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五柳風景區](/img/7/710/nBnauM3X4czN5MDOzIjN2ETMxUTMzkDM2QzM0QTNwAzMxAzLyY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主景區內龍泉湖碧波蕩漾、水質甘甜、岸邊垂柳、龍柏、雪松相托,景色非常秀麗;景區的盆山洞內石筍、石柱千奇百怪,給人以豐富的想像;五柳礦泉豐富,著名的有呵泉、龍泉、珍珠泉等,屬優質礦泉水;優質的礦泉水潤育了著名的夾溝香稻米,宋代至明、清朝為皇宮“貢米”,素有“一家煮飯十家香,十家煮飯香滿莊”之譽。
景區還包括原始森林風貌的大方寺景區,以天然溶洞等為代表的五柳庫區景區,以建於明代的大龍泉寺為代表的鎮頭景區。這裡是閔子故鄉,明朝馬皇后故里。至今尚存的有殷商文化遺址“閔子墓”,漢墓群、徐王墓等,有燕王征北時的古御道、御橋,有老山口古石榴園等眾多名勝古蹟。這裡山勢突起,呈半合圍之態,重巒疊嶂,山水相依,藏風聚氣。龍泉、珍珠泉、呵泉、嘩嘩泉、清水泉等古泉,常年不竭,噴珠濺玉,匯涓涓細流而成清溪,形成數處“水口”。主景區龍泉湖集青山綠水、茂林修竹、靈泉奇洞、寶剎名寺、古墓神木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景點介紹
![五柳風景區](/img/4/4d8/nBnauM3X1cTMwETM3IjN2ETMxUTMzkDM2QzM0QTNwAzMxAzLyY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三處泉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而龍泉有記載以來從未乾枯過,不像珍珠泉經常斷流,泄泉經常乾枯。聽村中老人講,龍泉噴水太厲害,又沒有防水設施,五柳村人深受其害,解放前,有地主用一口大鍋反過來蓋住了主泉口,阻其流速,以至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乾枯過一次,人們組織挖掘,想把鐵鍋挖出來,結果還沒有挖到,泉水就噴涌而出。
聽說,珍珠泉只要乾枯了,村中的一些老的婦女就會組織成群到泉邊去爬泉,順著泉口向上爬,這樣輪流爬上爬下十多次,過幾天,老天就會下雨,泉水也會重新噴涌而出。據說是很靈的,直到90年代,有次大旱,婦女們還去爬泉。
釀酒文化
![五柳風景區](/img/5/a06/nBnauM3X4cTN3YjNxMjN2ETMxUTMzkDM2QzM0QTNwAzMxAzLzY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這塊沼澤地坐落在宿州市夾溝鎮西北方向的一塊前不靠村、後不搭店的地方。在這塊沼澤地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古老的私人釀酒作坊,這個作坊主姓馬,所釀的酒叫“刀子燒”,系取距作坊西五里的一個山窩裡的兩個泉的混合泉水釀造,這兩個泉就是現在的龍泉和珍珠泉。現在,龍泉已被湖水淹沒在水裡。珍珠泉被建成了水廠。
歷史典故
![五柳風景區](/img/f/747/nBnauM3XzcTM3kzM1MjN2ETMxUTMzkDM2QzM0QTNwAzMxAzLzY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元末,豪傑四起,各立為王。朱元璋為謀生加入軍隊,後來成了一名將軍,經常帶兵打仗,後來屯兵在夾溝西北一片沼澤里,他發現易守難攻,僅靠連綿幾十里的群山,沃野豐碩,水草茂盛,就把此處當作了招兵練武、屯糧屯草、冶煉兵器、救助傷殘、尊老育幼的大後方。
他帶領眾將領在沼澤中間築台養兵,並飲用北邊四里路山窩裡的一處泉水,他封之為龍泉,這個泉就在現在的鎮頭村的西北角,有一寺廟叫龍泉寺。因先發現的這個泉,後來又發現五柳的泉,也封為龍泉,所以,雖然,鎮頭村的泉沒有五柳村的泉大,但是因先後發現使用的關係,後人就叫鎮頭村的龍泉為大龍泉,五柳的為小龍泉。
後人都在其旁建了寺廟,鎮頭村的廟叫大龍泉寺,五柳的為小龍泉寺。也因此,五柳的龍泉寺一直沒有鎮頭的龍泉寺香火旺盛。
一次朱元璋重傷昏迷於五柳山泉邊,據此泉東約五里有一馬姓釀酒作坊,用此泉水釀造的燒酒甘香甜綿,解火消悶,回味悠長。其釀酒女馬氏駕車前去汲水,很遠見泉被濃霧籠罩,龍騰其中,金光閃閃。
近前並無異樣,唯見一傷者伏在泉邊。馬氏憐傷者重,救之回家。馬氏的作坊及朱元璋的大兵都同時住在這片沼澤里,朱元璋療傷期間,馬氏每日必拿出好酒與之對飲。朱元璋傷好痊癒,經常到大五柳一代牧馬打獵,馬氏每日定時到大五柳取水,他們倆時時在那個第一次邂逅的谷中見面聊天,日久成為了情人。
後經過郭子興夫婦撮合做媒,結為夫妻。馬娘娘是皇殿湖這一帶人對馬皇后的一貫叫法,更有很多的人稱之為馬大腳。馬娘娘富有才氣,善良果敢,20歲在戰亂中結識當時的草王朱元璋,嫁之為妻。療傷期間,朱元璋發現利用這種酒煅燒的刀具特別鋒利,隨口叫道:“真是好的刀子燒啊”。便有了“刀子燒”這個名字。
以後,朱元璋轉戰南北,總離不開妻子馬氏和她所釀的美酒刀子燒,遂成大業。於戊申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國號明,該年洪武,史家稱之明太祖。刀子燒也成了宮廷密釀。朱元璋根據當日被救時龍騰霧中的情景賜酒名同愛騎名一樣都叫“雲中飄”,泉近處的村叫五里村,山被封為壯馬山,那泉被封為龍泉,那個峽谷封為情人谷。馬氏封為后,早逝的馬公封為徐王。
至今徐王墓及馬皇后衣冠墓保存完好,津浦鐵路亦因之繞道而行。
後來,朱元璋的到來,發動官兵,取土墊湖,把整個湖區抬高了許多,這裡也成了朱元璋屯兵屯糧的大後方,於是當地人就把這塊沼澤地叫“皇墊湖”。至今,建在此地的“皇殿湖中學”也是因此而的名。
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為奪皇權,三年征北,效同父親也把這裡當作後方,登上了皇帝寶座。
又有李自成也曾把這一帶當作支援前方的糧草基地。據此北約四里,翻過一座高山,在一處隱秘難攻山坳里的草場村,因是李自成軍隊儲存糧草的地方而得名,北約六里的金寨村,因是軍隊為保護金庫修建的寨子而得名,傳說這兩個村的人均是那時軍隊留守人員的後代。
因朱元璋馬皇后的故事,據此東三里的一個山窩裡,歷來都是這一帶的皇親貴胄、達官顯赫的墓地。活著的時候居住在山背陰的北坡,死了後卻葬在山向陽的南坡。至解放初期,這裡依然官墓眾多,保存完好,各種石雕、墓碑、望住、香爐、祭台,貞節牌坊林立,給人一種陰森、高貴不可侵犯的感覺。“破四舊,立四新”時全部慘遭破壞。
至1980年時殘碑斷柱仍隨處可見。土地承包到了戶,農民逐漸從土地里得到利益,到處開荒種地又不要繳稅,山坡、坑窪不平的地方都讓他們填平種了莊稼,殘存的“皇跡”多數被埋入地下,又慘遭一劫。
90年大旱,金寨村民們在一處快要乾枯的河床里,挖出了很多金銀玉器,因此富裕了很多家庭,招來了很多販賣者。另有挖墓者曾在附近高山頂挖到了一處墳墓,裡面整個人頭都是純黃金做成的,經證實是掌管金庫的總管被殺後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