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獨立戰爭

愛爾蘭獨立戰爭

愛爾蘭獨立戰爭(英語:IrishWarofIndependence,愛爾蘭語:CogadhnaSaoirse)又稱英愛戰爭(英語:Anglo-IrishWar,愛爾蘭語:CogadhAngla-Éireannach)是一場愛爾蘭共和軍在愛爾蘭發動的游擊戰,以反對英國政府在愛爾蘭的統治。戰爭理由是1918年由大多數愛爾蘭籍英國國會議員建立的第一屆愛爾蘭國會的合法性。戰爭從1919年1月21日始,自1921年7月11日休戰協定止。

參加這場戰爭的愛爾蘭共和軍經常被稱作“老共和軍”(英語:OldIRA),以區別於之後使用同樣名稱的其他組織。

起因

愛爾蘭獨立戰爭位於都柏林菲博斯波洛(Phibsboro)一座愛爾蘭獨立戰爭紀念碑
愛爾蘭獨立戰爭復活節宣言
純愛爾蘭共和派來說,愛爾蘭獨立戰爭由1916年復活節起義中宣布愛爾蘭共和國宣言即告開始。共和派辯稱1919-21年的衝突(實際是之後的愛爾蘭內戰)只是共和國存廢之爭。更直接地說,這場戰爭源於由大多數由愛爾蘭選民在1918年英屬愛爾蘭大選選出的國會議員建立,並單方面宣布成立的獨立愛爾蘭國會。第一屆愛爾蘭國會及愛爾蘭內閣宣布愛爾蘭獨立。國會成員想到要求愛爾蘭共和軍,作為'愛爾蘭共和國的軍隊',發動對於愛爾蘭總督之下都柏林城堡英國政府的戰爭。

1919年1月21日,共和軍志願者在丹·博林(DanBreen)的帶領下,殺死兩名皇家愛爾蘭保全團成員。在蒂珀雷里郡的Soloheadbeg,二人拒絕交出他們看管的葛里炸藥暫存處

雖然當事人是在自主行動,這被廣泛認可是獨立戰爭的開始。三天之後蒂珀雷里郡宣布軍事管制。槍聲打響的同一天,國會在都柏林市政廳召集會議,批准1916年獨立宣言,發布一篇新的獨立宣言,要求英國撤軍,以及呼籲“世界上的自由國家”承認愛爾蘭獨立。

暴力蔓延

愛爾蘭獨立戰爭埃蒙·德瓦萊拉
志願軍開始攻擊英國政府財產,發動奇襲以獲得武器與資金,鎖定及殺害高級英國政府官員。第一個受害者是地方治安官(ResidentMagistrate)約翰·米林,因為以非法集會和訓練為名逮捕志願軍人,他在梅歐郡的Westport被槍殺。他們模仿了布爾人的成功戰術——便裝的迅猛突襲。雖然某些共和派領導人,著名的如埃蒙·德瓦萊拉,偏好傳統的常規戰爭以使新生共和國得以在世人面前以合法面貌出現,但是更有實際經驗的麥可·柯林斯與更廣大的共和軍領導層反對這一導致1916年的軍事慘敗的戰術。一開始進行暴力活動非常不為廣大愛爾蘭民眾所歡迎,但在面對英國政府的廣施暴行、破壞財物、隨意逮捕和無故槍決的浩劫之後,運動爭取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活動開始時進展緩慢,但到了1920年暴力蔓延成為主導。

在1920年早些時候,都柏林碼頭工人拒絕裝卸任何戰爭物資,隨後立刻得到愛爾蘭交通和一般工人工會相應,雖然仍有數百麻袋已被裝卸。愛爾蘭火車司機拒絕載運英國軍隊,之後只得從英格蘭調來火車司機進行作業。

1920年3月在西利默里克郡,共和軍第一次殺死一名充當間諜的男子。4月上旬,焚毀了400座被遺棄的保全隊軍營,以防其被再次使用。另有近百所所得稅稅務局同時被付之一炬。幾天之後,蒙特喬伊監獄的囚犯開始為政治犯問題進行絕食,導致都柏林的大規模聲援示威,之後進行了一天的總罷工。在混亂中所有人都被釋放,而本來只打算釋放未被宣判有罪者。一支保全隊和高地輕步兵組成的聯合巡邏隊向一支在米爾唐-馬爾貝(MiltownMalbay)慶祝囚犯獲釋的人群開火,導致3名志願軍人死亡,另有9人受傷。郡治安官(CountyCoroner)指控9名士兵與警官有謀殺罪並簽署逮捕令,但並未進行任何軍紀處分。

在都柏林之外,科克郡很可能是最為激烈的戰場。很多首次在科克郡使用的戰術成為全愛爾蘭英國部隊的標準,例如破壞財物以報復共和軍的攻擊,謀害共和派領導人。1920年3月,新芬黨科克市市長托馬斯·麥克田(TomásMacCurtain)在家中被幾名蒙面男子槍殺於妻子面前,隨後有人看到他們返回當地警察營房。“飛行縱隊”——100人左右組成的機動單位,能在伏擊之後隱身於鄉間——也首次在科克郡現身,他們遠比英軍士兵熟知地形。英軍中的數個團以屠殺手無寸鐵的囚犯聞名,其一便是埃塞克斯團。

亞瑟·格里菲斯估計在衝突的前18個月中,英軍在38720幢民宅進行搜捕,逮捕了4982名嫌疑犯,進行了1604次武裝進攻,洗劫與毀壞了102座城鎮,殺死了77名沒有武裝的共和派與其他平民。格里菲斯負責建立了“國會法庭”以與英國體制平行,但最終隨著愛爾蘭共和軍在道德權威與領土掌控上的增強而被束之高閣。

共和軍在整個衝突過程中的主要目標是大體上由天主教愛爾蘭人組成的警察部隊——皇家愛爾蘭警隊。共和軍將其視為英國政府在愛爾蘭的耳目。保全隊成員以及營房(特別是孤立無援者)容易受到攻擊,它們是共和軍非常需要的武器的來源。保全隊有9700人,駐紮於全愛爾蘭1500座營房。國會於1919年4月宣布對保全隊隊員實施排斥政策。該政策在戰爭進程中被證明成功地降低了部隊士氣,當該部隊越來越與政府的鎮壓沆瀣一氣,人民就與其漸行漸遠。辭職率不斷上升,徵召新兵數大幅下降。商家及其他業主對其拒絕服務,隊員經常被迫不得不帶槍前去購買食品。某些保全隊隊員由於恐懼同情與共和軍合作,提供該組織有價值的情報。1919年,11名保全隊隊員和4名都柏林大都會警察死亡,另有20名保全隊隊員受傷。1920年,143名保全隊員死亡,197人受傷。1921年,205名保全隊隊員死亡,291人受傷。在戰爭中總共有362名保全隊隊員死亡,510人受傷[3]。

麥可·柯林斯與共和軍

愛爾蘭獨立戰爭麥可·柯林斯, 作為國防軍總司令, 1922年8月在格里菲斯總統的葬禮上, 柯林斯本人10天后身亡。
麥可·柯林斯是獨立運動背後主要的驅動力。名義上他是共和國政府內的財政部長與共和軍的情報主任,活躍於提供各共和軍單位急需的資金和武器與官員選舉。柯林斯與生俱來的情報和組織能力以及精神動力,都振奮著每一個與他接觸過的人。他建立了被證明為有效的在都柏林大都會警察(DMP)的“G處”(Gdivision)與其他英國政府重要機構內的同情者組成的間諜網。共和軍很厭惡G處成員,因其經常被用來指稱英軍和其後的黑棕軍團還不知道的志願軍人。柯林斯建立了“小隊”,該組織的唯一任務就是尋找並幹掉G處成員及其他英國間諜特工人員。該處是DMP相對較小的一個政治方面的分支機構,在破壞共和運動方面表現活躍。柯林斯從1919年開始對保全隊情報官員下手。共和軍首肯許多G處成員選擇辭職和離開愛爾蘭,有些人也就照此辦理。

共和軍總參謀長是理察·穆爾卡希(RichardMulcahy),他負責組織與領導全國的共和軍單位。理論上柯林斯和穆爾卡希都對國會的國防部長卡哈爾·布魯阿(CathalBrugha)負責。但是實際上,布魯阿只有薦議或反對某一行動的監督之責。大部分事項由當地共和軍領導自主(如游擊活動組織者廉姆·林奇(LiamLynch),湯姆·巴里(TomBarry),肖恩·莫伊蘭(SeanMoylan),肖恩·麥考恩(SeanMacEoin)和厄尼·奧馬利(ErnieO'Malley)等,他們大多自主行動)。共和軍的大部分衝突集中於蒙斯特及都柏林,其餘各處只有分散的共和軍活躍單位,比如在朗福德郡與西梅歐郡。

當由愛爾蘭志願軍轉化而來的共和軍註冊成員超過10萬後,麥可·柯林斯估算大約只有1萬5千人在戰爭中積極參與共和軍活動,和約3000名長期活躍分子。另有支援團體愛爾蘭婦女團以及愛爾蘭青年軍,為共和軍運送武器與情報,並保障其食宿。

共和軍得到愛爾蘭民眾廣泛支持。他們拒絕為保全團與英軍提供情報,也經常提供在“跑路”的共和軍部隊“安全的屋子”與物資。共和軍受到的歡迎緣於英國部隊對共和軍活動的過度反應。1919年,在科克郡的Fermoy,英方開始實施非正式的報復政策,200名英國士兵搶劫與焚燒了該市的主要商業設施,一名英軍在之後的當地共和軍武裝奇襲中斃命。諸如此類的行動,在利莫瑞克(Limerick)和巴爾布里根(Balbriggan)多次上演,使得當地民眾對共和軍及國際社會對愛爾蘭獨立同情益深。

4月幾次共和軍的奇襲後,英國稅務局(theInlandRevenue)在愛爾蘭大部分地區停止運作。民眾被鼓勵認捐柯林斯的“國債”以募集資金支持新生的政府和軍隊。地方行政官阿倫·貝爾被英國政府任命追繳該款。至1920年3月26日,他成功地從新芬黨總部查抄超過7萬1千英鎊,從調查全國銀行所得更豐。但是當天他從有軌電車中拖出,三槍擊中頭部而死。當年年底借款總額到達35萬7千英鎊。民眾仍需向新芬黨成員控制的當地評議會繳納差餉,該款自然不會上交英國政府。

埃蒙·德瓦萊拉從美國返回時在愛爾蘭國會要求共和軍中止奇襲與暗殺,而用常規軍事手段對付英軍,否則英國政府就會將其描述為恐怖主義團體[來源請求]。這個不現實的提議立即遭到拒絕,但多少顯示出有新芬黨領導人與戰爭實際脫節。

英國的反應

英國對於在愛爾蘭不斷升級的暴力活動以越來越強硬的武力回應。由於不願在該國部署更多的英國正規軍,英國建立了兩個準軍事警察組織以輔助保全團。“黑棕部隊”用於支援萎靡不振的保全團。7000多人,大多是一戰後復員的英國老兵。它首先在1920年三月部署在愛爾蘭,多數人來自英格蘭蘇格蘭城鎮。正式場合他們是保全團的一部分,實際上他們是一支準軍事部隊。1920年三月部署之後,該部隊迅速由於酗酒和軍紀不整惡名遠揚,對英國政府在愛爾蘭的道德權威造成的損害勝於任何其他團體。為回應共和軍的行動,1920年夏,黑棕部隊在愛爾蘭全境焚燒和掠奪了一大批小鎮,包括巴爾布里根,米斯郡的特利姆(Trim),坦普羅爾(Templemore)等等。

1920年7月,另一支準軍事警察部隊,由2214名前英國陸軍軍官組成的預備隊到達愛爾蘭。預備隊的聲譽由於虐待平民,和黑棕部隊一樣差,但是往往更有效率與更樂意對付共和軍。報復政策牽涉到輿論譴責、官方否認與長官意志,被休·塞西爾(HughCecil)勳爵廣為人知地諷刺道:“似乎不存在報復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它非常有效。”

在1920年8月,英國國會通過了在愛爾蘭恢復秩序法,停發所有的逮捕令,因為很大一部分逮捕令被用於皇家部隊的成員。它們被“軍事質詢庭”所代替。這項法案被歷史學家解讀為戴維·勞合·喬治選擇鎮壓愛爾蘭的叛亂而不是與共和派領導層進行談判。結果暴力活動從夏天開始穩步升級,至1920年11月大爆發,直到1921年七月止。

1920年至1921年戰事

1920年11月21日,柯林斯的小隊在都柏林的不同地區幹掉了18個英國特工(人稱“開羅幫”)。作為報復,預備隊乘卡車開到正在舉行足球比賽的科羅克公園(都柏林的GAA足球和愛爾蘭曲棍球場),胡亂向人群射擊。14名手無寸鐵的民眾被槍殺,65人受傷。當天晚些時候兩名共和派犯人和一名無關但被一同逮捕的友人莫須有地“在越獄時被擊斃”(事實上是處決)在都柏林城堡。這一天成為了眾所周知的血腥星期天。今天克羅克公園內的一座看台被命名為霍根看台,以紀念一名在攻擊中被殺害的蒂珀雷里郡球員。

1920年11月28日,僅僅血腥星期天一周之後,共和軍的西科克部隊,在湯姆·巴里的帶領下,在科克郡的基爾米克爾伏擊了一支預備隊的巡邏隊,18人中被打死17人。這項行動標誌著衝突開始急劇升級。蒙斯特省的科克郡、凱瑞郡、利默里克郡蒂珀雷里郡在12月10日全部實行軍事管制。不久之後的1921年1月,“正式報復”行動被英國批准,在柯克的米德勒頓(Midleton)7幢建築被焚燒。三月,愛爾蘭國會對英國宣戰。

愛爾蘭獨立戰爭位於都柏林的都柏林海關大樓
科克的市長,特倫斯·麥克斯溫利(TerenceMacSwiney)與另兩名共和軍囚犯11月在倫敦伯利克斯頓監獄的絕食抗議中死去。聆訊此次死亡事件的陪審團的裁決稱,有針對大衛·勞合·喬治(英國首相)和地區巡官斯旺奇(DistrictInspectorSwanzy)及其他人的謀殺陰謀。斯旺奇隨後在安特里姆郡的利斯本被捕殺。1920年12月11日,科克市中心被英軍付之一炬,並且阻止消防員前去救火,以報復共和軍在該城的偷襲。

接下來的八個月,直到1921年7月的停戰協定為止,衝突中不斷上升的死亡數字敲響了警鐘。僅在1920年一月至7月,就有1000人死亡,死者包括保全隊警察,英軍士兵、共和軍志願者和平民。[4]這代表在整場衝突的三年當中傷亡人數的七成。另外,4500名共和軍人員(以及被懷疑是同情者)在此期間被拘留。[5].

2月1日,第一名共和軍在軍事管制法下被處死。科克郡磨坊街鎮(Millstreet)的CorneliusMurphy在科克市被槍決。28日,另外6人也在科克市被處決。在戰爭過程中總共正式有14名共和志願軍被處決。

1921年3月19日,湯姆·巴里的100名善戰的西科克共和軍對1200名英軍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戰鬥行動——克羅斯巴里伏擊戰(CrossbarryAmbush)。巴里的戰士們勉強地保持不被聚集的英軍部隊包圍並造成對方10-30人的死亡。僅2天之後,3月21日,凱瑞郡的共和軍在海德福德(Headford)道口靠近基爾拉尼(Killarney)處襲擊一列火車,估計打死20名英軍士兵,另有2名共和軍和3名平民死亡。戰爭中的大部分行動規模較小,但是共和軍在奇襲行動中另有斬獲,比如同樣在1921年3月在磨坊街鎮,以及5月和6月在梅歐郡的加羅甘迺迪(Carowkennedy)。然而有同樣眾多的奇襲失敗,最糟糕的情況例如1921年2月科克郡的厄普頓(Upton)和克隆馬爾特(Clonmult)分別有5和12名共和軍被打死,另有更多人被俘獲。梅歐郡的共和軍在基爾米納(Kilmeena)遭到了同等的厄運。在這樣的失敗伏擊之後對於告密者的恐懼經常導致大批或真或假的告密者被共和軍槍決。

然而共和軍最大的單次行動損失發生在都柏林。1921年5月25日,數百名共和軍都柏林旅成員在都柏林市中心占領與焚燒了海關大樓(愛爾蘭地方政府中心)。此舉用於象徵性展示英國在愛爾蘭的統治已經不堪一擊。但是,從軍事觀點來看,這是一次慘敗,5名共和軍被打死,超過8人被俘虜。這顯示共和軍在裝備和訓練上還不能在傳統意義上和英軍對抗。但是,這並沒有像有時宣稱的那樣,削弱都柏林的共和軍。都柏林旅5月在該城進行了107次襲擊,7月進行了93次。數字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但是到了1921年7月,大多數共和軍單位開始長期缺少武器彈藥。而且他們的所有游擊戰的成效,正如理察·穆爾卡希回憶,“不能將英軍從大於一個特大型警察局的地方趕走”。

很多軍事史學家仍然得出結論說共和軍進行了一場十分成功和致命的游擊戰,迫使英國政府得出共和軍不能在軍事上被擊垮的結論。但是至停火協定為止,很多共和派領導人,包括麥可·柯林斯,相信如果戰爭進行更長時間,可能像當時那樣組織的共和軍的戰鬥就會趨於停頓。因此制定了將“戰爭引向英國”的計畫。而共和軍也將戰線擴大至格拉斯哥街頭。經濟目標,諸如利物浦的碼頭,被決定炸毀。前一年的11月,19座倉庫被共和軍燒毀。負責此類活動的共和軍單位更易逃脫,因為英格蘭並未實施(英國公眾輿論也不會接受)軍事管制。這些行動在停火協定限定後被放棄。

東北部的戰爭

在1920年愛爾蘭政府法案(1920年7月提交,1920年12月批准通過)中,英國政府嘗試在愛爾蘭南北分別建立兩個自治議會解決衝突。愛爾蘭國會置之不理,認為愛爾蘭共和國已經存在,但東北部的聯合派接受了它並準備建立自己的政府。該地區以新教徒和聯合派為主,因此暴力活動的模式與國內其他地區大相逕庭。在南部和西部,衝突在共和軍與英軍之間站看;但在東北部,特別是在貝爾法斯特,則經常演變為大多數為民族主義者的天主教徒和幾乎全為聯合派新教徒之間的教派主義暴力循環。

宣傳戰

愛爾蘭獨立戰爭愛爾蘭的象徵
該戰的另一特色就是雙方對於宣傳手段的套用。英國人嘗試將共和軍描述為反新教的,以此來鼓勵愛爾蘭新教徒中的保皇派,以及在英國博取對於英軍殘酷戰術的同情。比如,如果共和軍打死的間諜或合作者是新教徒,那么在公報中經常會提到此人的宗教信仰,但如果他們是天主教徒(此種情況更為常見)就相反。此舉用來給予愛爾蘭國內外的印象是,共和軍在屠殺新教徒。當局(經常是強制地)鼓勵報紙編輯也照此辦理。1921年夏,一家倫敦的雜誌刊登一系列以“新恐怖之下的愛爾蘭——在軍事管制下的生活”為標題的文章。該系列號稱對愛爾蘭局勢持中立態度,但卻以非常反感的態度將共和軍與英國部隊相比。事實上作者歐內斯特·道道爾(ErnestDowdall)是一名後備隊隊員,而此系列文章只是都柏林城堡宣傳部(1920年成立)安插的許多文章之一,以影響英國對本國部隊在愛爾蘭的行動感到不安的公眾輿論。

1921年2月,兩名保皇派分子因為被懷疑殺害了當地共和軍的科菲兄弟,被共和軍在科克的埃尼斯基恩(Enniskeane)打死。兩人都曾是當地反新芬黨協會(Anti-SinnFéinSociety)的成員,至少一打的烏爾斯特志願軍領導人在之後的幾周內被殺。

愛爾蘭獨立戰爭英國統治的象徵

羅馬天主教教會批評雙方的暴力活動,但特別是對共和軍而言,以保持長期以來的譴責武力共和的傳統。基爾摩爾主教(TheBishopofKilmore)芬那根博士(Dr.Finnegan)說:“任何戰爭……若正義與合法則必定建立在成功的希望基礎之上。你們反對強大的大英帝國,有何成功的希望?沒有……一點都沒有。而如果它是非法的,為其每死一人都是謀殺。”蒂尤厄姆大主教(ArchbishopofTuam)吉爾馬丁博士(DrGilmartin)寫的一封信稱參加偷襲的共和軍人,“違反了神的停火協定,犯了謀殺罪”。但是1921年5月,教皇本篤十五世對英國政府感到失望,在一封信中鼓勵“英國和愛爾蘭雙方冷靜考慮……某種形式的協定”,而英方此前一直努力讓其發表一項對叛亂的譴責。英國宣稱教皇的評論“置英王陛下政府與愛爾蘭殺人犯團伙於平等地位”。

戴斯蒙德·菲茨傑拉德(DesmondFitzGerald)與厄斯金·柴德斯一直活躍於出版《愛爾蘭新聞簡報》,詳述了愛爾蘭和英國報紙不願或不能揭露的政府暴行。該報被秘密印刷並分發到全愛爾蘭與國際上的新聞社與美國、歐洲及同情共和的英國的政治人士。

從1920年上半年開始,當戰爭使愛爾蘭大部分地區失去控制之後,英軍仍然沒有撤離的跡象。但是新芬黨的宣傳戰的成功使得英國當局放棄使衝突升級的選項。英國內閣從1919年起就從未邀戰。1921年內閣成員溫斯頓·邱吉爾反映說:“什麼是另一選擇?以前是對帝國的一小角落施以鎮壓鐵拳,你來我往,屍橫遍野……只有國家要自保時,才能夠饒恕這種策略,而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能斷言這是自保問題。”

停戰協定

愛爾蘭獨立戰爭英王喬治五世呼籲和解對停火協定的擬定至關重要。
戰爭在1921年7月11日以停火協定結束。在某種意義上,衝突陷入僵局。在前一年看來大有希望的對話在12月煙消雲散,勞合·喬治堅持共和軍首先放下武器投降。在首相受到來自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思(HerbertHenryAsquith)、自由黨、工黨和英國工會總會的反對壓力之後,新的對話在春季展開並締結了停火協定。從英國政府的觀點來看,共和軍的游擊戰似乎會無限進行下去,造成英國人力財力損失不斷上升。更重要的是,英國政府因英軍在愛爾蘭的行為正面對嚴厲的國內外譴責。另一方面,共和軍領導人,特別是麥可·柯林斯,感到當時的共和軍組織的行動無法無限地繼續。它正受到更大的壓力,更多的英國正規軍被部署到愛爾蘭,而且武器彈藥短缺。

對停火協定最初的突破應歸功於三個人:英王喬治五世,南非的揚·史末資將軍和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國王對黑棕軍團在愛爾蘭的所作所為感到不滿在政府內眾所周知,並對事前準備的在新的北愛議會作的演說辭並不滿意。該議會的建立是愛爾蘭分裂的結果。史沫資是國王的密友,建議他應該趁此機會呼籲在愛爾蘭進行和解。國王要求他將自己的想法草擬在紙面上。史沫資準備了草稿並抄送國王和勞合·喬治。勞合·喬治於是邀請史沫資參加了一次英國內閣諮詢會議,討論勞合·喬治收到的一個“有意思的”提議。兩人都沒有告知內閣該提議的作者是史沫資。面對史沫資,國王和首相的認可,大臣們不情願地接受了了國王準備的‘愛爾蘭和解’演講。

愛爾蘭獨立戰爭德瓦雷拉總統1921年簽署的委任狀

這場演說發表之後獲得大範圍影響。趁此時機,勞合·喬治於1921年7月簽署了一項與埃蒙·德瓦雷拉談判的倡議。愛爾蘭人沒有意識到演講並沒有到可以代表所有英國政府觀點的程度,而只是由國王史沫資勞合·喬治導演的一場‘和平行動’,內閣只是勉強同意。愛爾蘭回應同意和談。德瓦雷拉和勞合·喬治最終同意了一項旨在中止戰鬥和為細節談判創造基礎的停火協定。談判由於英國政府堅持要共和軍首先放下武器推遲了幾個月,但是這項要求最終被放棄。英國同意英軍部隊不得邁出營房。大多數基層共和軍軍官將停火協定解讀為僅僅是戰爭間歇,並繼續徵召和訓練志願軍。許多共和軍領導仍保持戰鬥姿態,這是愛爾蘭內戰爆發的主要因素之一。他們拒絕接受麥可·柯林斯亞瑟·格利菲斯與英國談判簽訂的英愛條約。

相關視頻

相關視頻

【抱歉,不支持flash】


The CranberriesZombie

歌手:TheCranberries專輯:noneedtoargue
Another head hang slowly
Child is slowly taken
And the violence caused such silence
Who are we mistaken

But You see it's not me,
Its not my family
In your head,in your head
They are fighting
With their tanks,and their bombs
And their bombs,and their guns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they are crying

In your head,in your head
Zombie,zombie,zombie
What's in your head,in your head
Zombie,zombie,zombie

An other mother's breaking
Heart Is taking over
When the violence causes silence
We must be mistaken

It's the same old theme since1916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they're still fighting
With their tanks,and their bombs
And their bombs,and their guns
In your head
In your head they are dying

In your head,in your head
Zombie,zombie,zombie
What's in your head,in your head
Zombie,zombie,zombie

又一顆頭顱低垂,孩子漸已熬乾生命的燈油
狂暴怎會帶來如此的靜謐
而我們之中誰又是罪魁禍首?
你也看到我本善良,我的家人也跟我一樣
在你的頭腦之中,人們卻在手足相殘
用他們的坦克大炮
用他們的鋼槍銅彈!
在你的頭腦之中,人們在哭喊
在你的頭腦之中,在你的頭腦之中,無生氣的人,無生氣的人!
在你的頭腦之中,究竟有怎樣的邪惡,無生氣的人!

又一位母親的心已破碎,你把她的靈魂奪走
當暴行引致死一般的沉寂
我們全都是罪魁禍首
那是永恆的經典悲劇,自從1916
在你的頭腦之中,人們從末停止爭鬥
用他們那些坦克炸彈
用他們那些鋼槍鐵炮
在你的頭腦之中,人們在苟延殘喘
在你的頭腦之中,在你的頭腦之中,無生氣的人,無生氣的人!
在你的頭腦之中,究竟有怎樣的邪惡,無生氣的人

Zombie歷史背景。

北愛爾蘭的新教徒天主教徒之間的衝突由來以久。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喚醒了愛爾蘭人的復國熱情,經過長期的鬥爭,他們於1920年爭取到了《愛爾蘭政府法案》,把愛爾蘭島分為兩個行政區,每個行政區都享有有限的內務自製權,這為將來的宗派之爭埋下了隱患。1949年4月18日,26個郡宣布獨立,英國承認了愛爾蘭共和國的身份。其餘6郡仍歸英國管轄,即北愛爾蘭。

每年六七月間都是北愛爾蘭的宗教衝突多發期,因為占北愛爾蘭人口大多數的新教徒在這一時期都舉行傳統的遊行活動——“奧倫治大遊行”,該活動是為了紀念新教國王威廉三世(又稱奧倫治·威廉)於1660年打敗天主教詹姆斯二世黨人的博因戰役。但由於遊行要經過天主教聚居區,因此引起天主教徒的強烈不滿,並屢屢引發衝突,導致局勢緊張。

北愛爾蘭的本土土族占人口的40%,英裔後人占60%。19世紀成為英格蘭的第一塊殖民地後,雙方就開始不停地鬥爭。歌里唱到的:It's the same old theme since1916指的是1916年的貝爾法斯特大騷亂,曾導致幾千人死亡,是北愛爾蘭歷史上的大事件。

相關條目

英國戰爭
愛爾蘭戰爭
游擊戰
英愛關係

政治與戰爭

政治與戰爭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