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安徽省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五)著力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 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

安徽省省長李斌作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安徽省省長李斌作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是安徽發展進程中不同尋常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依靠全省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主線,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力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15110.3億元,增長13.5%;財政收入2632.8億元,增長27.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63.4億元,增長2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00.6億元,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12126.3億元,增長2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增長17.8%;農民人均純收入6232元,增長17.9%:城鎮新增就業6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3.5%左右,除氮氧化物排放量外,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速度較快、結構趨優、效益提升、後勁增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態勢。
(一)著力落實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持續擴大有效投入,深入實施"861"行動計畫,在民生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交通等基礎設施方面推進了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加強經濟運行調節,把幫扶實體經濟作為穩增長的關鍵舉措,清理整頓涉企收費,努力緩解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難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1%,增速居中部首位。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民間投資占總投資比重達65.5%,提高2.1個百分點。認真落實中央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建成一批大型商貿流通項目,舉辦一系列經貿交流活動,帶動消費持續增長。努力克服外需放緩的不利影響,進出口總額313.4億美元,增長29.1%,其中出口170.8億美元,增長37.6%,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進一步提高,汽車出口量全國第一。強化金融支撐作用,新增本外幣貸款2456.1億元,貸款餘額增長21.2%。直接融資754.9億元,增長50.9%,新增上市公司11家,保險直投突破100億元。及時出台16條穩定物價措施,保障供給,加強監管,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連續6個月回落,全年漲幅為5.6%。
(二)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完成企業技改投資2946.9億元,增長41.8%。汽車和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生產規模進一步壯大,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發揮自主創新的驅動作用,鞏固擴大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成果,試驗區獲準開展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44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創新型企業總數分別居中部首位和全國前列。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千百十"工程,啟動首批21項重大產業化項目,新型平板顯示、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一批特色產業實現集群發展。大力發展服務業,建立服務業統計指標、評價考核和政策支撐體系,出台加快發展的34條政策措施,穩步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強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監管,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和考核評價體系,加大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後產能。深入實施品牌戰略,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0件。開展"省政府質量獎"活動。
(三)著力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三農"工作取得新成績。大力實施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糧食生產"三大行動"成效顯著,戰勝60年一遇的秋冬春三季連旱,糧食總產達627.1億斤,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深入推進畜牧業升級計畫、水產跨越工程和蔬菜產業提升行動,畜牧業規模養殖比重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設施蔬菜規模進一步擴大。新增營造林315萬畝。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6個。實施農業產業化轉型倍增計畫,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5061.2億元,增長50.2%。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新增5387個,總數達2.3萬個。提高涉農補貼標準,發放各類補貼159.8億元,增長9.2%。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實施水利安徽戰略,推進新一輪治淮建設,開展長江乾支流治理,完成429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31箇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新解決31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成效明顯,省級示範村、鎮分別達1930個和202個,實施240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開展970個村莊整治試點,改造10萬戶農村危房。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全年扶貧資金投入10.7億元,貧困地區民眾生活進一步改善。
(四)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縣域經濟發展提速。推進皖江示範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的規模擴大、質量提高,2900多個大項目落戶示範區。加快開發園區轉型升級,滁州銅陵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全省國家級開發區達到12家。江北江南集中區建設紮實推進。順利實施巢湖行政區劃調整,合肥區域性特大城市建設進入新階段,蕪湖馬鞍山邁進跨江發展新時期。加快皖北振興,皖北地區比較優勢日益顯現,內生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深入開展結對幫扶,皖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加快皖南大別山區綠色發展,出台促進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20條扶持政策,推進黃山市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建設。出台加快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城鎮化率達44.8%,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擴權強縣和擴權強鎮工作穩步推進,34個縣(市、區)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其中14個縣(市、區)突破20億元,縣域經濟呈現競相加快發展的可喜局面。
(五)著力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省屬企業間的聯合重組邁出新步伐。加快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縣級財力保障機制,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區域性金融後台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啟動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在我省成功召開,省及全部省轄市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民基本醫保制度基本形成,出台完善基層醫改的30條政策措施,新的運行機制進一步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全覆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積極推進。紮實推進國家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省工作,健全教育經費穩定增長機制。啟動省直管縣體制試點。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深化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有序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實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的村(居)達1.6萬個,占總數的92%。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成功承辦長三角交流合作系列活動,全面融入長三角區域發展合作機制,承接產業轉移、交通、能源等領域合作進一步加強。深度拓展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對接合作,與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區域和國際合作取得明顯成效。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4181.2億元、增長56.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6.3億美元、增長32.2%。落戶我省的世界500強企業達57家,新增6家。加快“走出去”步伐,新批境外企業和機構47家。
(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把促進就業作為民生工作的頭等大事,進一步完善就業政策,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五大保險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縣(市、區)達到67個。財政支出進一步向民生傾斜,其中33項民生工程投入468億元,比上年增加123億元。元旦春節前,共籌措困難民眾生活專項補助資金11.5億元,惠及900多萬人。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2.9萬套,基本建成20.5萬套,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人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加固改造中國小校舍944萬平方米,實施皖江城市帶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推進高校提標和化債工作,高考錄取率達76.7%,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4l項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95%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標準化建設。持續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32‰。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583個、農家書屋6924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免費開放。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農民歌會馬鞍山市、65個村鎮、110個單位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村鎮和單位稱號,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繁榮。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台、檔案、地方志、參事文史工作繼續加強,地震、氣象、地質、測繪、防災減災工作健康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事業都取得新的進步。
(七)著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紮實推進“平安安徽”建設。全面開展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建立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大調解”工作體系,行政複議和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明顯。加大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力度,調解仲裁案件辦結率達94.7%。紮實開展信訪工作,全省信訪形勢平穩趨好。社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環境違法行為得到有效整治。深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人民民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圓滿完成對口支援四川松潘縣恢復重建任務,積極做好援疆援藏工作。紮實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工作,駐皖部隊和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在維護社會穩定、支持地方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政府工作,不斷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進一步密切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聯繫,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82件、政協委員提案850件。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7件,制定、發布省政府規章7件,啟動“六五”普法。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市縣目標管理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持續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健全網路問政機制,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進一步深化。認真開展“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解決了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厲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勤政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過去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令人鼓舞。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需求增長放緩,物價上漲壓力較大,土地等要素和環境約束趨緊,部分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農業基礎依然薄弱,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業綜合競爭力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較低,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足,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任務艱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重道遠;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難度較大,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自身建設還不完全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政府職能需要進一步轉變,效能建設、廉政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和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堅決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邁出了全面轉型、加速崛起的新步伐。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是歷屆班子堅持不懈、奮發努力打下堅實基礎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駐皖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支持安徽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區和海內外友好人士,向在我省創業的投資者、建設者,表示衷心感謝!

二、2012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國內經濟運行中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難度加大,我們必須準確研判、正確應對。越是遇到困難,越要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越是面臨挑戰,越要強化搶抓機遇的意識。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要素重組和經濟轉型加速推進,我省綜合承載力較強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大規模高起點承接產業轉移面臨新的機遇;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分類指導、有扶有控,加大對“三農”、社會事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這些巨觀政策取向與我省的工作著力點高度契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幾年來我省致力打造的自主創新、開放合作、區域聯動發展等戰略平台效應日益顯現,高強度投入累積的發展能量逐步釋放,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潛力巨大。尤為重要的是,省第九次黨代會描繪了美好安徽的宏偉藍圖,指明了科學發展的“六條新路”,進一步提振了全省人民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為我們實現新發展、創造新業績增添了強大動力。綜合分析,我省處於大有可為的黃金髮展期沒有變,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沒有變,加速崛起的大趨勢沒有變。我們一定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攻堅克難,不斷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主線,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奮力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大力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努力打造“三個強省”,全面推進美好安徽建設。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年度任務要求。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奮力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進一步鞏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勢頭,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政策,充分用好投資這個現實而直接的手段,突出消費拉動,穩定擴大外需。
堅持加大有效投入不動搖。大力推進“861”行動計畫,啟動建設1200個以上超億元項目,推進1300個以上超億元在建項目進度,建成投產300多個億元以上項目。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在建高速公路1200公里以上,通車總里程達到3200公里,新改建國省幹線公路1500公里,確保新橋國際機場合蚌客運專線等項目投入運營,加快合福客運專線寧安城際鐵路等項目建設,完善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綜合運輸網路體系。新增煤炭產能900萬噸、電力裝機426萬千瓦。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結構,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引導民間資本更多地投向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領域。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進一步擴大社會融資總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確保貸款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積極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擴大債券融資規模,鼓勵保險資金以股權、債權等方式投資重要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
大力促進消費和對外貿易。拓展消費領域,發展文化、旅遊、健身、家政、養老等服務消費,繼續落實好家電下鄉等促進消費政策。認真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最佳化消費環境,加強城鄉流通體系建設,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質量,促進電子商務、網路購物等新型業態健康發展。深入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不斷最佳化進出口結構,培育更多外貿主體,進一步提高機電產品出口比重,推進出口產業集群和出口基地建設,擴大緊缺資源和關鍵裝備等進口,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市場,爭取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長15%。
切實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密切跟蹤巨觀形勢變化,強化工業經濟運行監測預警,加強煤電油氣運保障。加大對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協調幫助解決融資等方面難題。認真落實穩定物價各項政策,及時採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市場供應,加強市場監管,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落實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
(二)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建設經濟強省,必須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夯實工業基礎,認真組織實施國家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推進優勢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著力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進一步加強全省產業布局的規劃指導和綜合協調,大力發展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產業。省里重點圍繞電子信息、汽車和裝備製造、材料和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醫藥、紡織服裝、現代服務業等主導產業,整合各種資源,持之以恆推進,打造若干個5000億元級以上的大產業。引導各市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鎖定有限目標,重點突破,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深入實施“千百十”工程,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5%,鼓勵和支持重大技術裝備、關鍵成套設備的研發套用,加快培育領軍企業,儘快形成規模、形成基地。實施4400多項重點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不斷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全面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著力打造一批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大影響力和占有率的安徽品牌。
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新建一批研發平台,加快發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組織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和套用示範工程,實施150項重點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著力突破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爭取全年專利授權量增長30%,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40%,全社會研發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穩步提高。認真開展試驗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試點,扶持本地科技人員創業,大力引進和培育科技領軍人才、科技企業家和創業團隊,推動合蕪蚌人才特區建設。加強國家級高新區建設,支持條件成熟的地方新建省級高新區。推進創新平台“一中心三基地”和科技孵化基地建設。開展試驗區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充分發揮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作用。
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落實和完善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發展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商貿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合肥區域性金融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深入推進黃山市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再選擇一批縣(市、區)開展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動旅遊與文化、科技、體育、農業等行業深度融合,挖掘、整合旅遊資源,深化旅遊產品開發,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打造縱貫全省、對接周邊的旅遊精品線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打響安徽旅遊品牌,壯大提升旅遊經濟。
(三)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
堅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對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至關重要,必須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力度,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培養新型農民,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統籌城鄉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以提高單產為主攻方向,以良田、良種、良法、良制為依託,推進高產創建活動,力爭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加快發展經濟作物,深入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積極發展林業經濟。啟動農業標準化整體推進示範縣建設,集中建設一批優質畜禽水產養殖基地。充分發揮原產地名優特產品品牌資源效應,培育一批特色鮮明、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鄉(村)。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抓好標準化認證,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高起點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深入實施農業產業化“671”,轉型倍增計畫,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力爭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5500億元以上。認真落實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政策,加強農業科技攻關,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啟動農業物聯網工程試點。
實施水利安徽戰略。全面啟動以防洪、防旱、防污、供水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淮河綜合治理工程。動工建設淮水北調骨幹水資源工程,實施淮河臨淮崗樞紐綜合利用工程,推進引江濟淮(巢)前期工作。加快青弋江分洪道、水陽江、滁河等長江重要支流治理項目建設,加強長江崩岸應急治理。實施726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等建設。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實施塘壩擴挖、河溝清淤、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建成100萬畝高標準農田。加快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面積57萬畝。加強防汛抗旱工作。
推進新農村建設。新改建縣鄉公路3000公里,加固改造農村公路危橋1000座,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再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科學制定村鎮發展規劃,完成10萬戶以上農村危房改造,實施240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開展2000個以上村莊整治,保護村莊自然文化生態,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名鎮名村。加大各項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加強農民技能培訓,培養造就大批農村實用人才。全面落實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確保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四)大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我省區域特色鮮明,差異較大,統籌協調發展的任務艱巨,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的總體要求,最佳化區域發展布局,加快形成良性互動、多極支撐的增長格局。
全面提升皖江示範區建設水平。進一步落實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堅持科學承接、綠色承接和創新承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集成發展的重要平台,打造具有較高規模經濟效益、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提高入區項目質量和投入強度,加快建設江北、江南集中區,支持中新蘇滁產業園等合作共建園區發展,支持有條件的省級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瞄準主導產業、領軍企業發展和產業鏈拓展需求,加強與境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的合作對接,帶動配套企業快速跟進。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加強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為產業承接提供堅實保障。
加快皖北振興步伐。爭取將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等市縣列入國家中原經濟區規劃,著力建設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打造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長極。持續加大投入,堅持科教興農,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揮比較優勢,重點發展能源和煤基新材料、農產品加工、生物醫藥、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輕工業和現代物流,逐步形成結構最佳化的產業體系。堅持科學規劃、精細建設、嚴格管理,持續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承載能力。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優惠政策,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最佳化發展環境,激發內生動力,促進全民創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序承接產業轉移,突出特色,集群發展。加強南北合作創新體制機制,重點構建產城一體化發展的現代產業園區。
促進皖南和大別山區加速發展。堅持綠色發展、扶貧開發、生態保護“三位一體”協調推進,推動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深入推進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建設,提升黃山和徽文化品牌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落實大別山革命老區扶持政策,編制實施六安安慶等大別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加快構建與生態相適宜的產業體系。
加快合肥經濟圈中心城市建設。統籌考慮人口增長、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最佳化城鎮體系,提升城鎮建設管理水平。支持合肥建設區域性特大城市,加快合肥經濟圈一體化進程,促進沿江城市跨江發展、聯動發展,加快皖北城市群發展,推進銅陵等資源型城市轉型。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
推動縣域經濟做大做強。深化省直管縣體制試點和擴權強鎮試點。總結推廣先進縣發展經驗,進一步完善縣域分類考核辦法。推進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對縣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加速向縣域流動,努力打造一批充滿活力、宜居宜業的中小城市。大力招商引資,支持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鼓勵各地依託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加速產業集聚,促進“三化”同步提升,催生更多的經濟強縣強鎮。支持基礎條件好的縣城和重點城鎮提質擴容。加大對深山區、庫區、沿淮行蓄洪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等扶持力度。
(五)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安徽科學發展的不竭動力,必須始終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大力弘揚解放思想、敢為人先的精神,在深化改革開放上邁出新步伐。
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統籌運用引入戰略投資、上市融資、整合重組等多種方式,加快產權多元化、資產證券化、主業規模化步伐,打造一批“皖字號”的國家級大企業大集團。建立健全國有資本運營責任機制,完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國有資產重大損失責任追究和預算管理制度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啟動實施國家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省工作,積極推進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建設,培育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等領域。實施初創企業、小型微型企業扶持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加快完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使我省真正成為非公有制經濟的投資沃土和創業樂園。
紮實開展財稅體制改革。搶抓國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機遇,積極做好基礎性工作,爭取先行先試。認真落實中央結構性減稅政策,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加快轉移支付制度建設,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強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體系建設,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
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快速健康發展,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做大做強。積極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機構,引導銀行服務網點向基層延伸。深入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大力發展村鎮銀行,規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深化與金融機構總部的戰略合作。最佳化金融生態,防範金融風險。
深化教育和醫藥衛生體制等改革。全面推進國家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省工作,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鞏固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成果,加快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和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妥做好省級以下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調整工作。抓緊抓好統計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合作。繼續深化與長三角的分工合作,積極推進與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地區的交流合作,深入開展國際合作。加強與央企新一輪戰略合作,擴大與全國知名民企合作成果。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規模、質量和水平,引導外資投向高新技術、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
(六)努力建設文化強省
安徽文化底蘊深厚,多姿多彩,是發展的重要軟實力,必須堅持繼承創新,鞏固拓展文化體制改革成果,積極推動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進一步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健全文化惠民工程長效機制,加強重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基本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村村有農家書屋的目標。全面發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事業,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著力打造符合時代特徵、體現徽風皖韻的精品力作。辦好中國黃梅戲藝術節等大型文化活動。科學保護、合理利用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擴大對外文化交流。
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項目帶動戰略,推進文化產業招商和上市融資,培育一批骨幹企業,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業,加快建設文化園區和產業集群,形成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建立省文化產業創業投資基金。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新興文化業態。切實加強文化市場管理。
(七)著力打造生態強省
綠水青山,天賦於皖,是江淮兒女賴以生存發展、引以為豪的家園,必須倍加珍愛,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強省。
強力推進節能減排。落實國家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要求,執行淘汰和限制類行業企業差別電價政策,實行契約能源管理,推進節能重點項目建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強化環保目標責任制,嚴格環境準入標準,加強脫硫脫硝設施建設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切實控制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嚴肅查處環境違法突出問題。新增城鎮污水處理配套管網1000公里以上,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加大重點建制鎮環保設施投入。
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嚴格規範土地管理,加大清理閒置土地力度,完善單位面積土地投資強度及產出效益的標準和激勵機制,堅決遏制土地違法違規行為。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和清潔高效利用。繼續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和綠色照明工程,促進全社會低碳消費。抓好農業、城市、企業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快實施重點企業和各類園區循環經濟改造,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建設100個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單位。
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啟動巢湖、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加大長江、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強化大氣、水體、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生態省示範基地、重大項目和生態示範區建設,開展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加強森林、湖泊、濕地等生態環境保護,做好地質災害、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作。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城鄉綠化,啟動大別山區和新安江流域水源涵養林工程建設,加強江淮分水嶺、礦區、採煤塌陷區等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讓藍天白雲常在、青山綠水永存。
(八)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民生連著民心、連著發展,體現社會公平,經濟越發展,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教育,才能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才能占領未來發展制高點。進一步提高財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大力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改擴建公辦幼稚園656所。完成城鄉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2314所。辦好高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加快推進皖江城市帶職業教育規劃和皖北職教園區建設。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支持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建設。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高度重視、真情關懷農村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的教育和成長,進一步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就學問題。實施12個試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加固改造校舍248萬平方米,全面完成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
促進就業和增加居民收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完成就業技能培訓30萬人。全面實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規劃,著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健全進城務工人員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創造條件讓更多民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省內醫療機構新農合住院補償比例普遍上調lO個百分點。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和大病救助工作。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強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立全科醫生制度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繼續增加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完善社會保險接續辦法,加強社會保險擴面征繳,規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和基本醫療、工傷、失業保險市級統籌,擴大社會保障“一卡通”套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發展慈善事業。
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40萬套,基本建成25萬套,其中竣工15萬套以上。認真落實用地指標、建設資金和支持政策,強化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完善分配、管理和退出辦法,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拓展提升民生工程。今年計畫投入540億元,實施33項民生工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農村五保戶供養補助標準和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標準均提高10%以上。建立健全資金籌措機制,加強項目管理和考核績效評估,完善工程類項目建後管養長效機制,確保民生工程成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實施全民健身計畫,促進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辦好第五屆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婦女兒童發展和權益保障水平。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重要作用,做好科普、檔案、地方志、參事文史等Z-作,加強外事、僑務、港澳台、地震、氣象、地質、測繪、老齡、紅十字會等工作。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支持駐皖部隊現代化建設,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紮實開展雙擁共建,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繼續做好援疆援藏工作。
(九)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事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必須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著力夯實基層基礎。堅持社會建設和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基層社會管理能力。深入推進社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建設,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
維護民眾切身利益。加強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完善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社會公示、聽證等制度。加強信訪工作創新,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紮實推進信訪積案化解。鞏固“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成果,健全聯繫民眾的長效機制。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有錯必糾,絕不姑息。
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突出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煤礦及非煤礦山、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加大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應急處置力量建設。
加快建設信用安徽。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加強誠信教育,加大對守信行為的鼓勵保護和對失信行為的約束懲戒。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實現科學發展,必須始終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推進政府管理創新,保持公務員隊伍的純潔性,努力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理念。政府的全部工作都要立足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堅持正確的政績觀,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多辦順民心、惠民生的實事。堅持從民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民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主動回應民眾關切和期待,幫助民眾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民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行政決策程式,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規範執法行為,推進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新聞輿論監督。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和電子政務平台建設。推進網路問政。
切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提高公務員素質,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提倡講短話、開短會、行短文,堅決摒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弄虛作假和做表面文章。
紮實推進反腐倡廉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著力健全長效機制,全面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加強政務公開,加強對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政府重大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深化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等專項治理。深入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嚴格控制“三公”消費。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決不讓任何腐敗分子逃脫黨紀國法的懲處。
各位代表!
科學發展任重道遠,美好安徽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安徽省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和團結全省人民,開拓進取,埋頭苦幹,為加快建設美好安徽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