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倉庫保衛戰

四行倉庫保衛戰

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這次保衛戰的成功,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四行倉庫只與英美租界相隔一條蘇州河,因此就將整個戰鬥展現在了西方世界面前。這進一步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力,但並沒有如蔣介石所希望的那樣給中國抗日戰爭帶來實質性的國際支援。

基本信息

簡介

(圖)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國民黨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謝晉元中校率領數百名士兵由1937年10月27日下午至10月31日抵抗了日本軍隊的進攻四天,掩護88師撤退到上海郊區。十餘名士兵戰死,三十餘人負傷。四日後,由於國民黨軍已達到拖延日本軍的目的,於是接受英國調解。10月31日凌晨二時,由宋子文電話轉達蔣介石撤退的命令後,謝晉元和國民黨士兵才撤退到英租界。在英租界,全體官兵被英國軟禁長達四年。團長謝晉元一年之後遇刺身亡。
一方面,由於當時四行倉庫臨近南岸的公共租界,謝晉元的防守盡為當時逃避到租界的大量平民和外國人士所目睹,其中上海戰時服務團的女童軍楊惠敏在10月28日午夜冒險夜渡蘇州河送了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給守庫士兵。
(圖)四行倉庫四行倉庫
另一方面,謝晉元的防守被認為是有意地造成中國軍隊不屈不撓的現象和向外國顯示中國抵抗日本的決心。因為通常軍事命令只要上級指示便行,無需文官如宋子文這樣的高調轉達撤退命令。另外謝晉元進駐倉庫當夜,曾有英國士兵詢問駐兵有多少人,謝晉元為了壯大聲勢,回答八百人,遂造成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事跡。事實上只有四百多名士兵防守。
現時四行倉庫歸屬上海百聯集團,仍然用作倉儲用途。

起因

(圖)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

從1937年7月7日開始日本以盧溝橋事變為藉口進行全面侵華。當日軍在中國北方橫行的同時又於8月13日發動了對上海的進攻。儘管面對著後勤保障不利、士兵訓練不足及缺乏空中及重炮支援等困難,國民革命軍仍固守著幾近成廢墟的上海。但日軍並沒有攻擊位於上海的外國租借地,表面上仍與其他國家保持友好關係,儘管事實上與其關係十分緊張。直到四年後日本決定向同盟國宣戰,日軍才占領上海的外國租借區。
1937年10月26日國民革命軍在上海閘北區的抵抗日漸艱難。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命令該區所有軍隊撤出,以防衛上海西部郊區,同時命令第三戰區代理司令長官顧祝同讓精銳的第八十八師單獨留守。這樣做一是為了拖延日軍進攻速度,二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在抵抗日本侵略戰爭上的堅決態度,並以此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此時九國公約簽字國正好將於當年11月6日召開會議。顧祝同本人出於個人感情並不願意讓第八十八師留守,因為他曾是第二師(第八十八師整編前的番號)的指揮官。顧打電話向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傳達命令,而孫強烈反對這一計畫。之後孫又將自己的參謀長張柏亭派到離前線20公里的顧祝同的司令部反覆協商。
無論是顧祝同、孫元良還是張柏亭都不會違抗蔣介石的命令,但孫經張向顧建議,既然是出於政治的目的,那么留守閘北的部隊,兵力多是犧牲,兵力少也是犧牲。同時,守多數據點是守,守一二個據點也是守。顧祝同最後同意第八十八師留出一團兵力,留守地點則自行處置。張柏亭回到第八十八師師部四行倉庫後,孫元良決定,就以四行倉庫作為固守據點,但覺得一團兵力仍然過多,在最後撤離之前,又決定只留一個加強營就夠了。於是就以第524團第1營為基幹,配屬必要的特種部隊,組成了一個四百多人的加強營。由中校團附謝晉元、少校團附上官志標,和少校營長楊瑞符率領。
10月26日晚10點駐紮與上海北站的第524團接到命令要求撤回位於四行倉庫的師部。第一營營長楊瑞符面對這條要求其撤出已堅守兩個多月的陣地的命令一開始難以接受,但在得知孫元良是讓第一營防守四行倉庫後便同意撤退。
四行倉庫是位於上海閘北區蘇州河西岸的一座混凝土建築,在新垃圾橋(上海方言讀:Lèsè Qiáo,今西藏北路橋 )西北沿。是四間銀行──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所以稱為“四行”,建於1931年,占地0.3公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屋寬64米,深54米,高25米,是該地區最高的建築。由於先前被當作第八十八師師部,因此倉庫中貯存了大量食物、救護用品及彈藥。

經過

(圖)四行倉庫四行倉庫

謝晉元接守了四行倉庫後,立即指揮官兵用倉庫內儲存的物資與沙包,將底樓的門窗全部封死,2樓以上的門窗堵塞一半,以利於投彈、射擊。為了警戒並最大限度地消滅日軍,謝晉元親自把握了一支敢死隊,沿蘇州河倉庫兩側構築起沙袋工事,以阻擊日軍偷襲。

27日早晨,天色還灰濛濛時,日軍大搖大擺地在重炮與坦克的掩護下,向四行倉庫進行了首次進攻。日軍雖然全面包圍了四行倉庫,卻也明白了這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面對這座六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日軍的坦克沖不垮堅固的工事,雖然有飛機,但是不敢胡亂投彈轟炸,惟恐誤炸了公共租界的地面,引起國際爭端,甚至連遠程大炮都不敢施放,這裡東、南面都是租界地盤,日軍只好用輕型炮火亂轟了。四行倉庫內的中國守軍任憑日軍的炮火亂轟亂炸,該修工事的修工事,該睡覺的就睡覺,全然沒有把外面的小日本鬼子放在眼裡面。

二小時後日軍無奈地結束了第一次的攻擊。

下午二點,日軍派來了大批援軍,直抵蘇州河邊。謝晉元在在樓上視窗觀察敵情,當日軍接近到四、五十米時,謝晉元當即下令開火,在倉庫外面的敢死隊也忽然投彈、掃射,與樓上形式交叉火力,頓時撂倒了一片日軍。激戰二小時時,敢死隊撒回了倉庫,幾十名日軍企圖偷偷跟進,倉庫內的守軍放過了自己人後,立即用機槍,集索手榴彈朝日軍狂打了一頓,這幾十個日軍大部留屍當場。

第一天的戰鬥,日軍死亡200多人,大敗而歸。我軍無一陣亡,只有幾個輕傷,可說是大獲全勝了。

28日,惱羞成怒的日軍這天豁出老本,非要撥掉四行倉庫這顆眼中釘,戰鬥的激烈巳無法述說,當日軍突破四行倉庫外圍陣地後,有一小隊十幾個日軍,潛至倉庫底層,企圖用成包的烈性炸藥,炸毀底層牆體,藉以打開一個突破口。這裡恰是一個射擊死角,這要是讓日軍炸開一個大口子出來,四行倉庫就算是完了。

在這緊急關頭,忽然一名叫陳樹生的敢死隊員,身上捆滿了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進了這一小隊日軍是中,一聲巨響後,敢死隊員陳樹生與十幾個日軍同歸而盡,後面的日軍全驚呆了。

謝晉元看著樓下的濃濃煙火,他流淚了,他為手下有這樣的勇士流淚,他為勇士的捨生取義之英雄氣慨流淚。他相信,有這樣的勇士在,陣地不會丟,國家不會亡。

這一天的殘酷戰鬥中,謝晉元親手擊斃日軍官佐兩名。

四行守衛戰,真正是一場空前絕後戰場奇景,一場有成千上萬人親眼觀戰的敵我廝殺。每當日軍要進攻時,蘇州河對岸的“觀眾”,就舉起大黑板,告訴中國守軍敵軍的主攻方向,並集合起來高唱《八百壯士之歌》(*注),於以聲援。

四行倉庫隔著蘇州河的英租界裡的一位武官,也深為中國軍人堅守死地而敬佩,曾多次托人婉勸孤軍放下武裝,特許他們退入英租界內,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謝晉元婉拒了英國軍人的好意說;“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死地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沒有命令,死也不退!”

28日夜,一名14歲的童子軍楊惠敏(女),她在目睹了中國守軍與日軍的浴血奮戰後發現,四行倉庫四面被重疊的‘太陽旗’,‘米字旗’包圍著,她突發奇想,假如在四行倉庫頂上插上一面中國的國旗,這該是多么地鼓舞人心,而表現出我中華民族的凜然正氣不可侵犯。於是,在這天夜色深濃之時,楊惠敏在內衣上包裹著一面大大的國旗,穿上童子軍制服後,便靜靜地各四行倉庫爬去。

半路上忽然槍炮聲大響,她以為是敵人發現了她,於是急忙趴在地上,稍後仔細一看,原來是日軍在向四行倉庫進行夜間攻擊。過了一些時間,炮火聲慢慢地停了下來,於是,她又開始爬行,終於爬到了四行倉庫東側的樓下。

(圖)謝晉元團長(中坐者)與堅守四行倉庫的第一營四位連長謝晉元團長(中坐者)與堅守四行倉庫的第一營四位連長

謝晉元與營長楊瑞符白天巳從河對面的大黑板上知道了有人要來送國旗,但是萬萬想不到的是由一個14歲的女孩子送過來的,面對著楊惠敏遞上來的一面被汗水浸透了的國旗,四行倉庫內的勇士們都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29日拂曉,曙色微明之中,四行倉庫的頂樓平台上,站著二十來人,莊重地舉手向緩緩上升的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敬禮。

這一天,在蘇州河南岸的大樓頂上、堤岸邊、街道上,數不清的人群忽然看見了四行倉庫平台上升起了一面中國國旗,在四周日軍的‘太陽旗’包圍中獵獵飄揚,顯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奪目,人們脫帽、揮手致意,高喊“中華民族萬歲!萬歲!萬萬歲!

謝晉元帶領中國軍的勇士們,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攻擊,擊斃日軍數百人,直至到11月1日,謝晉元接到最高統帥部再三的撒退命令後,才率部退過蘇州河,一向瞧不起中國軍人的大英帝國軍人,在目睹了這場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四行保衛戰後,對中國軍人表示出了由衷的敬意與友好。英軍駐上海總司令史摩萊少將,親自來到蘇州河新垃圾橋邊,指揮英軍壓制日軍火力,掩護勇士們撒退。

11月3日,謝晉元率部退出後,南京國民政府發令;所有參加四行倉庫守衛戰的官佐、士兵一律晉升一級。

謝晉元從中校團副上升為上校團長,並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這就是在“淞滬戰爭”中的最後一仗 ,也是打出了中國軍人壯烈、英勇奇蹟的一仗。

影響

謝晉元的遺體被埋葬在其孤軍營宿舍門前的小花園內。1947年上海市政府將上海北火車站到四行倉庫的那條路改名為晉元路,將與孤軍營一牆之隔的膠州公園改名為晉元公園,並將附近一所中學改名為晉元中學。
1983年4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橋萬國公墓重建其陵墓,“表彰他‘參加抗日,為國捐軀’'的光輝業績”。1986年謝晉元的家鄉廣東蕉嶺為其樹立紀念碑,將其母校改名為“晉元中學”。
四行倉庫經過改建後現今仍然存在,部分空間被改為紀念館用來紀念四行倉庫保衛戰。展覽廳開放時間是每周五的下午1:30-4:00。其大部分仍被用作倉庫歸屬上海百聯集團,甚至在三樓還有一家保齡球館
1938年八百壯士的事跡被拍成同名黑白電影,1976年又於台灣拍攝了彩色同名電影(由林青霞扮演女童軍楊慧敏)。
2005年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中國電信發行了一套主題電話卡,其中一張為四行倉庫。
由楊慧敏送入四行倉庫的那面旗現存於台北市國軍歷史博物館。

現狀

曾經是眾多銀行倉庫集聚地的閘北區蘇河灣四行倉庫區域,正進行大規模的老建築保護性改造。位於蘇河灣南面門戶位置的四行天地項目將對近8萬平方米的老建築進行全面改造。未來,位於蘇州河北岸、西藏北路兩側的原中國銀行倉庫、四行倉庫等老建築將被打造成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多元化知識型服務產業園區。
其中,位於西藏北路18號的四行天地一期項目已於2013年6月份開工。該項目地處蘇河灣核心區域門戶位置,其前身是原中國銀行倉庫,項目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將打造成以電子商務企業為主的創意園區。目前,其改造工程也已進入尾聲,計畫於今年6月底正式開業。該項目正處於招商階段,已吸引了唯品會、DC國際等企業入駐。
四行天地一期項目的前身是中國銀行倉庫,建造於1935年,由著名華人建築師陸謙受設計,與位於外灘的中國銀行大樓同出一脈,以實用兼具美觀著稱。此次改造項目中,特意邀請優秀團隊傾力設計,結合原有建築肌理,融合傳統與時尚,力圖再顯老建築之美。
“原中國銀行倉庫是保留建築,我們在改造過程中,遵循尊重歷史原貌、修舊如舊的原則,在建築外觀、內部空間設計等方面,都力求再顯老建築之美,保護原有歷史文化底蘊。”上海河岸商業開發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此基礎上,還專門設計了空中連廊,將原有片區用連廊相接。而除了入駐企業,項目內還將設定時尚咖啡吧、特色休閒餐飲及生活配套服務,為高端企業、白領提供優質配套服務。
與此同時,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的四行倉庫作為四行天地二期項目,目前也已開始前期的改造方案制定工作。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四行天地二期項目將打造成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多元化知識型服務產業園區。而由於四行倉庫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在改造過程中,對老建築保護的要求會更高。
建於1931年的四行倉庫,由原金城、中南、大陸、鹽業4家銀行共同出資建造,因1937年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成為著名的抗戰紀念地。


政治與戰爭

政治與戰爭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