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劉耕陶,1932年5月6日生於湖南省原湘鄉縣(今雙峰縣)梓門橋大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母親深感家貧的根源在於沒有文化,沒有人在外面做事,把擺脫貧困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讀書身上,借債賣田也送子上學,為此,劉耕陶成了劉家的第一個讀書人。
苦難中喜迎春天
當他在村裡的望春國小念完初小四年級後,父母無力支撐他繼續上學,便在家幹些力所能及的小農活一年。可是,他看到有錢人家的孩子繼續上高小念書,心裡萌發出想讀書的念頭。有一次,他曾哭著向父親表達想讀書的心愿。老師也多次勸說他父親,應當送他去念書。父親動了心,便與親戚商量,他的姨父願意幫助。於是,他去報考離家有10多里路的同德高級國小,結果考上了。這樣他12歲便離開家住校上學,讀了一年半,還差一個學期就可畢業,不料日本侵略軍占領了家鄉的永豐鎮,日本軍隊經常下鄉搶劫糧食財物,很不安全,學校便搬遷到離他家更遠的地方去了。因路遠他未去上學,輟學在家,看牛、割草、拾柴、撿糞,還幹些其他輕微的農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他的一位有中學文化水平的堂兄鼓勵他去報考湘鄉雙豐初級中學,結果被錄取了。念完第一個學期,學校當局催著他要交高小畢業文憑證書,他沒有,只好去找原來高小的校長幫助,校長得知他在雙豐中學期終成績全班第一,非常高興,認為為他辦的學校爭了光,當即免費發給他一張畢業證書,這樣取得註冊念書的資格。
1948年秋國中畢業後,家裡雖窮,父母借債也送他繼續上學念書。他去長沙報考高中,家距離長沙150公里,坐汽車去沒有錢,走路去父母不放心,於是他就坐著一位鄰里的販運糧食、煤炭等貨物的小木船,順水而下去長沙。本來希望考上湖南省立第一職業學校,學生全部公費,這對他這個貧苦農家子弟非常合適。不料名落孫山,未能考取,卻考上了湖南省立一中。去一中念書吧,費用很高,家裡負擔不起,不去吧,省立一中是所名牌中學,好不容易考上,不去可惜!父母出於對他的希望,借債賣田,決意讓他去一中念書。此時,中國大地正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解放戰爭,祖國的北方已是紅旗飄揚,人民解放軍揮師南下,逼近湖南,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了。學校很快復學上課,學校軍代表了解到劉耕陶出身農民家庭,經濟困難,要他寫信回家去開一個證明,準備發給他助學金。不久開來了證明書,學校發給他每月75斤大米的助學金,作為一伙食費。因此從高中兩年級起,順利地念完了高中。
1951年夏高中畢業後,他考取了湘雅醫學院,上學後,學生全部享受公費,吃飯不要錢,他因家貧,學校還發給他甲等助學金,每月有點零用錢,用於購置學習和生活小用品。大學5年,又是黨和人民用“乳汁”哺育著他成長。幾十年來,他始終牢記:新中國的誕生,給他帶來了春天。沒有共產黨那有他的今天。
成就
率先在中國開闢肝臟藥理學研究
1972年2月4日藥物研究所成立新藥研究組,所領導要劉耕陶當組長。當時所領導的意圖是為貫徹毛澤東主席的中西醫結合創立新醫藥學的號召,組織一些人進行中西醫結合創立新醫藥學的研究,至於具體研究什麼內容,要大家自己去選題。時年40歲的劉耕陶和組內同事們深入到北京有關醫院調查研究,了解中草藥治病有什麼好苗頭,同時查閱大量中草藥研究資料。經過分析考慮,他提出一個構想:以肝臟生化藥理結合中醫“扶正培本”理論作為研究方向,首先從五味子和靈芝的研究做起。提出上述構想的依據主要有三條:①選題不要與他人撞車,研究活動餘地要大。從中西醫結合扶正培本理論研究考慮,當時上海鄺安坤教授等從內分泌角度對中醫“腎”的本質已有許多的研究。如果我們仍循內分泌途徑去研究,很難超過他們,而肝臟藥理國內尚無人研究,與別人不會重複,研究活動餘地大;②理論研究要儘可能結合實際套用,不要單純發表論文,力求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國肝炎發生率高,病人多,急需治肝炎新藥,通過對肝臟生化藥理學研究,也許有朝一日能找出治肝炎的新藥來。當時臨床已發現五味子對慢性肝炎病人有降轉氨酶和改善症狀效果;③研究工作要儘量與國際藥理學的最新發展相結合。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和代謝器官,國外研究相當活躍,而當時中國肝臟生化藥理研究尚屬空白,一旦我們自己在肝臟研究方面有所發現,可及時結合國際上的最新進展去研究,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基於上述想法,他和包天桐等人圍繞肝臟藥理結合五味子和靈芝等中草藥不斷研究和擴展,其間宋振玉教授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課題負責人,領導全組工作,他們先後與植物化學家陳延鏞、黎蓮娘,藥物化學家謝晶曦、周瑾等合作,在研究五味子的藥理和化學的基礎上,成功地研製出治慢性肝炎新藥聯苯雙酯(DDB)。此藥在國內已廣泛套用近20年,並向4個國家出口,這是中國首創的治慢性肝炎藥走向世界的開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研究DDB當時,中國尚無專利制度,故DDB雖為國內外首創的治肝炎新藥,但無專利保護,給國家造成了不少經濟損失。“應當把丟失的金子拾回來”。他又開始研製具有中國智慧財產權的抗肝炎新藥,希望其療效優於聯苯雙酯。他帶領李燕,魏懷玲等與由張純貞領導的化學組共同合作,經過近15年的艱苦努力,終於研製成功第二代治肝炎新藥雙環醇,在14個已開發國家和中國台灣地區申請了發明專利保護。該藥對慢性B型肝炎病人具有顯著的降低轉氨酶效果,又兼有一定的抑制B肝病毒複製的作用,不良反應少。2001年9月獲國家批准試生產,投向市場,為中國廣大慢性肝炎病人提供了又一種新的治療藥。
五味子和DDB的研究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既有不同的學術見解,又有其他因素的困擾,他始終堅持研究,發現DDB還能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及凋亡,對肝癌細胞分泌甲胎蛋白(肝癌重要生化標誌)及甲胎蛋白基因表達均有抑制作用。這些新結果加深了對DDB藥理特性的認識。慶幸的是10餘年來,臨床一直在廣泛套用DDB治慢性肝炎,療效優於國內外同類型其他藥物,未見不良反應。
此外,他從多方面對從五味子屬、黃皮葉等中草藥提取的近30種化合物抗肝細胞損傷的作用及對肝藥酶的影響進行比較研究,發現這些化合物具有共同的藥理特性,均能減輕肝細胞損傷,又均有誘導肝藥酶(細胞色素P-450)的作用,而與經典的肝藥酶誘導劑苯巴比妥的作用不同。這些結果前人沒有報導過,因而大大豐富了人們對五味子等中藥的認識。有關研究結果寫成多篇論文,分別發表於國外著名刊物,並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報告,先後有數百名外國同行來函索要論文單行本,還有在義大利出版的國際著名刊物Pharmacology and Therapy副主編亦來函約劉耕陶為該刊撰寫一篇關於“細胞色素P-450與降血脂藥”的文獻綜述。一位美國教授來信說:“The publication of your results has furthered our long standing interest in investigating the chemopreventive activity of Chinese herbs.”說明他的研究受到國外同行的關注。
抗氧化劑藥理學研究的由來
許多疾病的發病機制與氧自由基損傷有關,例如放射損傷、臟器缺血再灌注、中毒性肝炎、衰老、癌症、炎症、中樞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癲癇。能清除氧自由基的物質稱抗氧化劑。1985年,劉耕陶在研究五味子保肝作用的機制中,發現幾種五味子成分能抑制CCl4引起的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而脂質過氧化是氧自由基損傷生物膜的重要一環,由此推想,五味子也可能有抑制氧自由基引發的膜脂質過氧化。他採用多種體外和體內模型進行研究,發現五味子多種成分有顯著抗氧化作用,並從五味子擴展到其他中草藥,成為中國藥理學界率先開展抗氧化的研究。有人認為抗氧化劑作用廣泛,沒有特異性。劉耕陶卻有自己的看法,認為既然氧自由基損傷與衰老、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發病有密切關係,國內外又缺少滿意的治療藥,從神經保護途徑去研究抗氧化劑對上述疾病的防治作用可能是一個有前景的領域。於是,他將抗氧化劑的研究緊緊地與防治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結合起來,並與化學家梁曉天院士領導的課題組合作,經篩選從合成的幾十種化合物中篩選出一種結構新穎而抗氧化活性強的新化合物,口服對幾種實驗性震顫模型小鼠的行為障礙有明顯改善作用,並使MPTP模型小鼠腦紋狀體多巴胺及其代謝產物的含量增加,對多巴胺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經細胞(PC-12細胞)的損傷和凋亡以及多巴胺自氧化引起的細胞內蛋白質高分子多聚物和神經黑素的形成,均有顯著保護作用,該化合物還具有改善小白鼠學習記憶功能障礙的功效,已申請專利保護,很有可能研製成為可用於治療帕金森氏病的神經保護性新藥。
初探“仙草”靈芝及靈芝孢子粉之謎
靈芝為名貴的滋補強壯中藥,傳說“可治百病”,有“仙草”之稱。1970年前後,國內不少單位對靈芝的栽培、發酵培養、藥理、化學及臨床進行研究,劉耕陶從中醫“扶正培本”考慮,先是對野生紫芝、栽培赤芝、發酵培養的薄蓋靈芝菌絲體的藥理作用進行比較研究,發現所研究的靈芝製劑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靈芝在生長過程中散發出孢子粉。這些孢子粉究竟有無藥理活性,未見有論文報導。科研就是探討前人沒有研究過的東西,於是他與植化室翟雲風、侯翠英等合作,對赤芝孢子粉、薄蓋靈芝菌絲體的藥理和化學進行對比研究,發現二者的水提取物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含有相似的化學成分,大體上與靈芝子實體相同。在此基礎上,將靈芝孢子粉和薄蓋靈芝菌絲體分別加工製成注射液(商品名肌生,薄芝注射液),經臨床試用,發現對西醫難治的幾種疾病有一定治療效果,如皮肌炎,多發性肌炎,斑禿,局限性硬皮病,神經官能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萎縮性肌強直症等。自1973年起至今,臨床套用已近30年,未見毒性和不良反應。上述疾病大體上歸屬皮膚肌肉疾病,肌生注射液能治療這類疾病,藥理學上如何去證明其效果?作用的機制是什麼?當時國內外均無合適的實驗模型可借鑑。這是擺在劉耕陶面前的難題。從臨床了解到多發性肌炎病人血清醛縮酶和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往往升高,肌肉活檢可見到組織有炎症反應的現象中得到啟發,能不能模擬臨床的這些病理生化學變化複製與其相類似的免疫性肌炎的動物模型,看看肌生注射液有無防治效用。另外,從文獻中了解到除草劑2,4-二氯苯氧乙酸(2,4-D)當人和動物中毒後,由於肌肉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發生了損害可出現肌肉強直症狀。他又構想,給動物注射2,4-D後可能會引起血清醛縮酶和CPK酶活性升高,可作為判斷肌生注射液療效的一種動物模型。基於上述思考,他將豚鼠大腿肌肉勻漿加“富氏佐劑”給大鼠腳掌注射,每周一次,連續4周,結果成功地複製出免疫性肌炎模型,大鼠腿部肌肉呈炎症反應,血清醛縮酶和CPK酶水平均升高。給小鼠注射2,4-D也成功地引起血清醛縮酶和CPK酶的升高。利用這兩種模型,證明肌生注射液有顯著的防治效果,並對肌生注射液保護肌肉免受損傷的機制進行研究,取得了有意義的結果,為肌生注射液的臨床套用提供了科學實驗依據。然而,遺憾的是至今對靈芝及靈芝孢子粉真正有效的物質基礎是什麼,未能研究清楚。欲想揭開靈芝作為“仙草”之謎尚需要繼續做大量的研究。目前靈芝孢子粉特別是破壁孢子粉的藥理作用及臨床用途在國內炒得沸沸揚揚,說抗癌效果如何如何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科學的態度應是老老實實地去進行對比研究,拿出有說服力的實驗數據來,讓靈芝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
簡歷
1932年5月6日 生於湖南省雙豐縣(原湘鄉縣)梓門橋大村周井村。
1945-1948年 湘鄉私立雙豐中學學習。
1948-1951年 長沙湖南省立第一中學學習。
1951-1956年 湖南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學習。
1974年 脫產學習中醫8個月。
1956-1964年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1965-1979年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0-1985年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0年1月-1981年8月 訪問學者,法國Toulouse國家基礎藥理與毒理研究所(Laboratoire de Pharmacologie et de Toxicologie Fondamentalls,CNRS)留學一年半。
1985-至今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1985-1997年 擔任藥理室副主任、主任。
1989年 日本大正製藥廠合作研究6個月。
1994年 美國Rutgers大學客座研究3個月。
主要論著
1 Wang Qing Li,Lin Mao,Liu Geng Tao.Antioxidantive actaivity of natural isohapontigenin.Jap J Pharmacol,2001,87:6166.
2 Liu Geng Tao.The anti-virus and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Bicyclol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Chin J New drugs,2001,10(5):325-327.
3 Zhao Dong Mei,Liu Geng Tao.Protective effect of Bicyclol on concanavalin A-induced liver nuclear DNA jnjury in mice.Natl Med China,2001,81(14):844-848.
4 Liu Geng Tao.Perspectiv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 J Integrated Trad west,2001,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