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北京桂馨齋醬園,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南橫西街50號,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南式醬園。桂馨齋醬園創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址在北京市宣武區騾馬市大街鐵門胡同南口。
桂馨齋桂馨齋隸屬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國同行業中規模最大、技術力量強。機械設備先進的生產經營醬醃菜及調味品的專業公司。擁有京城著名的具有470年歷史、堪稱老字號之最的“六必居”及270多年歷史的“桂馨齋”、130多年歷史的“天源”等老字號。公司醬醃菜產品的年產量達2萬餘噸,銷售額過億元,創利稅近千萬元。
在經濟改革的大潮中,企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2000年12月完成了公司的改制工作。把純國有的管理型公司轉制為12個股東參加的股份制公司,企業的淨資產達到4千多萬元。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銷售分公司和立達居調味品分公司銷售網遍布東北、華北、西北、江南等地。而且還銷往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歐洲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廣泛歡迎。
品牌由來

桂馨齋的首創者是一對由南方來京謀生的夫婦。這也決定了桂馨齋的風味桂馨齋屬南醬園。桂馨齋在鐵門胡同的門臉兒不大,兩間門面,收拾得十分乾淨,一塊黑底金字的大匾懸在門面正中。桂馨齋採取的是前店後場的形式。
鐵門胡同里不只桂馨齋這一家醬園,其餘如蘭馨齋等當時亦有聲名。因為醬園多,胡同里井也多。《燕都叢考》有云:“胡同內約有井七十二眼,雖室中,往往亦有井眼。其地多制醬局,需水多,該緣此也。”但今天鐵門胡同里的水井已不見蹤影,桂馨齋的舊跡也不復存在。
首創桂馨齋的南方夫婦後來把手藝傳給了一沈姓徒弟,沈某接管後,在鐵門胡同慈康寺一帶建起了手工作坊,醬菜製作精細,很快便聞名京城。光緒年問,桂馨齋曾被賜予腰牌等,作為進宮送菜的特許憑證。
光緒三十年(1904)起,桂馨齋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先後開設了南桂馨齋、桂馨棧、桂馨東記3個分號,在大川淀還擁有了一座相當規模的工廠。
桂馨齋老店位於鐵門胡同,很多人都稱其為“鐵門醬園”,反而淡忘了“桂馨齋”這個名字。
發展歷程

桂馨齋醬菜廠在南城劉家窯開設專店的訊息傳出後,一位家住北城的耄耋老翁聞訊,不辭辛苦地倒了幾趟車,慕名來桂馨齋專店買醬黃瓜,買後當即嘗了嘗,連聲稱讚:“這黃瓜地道,瓜鮮醬香,真有當年桂馨齋的味兒。”
200多年前,桂馨齋開業後,因其產品醬香味濃,吸引了京城遠近的顧客光臨,生意逐漸興旺發達起來。清朝宮廷曾賜桂馨齋進宮“腰牌”一塊,白底紅穗帽一頂、黑色馬褂一件,憑這些可直接進入皇宮送貨。道光二十五年的《都門記略》上就有桂馨齋及其名產佛手疙瘩、冬菜的記載。
桂馨齋的佛手疙瘩的確與眾不同。原料須用南郊小紅門產的二道眉芥頭,經洗曬醃製後,再反覆9次下料蒸煮、晾曬、裝壇發酵。生產出來的產品呈醬紫色,斷面有光澤,摸著軟,吃著脆,醬香醇厚,甜鹹適口。因其芥頭尾部形似佛手果,又叫九蒸佛手。用九蒸佛手疙瘩炒肉絲,脆韌適宜,清香可口,是不少老北京人喜愛的一道菜餚。
由於桂馨齋產品地道,因此從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始,桂馨齋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鼎盛時期,先後開設了南桂馨齋、桂馨棧、桂馨東記3個分號,還擁有一座加工廠,人員超過百人。
到1937年,桂馨齋職工達到了190多人,營業面積達6848平方米,年產醬菜所用芥菜達100多萬斤,白菜150多萬斤,其它瓜菜的用量也相當可觀,成為京城內首屈一指的大醬園。在1938年編的《北平旅行指南》一書中,桂馨齋是唯一一家以醬菜食品收錄的老字號醬園,與全聚德烤鴨、桂香村糕點等名家食品同列榜首。

新中國成立後,桂馨齋獲得新生。1956年,經公私合營,桂馨齋同蘭馨齋、瑞馨齋等幾十家醬園合併,以桂馨齋為主成立了“北京宣武醬菜廠”。後又曾幾其改名,如宣武醬菜廠、北京市醬菜食品三廠等。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桂馨齋乘改革春風,迎來了第二個鼎盛時期,職工人數發展到近300人,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企業不僅生產佛手疙瘩、五香豆豉、什錦菜、甜麵醬這四大產品,而且注重吸收各家醬菜之長,推陳出新,研製、開發出新的醬菜品種,如:桂香絲、盒錦菜、甜辣黃瓜、桂花辣芥、香辣酥等。桂馨齋在保持傳統產品的基礎上,一是朝著高檔醬菜方向發展,二是朝著低鹽、低糖、多味方向發展。
隨著桂馨齋產品品種的增多,銷售範圍也空前擴大,不但在京城內擁有崇文門菜市場等數百個銷售點,在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區的主要城市,也有100餘家大型商場銷售桂馨齋的醬菜。

桂馨齋開業後,因醬菜質量好,經營得法而吸引了京城遠近的顧客光臨,生意逐漸興旺發達起來。當時,桂馨齋有一來自河北故城縣姓沈的徒弟,誠實懂事、聰明能幹,深得東家夫婦的喜愛。東家便將做醬菜的手藝及配方傳授於沈某,使沈某學到了真正的本領。經過長期磨鍊,沈某成為經營醬園的能手。後來,東家夫婦年老南歸,除取些盤資費用外,將桂馨齋的全部資產贈與沈某,由其繼續經營。
沈某接管桂馨齋後,勵精圖治,通過向親友籌措資金,添置生產器具,同時招收徒工,擴大生產規模和經營範圍,並在鐵門胡同慈康寺一帶建起一座手工作坊,開設了批發業務。由於沈某經營得法,醬菜製作精細,質量上乘,很快桂馨齋便聞名京城,不但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而且得到了清朝宮廷的重視,曾賜予“腰牌”一塊,白地紅穗帽子一頂,黑色馬褂一件,憑此可進入皇宮送菜。醬園的聲譽名噪京城。

從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8年)始,桂馨齋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先後開設了南桂馨齋、桂馨棧、桂馨東記三個分號,在宣武區大川淀14號(即現在的南橫街50號),還擁有一座相當規模的工廠,人員超過百人。那時,京城大部分油鹽雜貨店都從桂馨齋購進醬菜、醃菜等產品,銷售給千家萬戶。因桂馨齋老店位於鐵門胡同,故很多人都喜稱其為“鐵門醬園”,而淡忘了桂馨齋。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大力扶持老字號,給桂馨齋帶來了生機。1956年公私合營,以桂馨齋為首,與蘭馨齋、瑞馨齋等幾十家小醬園合併為北京市宣武醬菜廠,規模不斷擴大。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才重新恢復了老字號。
經營理念

公司堅持走名牌發展之路,在企業做大做強上做文章,首先以科技為先導,在保留傳統生產工藝的前提下,開發新產品、新包裝,研究現代消費者的口味變化,不斷地更新產品包裝和口感,生產不同的產品滿足他們的要求,便捷食品、營養食品、方便食品、安全視頻是我們公關的課題。
為了是傳統老字號產品更多地占領全國市場,走向國際市場,2002年公司引進國際先進的科學管理體系,實施了ISO9000和HACCP(食品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二合一的體系認證,並最終通過英國國家質量保證有限公司(NQA)認可,率先在國內同行業中獲得證書,“六必居”2002年和2004年兩次獲得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北京市名牌產品”稱號、2003年獲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守信企業”稱號,同年獲得北京市政府“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光榮稱號,為了中華老字號贏得很多的榮譽。

公司已經初步實現現代化企業制度轉變,公司將以科學決策管理為主體,逐步提高傳統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提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豐富提高產品的文化內涵,倡導企業文化,弘揚“六必”精神,進一步實施品牌戰略,強化員工的食品安全衛生意識,加快實現企業快速發展,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牢固樹立六必居品牌特有的企業形象和產品特色。
公司榮譽
2006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老字號”稱號。細數北京老字號
北京老字號大多也創立於明、清兩代和新中國建國前,這些老字號具有獨特的傳統文化特色,遠近聞名、經久不衰,其字號本身就是寶貴的無形資產。今天我們完善這些詞條,一起來了解北京特有的老字號文化群。 | |||
吳裕泰 餛飩侯 六必居 同和居 王致和 內聯升 全聚德 張一元 仿膳 鶴年堂 鴻賓樓 元長厚 桂香村 同仁堂 都一處 月盛齋 壹條龍 | 天興居 盛錫福 柳泉居 一得閣 步瀛齋 桂馨齋 瑞蚨祥 榮寶齋 天福號 戴月軒 豐澤園 稻香春 東來順 致美齋 砂鍋居 大順齋 同升和 | 德壽堂 信遠齋 正陽樓 通三益 爆肚馮 清華齋 稻香村 正明齋 祥聚公 東興樓 龍順成 晉陽飯莊 小腸陳 同春園 慶豐包子鋪 南來順 泰豐樓 | 聽酈 聚慶齋 全素齋 天源醬園 同春樓 浦五房 老正興 德林功 森隆飯莊 五湘齋 寶蘭齋 烤肉宛 白魁老號 文盛齋 又一順 淮揚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