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全香

傅全香

傅全香,原名孫泉香,1923年8月3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后庄村。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1933年,她入四季春科班學習花旦,1940年以《恆娘》一劇聲譽鵲起,1943年在“四季春”掛頭牌,50年代初期,傅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織錦記》中首開定腔定譜先例,她廣泛借鑑京昆和評彈的唱法,在程派“真聲假一點,假聲真一點”的理論中汲取營養,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寬廣,唱腔俏麗多變,表演富於激情,被譽為越劇界的“金嗓子”、“越劇花腔女高音”,創造出越劇“傅派”。1995年獲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的“亞洲最傑出藝人獎”。2017年10月24日12時18分,越劇表演藝術家、傅派創始人傅全香在上海華東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4歲。

基本信息

個人生平

20世紀20年代
傅老師珍貴老照片傅老師珍貴老照片

1923年8月30日(農曆七月十九),傅全香出生在浙江嵊縣西鄉后庄村一間東倒西歪的破草屋裡,取名為孫泉香。當地人封建意識濃厚,生了女兒,稱呼起來,都要加一“郎”字,例如袁雪芬就叫“芬郎”,她也叫“香郎”。父親孫琴文,是業餘打鼓佬,後任四季春科班鼓師。其父在上世紀上葉曾為越劇‘三花一娟’之首的施銀花打過鼓,但因為調子出錯而被施銀花痛斥了一頓,此後鬱鬱而終。也因此成為傅全香的一段心病,往後每提起此事,傅全香都會潸然淚下。

20世紀30年代

1933年入四季春科班學藝,工花旦,師傅為紹興文戲男班藝人鮑金龍,同科者有青衣演員袁雪芬、老生演員錢妙花。

1936年到杭州演出,同年秋首次進入上海,演出於老閘大戲院。

1938年春再次進入上海演出。常演《九斤姑娘》一劇而受到觀眾青睞。

20世紀40年代

1940年在新戲《恆娘》中扮演恆娘而聲譽鵲起。

1941年與尹桂芳、竺水招搭班演出,同竺水招並立頭肩旦,合演了《盤夫索夫》、《白蛇傳》、《玉蜻蜓》等劇目。

傅全香、徐玉蘭《浮生六記》劇照傅全香、徐玉蘭《浮生六記》劇照

1943年春,到"四季春"掛頭牌,戲班更名為全香劇團,邀范瑞娟初次合作演出《小妹妹臨終》、《武家坡》等劇目。

1944年8月與徐玉蘭搭檔,演出了《浮生六記》、《黃金與美人》、《鐵窗紅淚》等戲。

1946年與張桂蓮搭檔演出於龍門大戲院。

1947年參加上海越劇界"十姐妹"為籌辦上海越劇學校與實驗劇場而舉辦的聯合義演,在《山河戀》劇中扮宮女戴贏。

1947年再與范瑞娟合作,組成東山越藝社,演出了新編古裝戲《天涯夢》、《李闖王》和傳統劇《梁祝哀史》、《四大美人》等劇目。

1948年參加芳華越劇團,與尹桂芳聯袂演出了《桃花扇》、《魯男子》、《亂世佳人》等戲。

1949年春節,與范瑞娟三度合作,重組東山越藝社,在明星、麗都等戲院演出了《萬戶更新》、《控訴張春帆》、《孔雀東南飛》等劇目。

20世紀50年代
傅全香《梁祝》演出劇照傅全香《梁祝》演出劇照

1950年8月,與范瑞娟率團赴京公演,入中南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毛澤東主席首次看了她們演出的《梁山伯與祝英台》。1951年8月1日,與東山越藝社部分同仁參加華東越劇實驗劇團。

1951年冬去皖北參加“土改”。

1952年冬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獲一等獎。

1954年參加華東地區戲曲演出大會,《西廂記》中的紅娘,獲一等獎。

傅全香、袁雪芬《西廂記》劇照傅全香、袁雪芬《西廂記》劇照

1955年隨上海越劇院赴民主德國和蘇聯演出。

1956年赴朝鮮慰問演出。是年,與異地戀多年的“海歸”劉健先生修成正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57年主演田漢劇作《情探》。

1958年將《情探》攝製成電影。是年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後為常委。

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又主演了《江姐》、《兩塊六》等現代戲。

20世紀60年代

1960年,北京越劇團演出了馬少波、陸靜岩編劇的《小忽雷》由范瑞娟、傅全香主演。

1961年6月,上海越劇院將傳統劇《珍珠塔》修編整改,首演於大眾劇場,傅全香飾陳翠娥一角。

20世紀70年代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文化大革命後重返舞台,首次在大型組劇《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中扮演高山族姑娘。

20世紀80年代
傅全香《李娃傳》劇照傅全香《李娃傳》劇照

1980年和1983年兩次赴香港演出了《孔雀東南飛》和《李娃傳》。

1989年赴美國演出。

20世紀90年代
傅全香《人比黃花瘦》劇照傅全香《人比黃花瘦》劇照

90年代初,她與崑曲演員計鎮華合作,演出了反映古代女詩人李清照生平的戲曲電視劇《人比黃花瘦》,又一次獲得全國電視劇"飛天獎"榮譽獎。

1993年拍攝了她的藝術集錦電視片《她在叢中笑》。同年,“傅全香藝術研究會”成立。

人物逝世

2017年10月24日12時1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4歲。

藝術特色

傅全香舞台藝術傅全香舞台藝術
傅全香的嗓音明亮、音域寬廣、潤腔華彩,且真假嗓結合,曲調跌宕多姿、波瀾起伏,表演富於激情,以“花衫”戲見長,善用強烈的外部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感情。最擅長於表現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悲劇婦女形象。

重視收放開合與花腔的潤色,唱腔美若嚦嚦鶯聲,被譽為“金嗓子”,“越劇花腔女高音”,所創立的“傅派”唱腔是越劇花旦中的重要流派。《情探》"行路"一場的唱做念舞,是傅派藝術最具創造性的精品。

20世紀50年代初期,與新音樂工作者合作,在由她主演的《十八相送》和《織錦記》劇中,首開定腔定譜的先例。在《情探》一劇中,學習吸取了川劇旦角的形體動作,唱腔上借鑑了京劇程硯秋及崑曲評彈的唱法,尖團音規範分明,真假嗓音結合演唱。

流派傳人

弟子—顏佳弟子—顏佳

何英(原在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陳飛(紹興小百花越劇團)

陳藝(浙江越劇團)

陳穎、顏恝【即顏佳(原在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陳嵐

薛鶯

徐涵英

陸梅英

張蓉

胡佩娣(西安越劇團)

洪芬飛(寧波越劇團)

張臘嬌(樂清越劇團)

張金月

代表作品

傅全香與范瑞娟傅全香與范瑞娟

《江姐》出演江姐

《情探》出演敫桂英

《杜十娘》出演杜十娘

《李娃傳》出演李亞仙

《劈山救母》出演華山聖母

《人比黃花瘦》出演李清照

《孔雀東南飛》出演劉蘭芝

《梁山伯與祝英台》出演祝英台

活動年表

傅全香《孔雀東南飛》劇照傅全香《孔雀東南飛》劇照

1938年2月15日,農曆戊寅年正月十六日:“四季春班”與“素鳳舞台”合作演出於上海四馬路小劇場。竺素娥領銜,袁雪芬為“頭肩旦”,演員還有黃笑笑、任伯棠、傅全香、錢妙花、張桂蓮等。演出劇目有《沉香扇》、《碧玉簪》等。

1939年7月1日,農曆己卯年五月十五日:越劇演員首次上電台馬樟花和傅全香到好友電台播唱特別節目,並為三友實業社作廣告,開越劇演員上電台之先河。

1940年8月1日,農曆庚辰年六月廿八日:“勸募紹屬平糶捐”女子越劇八班大會串舉行。8月1日至2日,紹興七縣旅滬同鄉會,假座卡爾登大戲院,舉行“勸募紹屬平糶捐”女子越劇八班大會串。劇目為《沉香扇》、《梁祝哀史》、《盤夫索夫》、《碧玉簪》,主要演員有:施銀花、屠杏華、小白玉梅、姚水娟、商芳臣、李艷芳、筱丹桂、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賈靈鳳等。

1940年12月30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二日:越劇《恆娘》首演。上海大來劇場演出根據《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改編的越劇《恆娘》(陶賢編劇),馬樟花、袁雪芬、傅全香主演。使用硬片布景,打出“戲情話劇化,布景電影化”的廣告,營業上佳。

1941年1月21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廿四日:“全滬越國紅星十班大會串”舉行。“全滬越國紅星十班大會串”在上海浙東大戲院進行。日夜場演出折子戲。演出劇目有:

范瑞娟 袁雪芬 傅全香《白蛇傳》范瑞娟 袁雪芬 傅全香《白蛇傳》

《盤夫索夫》(竺素娥,邢竹琴)

《借紅燈》(尹桂芳,竺水招)

《樓台會》(姚水娟,李艷芳)

《書房會》(馬樟花,傅全香)

《大堂會》(商芳臣,林黛英)

《曾貴嫖嫂》(王水花,王明珠)

《化緣認妻》(尹樹春,陳素娥)

《倪鳳扇茶》(筱丹桂,張湘卿)

《方玉娘哭塔》(施銀花,錢秀靈)

《十八相送》(小白玉梅,邢月芳)是日,有“越劇皇后”之稱的姚水娟演畢步出戲院,突遭歹徒投擲糞汁。

1942年4月15日,農曆壬午年三月初一日:傅全香加入同樂戲院傅全香加入同樂戲院,與尹桂芳、竺水招合作。

1944年5月11日,農曆甲申年四月十九日:全滬越劇聯合大會串義演舉行上海越劇聯誼會假皇后大戲院,舉辦全滬越劇聯合大會串,義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鳳冠》;李艷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賈靈鳳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陳琳與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鐲》;王杏花、竺素娥的《販馬記》;施銀花、屠杏花的《化緣認妻》;餘彩琴、張桂蓮、陸錦花、戚雅仙、徐天紅、吳小樓的《明末遺恨》

1945年6月21日,農曆乙酉年五月十二日:傅全香、徐玉蘭合演《浮生六記》。傅全香與徐玉蘭在九星大戲院合作主演《浮生六記》。

傅全香劇照傅全香劇照

1945年12月24日,農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為籌募嵊縣善後救濟經費,全滬越劇大會串舉行為籌募嵊縣善後救濟經費,假座天蟾舞台舉行全滬越劇大會串。劇目有筱丹桂、徐玉蘭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會》;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鵑血》;姚水娟、張桂蓮的《血濺洞房》;傅全香、張湘卿的《送鳳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紅的《兩代兒女》;尹樹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樓的《御筆樓》等。

1947年1月12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廿一日:袁雪芬宣布輟演在演完《洛神》後,袁雪芬宣布輟演,雪聲越劇團也暫告解散。在原“雪聲”的基礎上,加入傅全香,改組為東山越藝社。

1947年7月29日,農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劇十姐妹”簽訂聯合義演契約。越劇界一批著名演員在上海四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會,為聯合義演簽訂契約。在上面簽名的有尹桂芳、徐玉蘭、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張桂鳳、吳小樓、傅全香、徐天紅、范瑞娟(次序按契約原件排列)。這十位演員人稱“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農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劇十姐妹聯合義演《山河戀》。因在上海的越劇演員處處受著老闆的控制、盤剝和欺凌,她們渴望有自己的劇場,能自由地演戲。為了籌建創建越劇實驗劇場,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個年輕的越劇演員,發起舉行聯合大義演。演出劇目是《山河戀》,地點在黃金大戲院。這十位演員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蘭、筱丹桂、徐天紅、傅全香、張桂鳳、吳小樓。

1948年9月4日,農曆戊子年八月初二日:芳華劇團遷往新光大戲院芳華越劇團遷往新光大戲院演出,尹桂芳與傅全香搭檔,老生為徐天紅。

1951年6月2日,農曆辛卯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劇界控訴張春帆。上海越劇界集會於文聯禮堂控訴張春帆。袁雪芬、傅全香、徐玉蘭、邢月樵等演員,在會上列舉了張春帆欺壓越劇藝人的罪惡行為,要求政府嚴厲懲處。

1951年8月1日,農曆辛卯年六月廿九日:東山越藝社大部分成員加入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東山越藝社以范瑞娟、傅全香為首的大部分成員,加入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

1951年12月1日,農曆辛卯年十一月初三日:東山越劇團1951年赴京演出。以傅全香、范瑞娟為主的上海東山越劇團,在京上演新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受到首都文藝界盛讚。馬彥祥等觀摩了演出,對他們在劇本創作和舞台藝術上,尤其是人物塑造上的大膽革新精神,予以很高的評價。

1955年6月19日,農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團長許廣平,副團長張東川,秘書長王志成,副秘書長鬍野檎,主要藝術人員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張桂鳳、呂瑞英、金採風和吳琛、劉如曾、顧振遐、蘇石風、幸熙等。

1955年7月2日起,在柏林、德勒斯登等地演出《西廂記》和《梁山伯與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理格羅提渥觀看了《西廂記》的演出,並上台接見演職員。7月24日,為駐德蘇軍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鐲》、《樓台會》等劇目。

1955年7月30日,農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中國越劇團赴蘇聯訪問演出。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離開柏林,赴蘇聯訪問演出。中國越劇團在蘇聯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劇目。8月15日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米高揚、別爾烏辛等,觀看了《梁祝》的演出,觀後在劇場休息室接見了劇團的同志,伏羅希洛夫還親手把一束束鮮花分送給被接見的劇團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畢《西廂記》後,蘇方將“驚艷”一場攝成電影。9月10日,離開新西伯利亞回國。

傅全香《情探》電影劇照傅全香《情探》電影劇照

1958年4月20日,農曆戊戌年三月初二日:越劇電影《情探》開拍。由上海越劇院傅全香、陸錦花主演,黃祖模導演的越劇藝術影片《情探》,在江南電影製片廠開拍。

1959年4月9日,農曆己亥年三月初二日:田漢應邀觀看《情探》、《碧血揚州》。上海越劇院邀請中國劇協主席田漢觀看由傅全香、陸錦花主演的《情探》和學館學員張國華等演出的《碧血揚州》選場,觀後到後台與演員見面,對《情探》的劇本、導演、表演、舞台技術等方面提出了意見。

1959年7月14日,農曆己亥年六月初九日:上海越劇院演員赴川學習川劇。由上海越劇院領導人胡野檎、吳琛帶隊,范瑞娟、傅全香、張桂鳳、吳小樓、呂瑞英、陳少春、史濟華、朱東韻等演員,去四川學習川劇藝術,共學習了《李亞仙》等4出大戲,及《評雪辨蹤》等25出小戲、折子戲和40餘套基本功,歷時46天。

1960年4月20日,農曆庚子年三月廿五日:上海越劇院一團調赴北京。以范瑞娟、傅全香、陸錦花、吳小樓為主要演員的上海越劇院一團,調赴北京。

1960年5月7日,農曆庚子年四月十二日:北京越劇團成立。以范瑞娟、傅全香、陸錦花、吳小樓為主要演員的上海越劇院一團,改建成北京越劇團。

1960年7月22日,農曆庚子年六月廿九日:第三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第三屆全國文代會開幕。這次會議是“文代會”與各協會的代表大會穿插進行。上海越劇院的袁雪芬、吳琛、徐玉蘭、王文娟、顧振遐、蘇石風,合作越劇團的戚雅仙和北京越劇團的范瑞娟、傅全香,上海京劇院的周信芳、陶雄、童芷苓、李玉茹、王燮元、馬科、梁斌等出席。

1961年1月18日,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越劇團調回。

1981年,由上海電視台拍攝越劇電視劇《孔雀東南飛》,飾演劉蘭芝。

1985年拍攝越劇電視劇《梁山伯與祝英台》,飾演祝英台。

1989年10月12日,農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周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共設2個獎項,88個單位和個人獲獎。

所獲榮譽

傅全香飾杜十娘傅全香飾杜十娘

1952年冬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演出大會,主演《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獲演員一等獎。
1954年參加華東區戲曲演出大會,扮演《西廂記》中的紅娘,獲一等獎。
主演的《杜十娘》獲得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榮譽獎。
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
主演的戲曲電視劇《人比黃花瘦》,又一次獲得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榮譽獎。
1995年獲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發的“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