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版本一
灌木,高1-2米;嫩枝纖弱,具溝槽,扁圓形,密被星狀長柔毛,或被毛漸脫落至完全無毛,老枝圓柱形,紫紅色,直立或有時蜿蜒狀。幼枝密被星狀柔毛。或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鋸齒。葉互生,紙質,有時側枝最下兩葉近對生而較大,橢圓形、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11厘米,寬3-3.5厘米,頂端急漸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當年生小枝的嫩葉兩面均無毛至密被褐色或灰色星狀柔毛,側脈每邊5-6條,第三級小脈網狀,兩面均明顯隆起;葉柄長1-2毫米,密被黃褐色星狀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有花3-5朵,下部常單花腋生,長3-4厘米;花序梗和花梗均密被灰黃色星狀短柔毛;花白色,長1.2-1.5(-2)厘米;花梗長8-15厘米,花後常向下彎;小苞片鑽形,長2-3毫米,生於花梗近基部,密被灰黃色星狀短柔毛,易脫落;花萼杯狀,膜質,高4-5(-8)毫米,寬3-4(-6)毫米,外面密被灰黃色星狀絨毛和星狀短柔毛,萼齒5,三角形或鑽形,邊緣有時具褐色腺點;花冠裂片膜質,披針形或長圓形,長5-15毫米,寬2.5-3毫米,外面密被白色星狀短柔毛,邊緣狹的內折或有時同一花中1-2裂片邊緣一邊內折,另一邊平坦,在花蕾時作鑷合狀排列或呈稍內向復瓦狀排列,花冠管長3-4毫米,無毛;雄蕊長9-15毫米,花絲下部聯合成管,上部分離,分離部分的下部密被長柔毛,上部無毛,花葯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花柱較花冠長,被毛。果實倒卵形或近球形,長6-8毫米,直徑5-7毫米,外面密被灰色星狀短柔毛,果皮厚約0.5毫米,平滑。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版本二
灌木或小喬木,高2-8米;樹皮褐色。葉矩圓狀橢圓形至橢圓形,稀矩圓狀倒卵形,長3-10厘米,寬2-5厘米,儀具1-3毫米的短柄。花長13-15毫米,單生或2-6朵成總狀花序或因小枝上部葉片退化而似成圓錐花序;花冠裂片5,長8-11毫米,在花蕾中作鑷合狀排列。果球形至卵形,長8-13毫米;種子表面微具皺紋。 本種是一多類型的種,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西至湖北、貴州。生雜木林或灌叢中。湖北、四川的垂珠花 S. da-syantha Perk.和本種的區別僅種子表面具深皺紋。湖北、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的灰葉野茉莉 S. calvescens Perk.和本種的區別僅葉下面生灰白色星狀絨毛。
著花3-5朵,下部常單花腋生,花白色。核果倒卵形或近球形。花期4-6月,果期8-10月。
採集信息
中文種名 | 白花龍 |
拉丁學名 | Styrax faberi |
科名 | 安息香科 |
採集時間 | 2010年10月01日 |
採集地點 | 湖南省湘潭縣法華山 |
採集人 | 嚴岳鴻 |
採集樣品類型 | 種子、果實、 |
引種材料類型 | 種子、 |
生活型 | 小喬木、 |
生態環境 | 灌叢、 |
土壤 | 黃壤 |
地形 | 山地、 |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 牡荊、青蒿、檵木、博落回、野菊 |
花顏色 | 白色 |
果實顏色 | 綠色 |
種子顏色 | 黑色 |
莖顏色 | 棕色 |
葉子顏色 | 綠色 |
果期 | 9-10月 |
分布 | 普遍、 |
物種分布
產安徽、湖北、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和四川等省區。生於海拔100-600米低山區和丘陵地灌叢中。
相關詞條
鵝掌藤、斑鳩菊、垂絲丁香、大白杜鵑花、粉花繡線菊、紅花羊蹄甲、紅花洋槐、大花金雞菊、寬葉蘇鐵、金縷梅、桃葉珊瑚
花木百科(一)
地球上的花木繁多,種類品種各異,多了解可以幫助開發城市綠化,提高花木的觀賞價值! |
安息香科植物
安息香科屬於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1科,喬木或灌木,落葉或常綠。植株各部被星狀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