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映山紅[白花映山紅]

白花映山紅[白花映山紅]
白花映山紅[白花映山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花映山紅常綠或半常綠的多枝灌木,高2~3米。幼枝具灰色粗毛。單葉近輪生;革質;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3~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尖有短尖頭,基部楔形。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花映山紅 白花映山紅

為杜鵑花科植物白花杜鵑的花、根或莖葉。4月採花,9~10月挖根,鮮用或曬乾。

常綠或半常綠的多枝灌木,高2~3米。幼枝具灰色粗毛。單葉近輪生;革質;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3~5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尖有短尖頭,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疏被灰褐色伏毛,下面青綠色,被棕褐色伏毛,葉脈上尤多;葉柄具灰褐色伏毛.花1~3朵頂生,有芳香;萼片5,披針形,綠色,長約1.5厘米,有腺毛與絨毛;花冠白色,闊漏斗形,徑4~5厘米,裂片卵狀橢圓形;雄蕊5~10,花絲細長,近基部有腺毛,花葯紫色;子房上位,每室具多數胚珠,花柱細長,長約4厘米,柱頭頭狀,具絨毛。蒴果有毛。花期4~5月。果期9月。

【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Bái Huā Yìnɡ Shān Hónɡ

【別名】白杜鵑花(《中國樹木分類學》),照山白(《華北經濟植物志要》),白艷山紅(《貴州民間方藥集》)。

待放的白花映山紅 待放的白花映山紅

分布範圍

栽培或野生。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四川、貴州、河北、山西、湖南、陝西等地。

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

花含杜鵑黃甙和少量的杜鵑黃素。葉含多種黃酮類:有槲皮素、棉花皮素,山柰酚、楊梅樹皮素、杜鵑黃素和二氫槲皮素。另含杜鵑醇、對-羥基苯甲酸、原兒茶酸、香莢蘭酸和丁香酸。

此外,從該植物中還發現鄰-歡?杷帷?

白花映山紅-採集

4月採花,9~10月挖根,鮮用或曬乾。

功能主治

和血,散瘀。治吐血,腸風下血,痢疾,血崩,跌打損傷。

①《分類草藥性》:治吐血、崩症,去風寒,和血。梗葉同仙人對坐草,洗風火瘡。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根及花:通經散瘀,治白帶。

③《四川中藥志》:花及根:治吐血紅崩,赤白痢下,腸風下血及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

中毒

白杜鵑花如作野菜食用,常易發生中毒。曾報導一家4口因吃白杜鵑花而中毒,每人服食2~8兩不等。食後1~2小時,4人相繼發病,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心慌、頭昏、眼花、胸悶、呼吸困難、四肢發麻等.體檢:口唇及指端紫紺,呼吸次數增加,血壓降低,心音弱,心律慢而不規則,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徐緩及室性期前收縮(5~7次/分)。經按一般食物中毒處理,2~3天后均痊癒。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