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羊耳菊落葉灌木。高至1米多,直立,枝條粗壯,被綿毛。單葉互生;狹矩圓形至近倒卵形,長7~10厘米,先端漸尖至鈍形,邊緣有小鋸齒,基部渾圓至廣楔形,葉面綠色,有腺點,被粗毛,背白色,密被絹毛或綿毛。頭狀花序頂生或近頂的腋生,組成稠密的傘房花叢;總苞片數列,矩形至廣披針狀,長3~7毫米,寬1毫米,被短毛,邊緣膜質.成熟後反卷;花托禿裸,有窩點;舌狀花冠前端每為3裂,管狀花冠5裂,黃色;雄蕊5枚,花葯基部矢形,有長尾;子房下位,1室,柱頭2裂。瘦果長約1.5毫米,被絹毛;冠毛白色帶淺黃色。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荒山、丘陵、山腰以下草叢中,或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江西、福建、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島等地。
主要價值
祛風,利濕,行氣,化滯。治風濕關節疼痛,胸膈痞悶,瘧疾,痢疾,泄瀉,產後感冒,肝炎,痔瘡,疥癬。
名稱考證
白牛膽(《泉州本草》) ,毛老虎(《生草藥性備要》)、豬耳風、大力黃(《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白葉菊(《廣西中獸醫藥植》)、大麻香、毛柴胡、白面風、土蒙花(《湖南藥物志》)、大刀藥、白背風、牡羊耳、華耳木、金邊草、上大黃(《廣西藥植名錄》)、過山香(《廣西民間常用草藥》)、羊耳茶、毛茶(《福建中草藥》)、山白芷(《廣東中草藥》)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