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解釋
兔死狐悲,表示對同盟的死亡或不幸的傷心。出處原出自《宋史·李全傳》。
Thefoxissadatthedeathofahare--feelsadforthelossofone'skind。
成語典故
出處
南宋時期,處在金朝統治下的山東農民,紛紛掀起抗金鬥爭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楊安兒、李全等領導的幾支紅襖軍。
起義軍遭到金軍的鎮壓,楊安兒犧牲。楊安兒的妹妹楊妙真(號四娘子)率領起義軍從益都轉移到莒縣,繼續鬥爭。後來楊妙真和李全結為夫妻,兩支部隊匯合。公元1218年,他們投附宋朝,駐紮在楚州(現在江蘇省淮安縣)。此後,李全抱有發展個人實力、割據一方的野心,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軍包圍,城破投降。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領兵進攻楚州,楊妙真派人去爭取夏全,對夏全說:“你不也是從山東率眾歸附宋朝的嗎?如今你卻帶兵來攻打我們。打個比方說,狐狸死了,兔子感到悲傷哭泣;如果李全滅亡了,難道獨有你夏全能生存嗎?希望將軍和我們團結起來。”夏全同意了。
往後,《元曲選·無名氏〈賺蒯通〉四》里說:“今日油烹蒯徹,正所謂兔死狐悲。”後來,人們引用“兔死狐悲”這個成語,來比喻因同類的死亡或失敗而感到悲傷。現在多用於貶義。
造句
1、我們室友的這次意外讓我們全班同學都兔死狐悲的。
2、小康的意外去世我很傷心就像兔死狐悲一樣。
3、你不覺得你現在的兔死狐悲讓別人看上去會覺得很假嗎?
示例
黿鳴而鱉應,兔死則狐悲。(明·田藝蘅《玉笑零音》)
典故
從前,一隻兔子和一隻狐狸為對付共同的敵人――獵人,彼此聯盟發誓,發誓要同生死,共患難。一天,當他們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時,不料一群獵人突然前來,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險遭不測。獵人走後,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有個長者經過,看見狐狸在兔子旁邊哭泣,覺得奇怪,就問狐狸哭泣的原因。狐狸悲哀的說:"我和兔子同樣是微小的動物,是獵人捕獵的對象。我們相約共同對敵,共生死,同患難。現在我的同盟被獵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著我明天的死亡。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傷心哭泣呢!"長者聽了,嘆著氣,說:"你為這樣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兔死狐悲"這個成語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的,表示對同盟的死亡或不幸的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