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

安息香

安息香是波斯語mukul和阿拉伯語aflatoon的漢譯,原產於中亞古安息國、龜茲國、漕國、阿拉伯半島及伊朗高原,唐宋時因以舊名。《酉陽雜俎》載安息香出波斯國,作藥材用。《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平、無毒。主心腹惡氣鬼。西戎似松脂,黃黑各為塊,新者亦柔韌”。 安息香為球形顆粒壓結成的團塊,大小不等,外面紅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黃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樣顆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溫下質堅脆,加熱即軟化。氣芳香、味微辛。安息香有泰國安息香與蘇門答臘安息香兩種。中國進口商品主要為泰國安息香,分有水安息、旱安息、白膠香等規格。安息香與麝香、蘇合香均有開竅作用,均可治療猝然昏厥,牙關緊閉等閉脫之證,但其芳香開竅之力有強、弱之不同,麝香作用最強,安息香、蘇合香開竅之功相似,而麝香兼有行氣通絡,消腫止痛之功,安息香兼可行氣活血,又可用於心腹疼痛,產後血暈之症。

基本信息

藥材出處

安息香出自《唐本草》、《綱目》:葉廷珪《香譜》云:此乃樹脂,形色類胡桃瓤,不宜於燒,而能發眾香。汪機曰,或言燒之能集鼠者為真。

《本經逢原》:安息香,紫黑黃相和如瑪瑙,研之色白者為上;粗黑中夾砂石、樹皮者為次,乃渣滓結成也;有屑末不成塊者為下,恐有他香夾雜也。修制最忌經火。

安息香歷來依賴進口,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報導,中國的粉背安息香樹(分布雲南、廣西、廣東)、青山安息香樹(分布廣西)、白葉安息香樹(分布廣西、廣東)亦能生產安息香。經定性定量試驗結果,除青山安息香樹、白葉安息香樹二種樹脂的總香脂酸含量略低於中國《藥典》規定之外,樹脂的其他指標及化學鑑別反應均合乎《藥典》規定。

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錄該品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即越南安息香Styrax tonkinensis(Pierre)Craib ex Hart. )的乾燥樹脂。樹幹經自然損傷或於夏、秋二季割裂樹幹,收集流出的樹脂,陰乾。

形態特徵

安息香安息香

該品為不規則的小塊,稍扁平,常粘結成團塊。表面橙黃色,具蠟樣光澤(自然出脂);或為不規則的圓柱狀、扁平塊狀,表面灰白色至淡黃白色(人工割脂)。質脆,易碎,斷面平坦,白色,放置後逐漸變為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加熱則軟化熔融。氣芳香,味微辛,嚼之有砂粒感。

化學成分

安息香(英文:Benzoin)又稱苯偶姻、二苯乙醇酮、2-羥基-2-苯基苯乙酮或2-羥基-1,2-二苯基乙酮,是一種無色或白色晶體,可作為藥物和潤濕劑的原料,還可用作生產聚酯的催化劑。安息香由兩分子苯甲醛在熱的氰化鉀或氰化鈉的乙醇溶液中通過安息香縮合而成。

⑴蘇門答臘安息香主含樹脂約90%,其成分有3-桂皮醯蘇門樹脂酸酯(3-cinnamoyl sumaresinolic acid),松柏醇桂皮酸酯(coniferyl cinnamate),蘇合香素(styracin cinnamoylcin-namate)2%~3%,香草醛(vanillin)1%,桂皮酸苯丙醇酯(phenylpropyl cinnamate)1%及游離苯甲酸和矽皮酸(cinnamic acid)等。總苯甲酸含量10%~20%,總桂皮酸含量10%~30 %。

⑵越南安息香,主含樹脂70%~80%,其成分有3-苯甲醯泰國樹脂酸酯(3-benzoylsiaresinolic acid),松柏醇苯甲酸酯(coniferyl benzoate),游離苯甲酸20%,香草醛0.15%~2.3%,不含桂皮酸。

⑶國內發現的粉背安息香樹、青山安息香樹及白葉安息香樹,它們的樹脂的總香脂酸,順次是31%、28%、27~28%,而香脂酸完全是安息香酸,另一報導為31.09%、25.67%、21.17~31.46%(以能溶於乙醇的樹脂為100%)。

藥材鑑定

鑑別

⑴取該品約0.25g,置乾燥試管中,緩緩加熱,即發生刺激性香氣,並產生多數稜柱狀結晶的升華物。

⑵取該品約0.1g,加乙醇5ml ,研磨,濾過,濾液加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0.5ml,即顯亮綠色,後變為黃綠色。

乾燥失重

取該品粗粉,置硫酸減壓乾燥器內,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2.0%。總灰分 不得過0.50%。醇中不溶物 精密稱取該品細粉2.5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乙醇浸出,至醇溶性物質全部被浸出為止,殘渣在100℃乾燥至恆重,計算供試品中所含乙醇中不溶物,不得過2.0%。

含量測定

取該品粉末約1.5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0.5mol/L)25ml,加熱回流1.5 小時,在水浴上除去乙醇,殘渣加熱水50ml,使均勻散裂,放冷,加水150ml 與硫酸鎂溶液(1→20)50ml,攪勻,靜置10分鐘後,抽氣濾過,濾渣用水20ml洗滌,合併洗液與濾液,加鹽酸使成酸性後,移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50ml,40ml,30ml,30ml),合併乙醚液,用碳酸氫鈉溶液(1→20)分次用力振搖提取5次(20ml,20ml,10ml,10ml,10ml),每次分出的水液均用同一的乙醚20ml洗滌,合併水液,加鹽酸使成酸性,再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30ml,20ml,10ml,10ml),合併乙醚液,置稱定重量的燒瓶中,放置,待大部分的乙醚揮散,轉動燒瓶,使殘渣均勻散布在燒瓶內壁,置硫酸減壓乾燥器中乾燥至恆重,精密稱定,算出供試品中含有的量(%),再根據供試品的水分與乙醇中不溶物含量,改算成醇溶性浸出物的乾燥品中含有的量(%),即為總香脂酸含量。該品含總香脂酸以醇溶性浸出物的乾燥品計算,不得少於30.0%。

醫藥運用

安息香功能、主治:開竊清神,行氣活血,止痛。用於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心腹疼痛,產後血暈,小兒驚風。

民間用藥

安息香安息香

⑴突然心痛。或時發時止。有安息香研為末,開水送服半錢。

⑵小兒肚痛。用安息香酒蒸成膏,另用沉香、木香、丁香、霍香、八角茴香各三錢,香附子、縮砂仁、炙甘草各五錢,共研為末,以膏和煉蜜調各藥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紫蘇湯化下。此方名“安息香丸”。

⑶關節風痛。用精豬肉四兩,切片,裹安息香二兩,另以瓶裝一層灰。藥放灰上,在大火上(火與瓶之間隔一銅板)燒出煙,即將瓶口對痛處熏治,勿令煙散走。

⑴祛痰,該品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分泌增加,稀釋痰液,促進痰液的排出,而達到祛痰的目的。安息香的酊劑為刺激性祛痰藥,

⑷置於熱水中吸入其蒸氣,則能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而增加其分泌;可用於支氣管炎以促進痰液排出。吸入時應避免蒸氣的濃度過高而刺激眼、鼻、喉等。

⑸防腐,此外尚有防腐作用,它還可外用作局部防腐劑。

臨床方劑

⑴蘇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芳香開竅,行氣止痛,主治中風或感受時行瘴癘之氣。

⑵至寶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清熱開竅,化濁解毒,主治中暑,中風及溫病痰熱內閉。

⑶治大人小兒卒中風,惡氣:安息香一錢,鬼臼二錢,犀角八分,牛黃五分,丹砂、乳香、雄黃各一錢二分。俱研極細末,石菖蒲。生薑各一錢,泡湯調服五分。(《方脈正宗》)

⑷治卒然心痛,或經年頻發:安息香研末,沸湯服半錢。(《世醫得效方》)

⑸治寒濕冷氣,中霍亂陰證者:安息香一錢(為末),人參、制附子各二錢。煎湯調服。(《本草匯言》)

⑹治小兒肚痛,曲腳而啼:安息香酒蒸成膏;沉香、木香、丁香、藿香、八角茴香各三錢,香附子、縮砂仁、炙甘草各五錢,為末;以膏和煉蜜丸,芡子大.每服一錢,紫蘇湯送下。(《全幼心鑒》安息香丸)

⑺治婦人產後血暈,血脹,口噤垂死者:安息香一錢,五靈脂(水飛淨末)五錢。共和勻,每服一錢,炒薑湯調下。(《本草匯言》)

⑻治歷節風痛:精豬肉四兩,切片,裹安息香二兩,以瓶盛灰,大火上著一銅版片隔之,安息香於上燒之,以瓶口對痛處熏之,勿令透氣。(《聖惠方》)

名家論述

⑴《唐本草》:主心腹惡氣。

⑵《海藥本草》:主男子遺精,暖腎,辟惡氣。

⑶《日華子本草》:治血邪,霍亂,風痛,婦人血噤並產後血運。

⑷《綱目》:治中惡,勞瘵。

⑸《東醫寶鑑》:辟瘟疫。

⑹《本草述》:治中風,風痹,風癎,鶴膝風,腰痛,耳聾。

⑺《本經逢原》:止卒然心痛、嘔逆。

⑻《本草從新》:宜行氣血。研服行血下氣,安神。

⑼《本草便讀》:治卒中暴厥,心腹諸痛。

⑽《中藥材手冊》:治小兒驚癎。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者慎服。《本經逢原》:凡氣虛少食,陰虛多火者禁用。

化學成分

安息香化學式安息香化學式

⑴蘇門答臘安息香主含樹脂約90%,其成分有3-桂皮醯蘇門樹脂酸酯(3-cinnamoyl sumaresinolic acid),松柏醇桂皮酸酯(coniferyl cinnamate),蘇合香素(styracin cinnamoylcin-namate)2%~3%,香草醛(vanillin)1%,桂皮酸苯丙醇酯(phenylpropyl cinnamate)1%及游離苯甲酸和矽皮酸(cinnamic acid)等。總苯甲酸含量10%~20%,總桂皮酸含量10%~30 %。

⑵越南安息香,主含樹脂70%~80%,其成分有3-苯甲醯泰國樹脂酸酯(3-benzoylsiaresinolic acid),松柏醇苯甲酸酯(coniferyl benzoate),游離苯甲酸20%,香草醛0.15%~2.3%,不含桂皮酸。

⑶國內發現的粉背安息香樹、青山安息香樹及白葉安息香樹,它們的樹脂的總香脂酸,順次是31%、28%、27~28%,而香脂酸完全是安息香酸,另一報導為31.09%、25.67%、21.17~31.46%(以能溶於乙醇的樹脂為100%)。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讓閭
阿育魏實 埃蕾
矮腳龍膽 矮腳羅傘 矮
凹朴皮 八哥
白飯樹葉
阿膠 阿里紅
白萆粟
讓閭子
白花菜子
白花菜根
白蘇梗
白松塔
白朮-白及
矮人陀
白薯莨
白鶴藤根
白鶴藤
白荷花露
白石榴花
白石榴根
白升麻
巴豆油
白山苔
白沙糖
白沙蟲藥
白三七根
白屈菜根
白果葉
白槍桿
白果樹皮
白千層葉
白果根
白皮
白牛膝
白牛膽
巴豆葉
白飯樹根
白飯豆
巴豆樹根
白茅針
白鵝膏
白豆蔻殼
芭蕉子
白毛藤根
白毛藤
芭蕉油
白地紫菀
白螺螄殼
白刺花葉
白龍頭
白刺花
白蘞子
芭蕉葉
白欖根
白側耳
白蠟樹葉
白蠟樹皮
白蠟花
白克馬葉
白草莓
白菊花根
白金古欖
白補藥
巴豆殼
白接骨
白背葉根
矮腳楓葉
白背楊
白背三七莖葉
白雞屎藤
艾納香根
白花映山紅
白花夏枯草
白花射干
白花蛇頭
巴茅果
白花蛇目睛
白花龍膽
白花灰毛槐樹
白花果
白花丹
庵摩勒
霸王根
拔毒散
白馬陰莖
白馬骨根
八角香
白粱米
巴山虎
白綠葉
白郎花
艾實
白苣
八角楓葉
八角楓花
阿利藤
矮楊梅
白梅
白茅花
白背葉
白毛夏枯草
白樺皮
艾片
白丁香
芭蕉花
白千層
白降丹
白木
白扁豆
霸王七
白蘭花
霸王鞭
白礬
安息香
白僵蠶
白及
白菖
白木耳
白蘇子
白蘇葉
八仙花
白首烏
白石脂
白石英
八仙草
白屈菜
八目鰻
白梅花
艾納香
白芥子
白芥
八角茴香
矮腳苦蒿
白花菜
白蒿
白附子
阿爾泰紫菀
菝葜葉
菝葜
芭蕉根
桉葉
阿魏
巴旦杏仁
八月札
白朮
白芍
白前
白茅根
白膠香
白花蛇舌草
白豆蔻
巴戟天
巴豆
八角蓮
八角楓根
鵪鶉
艾葉
矮地茶

安息香科植物

安息香科屬於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1科,喬木或灌木,落葉或常綠。植株各部被星狀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