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

宿州市

宿州(sùzhōu),簡稱為“宿”,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襟連沿海,背倚中原,素有安徽省北大門之稱。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東至東北與江蘇省宿遷、徐州接壤,西至西北與河南省商丘、山東省菏澤毗鄰,南與蚌埠、淮北相連。宿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古有舟車匯聚、九州通衢,扼汴水咽喉,有著3700多年的郡縣史,距今3700多年前的周朝時期始建蘄邑,隋唐年間,因通濟渠(汴水)開通,置宿州,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宿州有畫家4萬多人,是著名的書法名城,唐朝詩人白居易故里,歷史戰役有大澤鄉起義、垓下之戰。有泗州戲、墜子戲、花腔漁鼓等本地特色的戲曲。宿州是省級文明城市、國家智慧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法制城市、中國雲計算基地、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城市、全球重要的鞋帽產業基地,是全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安徽唯一交通運輸物流試點城市、是中原經濟區、淮海經濟區、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員城市。宿州有陳勝吳廣起義舊址、垓下古戰場遺址等旅遊景點,有虞姬、朱溫、劉裕、劉開渠、白居易、閔子、嵇康等歷史名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宿州市位於安徽省最北部,是安徽的北大門。黃淮海平原南端,東、北、西部分別與江蘇淮安、 徐州 ,山東 荷澤 ,河南 商丘 等市、地接壤。公元809年( 唐憲宗 元和四年)設宿州,此後一直是歷代州府治所。1998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省轄宿州市。1999年5月撤地建市。現轄 碭山縣蕭縣靈璧縣泗縣埇橋區 四縣一區,110個鄉鎮(辦事處),全市總面積97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3萬畝,總人口604.52萬人。

歷史

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這裡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又有宿國、蕭國、徐國等小諸侯國、秦漢設立。隋大業年間,通濟渠(汴水)開通,古城宿州隨著汴水漕運的興盛逐步發展起來。唐憲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餘年間,宿州一直是歷代州府的治所。披攬前蹤,歷史似情有獨鍾,重筆濃墨,在這塊土地上寫下了許多悲壯激越的詩篇。自古以來,這裡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史稱這裡“扼汴水咽喉,當南北要衝”為“百戰之道”。秦末,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這裡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霸王別姬的曠古悲劇在這裡絕唱。唐代中葉,宿人龐勛率戎雲南的淮北卒起義,回師故里,兵困宿城,鏖戰數旬,史卷上留下斑斑血跡。南宋時期,這裡又是張浚、韓世忠抵禦外侮、抗擊金兵的“戎馬之郊”。清末張樂行的捻軍起義,席捲宿州大地。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在這裡拉據。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四師的抗日健兒又在這片土地上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陳、粟指揮的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在這裡開闢了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打勝了埋葬蔣家王朝的戰略決戰中關鍵的一役。正因為如此,雄壯的歷史又賦予了這塊土地燦爛的勝跡。這裡曾是老(子)、莊(子)出入論道之地,也曾留下孔子遊說的輪跡。鄢陵季子掛劍徐公墓以踐“心許”的掌故譽貫古今,“鞭打蘆花車牛返”作為道德文章的典範,使閔子騫成為孔子高足“七十二賢”之端,閔墓閔祠為讀書人膜拜了兩千五百多年。當年陳涉築台誓盟的大澤鄉涉故台,如今仍高台巋然遊人紛至;緣劉邦藏身避禍而得名的皇藏峪,現已闢為國家森林公園,方園50里內山巒疊翠,霞蔚雲蒸,千年古剎——瑞雲寺掩映在群山林海之中,宛如鑲嵌在千里平原上的一顆明珠。楚漢相爭的垓下古戰場;掩香埋玉的虞姬冢;李白飲酒放歌的宴嬉台;白居易留連寓居的東林草堂;蘇軾留下墨寶扶疏亭。宿州市境內的五柳風景區,青山、碧水、珠泉、翠竹相映成趣,湖光山色渾然一體,登臨懷古,令人壯心不已。碭山縣被國家命名為生態縣,境內的百里黃河故道,經過多年改造,已經建成果海綠州,春日梨花似雪,秋天碩果飄香,徜徉其間,令人眷戀忘返。
所謂地靈人傑。豐厚的文化底蘊,美麗的自然風光,必然會孕育出一代代叱吒風雲的威王猛將和“峨冠博雅”的飽學之士。閔子騫、子張、趙孝、桓潭、陳勝及追隨其起義的驍將葛嬰、朱雞石,“竹林七賢”中的兩位文學家巨子劉伶、嵇康、勇貫三軍“鶴立雞群”的嵇紹、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戴逵、戴禺頁、薛綜、恭瑩等,五代後梁開國皇帝朱溫、被唐明皇封為辟邪將軍的鐘馗、明朝開國賢后馬秀英、段祺瑞的文膽智囊徐樹諍、傾向革命堅持進步的國民黨將領李明揚等各領一代風騷。今天的宿州市依然人才輩出,一代巨匠劉開渠為中華雕塑之泰斗;畫家蕭龍士為白石大師之高足,吳燃、卓然、梅純一、歐陽龍、薛志耘、鄭正等丹青高手為世人所注目。著名書法家劉惠民、尉天池、李百忍、孟凡青也是藝聲遠播。著名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作家劉亞洲;著名新聞工作者鄭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炳淑;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楊在葆、劉士龍、歐陽儒秋也都在各自的藝術領域中卓有建樹,使桑梓生輝父老自豪。今天蕭縣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國畫之鄉”,碭山為“武術之鄉”,宿州市被譽為“書法之鄉”和“雜技之鄉”。

行政區劃

宿州市轄碭山、蕭縣、靈璧、泗縣和埇橋區,共設鎮72個,鄉27個,街道辦事處11個。整個版圖呈西北至東南綿長形狀。碭山縣設鎮14個、鄉4個,周邊分別與安徽省蕭縣,江蘇省豐縣,山東省 單縣,河南省 虞城縣夏邑縣 、永城市接壤。蕭縣設鎮18個,鄉5個,周邊分別與安徽省淮北市、埇橋區、碭山縣、江蘇省銅山縣、豐縣,河南永城市接壤。靈璧縣設鎮13個、鄉6個,周邊分別與安徽省埇橋區、固鎮縣、五河縣、泗縣,江蘇省睢寧縣、 銅山縣 接壤。泗縣設鎮12個、鄉3個,周邊分別與安徽省 靈璧縣五河縣,江蘇省泗洪縣、睢寧縣接壤。埇橋區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設街道辦事處11個、鎮15個、鄉9個。
縣、區面積人口郵編行政代碼政府駐地街道社區
埇橋區2868188234000 341300三八街道12151043
蕭縣1885143235200341322龍城鎮-18520
碭山縣119395235300341321碭城鎮-13-13
靈璧縣2054130234200341323靈城鎮-13610
泗縣178794234300341324碭城鎮-12315
人口單位:萬人;面積單位:平方千米 
宿州全國重點鎮
符離鎮城關鎮張莊寨鎮龍城鎮靈城鎮李莊鎮
泗城鎮大莊鎮馮廟鎮漁溝鎮黃口鎮周寨鎮

人口

截止2012年全市總人口651.66萬人,比上年增加2.43萬人。常住人口537.8萬人,比上年增加1.2萬人。城鎮化率34.8%,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8.88萬人,出生率為13.65‰;死亡人口4.81萬人,死亡率為7.4‰;自然增長率為6.25‰。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9.9。18歲以下人口139.17萬人,占總人口的21.4%,比上年末減少0.4個百分點;18-35歲人口193.3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02萬人,占總人口的29.7%,比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35-60周歲人口221.09萬人,占總人口的33.9%,與上年持平;60歲以上人口98.02萬人,占總人口的15.0%,比上年末提高0.6個百分點。

地理環境

位置

宿州市位於安徽省北部。地理位置東經116°09′-118°10′、北緯33°18′-34°38′。位於安徽省東北部,襟連沿海,背倚中原,素有安徽省北大門之稱。東至東北與江蘇省宿遷、徐州接壤,西至西北與河南省商丘、山東省菏澤毗鄰,南與安徽省蚌埠、淮
宿州衛星地形圖 宿州衛星地形圖
北相連。總面積9787平方千米。總人口617萬人(2007年)。轄1個市轄區、4個縣。市政府駐 埇橋區

地貌

地處 淮北平原東北部。西北黃河故道地勢略高,中部有相山丘陵,其餘大部為平原窪地。

水文

主要河流有濉河、新汴河、沱河、澮河,由西北向東南注入 淮河洪澤湖

氣候

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降水量774~895毫米,年均氣溫15.7°C。宿州四季氣候變化大,冬季十分寒冷,處於冬季的時間比較長,有四個月之久;夏日炎熱, 梅雨期持續時間較長。

自然資源

宿州市碭山酥梨
宿州市自然資源豐富,名特產品眾多。境內平原廣袤、沃野千里,氣候適宜,生物繁茂。平原面積889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1%,耕地997.79萬畝,占地總面積的67.97%。區內盛產 小麥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蔬菜以及 蘋果葡萄湖桑等。糧食總產量306萬噸,棉花總產量8萬噸,油料產量40.5萬噸,水果產量86.5萬噸。境內擁有120萬畝全國最大的連片水果產區,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省70%以上。擁有80萬畝的花生種植基地和沿國道、省道縱向分布的40萬畝大棚蔬菜種植帶。

地下礦產資源豐富,煤儲量約為60億噸,是兩淮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口油田石油預測儲量達20億噸以上;宿南煤層氣已探明儲量達3000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4000萬立方,居全省之首,花色品種達20個以上。靈璧奇石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從現有資源情況看,該市的資源以能源、非金屬礦產為主,保有儲量大,主要礦產地分布集中。其特點:一是礦產種類多,潛在價值大。發現的礦產有煤、煤層氣、鐵、鉛、鉀、白雲岩、石灰岩、石英岩、硬質高嶺土、耐火粘土、瓷石、金剛石、礦泉水等;已查明儲量的有煤、鐵、鉛、白雲岩、水泥用灰岩、硬質高嶺土、耐火粘土、瓷石、飾面石材等。大宗礦產為煤炭、煤層氣、白雲岩、石灰岩、硬質高嶺土、瓷石、鐵;有找礦前景的為石油、天然氣、金剛石、含鉀類岩石、石膏、金、銅、鉛、石灰岩類觀賞石、礦泉水等。二是礦產分布廣,優勢礦產儲量大。煤、煤層氣居全省前列,白雲岩、大理石(飾面用灰岩)、耐火粘土位居全省第一,瓷石居全省第四。

宿州市森林植被屬華北區系類型,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全市計有木本植物60科、110屬、275種,其中被子植物56科、102屬、260種;裸子植物4科、8屬、15種。蕭縣皇藏峪和市直夾溝林場有兩片天然次生林,為淮北地區僅存。林內計有木本植物140餘種,對於生態學研究具有較高的價值。據調查,全市共頒珍稀樹種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樹種1種(銀杏),國家二級保護樹種4種,(杜仲、鵝掌楸、厚朴、櫸樹)。省級珍稀樹種4種(青檀、琅玡、紫莖、巨紫莖)。全市古樹名木繁多,千年以上古銀杏18株、數百年以上樹齡的國槐14株、160年樹齡楊樹1株,140年樹齡梨樹近400株,500年以上園柏9株,近千年樹齡青檀400餘株,150年以上古皂莢3株,另外,還有千年以上的桂花,千年以上的黃楊,600年以上的朴樹和數百年以上的古白臘、古厚殼樹、古黃連木、古尹遷子。全市共有野生動物230餘種,其中獸類35種,鳥類188種,爬蟲類15種,兩棲類6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虎、蟒蛇、揚子鱷、鸚鵡、白薇、大鴇、金雕等;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黑熊、獼猴、天鵝、鴛鴦、鷹類、隼類等。

政治

宿州市市委
市委書記:李宏鳴                                                                                                 
市委副書記:吳旭軍、張國富
市委常委:李宏鳴、吳旭軍、張國富、劉曉雲、李晨陽、訾金雷、陳衛東、王子宜、丁明德、施漢生、孟憲會
市委秘書長:李晨陽
宿州市人大
代理主任:劉統海
常務副主任:
副主任:唐新忠、張綸(女)、張立柱、程大文、尹黎(女)、張旭、夏忠道
秘書長:齊功博 
宿州市政府
市長:吳旭軍
常務副市長:陳衛東
副市長:施漢生、羅宏、李令臣、高莉、孫福慶張冬雲
秘書長:高士宏
宿州市政協
主席:姜元
副主席:王建、孔慶福、陳瑞君、宋同美(女)、蘇興佳、王克金、韓春明、胡興超、何平、王勝華、高德剛
秘書長:劉烈忠  

交通通訊

宿州市 宿州市
宿州區位優勢明顯,交通通訊發達。宿州地近沿海,北倚中原,是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過渡地帶,為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交匯點,具有比較優越的區位條件。宿州市目前已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多種方式組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鐵路有京滬、隴海兩大幹線縱橫全境,符夾線在市內腹地迂迴,溝通京滬、隴海、 京九鐵路,並擁有數條煤炭鐵路專用線;新汴河水道入洪澤湖抵長江入海;國道104、206、310、311線以及合徐高速公路、連霍高速公路縱橫貫穿我市;規劃中的京滬高速鐵路也將從我市穿越;徐州觀音機場距市區僅70公里。全市電話用戶數63.9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數34.44萬戶,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5.0萬戶。

公路

連霍高速、泗許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徐明高速公路等在宿州市縱橫貫穿。在建的濟祁高速公路、濟祁高速也即將通車。2013年宿州市公路總里程達1278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8.2公里,國道266.2公里,省道524.8公里,縣道601702.8公里,鄉村道路10177.2公里。104國道京福線、206國道煙九線、310國道連天線、311國道徐峽線穿境而過,連線南北、東西各地。全市公路密度分別為每百平方公里130.69公里和每萬人21.15公里。

鐵路

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幹線呈“十”字狀貫穿全境,宿淮鐵路於2014年12月10日通車運行,京滬高速鐵路經過宿州市,並設有車站。徐淮宿城際鐵路也在穩步推進設中,為日後宿州的發展奠定了極為快捷的交通。宿州車務段是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分局運營基層單位,擔負京滬幹線和符夾線接發列車以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泗縣、固鎮縣、五河縣和蚌埠市經濟區域的客貨運輸,管轄符離集、十里堡、宿州、宿州南、陵家橋、曹老集、徐家港等15個車站,全長117.5公里。
宿州鐵道線路
類型名稱始發站終點站途徑站
高速鐵路京滬高鐵北京南站上海虹橋站宿州東站
鄭徐高鐵鄭州東站徐州東站蕭縣北站、碭山南站
徐淮宿城際鐵路徐州站宿州站蕭縣北站、宿州站
蕭淮客運聯絡線淮北站蕭縣北站蕭縣北站
合青高鐵合肥西站青島站泗縣站
普速鐵路 隴海鐵路蘭州站連雲港東站蕭縣黃口站、碭山站
符夾鐵路符離集站夾河寨站蕭縣站
京滬鐵路北京站上海站宿州站
宿淮鐵路宿州站淮安站靈璧站、泗縣站

航空

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距徐州觀音機場70多公里,距合肥駱崗機場,南京祿口機場均只200多公里,宿州機場項目也在積極推進。

水路

宿州是安徽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市區域內有澮河、新汴河、沱河、蕭濉新河等河流。2013年,有7級以上航道里程176.23公里。其中五級航道142.41公里,六級航道15.73公里,七級航道18.09公里。新汴河和澮河沿線設有5個港口。主要航線由宿州港經洪澤湖至長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經大運河至江、浙、滬等地;或經淮河到淮河沿岸各港口城市。

市內交通

公車
宿州市區有1路,2路,3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2路,13路,15路,16路,17路,18路,19路,21路,22路,26路,27路,28路,29路一共22個班次的公車。
有軌電車
宿州選擇現代有軌電車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並完成了線網規劃研究。

農業

綜述
2005年,宿州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和省委3號檔案精神,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入手,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核心,依靠科技進步,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發展畜牧養殖業和勞務經營,在氣候異常的情況下,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穩步發展的勢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56元,比上年增長1.2%。

落實黨的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積極性,農業種植面積增加
中央1號、省委3號檔案精神,“一免三補”等惠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全市農民得實惠3.1億元(免農業稅2.1億元,糧食直補7766萬元,良種補貼2200萬元,農機補貼645萬元),人均政策性增收70元左右,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達976.2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6.24千公頃,增長0.6%。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0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35.78千公頃,增長5.3%。

因災影響,糧棉油產量下降,瓜果菜增效明顯
全年糧食總產量305.76萬噸,比上年下降8.0%,其中,夏糧總產量172.16萬噸,下降2.7%;秋糧總產量133.60萬噸,下降14.0%。全年棉花總產量6.52萬噸,下降20.8%。油料總產量24.06萬噸,下降31.2%。全市瓜類總產量120萬噸,增長20%。園林水果總產量97.18萬噸,增長6.0%。蔬菜總產量201.16萬噸,增長8.5%。

畜牧養殖業穩步發展,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全年肉類總產量46.55萬噸,增長5.7%,其中,豬肉產量28.03萬噸,增長7.0%,牛肉產量4.32萬噸,增長0.5%,羊肉產量4.85萬噸,增長2.2%,禽蛋產量22.87萬噸,增長2.7%。全年水產品產量4.57萬噸,增長14.6%。

農業產業化經營勢頭強勁,品牌農業漸成氣候宿州市通過招商引資興建的一批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型龍頭企業相繼投產,促使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全市已有10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7家市級龍頭企業,其中有8家龍頭企業被省列為“金融服務‘三農’安徽行動計畫”重點扶持企業,有6家企業被列為省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有10家、交易額50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專業市場有14個,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416個。碭山縣被農業部、蕭縣被省政府分別確定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試點縣。全市現有省級名牌農產品8個,綠色食品認證8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20個。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訂單農業”412萬畝,帶動農民53萬戶。

狠抓科技推廣,支撐農業躍升 全市繼續開展十項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承擔農業部科技入戶示範工程。通過技術培訓,送科技下鄉,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以技物結合的示範片、點等有效形式為農民進行技術指導,還聘請國內外專家65人次到市傳授農業新技術、推薦新品種。全年共培訓農民60萬人次,有3.5萬農民獲得綠色證書,6300多名科技能人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蕭縣作為全國100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示範縣之一,在“十鄉百村千戶”中開展試點,輻射帶動20000農戶,戶均增收1000元。
實施東向發展戰略,擴大農業招商引資 市農委在實施農業東向發展戰略中,把招商引資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來抓,確定一名副主任專職抓此項工作,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小分隊,赴長三角等地區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成功地拿下4個大的項目。一是上海龍南置業有限公司入駐農業科技園合資建設上海神鳴生物有機菌肥廠,二是由江西民生集團投資1000萬元建設宿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大樓,三是由張家港保稅區東江飼貿公司投資興建宿州市富加飼料有限公司,四是引進三北種業集團資金興建加工貯藏分中心和玉米實驗站。至年底已完成招商引資3463萬元,到位資金3013.5萬元,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30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

依法行政,保護農業生產安全 全市農業執法機構以服務為切入點,以市場抽檢為抓手,突出重點品種、重點市場、重點季節,在做好日常監管和督查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春、秋兩季農資專項整治工作。全市農業行政執法人員共檢查農資市場502個、經銷點3681個(次)、生產企業61個,抽檢產品2321個,搗毀制假窩點1個,註銷生產許可證9份、經營許可證5份,責令停產停業4家,累計查處各類農資違法案件377件,結案317件,結案率84%,總案值262.58萬元。查處假冒偽劣農資產品31.44萬公斤,其它違法產品5400公斤,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由此,被省農委授予先進集體一個、先進個人3名。

林業

宿州市 宿州市
概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萬里綠色長廊工程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始終把林業各項重點工程建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來抓,全市林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初步形成了點、片、網、帶結合的綜合防護林體系,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截至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積達402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2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7.4%,農田林網庇護面積達700萬畝,建網率達89.2%,鐵路綠化率93.8%,公路綠化率96.4%,河渠綠化率93.2%,村莊綠化率65.2%。2000-2005年連續六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萬里綠色長廊工程建設一等獎”,受到市委、市政府通令嘉獎。1999-2005年連續七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單位”。
植樹造林任務超額完成 2005年全市共完成造林3.3萬畝,是省計畫的167%。其中,完成退耕地造林9500畝,長防林國債項目造林4007畝,防沙治沙造林2500畝,其他造林16631畝。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10畝,建設綠色長廊二期工程500.8公里,完成林業育苗0.6萬畝,完成中幼林撫育169萬畝,完成四旁和義務植樹1180萬株。全市人工造林平均成活率為92.4%,營造林質量進一步提高。均超額完成省、市下達各項任務。
狠抓退耕還林工程的補植完善 按照省廳部署,全市認真開展退耕還林工程“回頭看”活動,對遭受龍捲風、洪澇和乾旱等自然災害,成活率、保存率達不到國家標準造林地塊,進行全面補植完善。全市各縣區將退耕還林成果保持和管理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要任務來抓,堅持建設與管護並重,數量與質量並舉,全面提升營造林質量,確保工程建設取得成效,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據統計,全市完成退耕還林工程補植補造3.1萬畝。
積極兌現退耕還林補助費,落實惠農政策 積極做好退耕還林項目造林核查驗收、登記造冊及退耕還林證、林權證發放工作,加強同財政、糧食、農發行等有關部門聯繫,切實做好補助費兌現工作,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目前全市已發放退耕還林林權證61066份,覆蓋面積239365畝。
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廣泛宣傳義務植樹重要意義及適齡公民履行義務植樹責任法定性、全民性和公益性,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投身到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中來,形成全社會“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推動綠化事業快速健康發展。2005年全市參加義務植樹近百萬人次,共完成義務植樹1100萬株,組織多家單位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全年徵收義務植樹綠化費25萬餘元。
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 一是嚴格執行採伐限額制度,嚴格審批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保證全市森林採伐低於34.78萬立方米年限額指標。二是認真開展森林資源二類清查。為摸清家底,4月開始全市共抽調技術骨幹190人,開展全市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目前已基本結束。從調查的初步結果看,全市有林地面積已達408萬畝,林木蓄積量1080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26.3%。三是認真編制宿州市“十一五”期間年森林採伐限額規劃。四是強化林地管理,認真做好林地登記發證工作。為華電集團宿州電廠項目和宿州學院征占用林地辦理審核審批手續。五是加強木材流通領域管理,加大查處違章運輸木材及其製品的力度。六是積極申報市夾溝林場大方寺省級自然保護區。組織技術人員編制大方寺自然保護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並已通過省級專家評審,報省政府批准。
加大案件查處力度,維護林區治安穩定 今年以來全市森林公安機關繼續堅持嚴打方針,開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行動”,著力偵破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案件,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共查處林業案件47起,收繳野生動物1000餘只(頭),處理74人次,共挽回經濟損失50餘萬元。
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認真開展森林植物檢疫工作。完成產地檢疫苗木2.4萬畝,占應施檢疫苗木2.5萬畝的97%,全市發生各類森林病蟲害50.3%萬畝,防治44.2萬畝,防治率為87.9%。全市有害生物成災面積0.9萬畝,成災率2.4%。全市林業有害生物實際監測面積2881.1萬畝次,監測覆蓋率為91.4%。同時,認真總結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完成標本製作和普查成果的匯總、上報。認真抓好預測預報工作,全面開展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監測工作,基本摸清全市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情況。
招商引資工作 在抓好業務工作的同時,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一項中心任務,緊緊抓在手上。專門設立了招商引資辦公室,局主要負責人把三分之一的精力都傾注到招商引資工作上。自年初以來,多次赴北京,山東濟南、東營、壽光,江蘇揚州及本省合肥等地跑項目、洽淡業務,爭取資金。利用宿州市豐富的楊木資源和森林旅遊資源優勢,吸引外地客商來本地投資辦廠或開展森林生態旅遊項目,推進宿州市林業產業化進程。2005年度市林業局已從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爭取到系統內林業項目4個,共爭取國家無償投入2600餘萬元;系統外招商引資簽訂協定2000萬元,已完成投資500餘萬元。
加快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建設 市林業局和市計委多次與山東晨鳴紙業集團、太陽紙業接觸,洽談合作建設20萬噸楊木漿廠事宜。同時,對建設20萬畝林業基地問題,4月16日至5月3日,市林業局又會同市計委就租賃10萬畝低洼地、山腳坡地造林和收購10萬畝現有楊樹成片林進行深入調研,基本摸清所調查鄉鎮低洼地、山腳坡地租賃承包造林及現有成片林收購的價格等有關情況。調研報告已上報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目前,市林業局同市計委、招商局協作,積極落實投資主體,加快推進項目進程。
積極開發森林生態旅遊 市林業局確立積極開發森林旅遊資源目標,充分發揮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大五柳省級風景名勝區、夾溝林場大方寺天然次生林,以及碭山縣、蕭縣百萬畝連片果園等林業資源優勢,統籌規劃,建設多類型森林公園群。2004年底與揚州明星旅遊開發公司簽訂五柳風景區森林旅遊開發協定,計畫投資1億元用於森林旅遊開發,2005年首期將投入20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明星山莊項目正在施工建設,已完成投資500餘萬元。市林業局同市直有關部門及埇橋區協作搞好大 五柳風景名勝區影視城開發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由北京安康天海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影視城已經簽約,市林業局全力以赴,為影視城建設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和提供周到服務,以保證影視城順利建設。
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手段,進一步加強機關黨的建設 2005年局機關黨建工作,主要是按照市委部署,結合“雙項活動”,創建學習型機關,認真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機關兩個支部創辦林業先鋒網,利用學習園地等不同方式進行學教活動。紮實推進,不走過場,黨員參學率達100%。結合工作實際,為基層職工送林業科學技術,為民眾辦好事、實事17件;結對幫扶貧困戶6戶;慰問錢物價值8200元;表彰優秀共產黨員6名,學教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基本上達到了中央提出的提高黨員素質,加強基層組織,服務人民民眾,促進各項工作的目標要求。

水利

概況2005年,全市水利建設持續快速發展,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成土方1386萬立方米,治理河道大溝17條、中溝339條、小溝4398條,配套橋涵2278座,修復、新打機井4310眼,修復機電站2座,新建機電站1座,維修涵閘36座,建設綜合治理片48處,改造村塘527面。
宿州市奎濉河
加快奎濉河近期治理進度 工程總體初步設計7月經國家發改委批覆,安徽省境內總投資70387萬元。開工建設奎河奎河口~馬元閘段河道治理、埇橋區和靈璧縣9條穿境支流治理及40多座建築物工程,建成夏橋閘、澮塘溝閘、柏山閘、小李莊閘等工程,完成投資1.4億元。
實施沱河城區段河道整治工程 “宿東閘~南外環路”段河道整治工程於1月24日開工,7月底竣工,治理長度1.7公里,完成土方23萬立方米。開展“進水閘~宿東閘”段河道整治工程拆遷調查、初步設計檔案和實施方案編制、招標、拆遷、攔河圍堰修築工作等前期工作。
抗洪救災 汛期,全市平均降雨量958.1毫米,是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629毫米的152%。8月2日1時至8時,埇橋區、靈璧縣中北部遭特大暴雨襲擊,埇橋區夾溝等北部6鄉鎮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其中 夾溝鎮270.2毫米,降雨量及降雨強度之大均創建國以來最高記錄;靈璧縣尹集等北部3鄉鎮降雨量達150毫米以上,最高達224.5毫米。奎濉河、新汴河、方河、唐河等河道水位迅速上漲,局部超警戒水位,兩岸積水嚴重。8月3日,泗縣降大暴雨,草溝等11個鄉鎮受災。全市受災人口193.8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87.5萬畝、絕收面積75.87萬畝,倒塌房屋5695間,其中倒塌民房3856間,損壞房屋18542間,直接經濟損失51819萬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44550萬元。災情發生後,市黨政軍領導和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立即趕赴災區,組織搶險救災,宿州軍分區協調組織駐宿部隊、武警官兵轉移受災民眾,衛生、民政、公安等部門密切配合,提供高效服務。全市發動搶險民工17.65萬人次,木材3025立方米,化纖袋、草袋16.2萬條,水泵610台套,車輛130輛,投入資金1315萬元,轉移安置災民4300人。
《宿州市水資源管理辦法》頒布施行 該《辦法》經2005年4月13日宿州市人民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通過,以14號政府令發布,自2005年6月1日起施行,是安徽省第一部市級水資源管理規章,共7章39條,對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資源管理職責、水資源規劃、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的劃分、用水總量控制、水資源費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等作出明確規定。
《宿州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出台 該《預案》經2005年4月13日宿州市人民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通過,分總則、指揮體系及職責、預防預警機制、應急回響、應急保障、善後工作6部分,為做好突發性水旱災害事件的預防和處理工作,保證抗洪搶險、抗旱救災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供科學依據。
水利項目前期工作 編報《宿州市“十一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新汴河湖窪地治理團結閘除險加固工程8月經省水利廳批覆,總投資2100萬元。編制《宿州市2006~2015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規劃》並通過省水利廳審查。開展洪澤湖引水方案調研查勘,完成《新汴河引水工程項目建設書》。修訂祁縣船閘初步設計,總投資5329萬元。編制安徽省奎濉河沿岸污染區人畜飲水項目實施方案,規劃總投資5671萬元,惠及人口25萬人。
加強水資源管理 編制完成《宿州市水資源“十一五”規劃》,開展城市水源保護區調整水資源論證並通過省專家組審查。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管和市區地下水位動態監測。落實取水許可制度,辦理《取水許可證》21件。依法徵收水規費近700萬元,較上年增長近40%。查處拖欠水規費、無證取水等水事違法案件80多起。

農機

農機裝備水平快速提升2005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497萬千瓦,較上年增長7.1%;拖拉機23.2萬台,增加增長3.9%。其中,大中型拖拉機擁有量達到7510台,增長74.2%;聯合收割機總量達7326台,增長49.7%。全市農業機械原值達39.6億元,增長8.2%。農機裝備在保持穩步增加的同時,結構最佳化開始加快。
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 全年機耕、機播、機收三項主要作業面積分別達到749萬畝、659萬畝、548萬畝,機械化水平分別達99.9%、66%和55%。全市農機化綜合水平達79.8%。
宿州市 宿州市
宣傳實施《農機化促進法》
2005年是全面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第一年。一年來,各級農機部門利用各種機會,宣傳《農機化促進法》。在《農機化促進法》實施一周年之際,組織學習宣傳周活動,掀起“農機化促進法”學習宣傳的高潮。市人大牽頭組織《農機化促進法》的執法調研;在宿州市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人大專門安排《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專題講座,聽取《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執法調研情況的報告,形成《關於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執法調研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提交給市政府;政府高度重視,由市政府辦公室下發“關於實施農機富民工程的意見”,把農機化寫入“宿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效果明顯 2005年,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54萬元。通過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調動農民購置大農機的積極性,農機銷售市場呈現持續旺銷的態勢,農機裝備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推動了農機裝備結構升級。
做好關鍵季節農機作業的組織工作 三夏期間,全市農機部門組織50萬農機會戰及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活動,保障三夏生產的順利進行,實現小麥及時歸倉。三秋期間,面對天氣持續陰雨,農機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和農民一道克服困難,積極應對,組織農業機械搶收、搶種,及時地完成了收、耕、播等作業任務,為2005年夏糧豐收奠定良好的基礎,發揮出農業機械在災害性天氣中保豐收的作用。

旅遊觀光

皇藏峪

皇藏峪位於蕭縣東南20餘公里的龍崗山中,為山東古老丘陵的延伸部分,山脈大致南北走向,最高峰海拔374米,一般為100—300米,相對高度20—30米,山頂平緩,山坡較陡。皇藏峪原名黃桑峪,因峪內長滿黃桑樹而得名。漢高祖劉邦稱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於此,故改名皇藏峪。《漢書·地理志》記載:“漢高祖微時常隱芒、碭山間,即此山有皇藏峪,漢高祖避難處”。皇藏峪為陶墟山系南部的剝蝕低山丘陵,山岩為石灰岩體,有許多天然洞穴及井泉、山石景觀,四周峰巒層疊,澗水淙淙。峪中天然森林三千多畝,有146種樹木和六百多種草藥。在平疇千里的淮北大地,有此高峰幽谷,實為難得,乃是徐淮地區遊人嚮往之地。

景點概況

宿州市 宿州市
1、瑞雲寺瑞雲寺依山而建,背負山崖,面臨深谷,寺周圍群山環抱。據《江南通志》記載,寺院始建於晉,重建於唐,原名黃桑寺、後隨山改名為皇藏寺。傳說當年劉邦藏身此山,呂后尋夫,遠望山中一洞口白雲繚繞,前往很快找到了劉邦。 《史記·高祖本紀》載:“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氣雲,故從往常得季’。”根據這一傳說,宋端拱年間改寺名為瑞雲寺。有碑記曰:“眾山環合,衛基如城,間有古寺,名日瑞雲。”現高懸寺門之上的“瑞雲寺”匾額,字跡蒼勁古樸,為清代安徽大書法家鄧石如所題。寺宇三層三院,共有房間九十餘間。前院是藏經樓,雕樑畫棟,圖案精巧逼真,二門內為正殿,中庭寬廣,佛像高大,廳堂寬敞堂皇,飛檐拱璧,氣勢雄偉;後院為僧房,清雅別致。整個寺院石級層迭,迴廊交錯,門楣多變。前院一顆參天銀杏,歷時一千三百多個春秋,依然綠蔭如蓋;一顆蒼勁古檜,盤根虬乾,枝葉扶疏。後院古柏挺立,一對父子銀杏相偎成趣,廂房前金桂、銀桂清香襲人。清人蔣佩曾宿此賦詩:“青鞋且趁夕陽晴,流水孤村畫裡行·遠蟑鐘鳴香閣迎,深林犬吠老僧迎。燈搖佛座三更夢,風卷松濤一院聲。”

2、皇藏洞及飛來石瑞雲寺西南百多米,緣陡峭山逍步步登高約130米,峭璧中有一天然石洞,洞深10米,呈園形,底平璧光,上似房頂,冬暖夏涼,儘是天然而成。此洞位置險峻,背靠大頂岩,北望閻王鼻,左有平頂山,右有鑽天峪。立洞門遠望群山蒼翠,俯視流水潺潺。洞口一巨石突立,正遮住洞口,猶似天外飛來,石璧上刻有“洞天飛來”四字。相傳當年劉邦藏匿於此洞,故後稱“皇藏洞”。

3、拔劍泉地處瑞雲寺東南20米,井口呈劍孔狀,泉深10米,蓄水5米,清澈透底,其味稍甜。經驗證,久飲此水能益壽延年。傳說劉邦遭難時口渴難耐,久尋山泉不得,遂怒抽寶劍奮力穿石,劍拔泉涌,故名。

4、仙人床由寺而東,登青雲路穿雲越谷,約行300米,路北有一天然石坯,其狀如床,可臥一人,非常舒但。傳聞古時某僧常臥於此,壽高百齡,化仙而逝,後人稱之“仙人床”。

5、美人洞位於寺西北虎口峰腰間,其洞口小巧美觀,座落險峻。因玲瓏巧石與奇花異木相映成趣,仿佛一位美麗的姑娘端坐洞口,由此得名“美人洞”。

6、雙龍泉龍崗山南二里許,群山環抱,一小徑蜿蜒而至,有雙龍泉終年長流,出口處中隔片石一泉水卻左甘右苦,被視為奇觀。

7、果老洞經龍崗,越龍泉至東北深谷中,石徑崎嶇,攀藤而上,有一石洞深二丈許,世人傳八仙之一張果老曾居於此,是稱果老洞。

8、洗缽池三仙洞側山腳下有一天然石盆,盆中水清見底,無論旱澇陰晴,不溢不落,夏秋之標瀑布繞前而過,它卻仍閉而不出,可謂奇妙。昔日寺僧開堂放戒,僧侶眾多,飯後均來此洗缽,故得名。

9、觀景峰位於寺西北一峰,坐其上可觀山中全景,尤觀寺院更為壯觀。三層院落層層階梯,樓台殿閣各抱地勢,千年老樹四周圍繞,引人人勝,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涉故台

陳勝、吳廣起義遺址——涉故台位於宿州市埇橋區西寺坡鎮涉故台村,東距津浦線7KM,西至206國道8KM,交通十分便利。這裡古代是一片沼澤地,故名“大澤鄉”。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大澤鄉起義即發端於此。

宿州市 宿州市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與九百閭左同赴漁陽戍邊,至大澤鄉,因雨受阻,失期當斬。“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吳廣遂智殺校尉,率眾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築壇盟誓,誅伐暴秦。因陳勝字涉,後人遂將其盟誓之壇為“涉故台”。

涉故台呈覆斗形,北高4.6米,南高3.2米,東西長67.6米,南北寬65.5米,面積4427.8平方米,台周圍綠樹掩映,環境優雅。台上有古柏數株,台東沿尚存一口古井,深20餘米,曰:“龍眼井”,為寺廟遺存。台上存有明萬曆、清道光、清光緒、民國29年四塊碑記。據碑文記載,明代以前曾於此台設定過“樓台寺”。台南沿有一株古枯樹,樹呈龍形,通體鱗甲,曰:“柘龍樹”。

台南70米中軸線上矗立一座陳勝、吳廣起義大型浮雕像,雕像通高9米,寬6.2米,厚1.7米,總重120噸,雕像外形為火炬形,象徵陳勝、吳廣點燃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熊熊烈火,陳勝右手持劍指向蘄縣,左手振臂呼喚起義軍,吳廣怒目舉棒,首沖在前。此稿樣在1984年全國城市雕塑評比會上獲得銅牌獎。

台周圍還有篝火狐鳴處,魚腹丹書灣及七十二連營等景點,《史記、陳涉世家》載有相關故事。台東南建有陳勝、吳廣起義紀念館“鴻鵠苑”,仿古建築,總面積2475平方米。集碑廊、文物陳列於一處,內有名家碑刻數十方,並陳列全國知名書畫家饋贈書畫近五百件。

涉故台作為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發祥地,是中國農民戰爭和農民革命的源頭,是歷史的載體和見證,是一座偉大的歷史豐碑。

一九六一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探花府

林探花府座在宿州市楊莊鄉林莊,系清代武探花林方標的府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方標,字錦堂,力大過人,善施兵器,武藝高強,清嘉慶辛未武科探花,清代名將,歷任甘州提標、城守參將、衢州總兵、浙江提督等職。

探花府尚存房屋58間,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群,其建築布局、房屋結構、磚雕木雕彩繪等裝飾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築風格,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探花府原有房屋81間,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府門前空場樹立旗桿4根,高11米左右,旗桿座分列大門兩側。主體建築四進院落,明三暗五式,主體建築的西部還有三進側院建築。主體建築後面原設有花園和養魚池,花園左側有練武場,陳設有各式武器,可供參觀。

閔子騫祠墓

閔子騫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鎮閔祠村。三面環山,泉水涌流,環境幽雅。緊傍206國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點名勝古蹟之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閔子名損,字子騫,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賢之首,德與顏淵齊名。閔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贊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間”。宋朝皇帝褒閔子為“畿聖”,歷代皇帝賜匾封公,文人墨客賦詩題記,其懿行美德千古傳為佳話。

閔子墓座北朝南,高6米,直徑40米,近旁有兩座中形墓,傳說為閔子遷的兩個弟弟,墓高2米,直徑24米,總占地約6400平方米,墓地松柏藏密,“閔墓松風”素為宿州八景之一。閔祠始建於宋,現存殿宇14間,祠記憶體有古柏和千年銀杏。祠外有兩座碑亭,祠東公路旁還有牌坊一座,上書“先賢閔子故里”。祠東南有孝泉和閔子故居。閔祠近傍還有騫山、曬書台、洗漱溝、荷花池、蘆花坡、洗硯池等景點。這裡不僅有迷人的自然風光,還有動人的傳說故事。

教育

截止2015年宿州市有套用型本科學院1所,高職3所,技師學院1所。中職學校18所,其中:職業高中16所,在校生26303人;普通中專6所,在校生20077人;成人中專5所,在校生14040人。特殊教育學校5所,在校生1380人。該市高中教育學校77所,在校生171838人。普通國中237所,在校生277595人。該市現有國小1134所,在校生430598人;全市幼稚園213所,在園幼兒71680人。全市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96%,國小在校生輟學率0.25%,全市普通國中輟學率1.9l%。

高等教育 

院校名稱建校時間學校屬性學校類型主管部門辦學層次
宿州學院(宿州大學籌)1949年公立本科綜合類安徽省教育廳 本科
宿州鞋業學院2009年公立專科綜合類安徽省教育廳大專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1950年公立專科理工類安徽省教育廳 大專
皖北衛生職業學院1949年 公立專科醫學類安徽省教育廳大專
宿州技師學院2009年公立專科理工類安徽省教育廳大專
安徽中原航空職業學院2015年 民辦專科 航空類安徽省教育廳大專
蕭縣師範學校1912年公立專科師範類安徽省教育廳中專+大專 
靈璧高級職業技術學校1978年公立專科綜合類安徽省教育廳大專
宿州廣播電視大學1979年公立專科理工類宿州市教育廳大專 

基礎教育

宿州主要中學
類別學校列表
職業學校宿州工業學校宿州逸夫師範學校安徽工程技術學校
宿州保全中等職業學校蕭縣技工學校安徽防腐蝕工程技術學校
宿州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宿州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省示範高中安徽省碭山中學安徽省蕭縣中學安徽省靈璧中學
安徽省泗縣中學安徽省宿城一中安徽省蕭城一中
普通高中宿州市第二中學宿州市第三中學宿州市第六中學
宿州市第七中學宿州市第八中學宿州市第九中學
宿州市第十一中學宿州學院附屬實驗中學-

社會

科技事業

宿州號稱中國雲都,擁有兩個在全國都具有影響的雲計算產業園:
由宿州市政府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世紀互聯”合作的“宿州智慧雲計算產業園”,以及由中科院雲計算中心建設的“中科雲智慧(宿州)產業園”。前者總投資76億元,是中國在建的最大雲計算數據中心;後者總投資80億元,是由中科院落實國家雲計算產業發展戰略總體要求,國家發改委統籌總體規劃、指導全國布局的首個雲計算產業示範園區。
宿州在加速轉型發展過程中,立足雲計算首位產業定位,依託智慧互聯雲計算產業園和華為一站式雲服務等,動漫渲染、網遊手遊、生物醫療、電子商務、終端製造等特色行業迅速興起,雲計算呈現出集群集聚發展和爆發式增長的良好態勢,為實現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以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宿州電商谷”,是由北京網庫互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以宿州高新區為項目載體,是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區。雙方共同選拔和推動一批本市特色產業的企業代表打造單品電子商務平台,並引進其他區域的一批單品電子商務平台入駐“宿州電商谷”。“
2014年12月18日,“黃淮海跨境電子商務平台”項目簽約儀式在宿州市舉行,這標誌著宿州市電子商務產業將成為撬動黃淮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新支點。
宿州技術轉移中心:馬來西亞大學皖北申報中心

體育事業

宿州是全國網球城市,2010年宿州投資4億元,建成占地面積500畝宿州國際網球中心,成為繼北京、廣州之後中國第三大職業女子網球大賽舉辦地。
宿州承辦的部分國家級以上賽事
賽事時間
中國宿州半程馬拉松賽2015年
第四屆中國鞭陀大賽2015年
ITF國際女子網球巡迴賽2012年
宿州國際網球女子網球公開賽2014年
宿州國際網球公開賽2015年

文化事業

2014年,宿州市免費開放6個公共圖書館、6個文化館、4個博物館、1個美術館、9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7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建設試點村,按照“試點先行、示範帶動,有序推動”的原則,加快建設“一場、兩堂、三室、四牆”,蒐集、整理、展示村史村情,鄉風民俗和文化遺存,實現了“一村一品”。全面完成202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3個高山台民生工程建設任務分兩年完成,目前已完成建設65%,實現時間過半任務超半的目標。
宿州報紙:皖北晨刊、拂曉報、宿州市廣播電視報

醫療衛生

該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6個,床位9515張,衛生人員總數超過1.5萬人,每千人口床位數1.5張,每千人口執業醫師0.79人。

交流

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共同體
2010年5月7日淮海經濟區核心區一體化正式啟動
性質:大陸最早經濟區、全國唯一跨東中部經濟區
板塊:蘇北、魯南、豫東、皖北
成員:徐州、商丘、濟寧、連雲港、棗莊、宿遷、宿州、淮北
現狀:2009年核心區8城市面積約占淮海經濟區的37.3%,人口約占淮海經濟區的38.5%,實現GDP9584億元,GDP約占淮海經濟區的43.2%。

國內友好城市
省份城市
安徽馬鞍山市
安徽阜陽市
山東泰安市
浙江溫州市
福建泉州市
江蘇徐州市
西藏錯那縣
安徽安慶市
國際友好市
國家地區
美國加利福尼亞
印度尼西亞巴東市
墨西哥阿坎巴羅市
澳大利亞湯斯維爾市
美國奧克蘭市

文化

美術

梅花篆字梅花篆字
梅花篆字
中國文字自誕生之日起,其書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其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由象形到表意,由具象到抽象,完成了對用筆、結體和章法布局的美化與完善構成了漢字的形式美。秦統一六國之後,由李斯在六國文字的基礎上,經過改造形成小篆,統一了文字。官方使用的文字雖然統一了,但作為藝術的字型並沒有消失,使得藝術的百花園裡爭奇鬥豔,絢麗多姿。梅花篆字就是這百花園中的一朵嬌艷的奇葩。它是指在篆字的基礎上,利用光學、距離、方位、色彩、水墨等筆法,將花鑲嵌字中,將篆字與梅花巧妙地融為一體巧奪天工,富有遒勁、淡雅的文化內涵達到“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獨特藝術效果。

龍城畫派
“龍城畫派”,發端於明末,形成於清代中期,發展壯大於清末民初。這一時期,影響較大的書畫家有王之麟、許輝祖、吳作樟、張太平、路蔭南、侯子安、謝來占、王為翰、袁汝霖、劉雲巢等,他們衝破籠罩畫壇的“四王”畫風,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觸寫實,師法自然,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他們藝術思想趨於一致,技法意趣趨於相同,融合南北,形成了一種新的畫風和流派。因其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又在龍城,故稱“龍城畫派”。

石刻藝術
蕭縣石刻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雕刻藝術。始於漢代的畫像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可謂源遠流長。石刻取材於該縣山中的青石,青石蘊藏豐富,質地細密,堅硬耐風化,宜於雕鏤藝術品。自南朝宋至清末的長期歲月中,蕭縣石刻藝匠繼承、發揚了漢代畫像傳統,並注重革新和豐富技法。先是唐宋墓前圓雕的出現,使石刻由單一平面刻發展為立體性雕鏤,該縣李石林村西李姓墓前的石猴、石羊、石馬、石人,造型樸拙,線條簡潔。明代蕭縣高浮雕,特別是透雕的新技法,把蕭縣石刻藝術推向了更高的水平;明代的莊裡鄉陶墟村牌坊,有20塊透雕雙面雕,其中包括4塊鏤空花板,剔透玲瓏,技藝精湛;明代萬曆5年,蕭縣重建黌學大殿,殿前台階中部刻有超高浮雕盤龍,造型奇特優美,線條張弛有度,刀法靈活多樣。雖然該縣石刻精品大多毀於天災人禍,但石刻藝術卻在漢族民間流傳下來。

戲曲

墜子戲
墜子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安徽戲曲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墜子戲是一個具有濃郁淮北鄉土氣息、藝術個性化很強的地方戲曲劇種。其基本唱腔委婉多姿、豐富多彩,抒情性很強,大氣動人;花腔小調幽默詼諧,襯詞襯腔優美華麗;悲苦的“大寒韻”可催人淚下。墜子戲的表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有些表演程式是從當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模擬提煉而成的,具有較強的鄉土化色彩。墜子戲的劇目大多由單口墜子戲中的“段子話”(說唱小段)與“蔓子話”(大部書)改編而成。其中傳統大戲百餘出,小戲、折子戲40餘出,大小現代戲50多出。

四平調
四平調起源於安徽省碭山縣周寨鎮,在“碭山花鼓”的基礎上,吸收評劇、京劇、豫劇等的腔調發展而成。為花鼓曲調配樂,以六棱高胡作為領弦樂器,以梆子戲的打擊樂器烘托氣氛,取花鼓戲唱腔“四平八穩”之意,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貼近百姓生活的地方劇種。由於四平調的演變發展過程脈絡清晰,有證有據,被業內專家稱之為“中國戲曲發展的縮影”,在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2006年5月20日,四平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2月3日,“碭山四平調”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戲
埇橋馬戲藝術的前身是始於明末清初的民間雜技,到清朝末年已具有相當規模。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在埇橋區的篙溝、桃溝、柳溝一帶,雜技名人們率先將馬、猴子、狗等動物表演引入演出,很受觀眾喜愛,後又開始嘗試用雜技表演的形式來馴化動物,並很快收到成效。至30年代末,諸如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車、老虎鑽圈、小狗識數等演出節目已經成熟,埇橋區真正意義上的馬戲藝術由此逐步形成。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宿州市的墉橋區被稱2007年9月27日上午,中國雜技家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命名授牌儀式,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被正式授予“中國馬戲之鄉”稱號,成為我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獲此榮譽的縣區。

詩歌

白居易 白居易
宿州是 白居易故里,白居易曾在宿州生活了22年。這22年是白居易從11歲到33歲的青少年時期,這22年是詩人學習、起步的人生奠基階段。白居易沒有這22年宿州水土的養育就沒有後天的輝煌;他那諸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是人們信手拈來的哲理;他描繪的《賣炭翁》、《觀刈麥》引發萬千勞動者衷心的共鳴;他抒寫的《長恨歌》、《琵琶行》令普天下人凝淚動情;他那“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詩句竟化成億萬情男痴女的山盟海誓。
蘇軾在宿州過上元佳節期間,曾作詩極言宿州上元春日風光佳麗,勝似仙鄉,而且比神仙居住的地方還要溫煦可人。“白雲鄉”是用典。《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淮南”,系路名,道名(宋時行政區名),宋至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揚州,今屬安徽。“第一州”,即指宿州。
王績在東臬(今五柳風景區)結廬隱居,自稱東臬子,種黍釀酒,採種中藥自用,閒時寫詩著文,其中有《新園旦坐》,詩曰:“林宅資余構,園亭今創營。接梨過半箸,從此近全生。鑿沼三泉漏,為山九仞成。草香羅戶穴,茅茹結檐楹。松栽一當伴,柳種五為名。獨對三春酌,無人來共傾。”從詩文中可以看出,王績把他的別業(別墅)新園起名為五柳,據此,此地得“五柳”之名。

方言

宿州方言總體屬於北方方言,各縣區略有差別,分別屬於中原官話的商阜片(埇橋區、靈璧)、徐淮片(碭山、蕭縣)、信蚌片(泗縣),天津話也源於宿州方言。賽珍珠雖然從小生活在江南的鎮江,但是她學習的是北方方言,所以1917到宿州的時候,她很容易聽懂本地的方言,還為她的丈夫農學家Buck做翻譯。她在作品裡面稱呼宿縣為“南徐州”,是因為按照宿縣方言的讀音,宿(xǔ)州和徐(xū)州幾乎一樣不易區分,所以宿縣人都自稱宿縣為南徐州,稱徐州為北徐州(1911年民國廢州置縣開始,使用了1100多年的宿州才改稱宿縣,所以1920年代的成年人應該會自稱宿州,也就是南徐州)。宿州方言中,宿州人大多將“宿州”稱為“虛(xǔ)縣”(宿縣)。

飲食

宿州的風俗一概同北方,主食以麵食為主,午飯吃饅頭、餅。只有夾溝一帶的少數丘陵中產大米,名為“香稻米”,曾經是貢米。米製品通常只有端午節的粽子。春節期間幾乎只吃麵食。元宵節做雜麵油燈,置於門前、雞圈等處辟邪。
大年三十(臘月的最後一天)早上貼春聯,忙活做飯炒菜,全家團圓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點整放鞭炮開飯,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餃子為主,初一早上一大早要帶第一鍋餃子上墳祭祖且這頓餃子必須是素餡的不沾葷且餃子湯里要放入各種糧食,以喻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點心有油炸丸子、焦葉子(面片,當地叫“貓耳朵兒”)、螞蚱腿(細小不長的形似螞蚱的拐彎的腿一樣的麵製品,加糖和薑末),這些點心都要在臘月二十九之前做好。年夜飯不是正餐(通常是吃餃子(這個風俗似乎其他地方未見),晚餐也是正餐,準備各種菜品,比較豐盛,當然餃子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一挨家拜年,以及進城逛街趕集,初二接姑、姨等親戚。

地方特產

符離集燒雞符離集燒雞
符離集燒雞
聞名中外的符離集燒雞,產於本市北30里位於京滬鐵路大動脈上的符離鎮。已有80多年的製作歷史,它以獨特的風味,享譽遐邇。
符離集燒雞的製作工藝十分精細。選本地當年肥健壯麻雞,且以公雞為良。宰殺前需飲清水並洗淨雞身,然後“別”好晾乾用飴糖塗抹,香油(麻油)烹炸,再配上砂仁、白芷、肉蔻、丁香、辛夷、元茴等13種名貴香料,放在保留數十年的陳年老湯手裡,先用猛高溫滷煮,再經文火回酥四至六小時方可撈出。這樣製作出來的燒雞,香氣撲鼻,色佳味美,肉質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而絲連,骨酥,嚼之即碎,有餘香,如在出鍋後趁熱,輕輕提起雞腿一抖,雞肉便會全部脫落而明架相連。
1956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全國食品展銷會上,符離集燒雞以其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名列前茅,飲譽於世。1980年在全國食品總公司舉辦的熟食品內部展銷會上又名列第一。1983年,符離集燒雞罐頭廠試產成功,既保持了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的特點,又具有罐頭的特殊風味。燒雞和燒雞罐頭不僅遠銷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哈爾濱、四川等地20多個省市自治區,而且大量出口創匯。現在符離集已成為名符其實的“燒雞鎮”。全鎮有國營集體生產廠家10餘個,個體、連戶燒雞經營者數百家,從業人員數千人,每天上市燒雞萬餘只,每逢節假日還成倍增加。
靈璧石
靈璧縣盛產玉石、故得名“靈璧”。靈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韻,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為“天下第一石”。磬石為靈璧獨有,色如墨玉,敲擊可發出美妙的聲音,俗稱“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製作磬石編鐘。玲瓏剔透的磬石工藝品和大理石板材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碭山酥梨
碭山酥梨已有2000年栽培史,以皮薄色美、甘甜酥脆,馳名海內外,曾是宮廷貢品,系中國十大名優水果之一。年產1.5億公斤,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其他

知名水果:蕭縣葡萄、帽山蘿蔔、蕭縣提子、蕭縣水晶梨、蕭國聖桃、蕭縣石榴、蕭縣胡蘿蔔、泗縣山芋、碭山酥梨、夾溝香稻米。
特色小吃:蕭縣羊肉湯、皇藏峪蘑菇雞、蕭縣麵皮、拔絲、把子肉、雜燴、糰子、瓤菜、王二嫂子茶、烙饃麵筋湯、糖糕、符離集燒雞、燒餅、啥湯、地鍋雞、油酥饃、蛙魚、油炸丸子、草溝燒餅、鹽豆、麵疙瘩、燙麵、肉盒、奶汁肥王魚。
工藝品:樂石硯、靈璧石、蕭縣剪紙、鍾馗畫、蕭縣石刻、碭山年畫、磐石刻。

城市榮譽

宿州是華東重要門戶城市,安徽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批准的擁有地方立法權的特大型區域中心城市,華東地區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遊、醫療、會展中心,也是安徽省重要的經濟、商業和對外貿易中心。
安徽省文明城市 2014年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2014年
全國法制城市 2015年
國家智慧城市 2015年
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 2014年
中國觀賞石之城 2010年
全國綠化先進市 2006年
安徽省園林城市 2007年
中國馬戲之鄉 2007年
中國國畫之鄉 1993年
中國酥梨之都 2008年
中國書法名城 2008年
中國書法之鄉 2008年
中國奇石之鄉 2004年
中國武術之鄉 1992年
中國現代製鞋產業城 2010年

城市名人

古代
時期人物相關簡介
春秋閔子騫、子張孔子高徒、七十二賢人
秦朝陳勝、葛嬰、朱雞石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楚漢虞姬項羽之妾
漢朝趙孝仁者
桓譚哲學家、經學家、琴師、天文學家
三國劉伶、嵇康、嵇紹竹林七賢之一
薛綜吳國名臣
東晉戴逵著名美術家、音樂家
南朝宋劉裕南朝宋開國皇帝
唐朝鍾馗民間傳說神仙
白居易詩人
五代十國朱溫後梁開國皇帝
明朝孝慈高皇后朱元璋之妻
傅友德明朝開國將領
清朝劉墉政治家、書法家
齊白石繪畫大師
民國李明揚、徐樹錚著名愛國將領
現當代
文藝劉開渠王洪軍蕭龍士吳燃卓然梅純一歐陽龍薛志耘劉惠民
孟凡青陳成玉孫叔平鄧偉志劉亞李炳淑楊在葆尉天池賽珍珠
影視李炳淑陳曉卿鄭重陳燃非行李繁
政治汪洋王勝俊張平王克沈浩
經濟朱繼民梁紅
軍事丁文昌王克黃培義李忠信董宜勝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安徽百科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
合肥市廬陽區 | 瑤海區 | 蜀山區 | 包河區 | 長豐縣 | 肥東縣 | 肥西縣 | 巢湖市 | 廬江縣
蕪湖市鏡湖區 | 弋江區 | 鳩江區 | 三山區 | 蕪湖縣 | 南陵縣 | 繁昌縣 | 無為縣
蚌埠市蚌山區 | 龍子湖區 | 禹會區 | 淮上區 | 懷遠縣 | 固鎮縣 | 五河縣
淮南市田家庵區 | 大通區 | 謝家集區 | 八公山區 | 潘集區 | 鳳台縣
馬鞍山市雨山區 | 花山區 | 金家莊區 | 當塗縣 | 含山縣 | 和縣
淮北市相山區 | 杜集區 | 烈山區 | 濉溪縣
銅陵市銅官山區 | 獅子山區 | 銅陵縣
安慶市迎江區 | 大觀區 | 宜秀區 | 桐城市 | 宿松縣 | 樅陽縣 | 太湖縣 | 懷寧縣 | 岳西縣 | 望江縣 | 潛山縣
黃山市屯溪區 | 黃山區 | 徽州區 | 休寧縣 | 歙縣 | 祁門縣 | 黟縣
滁州市琅琊區 | 南譙區 | 天長市 | 明光市 | 全椒縣 | 來安縣 | 定遠縣 | 鳳陽縣
阜陽市潁州區 | 潁東區 | 潁泉區 | 界首市 | 臨泉縣 | 潁上縣 | 阜南縣 | 太和縣
宿州市埇橋區 | 蕭縣 | 泗縣 | 碭山縣 | 靈璧縣
六安市金安區 | 裕安區 | 壽縣 | 霍山縣 | 霍邱縣 | 舒城縣 | 金寨縣
亳州市譙城區 | 利辛縣 | 渦陽縣 | 蒙城縣
池州市貴池區 | 東至縣 | 石台縣 | 青陽縣
宣城市宣州區 | 寧國市 | 廣德縣 | 郎溪縣 | 涇縣 | 旌德縣 | 績溪縣 
(參見:安徽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