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縣

桓台縣

桓台屬淄博市轄縣,位於魯中山區和魯北平原的結合地帶。2009年桓台縣面積509平方公里,2009年總人口49.67萬。 桓台是中國“建築之鄉”、中國江北地區第一個“噸糧縣”、”北方“魚米之鄉”。早在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出現了人類文明。 桓台是清初詩壇領袖王漁洋的故里。此外,轅固、王重光、王象乾、王象晉、徐夜等文人名士都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桓台縣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聯繫點。 桓台連續七屆躋身中國百強縣,先後榮獲中國科技進步先進縣、中國民政工作先進縣、中國文化先進縣、中國生態示範縣、中國最關注民生的縣、中國文明縣城等榮譽稱號。 2010年,桓台在中國百強縣中排名第78名(中國總計2959個縣級行政區);在山東省縣級行政區中排名第15名(山東省總計140多個縣級行政區)。在2011全國百強縣排名榜中列第96位。在2012年中國百強縣排名榜中列第83名;在2013年中國百強縣排名榜中列第95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因境內有齊桓公戲馬台,取名桓台縣。

桓台縣是人類早期生活、居住地區之一,境內史家遺址出土了中國迄今最早的甲骨文。桓台周朝屬齊國,秦歸齊郡。公元前206年設縣,取名西安縣。

桓颱風景 桓颱風景

1260——1263年(中統年間)屬淄州路,1265年(元至元二年)隸屬淄萊路,1287年改稱般陽路。1376年(明洪武九年)屬淄州,次年改屬濟南府。清代,沿襲明制。1913年(民國2年),廢

府、州,存縣、道,新城縣隸屬濟南道。次年1月,易名耏水縣。4月,改稱桓台縣,因齊桓公戲馬台得名。1928年廢道制,直屬山東省。1938年7月,華北游擊縱隊第十三支隊第十二梯隊在棘托置縣政府,隸屬山東省第十專員公署。是年10月,建立長(山)桓(台)臨(淄)益(都)四縣邊區行政聯防辦事處,隸屬中共清河特委。

1940年4月28日,建立桓台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清河專員公署。同時,撤銷長桓臨益四縣邊區行政聯防辦事處。是年底,改屬清河行政主任公署清西專署。1942年1月,中共清河區委決定撤銷縣、區建制,成立長桓軍政工作團,隸屬清河行政主任公署清中專署。是年7月,改屬清西專署。1943年8月,復置桓台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未變。

1944年1月,清河區與冀魯邊區合併,稱渤海行政區,桓台縣屬渤海行政區第六專署。1945年8月,改屬渤海行政區第三專署。1949年7月,第三專署改稱清河專署,縣屬其轄地。1950年5月,撤銷清河專署,桓台縣隸淄博專署。1953年6月,淄博專署改稱淄博工礦特區,桓台縣劃歸惠民專署。1958年11月,桓台併入博興縣,隸屬淄博專署。1961年9月,復置桓台縣,改屬惠民專署。1983年10月,桓台縣劃歸淄博市。

行政區劃

桓台縣 桓台縣

桓台縣轄11個鎮:索鎮鎮、起鳳鎮、邢家鎮、田莊鎮、荊家鎮、馬橋鎮、陳莊鎮、新城鎮、周家鎮、唐山鎮、果里鎮。

100索鎮鎮轄:3個居委會(寶發、錦秋、雲濤)、44個村委會(建國、五里、趙家、於家、三岔、北辛、西鎮、新民、永和、花園、東鎮、東辛、馬家、北王、楊家、前畢、後畢、南辛、李賈、孟家、劉茅、張茅、崔茅、邢劉、東逯、耿橋、河崖頭、永安、李家、小辛、姜廟、睦和、蘇王、王溝、徐家、張橋、任莊、劉家、蘭柳、東雅、西雅、義和、宮家、桃園)。

101起鳳鎮轄:24個村委會(付廟、華溝、魚一、魚二、魚三、魚四、夏一、夏二、夏三、夏四、夏五、夏六、夏七、起北、起南、西三、西四、東鞏、西鞏、穆寨、辛泉、烏東、烏北、烏南)。

102邢家鎮轄:18個村委會(邢家、東營、波扎店、前諸、後諸、黃家、宋家、後許、前許、於家、演馬、吉托、田孟、張茂、白辛、郭店、莫王、郇家)。

103田莊鎮轄:30個村委會(田莊、曙光、牛旺、仇王、劉家、張王、高樓、旬西、旬東、旬北、大寨、小寨、李寨、關家、史家、於鋪、付橋、宗王、胡西、胡東、胡中、西家、小龐、大龐、元南、元北、文莊、東埠、西埠、北埠)。

104荊家鎮轄:29個村委會(陳橋、姬橋、高王、里仁、荊一、荊二、荊三、荊四、東孫、前孫、後孫、王莊、灘子、姚王、前高、後高、吳園、柳、王明、辛莊、雙躍、小元、大元、崔家、東劉、伊家、前劉、後劉、周董)。

105馬橋鎮轄:27個村委會(辛莊、齊馬、胡馬、馮馬、北一、北二、北三、南營、東圈、西圈、小莊、康楊、西孫、馬橋、前金、後金、姜家、紅廟、五莊、北嶺、羅道、祁家、東岔、西岔、北岔、張莊、碼頭)。

106陳莊鎮轄:25個村委會(陳一、陳二、陳三、段家、羅家、西史、東揚、黃郭、小王、順河、姚郭、宗崔、南郭、東潘、西潘、滕寨、前薛、中薛、後薛、辛橋、木佛、郝寨、南薛、馬辛、宰相)。

107新城鎮轄:40個村委會(毛家、存留、韓家、石家、逯家、西巴、祝家、昝家、義和、楊家、王家、崔樓、見家、窪子、新盛、聶橋、徐家、四里、耿三、劉三、崔家、邢廟、河南、宮家、城東、城南、城西、城北、新立、花園、喬南、喬西、喬北、東賈、西賈、邢家、羅蘇、張蘇、江蘇、趙蘇)。

108周家鎮轄:22個村委會(榮家、永富、李王、店子、郝園、麻家、孔家、周家、沈家、夏家、紅廟、黃家、萬家、閆家、景樓、紹北、康家、辛興、葦河、樓里、紹南、太平)。

109唐山鎮轄:32個村委會(唐一、唐二、唐三、唐四、唐五、賈家、前大王、後大王、巴王、邢里、前七、後七、莫王、大有、興旺、郭家、樓一、樓二、東周、於堤、滸家、徐店、宋店、石店、薛廟、西畢、西馬、八里、古城、仁和、王茂、鄭家)。

110果里鎮轄:43個村委會(東馬、西邊、東邊、周坊、姜坊、前埠、後埠、付坡、練家、王斜、西店、東店、徐斜、陳斜、西埠、伊家、前魯、後魯、東果里、東義和、西果里、西義義、急公、三龍、侯莊、官東、官中、官西、龍東、龍南、龍北、西龍、鳳鳴、馬王、楊橋、吳磨、西付、面窩、南王、玉皇、東付、西沙、東沙)。(以上社區、村名錄依據2004年淄博市第一次經濟普查所使用的《淄博市行政區劃代碼》)

人口民族

人口

2009年,桓台縣總人口49.686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3860萬人。人口出生率8.2%,死亡率7.8%,自然增長率0.4%。到2010年,桓台縣總人口49.7605萬人,增加73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3891萬人。人口出生率9.7%,死亡率8.8%,自然增長率0.9%。

民族

2009年,桓台縣除漢族外,有29個少數民族,共557人。

地理環境

位置

桓台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淄博市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6°51′50″-37°06′00″,東經117°50′00″-118°10′40″。

地質

桓台縣地處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與第二沉降帶的銜接部位,以齊河~廣饒深大斷裂為界,北部居華北坳陷區(Ⅱ級構造單元)濟陽坳陷(Ⅲ級)的東南部;中部、南部處於魯西隆起區(Ⅱ級)泰山~沂山(Ⅲ級)的茌平~淄博凹陷北端。境內地質發展史與山東中、西部地質史基本一致,經歷過遠古代前震旦紀的“地槽階段”,古生代的”地台階段”,中生代的“活化階段”和新生代的“新構造運動階段”。

地貌

桓台縣境內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略呈微波狀。南部為緩崗,中部為平原,北部是湖窪。緩崗占桓台縣總面積5.4%,平原占50.4%,窪地占44.2%。大寨溝以南地勢偏高,呈東西向條帶分布,以三龍村南最高,海拔29.5米,地面坡降在1/800左右。大寨溝以北至南乾渠以南,地勢平坦,海拔1810米,地面坡降在1/1500左右。南乾渠以北至小清河南岸,地勢低洼,以馬踏湖底最低,海拔為5.7米至6.8米,地面坡降在1/2500至1/3500之間。

氣候

桓台縣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5℃,降水量587mm。

水文

有大小河流11條,上游位於魯中山區,大多是南北流向,東有烏河,中有東西豬龍河,西有孝婦河;東西向河流南有澇淄河,北有小清河、預備河。

烏河發源於淄博市臨淄區大武鄉南部山丘地帶,流經該區路山鄉,在六天務村西入桓台縣,再經桓台縣侯莊、索鎮、耿橋、起鳳等鄉(鎮)在夏莊村北入予備河去博興縣。

豬龍河是貫穿張店城區的一條天然河道,源於灃水鎮泉河頭,途經南定、張店城區和開發區,最後從桓台馬踏湖進入小清河。

孝婦河發源於博山區禹王山、青石關、岳陽山一線中低山區,流經博山、淄川、張店、周村四區,經鄒平、桓台入小清河,全長117公里,流域面積1908平方公里。

澇淄河,發源於淄川區大北山北麓,流經臨淄區邊河鄉、張店區灃水鎮、桓台縣果里鄉,至索鎮城南入烏河。

小清河位於泰沂山北麓,黃河以南,東偏北流,經濟南、淄傅、濱州、東營、濰坊等5個市,於壽光縣壽光市羊角溝注入渤海。

預備河系小清河的一條支流。西起桓台縣東北部華溝村,納向陽溝、興福河、分洪河、魚溝子、耿郭溝、會戰溝、廣博河等支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鐵礦屬內生礦床,為接觸交代矽卡岩型磁鐵礦,銅、鈷、硫為伴生礦。主要分布於侯莊鄉的侯莊至三龍等地,總儲量為1650萬噸,以侯莊南部規模最大,儲量為1605萬噸。礦石含量中:鐵含量38至50%,最高達58.5%,品位大於50%者占99.28%;銅含晨為0.135至1.71%;鈷含量為0.141%;硫含量為0.14至0.57%。

石油分布於馬橋、荊家、田莊、陳莊4鄉(鎮)。金家油田面積22平方公里,地下油位在5000至1300米左右,油質好,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原油儲量約2000萬噸。20世紀70年代末,已試採油井8眼。縣境南部,還有煤礦、粘土礦,坦藏於石炭系、二疊系地層的中、下部,為第四系沉積層所復蓋,屬全隱蔽式煤田,有一定開採價值。

植物資源

按其經濟價值和用途,分為7大類,近300種。

澱粉糖類植物

桓台縣境內野生澱粉糖類植物較多,比較重要的有菖蒲、山藥、地環、槐樹、蘆葦、菱白、蓮子等,遍布桓台縣溝頭崖嶺和湖區。它們含有大量瀉粉及糖類物質,可作釀造、製糖、制膠、製藥及其他工業原料等。

油脂類植物

桓台縣境內分布很普遍,比較重要的有臭椿、刺槐、楓楊、菟絲子、蒼耳子、車前子、黃須菜、芍藥、蒺藜、鹼篷、大麻、君遷子等,它們的種子含油率比較高,用途亦較廣。

纖維類植物

桓台縣境內野生纖維植物很多,其中可供紡織的有羅布麻、野等,分布廣,數量多,出麻率高,纖維細長(相當於80支的細羊毛),拉力強(約等於棉纖維的3至8倍),纖維潔白、柔軟,可作紡織及高級紙原料。

芳香油類植物

桓台縣境內分布廣,產量大,含揮髮油多,可作食品及化妝品工業原料。

鞣質植物

桓台縣境內主要有線菊、君遷子、酸棗、皂角樹等,為拷膠的重要原料,主要用於鞣草、染魚網、軟化蒸氣機及工業鍋爐水中的金屬鹽。

植物性藥材

桓台縣境內有植物中藥材261種,主要分布在馬踏湖及中部、北部平原、窪地,南部緩崗地區分布較少。主要品種有防風、蒼朮、金銀花、菖蒲、燈心草、香附子、蒲公英、馬步齒莧、車前子、杏仁、蒲荷、半夏、菟絲子、瓜萎仁、薤白、絲瓜絡、菊花、花椒、槐花、槐角、草決明、透骨草、蔥子、蓖麻子、無花果、桔梗、艾葉、桃仁、青蒿、槐米、柴胡、生地、雞冠花、大青根、沙參、地骨皮、苦地丁、蓮子、木瓜、黨參、元參、澤蘭、澤夕、丹參、黃芩、連翹、太子參、知母、白芷、白朮、白芍、赤芍、蘆根、益母劃、前胡、月季花、土貝母、黃、白芥子、田花、元志、柏子仁、紅花、小茴香、薏米、甘草、扁豆、小薊、大薊、寸冬、鴨舌草、茄草、水蔥、狼尾草、旱草、蘇子、川烏、芡實、桑皮、牡丹皮、地夫子、木槿、枸杞、三棱草等,其中,以澤蘭、薄荷、益母草、半夏、槐花、蒼朮等為地道藥材。

水生維管束植物

湖區有47種,分隸於2門、20科、30屬,主要優勢種類有蘆葦、蓮藕、槐葉萍、紫背浮萍、苦草、黑藻、眼子菜、菹草等,前幾種多分布於北部水域,後幾種多生長於南部水域的溝渠、河道中。

動物資源

桓台縣境內主要有獸類、鳥類、昆蟲類、爬行類。

獸類

主要有野兔、山狸、黃鼠狼、地猴、狐狸、刺蝟等常見獸類。

鳥類

主要有13目、32科、148種,其中旅鳥73種,夏鳥39種、冬鳥18種,留鳥18種。

動物性藥材

土元、雞舍皮、狗鞭、蠶衣、蟬蛻、蜂房、夜明砂、蠶沙、姜蠶、子河車、寶月砂、蛇蛻、蟋蟀、牡蠣、虻蟲、地龍、甲魚、鱔魚等。

軟體動物

有螺類(田螺、湖螺、耳狀羅卜螺、烏螺、釘螺、扁螺等),蚌類(杜氏蚌、長蚌、園蚌、淡水殼菜等)兩大類。

經濟

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0.06億元,比上年增長19.5%,其中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6%、22.4%和1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5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91億元,比上年增長38%。工業:是年,全縣堅定不移地抓投入、上項目,工業經濟實現速度、效益、後勁的同步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32.49億元、利稅15.73億元、利潤10.0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6%、34.3%和43.1%。全縣完成工業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31億元,同比增長98.7%。新上一次性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75個,其中過億元的21個,5000萬元至1億元的19個,是歷年新上項目、大項目最多和投入最大的一年。山東博匯紙業股份有限公司30萬噸白卡板紙和10萬千瓦熱電、山東東嶽化工有限公司製冷劑及高分子材料等36個項目建成投產;淄博金城石化有限公司、淄博滙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煉油擴產等39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同時大力實施億元企業提升工程,22家工業企業銷售收入過億元或利稅過千萬元,其中山東博匯紙業股份有限公司銷售收入過25億元,稅收過1億元,納稅居全市市屬以下企業第一名,淄博金城石化有限公司銷售收入過10億元,稅收過5000萬元,山東黃河龍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稅收過3000萬元,山東東嶽化工有限公司稅收過2000萬元。骨幹企業對縣域經濟的支撐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桓台縣 桓台縣

農業:全縣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施結構調整、強工富縣和農村勞動力轉移三大戰略,抓好“綠色桓台工程、小麥標準化生產線建設工程和畜牧強縣建設工程”三個重點,實現“縣域經濟有一個大的發展、農業效益有一個大的提高和農民收入有一個大的增加”三個轉變。年內全縣新發展速生豐產林2667公頃,總面積達到8000公頃。新增經濟作物1333公頃,糧經比例達到5∶5。優質專用小麥標準化生產線建設全面啟動,小麥標準化示範區面積達到1533公頃。畜牧業在穩定發展禽蛋生產的基礎上,發展奶牛、肉牛、肉羊、肉雞和瘦肉豬生產,奶牛存欄量達到2000頭,羊存欄4萬隻,畜牧養殖場達1200處,畜牧小區114處。新增悅來乳業等9家農產品加工、儲藏企業,各種農產品銷售組織達到80家。農業綜合開發連續4年位居全市第一,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桓台縣被列為全國第二批國家級節水增效重點縣。

建設環保全年全社會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9.64億元,比上年增長95.4%,其中工業生產性固定資產投資31億元,比上年增長98.7%。建築業總產值47.6億元,比上年增長30.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632.5萬平方米。全年污染防治總投資12755.16萬元,比上年增長29.51%。貿易旅遊城鄉集貿市場67個,商品成交額13億元。進出口總值31926萬美元

,其中出口總值10006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5731萬美元,實際利用境外資金3680萬美元,批准境外外商投資企業25家,其中增資項目6家。主要旅遊景點有馬踏湖旅遊風景區、王漁洋紀念館、桓台博物館等。旅遊業年內接待國內外客人5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100萬元。

【建築業綜合實力全面提升】以全面提升建築業綜合實力為重點,圍繞工業立縣和環境立縣兩個發展戰略,緊緊抓住全國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建築市場整頓等機遇,更新外出施工觀念,加大掛靠聯合力度,千方百計開拓新市場,年內承接工程量56.6億元,比上年增長31%,承接高層工程53個,比上年增長46%,完成建安產值47.6億元,比上年增長30.6%。有9家建築企業綜合產值過億元或利稅超過千萬元,其中萬鑫集團產值過10億元,起鳳建工、天齊集團和齊泰建工過5億元,新城建工過4.5億元。具有一級資質的5家企業完成建安產值28.6億元,占全縣建安總產值的60%。堅持一業為主、多業並舉的多元化經營戰略,在鞏固發展建築業的同時,積極向工業滲透,向建材、房地產等產業延伸,完成工業、房地產等多元化經營投入5.12億元,實現多元化經營產值12.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4.9%和46.8%。創省建築工程質量

桓台縣 桓台縣

“泰山杯”獎7項,省級科技示範工程16個、省優工程31個,省級安全文明工地54個,市級安全文明工地336個,具有一級資質的5家企業先後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ISO14001環保管理、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認證。【外經外貿創匯增幅居全市第一】全縣對外貿易工作實施出口拉動戰略,在幫助企業做好自營進出口權審批工作的同時,著重突出加工貿易。年內新批自營進出口企業10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達到31家。重點圍繞製革、氟化學產品、紡織服裝等行業爭取訂單,擴大加工貿易業務,完成加工貿易額6000萬美元。出口企業直接出口完成10006萬美元,其中淄博大桓九寶恩製革有限公司直接出口4121萬美元、山東東嶽化工有限公司直接出口2788萬美元,均進入全市十大出口企業之列。全縣出口創匯增長幅度列全市第一,絕對值列全市第三。

【招商引資】年內,縣委、縣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一號工程”,從改善投資環境入手,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強化服務意識,明確責任目標,狠抓任務落實。新批境外外商投資企業25家,其中增資項目6家;引進縣外資金14.9億元,其中縣外境內資金12.1億元,境外資金368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5%和47.6%;契約利用外資5731萬美元,同比增長139.8%。

【再入中國最發達百縣並首次列入全省縣域經濟30強】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最發達100縣”排名中,桓台縣名列第九十一位,比上屆全國百強縣前移6位,連續3次上榜。“中國最發達100縣”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發展水平、發展活力、發展潛力三大方面的33個指標。全縣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平均分數達到51.3分,比上年上升4.1分,其中發展水平指數49.6分,比上年上升3.6分;發展活力指數59分,比上年上升7.5分;發展潛力指數55分,比上年上升3分,經濟活力顯著增強。被首次列入省統計局公布的全省縣域經濟30強。

【榮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2003年,在全國市、縣(區)科技進步考核工作中,桓台縣因在實施“科教興縣”,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及科技投入,發展高新技術,科技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貢獻率等方面,特點突出,成績優異,而順利通過科技部的考核,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電視連續劇開拍】電視連續劇《王漁洋》共20集,主要圍繞3個曲折離奇的案件,再現王漁洋在揚州任推官期間,秉公執法,不畏權貴,為民申冤的清官形象。該劇總投資1300萬元,9月8日在北京懷柔正式開機,10月在桓台新城

拍攝,12月16日在江蘇揚州市正式封境,整個拍攝期近100天。完成後期製作後,將在中央電視台黃金頻道播出。

【馬踏湖景區通過省級驗收】馬踏湖風景區自1995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以來,不斷加大旅遊開發和自然風光保護力度,吸引了大量外地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取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五賢祠景區推出了湖區民俗風情旅遊項目,對景區硬體設施進行了配套完善,提升了景區品位。專家驗收組認為,馬踏湖景區堅持旅遊開發和自然風光保護並重的原則,在景區管理、保護和改善旅遊服務質量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達到了省級風景名勝區的驗收標準。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7年,全部免除義務教育段5萬餘名學生雜費;本科錄取1923人,9人被北大、清華錄取

2012年,桓台縣共有國小41處,在校生25798人;國中21處,在校生23785人;普通高中3處,在校生12765人;職業學校1處,在校生3740人;特教中心1處,在校學生數81人;各級各類幼稚園103處,3-6周歲幼兒12413人。年內共發放各類資助、補助金868萬元。投資5300萬元的城南學校國小一期工程主體完工,國小部實現招生。新建和加固校舍5.52萬平方米,對20處農村中國小完成水沖式廁所改造。新建、改建幼稚園29處,4個鎮中心幼稚園通過省級驗收。師資隊伍得到加強,年內共招聘中國小、幼稚園教師135人。

桓台縣的中學主要有:山東省桓台第一中學、山東省桓台第二中學、桓台縣漁洋中學。

衛生事業

2007年,縣醫院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合作成立齊魯醫院桓台分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8%;投資280萬元改造建設50處村衛生室;實施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工程,縣財政從本年度開始連續五年,每年投入100萬元用於農村醫務人員教育培訓。投資5600萬元對縣文體中心、文體公園配套完善。

2012年,桓台縣共有衛生事業單位23個,病床2755張,衛生事業總人數229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89人,占總數的86.8%。註冊村衛生室308個,鄉村醫生1173人。中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在全市率先推廣“先診療後付費”服務模式,鎮、村、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鎮衛生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80%。縣醫院被確定為衛生部重點聯繫醫院。新農合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參合率達到99.88%。通過省衛生應急示範縣、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縣、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縣驗收。

文化事業

2007年,實施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規範、新建文化大院115家,順利通過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複評。續修《桓台縣誌》正式出版。

2012年,提升改造農家書屋和農村數字圖書室211家。王漁洋故居綠化總體工程和展陳工程完工;忠勤祠已正式對外開放,接待遊客2.36萬人。成立王漁洋故里管理處。“馬橋文化廣場”被評為省級“十佳文化廣場”。建立38家圖書流通站,定期開展送書下鄉活動。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980場,開展送電影下鄉進社區119場。舉辦“桓台縣第六屆少兒器樂電視大賽”,200餘人參賽;組織“第七屆民間劇團展演”,9個民間文藝團體參演。桓台縣6個民間文藝團體和70名農村文藝人才分獲“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團體”和“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稱號。

體育事業

2007年,在城區公園、各居民小區及55個村配套建設健身設施,成功舉辦了桓台縣第一屆運動會。

2012年,為86個村(居)配發了體育健身器材,舉辦桓台縣全民健身運動會、第一屆中小學生定向越野大賽和“公益體彩”進社區全民健身展演等活動。全民健身運動會期間,開展健身活動20餘項,4萬人次參與。體育協會和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桓台縣5個氣功站點獲評省級優秀全民健身活動站點。備戰第十六屆市運會,累計註冊、資審運動員1900餘人。參加23個青少年錦標賽項目奪得193枚金牌,總分4125.5分,獲全市金牌、總分第三名。

社會保障

2007年,桓台縣新增就業崗位8478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010人。全面提高城鄉低保對象救助標準,城鎮低保對象由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246元,農村低保對象由每人每年700元提高到900元。為城鄉低保對象每戶發放200元取暖補助。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啟動運行。改造建設鎮敬老院4處。為80歲以上的農村老年人發放生活補貼,為90戶160餘名城鎮低保人員發放廉租住房補貼,為100戶農村特困家庭、60戶貧困殘疾人改造新建房屋,救助義務教育段貧困生2519名、家庭貧困大學生85名。縣財政用於改善民生的投資達8812萬元,增長25.8%。

交通

交通郵電郵政業務總量2323.85萬元。電話總數13.02萬戶。投資1.9億元的壽濟路桓台段拓寬改造工程,實現當年開工建設、當年竣工通車,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037公里,年貨運量343萬噸,客運量438萬人次。

政治

2014年桓台縣主要領導
縣 長 賈剛
副縣長 蒲先農、王金棟、尹鵬、王曉平、何向東、周婷

民俗文化

音樂

桓台古屬齊地,民間音樂源遠流長。春秋時期,孔子至齊聞韶樂,讚美說:“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清末至民國時期,傳統的民間音樂以嗩吶吹奏最為流行。嗩吶吹奏多用於婚、喪、壽、典儀式。

新中國成立初期,較有造詣的嗩吶藝人有鳳鳴村李雲鳳、黃家村董敬德、樓子村張仲梅等。桓台人李禹賢自幼受民間音樂的啟迪,精研古琴演奏。他演奏的《風雲際會》、《高山流水》等古琴樂,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60-70年代,隨著農村業餘文藝活動的開展,以打擊樂為主的業餘音樂團體遍及鄉村。70年代末,後七村學校建起管弦樂隊,多次參加縣、地會演。1987年,華溝村、東鎮村建起以電聲樂器為主的農民樂團。華溝村青年樂團在1987年11月淄博市首屆農民音樂會上,有3人獲一等獎。

曲藝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桓台廣為流傳的主要有相聲、快板、數來寶、山東琴書、西河大鼓、毛竹板、木板大鼓、落子、漁鼓等。縣文化館多次舉辦山東快書、竹板書、西河大鼓、評書等培訓班。每遇春節文藝會演,都有一批曲藝節目搬上舞台。荊家鎮周董村劉蘭鳳,9歲即拜師學習梅派西河大鼓,20歲即巡演於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國內享有聲譽。1961年回到故鄉桓台收徒傳藝。劉蘭鳳及其弟子董憲斌、宋豐利在地市會演中曾多次獲演出獎。1980-1987年,桓台縣在地、市級刊物上發表曲藝作品10篇。

舞蹈

桓台縣境內舞蹈多為民間扮玩中的表演形式。較典型的有扭秧歌、傻子撲蝶等。扭秧歌可多人,也可單人,邊歌邊舞,形式活潑歡快,具有較強節奏感。傻子撲蝶多為男女兩人扮舞。女俊扮,反覆做引、逗、耍、閃等動作;男醜扮,做追、捉、戲、撲動作,形式詼諧風趣。

1956年,傻子撲蝶參加惠民地區舞蹈會演獲獎。同年,縣文化館舉辦舞蹈傳授班,向民眾傳授《小車舞》、《跑驢》、《十大姐》等舞蹈。

1959年,縣文化館自編的小舞蹈《繡花舞》、《送肥忙》等參加淄博專區文藝會演。1974年,自編舞蹈《編地毯》參加惠民地區文藝會演,獲演出獎。1976到1978年,縣文化館在18個單位舉辦舞蹈訓練班,參加訓練1200餘人次。1986年,由楊雲鳳等編排的歌伴舞《在希望的田野上》,參加山東省歌伴舞會演,獲演出三等獎。

雜耍

明清至民國時期,元宵節扮玩雜耍成為民間習俗。其主要形式有高蹺、芯子、旱船、竹馬、舞獅、龍燈、花轎、花鼓、花桿等。有特色的是高蹺、芯子、花桿。高蹺可以單演,也可成隊表演,扮相內容非常豐富。傳統故事扮相有群英會、唐僧取經、白蛇傳、八仙過海、水滸人物、三國人物等。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時事人物為扮相者漸多。有宣傳婚姻法的《夫妻抬水》,宣傳土地改革的《鬥地主》等。

芯子分為扛、抬兩類。扛芯子有一成年人將芯子底座卡住雙肩,捆綁在腰間。選一童子綑紮在頂上,上下綑紮連線,協作表演。抬芯子是用一根長圓木,中間做上踏腳,兩頭做上防止翻滾的抓手(放下時作腿用)。玩耍時把1-2人綑紮在踏腳上,由兩人抬著圓木兩頭,手握抓手。

花桿是用一根1.5米長的細竹桿,兩頭各打兩個10厘米的方孔。方孔中間繫上銅錢,兩端裝飾絨線花。桿身用五色彩條纏繞。花桿隊服色統一,俊扮,隨著鑼鼓點編隊串花,變換隊形。

1985-1987年,每年有十幾支隊伍,近千人的民間扮玩活動。1985年,東鎮村雜耍隊作為桓台代表隊參加淄博市的民間藝術活動比賽,獲得高蹺表演一等獎。

名優特產

馬踏湖蘆葦畫、草柳編

馬踏湖蘆葦畫的製作,採用純天然蘆葦,經手工整料、雕刻、著色(用熨燙的方法)、貼上、裝裱而成。整個畫面80%為蘆葦自然色差,20%左右用熨燙碳化而成,無人工化學著色成分,低碳環保。

馬踏湖草柳編是以草、柳、竹、藤、絲、麻、布等為材質,經編、扎、縫、剪、漂、染、煮、熏及防腐等工藝處理編織而成的工藝品,遠銷日本、韓國及歐美等地。

糖拌荷下藕

白蓮藕是馬踏湖中特產之冠,因所開的蓮花是白色,故稱“白蓮藕”。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以及維生素B和C,能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

馬踏湖“天馬牌”金絲鴨蛋

馬踏湖風景區,金絲鴨蛋久負盛名“天馬牌”金絲鴨蛋是山東省著名品牌,獲國家QS認證,山東省第二十二屆省運會唯一指定專用禽蛋產品,在中國建立了銷售網路80餘處。

新城細毛山藥

新城細毛山藥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綠色食品,2009年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並通過中國有機食品轉換認證。

荊家四色韭黃

四色韭黃素有“不老草”之稱,具有較高的食用、醫用、養顏和保健價值。2010年,四色韭黃種植技藝被列入淄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淄博市蔬菜種植業屬首家。

風景名勝

桓颱風景 桓颱風景

桓台縣主要景點有:省級名勝風景區——素有“北國江南”之稱的馬踏湖(

五賢祠、冰山遺址、徐夜書屋),號稱漁洋山人的王漁洋紀念館,王漁洋故居,石刻園,四世宮保磚坊,雲濤古蹟,史家遺址,華嚴寺,周家生態農觀園,桓台博物館,少海公園、紅蓮湖公園等。

桓台縣馬踏湖面積近百平方公里,為國家級的濕地公園(馬踏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山東省七大名勝風景區之一,素有“北國江南”、“江北水鄉”之稱。

歷史名人

彭真

彭真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國務活動家,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主要奠基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之一。

李志業

李志業(1924—1946)山東桓台縣西龍村人。特等戰鬥英雄。曾任渤海軍區特務一團一營二連三排排長。

王士禎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

教科文衛

各級各類學校110所,在校生6.62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5.41萬人;教職工4886人,其中專職教師3849人。科研機構1個,專職科研人員30人。有3項科研成果獲市級以上獎勵。文化體育場所55處。醫院23處(其中民辦醫院6處),床位1617張,衛生技術人員2016人。

社會生活全年支出救濟金19萬元。農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3600餘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186元,人均居住面積25.9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5元,人均居住面積21平方米。

城市建設

桓台縣 桓台縣

完成縣城新一輪總體規劃的調整編修,確立了“兩區三帶”發展新格局。城市園林綠化按照與市政府簽訂的責任目標,重點完成55公頃公共綠地的建設和改造任務,有25家單位通過綠色文明家園驗收,有2家單位通過市級花園式單位驗收。縣城綠化復蓋率達35%,綠地率達32%,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7.2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完成205國道8公里拆遷改造任務,總面積1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60萬平方米;完成工業街和五里路排污管網2400米,縣城排污管網累計達46公里,復蓋面積6.25平方公里;完成縣醫院小區、國稅小區及雲濤換熱站蒸汽管網建設等,縣城供熱管網長度達到40公里。完成羿景嘉園一期、西苑小區配套工程;北苑小區二期工程已完成開發量的80%;太岳住宅區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五里小區已開工建設5萬平方米。社會事業重點工程方面,主要建成了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的縣中醫院病房大樓、6000平方米的商業銀行大樓、8000平方米的聖潔醫院病房樓、60000平方米的山東冶金工業學院。柳泉路北延、少海公園等一批重點城建工程奠基開工。舊城改造方面,市場及住宅開發建設在建面積44萬平方米,全面完成烏河城區段綜合治理二期工程。成立了縣城市綜合執法管理局,加大城市綜合整治力度,城市環境和秩序有了一定改觀。成功舉辦了城市經營項目推介會,將一批城建公共項目推向市場,引進開發建設投資8億元,經營城市收益達1億元。

旅遊

桓台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景點有:省級名勝風景區,素有“北國江南”之稱的馬踏湖(五賢祠、冰山遺址、徐夜書屋),號稱漁洋山人的王漁洋紀念館,王漁洋故居,石刻園,四世宮保磚坊,史家遺址,華嚴寺,周家生態農觀園,桓台博物館等。

桓台縣 桓台縣

五賢祠:五賢祠位於馬踏湖青丘。清乾隆年間,青丘上始建“三賢祠”,中有魯仲連、諸葛亮、蘇東坡三賢士塑像。祠堂抱廈木柱上刻聯為“異姓三賢,臥龍謫仙天下士;數代一堂,漢相宋儒戰國才”。大門座北面南,門聯為:“異姓結同心之侶,一堂萃三代之英”。門前有石獅一對。門東側為鐘樓,高約八米,懸吊大鐘。門西側為火池。

新中國成立時,三賢祠已廢圮。僅留碑一幢。碑文中有:“若世遠年湮,祠宇再造,後之君子併入轅固、顏楚為五賢祠乃完善”等語。1985年,華溝村民在青丘上重修祠宇。中塑魯中連、蘇東坡、諸葛亮、顏楚、轅固五位先賢像,以示紀念。五賢祠是一組中軸對稱的四合院式仿古建築。大門南向,東南、西南兩角分別高築角亭。由大門向里,左右兩側為廂房,正面為祠堂,皆台廈廊檐,古仆典雅。祠堂匾額書“五賢祠”。堂前廈柱題聯:“異姓五賢英名傳萬古;數代一堂功業垂千秋”。祠堂門柱及東西兩廂房門廈各柱也多有題詠。

桓台縣 桓台縣

“四世宮保”磚坊:“四世宮保”磚坊位於新城鎮南村大街北端。建於公元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坊主為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新城人王象乾及其父王之垣(前戶部左侍郎)、祖父王重光(前貴州參藩)、曾祖一會兒王麟(前穎川王府教授)四世。坊額“四世宮保”傳為當時書法家董其昌題寫。

坊身全磚石結構。4個基座為大方石砌成,上面磨磚起措,形成一大二小的拱形坊門。坊門前後兩面共有4對石獅,氣勢雄健,造型生動。歇肩式坊頂,中間高,兩側低,皆飛檐斗拱,瓦鐺古樸。八角遠伸,各掛風鈴。坊身四周飾以精美磚雕,怪獸奇禽,異花仙草,無不傳神。坊身中部4個浮雕人物栩栩如生。

整個牌坊面寬9.2米,高15米,進深3.3米,占地30平方米。新中國成立時,此坊因年久失修已剝刨損壞嚴重。1983年,山東省文化廳撥出專款,按照原貌全面修復。1987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小龐遺址:小龐遺址在田莊鎮西南5華里小龐村東,為高出地面2-3米的台地。東西最長245米,南北最寬135米,面積24050平方米。其地表為小龐村和大龐村的農田。

該遺址有多層歷史文化。文化層一般深1-2米,深者在4米以下。1973年文物普查,收集到該遺址出土文物20多件。其中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鏟、黑陶罐;商代陶鬲;周代陶豆、陶立、灰陶壺、大口樽沿及黑陶、紅陶、夾沙灰陶片;有秦漢時期的銅劍、銅鈴、神獸鏡;有元代遺物。遺址發現灰土、紅燒土、夯土層多處。

遺址中心偏東有古墓群。1978年在斷崖處發現一葬墓。死者為男童,頭朝東,由3個灰、紅陶器套裝。已確認為商代墓葬。1977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桓台縣 桓台縣

華嚴寺:華嚴寺位於田莊鎮高樓村西北側高台上。建於隋以前。原建規模宏大,為三進院落。寺前有古塔,名“隨文寶塔”,玄稱浮屠高出雲表,為遠近登毗游賞之所。明萬曆年初,新城縣貪官段文清相信塔內藏有金佛珍寶,強令拆毀。

寺院南北長120米,東西寬50米,占地6000平方米。原有大門南向,額書“華嚴寺”三個顏體大字。進門正面為四天王殿。殿後為中大院。中院北面是大雄寶殿,建築在1.2米高、平面為45米見方的磚石露台上。殿頂後為綠色琉璃瓦。殿長26米,進深10米,高17米。

殿內矗立合抱木柱8根,殿中巨大屏風后牆正中有門通後院。後院北望為百子殿。中、後院東西兩側皆有配房。中院有古槐一株,上懸一口鑄有龍文圖案和銘文的大鐘,重400餘公斤。鍾、槐久已無存。1984年,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桓台縣 桓台縣

王漁洋:字子真,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縣人(今桓台),清初著名詩人,累官至刑部尚書。他在公務之餘致力於詩文著述,主持詩壇50年之久,康熙帝曾征其詩三百首定為《御覽集》,其詩,文,詞共數十種560多卷,被譽為一代詩宗。

王漁洋紀念館座落在桓台縣新城鎮,占地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館址忠勤祠原是明萬曆十六年(1588)為紀念王漁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距今400餘年。整組建築系磚木結構,分東西主跨兩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

館內設7個展室和石刻園。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國家三級以上刻石185塊;王漁洋生平展室,詳細介紹了王漁洋歷仕及吟詠不綴的一生。石刻園是在忠勤祠東跨院的基礎上與古代園林建築相結合修建的。園中有園,景中套景。元代禮部尚書,散曲家張養浩的“蒼雲”“振玉”兩巨型太湖石和國家一級石刻“水月松風”亦在園陳列,供遊人觀賞。

王漁洋紀念館於1986年12月9日建館並對外開放,199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定為山東省優秀社會教育基地,1998年公布為首批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