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原因
慢性復發性腮腺炎的原因不很清楚,一般均認為唾液分泌減少及淤滯是重要的因素。嚴重的急性腮腺炎症發作以後,導致導管上皮粘液化生,唾液中粘液成分增加,是造成唾液淤滯的因素之一。腺內結石、導管口因創傷性炎症致瘢痕狹窄、主導管過細等,都可以造成阻塞部位遠端擴張而致唾液淤滯,有人稱此為阻塞性腮腺炎(obstructive parotitis)。復發性腮腺炎好發於腮腺的原因被認為是腮腺導管較長、較窄、易於造成唾液淤滯。
復發性腮腺炎患者的粘液膿性唾液作細菌培養,多為綠色鏈球菌或其他一睦致病力弱的球菌。是否就是這些細菌造成的腮腺感染意見不一,不少學者認為這僅是一種續發徵象。
臨床表現
病員常不明確起病時間,多因反覆發作腮腺腫脹而就診。常為雙側位。腫脹發作有時和進食有關,並伴有輕微疼痛,這是因為進食時唾液分泌增加且粘稠,排出受阻所致。不少病例的腮腺腫脹和進食並無明確關係,晨起感腮腺腺體部脹感,自己稍加按摩後即有“鹹味”液體自導管溢出,局部隨之鬆快。
臨床檢查腮腺輕微腫脹或不明顯,伴發急性感染時皮色稍紅,一般均屬正常。導管口可有輕微發紅,壓迫腺體可從管口流出混濁的“雪花樣(snowflake-like)”唾液,或為粘稠蛋清樣唾液,甚至為粘液栓子而非唾液。病程較久者捫診腺體硬韌感,腮腺導管呈粗硬索條狀。慢性復發性腮腺炎一般無全身症狀。
復發性腮腺炎發生於兒童者不同於成人。發病年齡從嬰幼兒到15歲均可發生,以5歲左右的男童最為常見。間隔數周或數月發作一次不等,年齡越小,間隔時間較短;隨著年齡增長,間隔時間愈長,甚或1~2年腫脹一次。青春期後逐漸自愈,極少病例仍延續發作。腫脹可以很突然,單側或雙側。從涎腺造影觀察,不少患兒雙側均顯示涎腺末梢導管呈點狀擴張(sialectasis),但常常只一側發生腫脹。由於兒童復發性腮腺炎有自愈傾向,不少認為是先天發育不全所致。因為不少研究報告表明兒童期診斷為復發性腮腺炎者,成年後再作腮腺造影,原來所見的末梢點狀擴張消失。但真正的原因仍不很清楚。
診斷和診別
慢性復發性腮腺炎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腮腺造影。造影之前攝普通X平片是必要的,可以排除結石的存在。造影表現為導管系統部分狹窄,部分擴張似臘腸樣改變;腺體部分呈斑點狀末梢導管擴張。因此,文獻上有稱本病為慢性斑點狀腮腺炎(chronic punctate parotitis)。
慢性復發性腮腺炎的涎腺造影表現和SjÖgren綜合徵現已明確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兩者的關係和區別仍不十分清楚。組織病理方面二者有所不同:慢性復發性腮腺炎表現為腺泡萎縮,甚至消失,代之以增生的纖維組織。腺導管增生擴張並有粘液細胞化生,周圍及間質有慢性炎症細胞浸潤。而SjÖgren綜合徵主要表現為良性灑巴上皮病變。
兒童復發性腮腺炎必須和流行性腮腺炎區別。流行性腮腺炎有接觸史,常雙側同時發生,伴發熱。腮腺導管分泌正常。
治療
慢性復發性腮腺炎兒童和成人的治療有所不同。在兒童要多飲水,每天按摩腺體幫助排睡,保持口腔衛生等;若有急性炎症表現則可用抗生素。成年人慢性復發性腮腺炎的治療基本原則同上,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如能發現發病因素如結石、導管口狹窄,可先去除結石或擴張導管口(用鈍頭探針仔細插入導管內,先用較細者,再用較粗者逐漸擴大)。也可嚮導管液入藥物,如碘化油、各類抗生素等。經上述治療仍無效,可考慮手術。
手術治療方式有二:一是作導管結紮術,可從口腔內進行。適應證的選擇條件必須是腮腺導管系統經抗生素反覆沖洗,粘液膿性分泌物明顯減少或停止方可施行。結紮術後可口服硫酸阿托品片,每日1~3次,每次0.3mg,共服用3~5日。腮腺區加壓包紮,以促使腺體萎縮。術後併發症主要是粘液膿性分泌物自發破潰瘍或形成瀦留膿腫。手術方法之二是在各種保守治療及導管結紮術失敗而病員有手術願望時,可行保存面神經的腮腺腺葉切除術。由於長期炎症的影響,纖維組織形成而周圍組織粘連,分離面神經經較為困難。術後如有面癱表現可用維生素Bi及B12並配合理療。必須強調的是應將腺組織儘可能摘除,並應將腮腺導管全長完全切除,否則術後在殘存導管段仍可能形成瀦留膿腫。
針灸療法
1.風熱上擾證:取穴:翳風TE17、頰車ST6、合谷LI4、外關TE5、風池GB20。
配穴:咽紅腫痛者,配少商LU11、商陽LI1。
毫針刺,諸穴均用瀉法。
2.邪毒熾盛證:
取穴:大椎GV14、曲池LI11、中渚TE3、足臨泣GB41、頰車ST6、翳風TE17。
配穴:頭痛甚者配風池GB20、頭維ST8、腮腺腫甚者配少商LU11。
毫針刺,諸穴均用瀉法。
3.熱郁肝經證:
取穴:太沖LR3、曲泉LR8、大敦LR1、歸來ST29。
配穴:高熱者配大椎GV14、曲池LI11。
毫針刺,諸穴均用瀉法。
4.邪陷心包證:
取穴:勞宮PC8、行間LR2、人中GV26、百會GV20、十宣EX-DU11。
配穴:項背強直者配陽陵泉GB34、大杼BL11。
毫針刺,諸穴均用瀉法。
耳穴療法
取穴:腮腺、頰、神門、交感、內分泌。
配穴:睪丸疼痛配睪丸穴。
毫針直刺或斜刺,強刺激,留針20-30分鐘,間歇行針,每日1-2次,3次為1療程。也可用耳穴貼壓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鐘,每周換2次,3次為1療程。
取穴:耳尖穴、少商、關沖、少澤,每次選2-3穴,用小號三棱針快速點刺,局部用手擠壓,放血3-5滴。
電針療法
取穴:取腮腺炎刺激點(腫大腮腺之上緣處)、少商(雙側)。
針腮腺炎刺激點時由腫大之肋腺上緣呈45度角刺入,深約1-1.5寸,通電10-15分鐘,起針後點刺雙側少商出血,每側3-5滴,每日1次。
皮膚針療法
取穴:合谷LI4、頰車ST6、翳風TE17、列缺LU7、外關TE5、二間LI2。
配穴:發熱配曲池LI11、大椎GV14。
叩刺,中等刺激。
穴位雷射照射
取腮腺腫脹局部。頰車(患側)、翳風、合谷、發燒配大椎、曲池。
用3兆瓦氦-氖雷射源光束或經光纖傳輸光照射腮腺腫脹中心,再照射穴位。每日1穴,每穴(或局部)3-5分鐘,3次分1療程。
取穴:角孫穴TE20。
剪去病側角孫穴處的頭髮,取燈心草點燃,迅速觸點穴位,聞及聲響後,立即將火移開。若腮腫不消,則次日可再次施灸。
預防常識
腮腺炎在人口密切和居室通風不良的春季容易流行,其潛伏期為7~14天,多發於5~15歲的兒童,一些成年人亦有發病。本病初起症狀是:全身疲倦、口渴、不安、有時高熱可達39度左右,突出表現是耳垂周圍腮部紅腫、壓痛、張口或食酸性飲食使唾液分泌增多時,疼痛即可加重。位於上頜第二臼齒旁的頰黏膜上的腮腺管呈明顯紅腫狀。病程一般是1~2周。由於本病的發生是腮腺炎病毒經病人唾液飛沫侵入口腔黏膜及鼻黏膜產生繁殖,進入血流後即形成病毒血症,所以本病在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到人口較多的電影院、市場等公共場所去。健康兒童一定不要去接觸病兒,居室要做到常開窗通風。
若確診為腮腺炎,就要被隔離,一般為三周時間,因腮腺炎病毒對紫外線極敏感,照射半分鐘即可被殺滅,故對病人衣物、被褥要常日曬消毒。病後即應臥床休息,飲食清淡些,每天要用2%淡鹽水漱口。內服板蘭根沖劑,在腫脹腮部外敷“如意金黃散”,亦可服用“抗病毒口服液”高熱時須加服退熱劑。
疾病(三)
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