁殖,或是通過影響生產的操作,進而影響工農業生產等等。
天氣預報可以分為常規預報和特殊預報。常規預報就是一般電台廣播中所作的晴雨,氣溫和風的預報;特殊預報則是為某種需要而製作的天氣預報,如相對濕度、雲高、雨量,高空風等的預報。按天氣預報的時效長短叉可把天氣預報分為長、中、短和超短期預報。
預報方法
氣象台的工作人員是通過地面觀測、高空觀測、海觀測、雷達觀測和氣象衛星觀測獲得接近地面和高空的風向、風速、氣壓、濕度、溫度等氣象資料來預報天氣的。工作人員把在同時間觀測到的氣象數據用電訊迅速傳遞到收報中心進行分析,並製成天氣圖。根據天氣圖上各種氣象情況的發生、發展、減弱、消失等進行分析,再結合各地區當時的天氣情況,運用天氣變化的規律和實踐經驗,就可以預測到各地區將出現什麼天氣。
中國氣象台現狀

總的來說,中國的氣象台建制大致有四級,即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區域氣象中心、省(市、自治區)氣象台和地區氣象台。它們分別負責製作和發布責任區範圍內的天氣預報,並指導下一級台(站)的預報。此外,還有為專業服務的民航氣象台、海洋氣象台等。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為科技型的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是天氣預報的國家級中心,也是世界氣象組織亞洲區域氣象中心、核污染擴散緊急回響中心,其前身是中央氣象台,成立於1950年3月1日。
50多年來,國家氣象中心堅持以提高預報準確率為核心,以氣象防災減災為己任,初步形成了集全球中期數值預報、區域數值預報及專業數值預報為一體的三級數值預報系統;建立了針對颱風、暴雨、寒潮、高溫、沙塵暴、大霧等各類災害性天氣的預報警報系統,開展了0~3天的定量降水預報,4~7天逐日要素滾動預報,10~30天的延伸期預報;基本形成了警報信息服務、決策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和專項氣象服務等構成的氣象服務體系,服務領域涉及農業、林業、畜牧業、交通、能源、水利、海洋、環保、保險和商業等國民經濟各大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