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
正文
中國古代建築中建造石建築物、製作和安裝石構件和石部件的專業。宋《營造法式》中所述的石作包括粗材加工,雕飾,以及柱礎、台基、壇、地面、台階、欄桿、門砧限、水槽、上馬石、夾桿石、碑碣拱門等的製作和安裝等內容。清工部《工程做法》和《圓明園內工現行則例》內容基本相同,又增加了石桌、 繡墩、 花盆座、石獅等建築部件的製作和安裝,但不包括石拱門。上述台基、台階、上馬石、拱門等施工對象在《營造法式》中也列在磚作,形制基本相同,只是材料為磚。石材加工和安裝 《營造法式》規定:石料加工有六道工序:①打剝──鑿掉大的突出部分;②麤搏──鑿掉小的突出部分;③細漉──基本鑿平;④褊棱──邊棱鑿整齊方正;⑤斫砟──用斧鏨平;⑥磨──用水砂磨去斫痕。石雕手法分為四等:①剔地起突──高浮雕;②壓地隱起──沿花紋四周斜著鑿去一圈,但花紋不高出表面;③減地平鈒──把除花紋以外的地子均勻鑿低一層;④素平──在光平的表面上雕陰線花紋,另一種看法認為,即指光平的表面。花紋制度定為十一種。清《內庭工程做法》規定石料為青白石、漢白玉、青砂石、豆渣石四種,做法有做糙、做細、占斧、扁光、對縫、擺滾子叫號、灌漿等,工序和宋代近似,但包括安裝在內。清代各地石料加工又有自己的特點,如蘇州為五道工序,泉州為六道工序。
石作安裝用灰漿粘合。據唐安濟橋銘,隋建趙州安濟橋時石券接縫已用米漿和石灰,宋、清制度也規定用石灰漿。大的石結構部件間還用鐵鋦拉結,宋代稱為“鼓卯”。鐵鋦與石的接縫往往灌入熔化的松香等粘合料。
石建築物 可分為三類。
單體建築塔、堂、亭、橋等均屬此類。代表性實物如泉州開元寺宋代雙塔、孝堂山漢代石祠、趙州隋代安濟橋和廬山宋代石亭。
附屬建築和建築小品 闕、牌坊、華表、石幢、碑碣、石座、石獸、石燈等均屬此類。著名實物如渤海國石燈、明長陵石坊、宋趙縣陀羅尼經幢等。
石窟 屬石鑿洞庫工程,和上述一般石作又不同。見石窟工程。
建築中的石構件和石部件 主要有:
台基 有普通台基和須彌座兩類。
①普通台基:據在漢明器、畫像石和石闕中所見,從秦漢起台基已成為建築中不可少的部分。這時的台基已有壓欄石、角柱石、間柱等構件。宋、清普通台基做法基本相同,側面光平,宋代台基上緣用壓欄石、角上用角柱,清代稱階條石;宋代在壓欄石以下,角石以內,一般砌磚,清代有時鑲石板,稱陡板石。
②須彌座:一種側面上下凸出,中間凹入的台基,由佛座逐漸演變而來。最早實例見於北魏石窟,形式比較簡單,雕飾不多。從隋唐起使用漸多,成為宮殿、寺觀等尊貴建築專用的基座,造型也逐漸複雜華麗,並出現了蓮瓣、卷草等花飾和角柱、力神、間柱、壼門等。宋《營造法式》中規定了須彌座的詳細做法,上下逐層外凸部分,稱為疊澀,中間凹入部分稱束腰,其間隔以蓮瓣。從元朝起須彌座束腰變矮,壼門、力神已不常用,蓮瓣肥碩,多以花草和幾何紋樣做裝飾,明清成為定式。但在相似大小的建築物中,清式須彌座欄桿尺度較宋式為小(見圖)。 柱礎 宋稱柱礎,清稱柱頂石,是放置在柱下的石制構件,為擴大柱下承壓面及木柱防潮而設。早在商朝時已知在木柱下置卵石或塊石作柱礎。秦代已有方1.4米的整石柱礎,一般的柱礎有覆斗等形式。魏晉時出現了蓮瓣柱礎。宋《營造法式》中規定柱礎的作法有:素平──平面方石,覆盆──方石上雕凸起如覆盆,鋪地蓮花──雕蓮瓣向下的覆盆,仰覆蓮花──鋪地蓮花上再加一層仰蓮,共四種形式。為了防潮,南方各地的柱礎較高。形式多樣,雕飾花紋豐富,成為重點裝飾的部位。
欄桿 宋時稱勾闌或鉤闌,最早使用的是木欄桿,石欄桿出現較晚,目前所見最早的為隋建安濟橋和五代建造的南京棲霞寺舍利塔上的石欄桿,是仿木形式。宋代和清代的石欄桿構造基本相同,都是用整塊石板仿同時代木欄桿的形式鏤雕,稱欄板,板間立石柱,稱望柱。欄板、望柱間用榫連線,一般均一板一柱相間。宋代欄板可以接續,有時可隔幾板始用一柱,清代欄板望柱下加地栿。石欄桿端頭望柱外需支頂,金建盧溝橋兩端置石象為最早的實例。明清時發展了抱鼓石,並成為定製。宮殿須彌座台基邊設石欄桿,每望柱下要加一外雕做龍頭狀排水口的石條,稱“螭首”。
台階 登高的道路。分階級的宋稱踏道,清稱踏跺;作坡道的宋稱墁道,清稱礓,但宋代墁道沒有石砌的。
踏跺:宋式清式基本一樣。兩邊各斜置一條石,宋稱副子,清稱垂帶石。其間裝條石踏步,高寬比為1:2,宋稱踏,清稱踏跺石。垂帶外側的三角形垂直面宋代用條石層層退入砌成,稱象眼,清式用一平石板,稱象眼石。在踏跺前方和兩側鋪和地面相平的條石,宋稱土襯石,清稱在最下一級之下的為硯窩石,垂帶下的為土襯石。明清宮殿主殿和主殿門中間的踏跺是皇帝專用御路,多做成中央斜置一條雕雲龍御路石,兩側各有窄的踏跺。雕雲龍御路實際不能行走,由太監抬輦輿走在兩側踏跺上,把坐在輦輿中的皇帝從御路石上空抬過去。清代還有兩邊不用垂帶,踏跺逐層縮短,在兩側也形成階級的踏跺,稱如意踏跺,多用在園林中。
礓:兩邊加垂帶石、象眼石,下加土襯石、硯窩石,形式與踏跺同,斜坡道表面鋪鑿有防滑的橫向細齒的石條,清式規定坡度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