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

淮北平原

淮北平原淮河幹流以北到沙潁河以南的地區叫淮北平原。淮北平原農業區,土地總面積3.74萬平方公里,農業人口1526.3萬,耕地面積3206.5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47.8%,人均占有耕地2.1畝,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農業區。

自然環境

淮北平原淮北平原
該區地處暖溫帶的南緣,年平均氣溫14~15℃,≥0℃積溫為5100~5500℃,≥10℃積溫為4500~4800℃,無霜期200~220天,光熱水等條件較好,適於農業的綜合發展。作物布局以旱作為主,耕作制度多為兩年三熟,也有較大部分一年二熟和三年五熟,遠田薄地多實行一年一熟,複種指數180%左右。播種面積占全省70%以上的作物有甘薯、大豆、烤菸高梁等;占60%以上有小麥玉米芝麻等;占40%以上的有棉花花生等。本區是我省重要的糧、棉、油、煙、麻、果產區,但目前糧食產量在全省處於中下等水平,低產面積還很大,低產土壤約占耕地面積的60%,其中又以砂姜黑土面積最大,約有1800萬畝,棉花單產也較低,但從區內高產
淮北平原淮北平原
典型來看,增產潛力大,有廣闊的發展前途,發展多種經營的條件較好。全區現有林地116萬畝,桑園0.5萬畝,果園25.1萬畝,可以用來發展林果、蠶桑生產。該區是我省重點果區,果園面積占全省果園面積的61.5%,年產果品種113萬擔,占全省果品的54.2%,區內飼草、飼料資源較好,可以用來發展畜牧業

夏、秋旱澇發生機率大、危害重,是決定該區農業豐欠的主要氣象災害,其次夏收時的“爛場雨”,乾熱風和晚霜凍害也常有發生,造成產量低而不穩。

災害類型

淮北平原淮北平原
淮北平原地處黃淮海平原南側,自然條件較為優越,適合“兩高一優”農業綜合開發利用,是我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農業發展前景廣闊。宿州市現轄四縣一區,面積9786.06Km2,耕地50.54萬hm2,人口563.16萬人,1999年糧食產量319萬t,居安徽省第四位。但宿州市在中國自然區劃中屬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氣候資源既兼有南北方之利,也兼有南北方之弊,氣象災害多發,糧食產量很不穩定。近年來,農業氣象災害有增多的趨勢,對農業產量影響逐漸增大。因此,從農業氣象角度,探討宿州市旱地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意義重大。

氣候資源優勢

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光能利用率潛力大

淮北平原在全國太陽能區劃中,位於光能資源較富帶的南緣,太陽輻射年總量達5200—5400兆J/m2,年日照時數2300h以上,均高於沿江江南地區,居安徽省首位。但目前淮北平原光能利用率僅為0.6%,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而農業科技示範園的光能利用率卻高達2%以上,若淮北平原大田光能利用率普遍提高到2%,則糧食產量可增

淮北平原淮北平原
加3倍多,由此可見,淮北平原光合增產潛力是巨大的。

熱量充沛,晝夜溫差大,積溫有效性高

淮北平原年平均氣溫(1958—2000年共43a,下同)為14.7℃左右,≥0℃積溫5300—5600℃·d,≥10℃積溫接近4800℃·d,無霜期達206d以上,完全可滿足多種熟制的要求。氣溫日較差多年平均在10℃以上,高於南方地區,氣溫日較差大,利於光合物質的積累,因而積溫有效性高。

雨熱同季,利於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淮北平原平均年降水量在850mm以上,為作物生長提供了豐富的降水資源,而且95%集中作物生長季節(≥0℃期間)。水熱同步,利於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

氣候資源弊端

旱澇災害頻繁是制約淮北平原旱地農業發展的主導因素

淮北平原淮北平原
雖然降水資源較為豐富,但畝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239m3,不足安徽省(1029m3)的四分之一,而且其中的自然降水資源的70%以上集中在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現,不但地表徑流量大,造成降水的總體利用效率不高,而且易形成局地內澇。另外,淮北平原年降水變率亦大,平均23%以上,豐雨年枯水年降水差異可達900mm以上。因此,淮北平原旱地農業總體上屬易澇易旱地區。

統計淮北平原43a降水資料和旱澇災情資料發現,淮北平原旱澇特徵明顯,主要表現為:①旱澇類型多。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乾旱類型主要有春旱、初夏旱、伏旱、伏秋連旱、夾秋旱及冬旱等,其中以伏旱、伏秋連旱對農業影響最重;洪澇(含漬害)主要有春季漬澇、初夏澇、夏澇、秋季漬澇等,其中以夏澇出現幾率最大,危害最重。②旱多於澇,澇重於旱。主要表現為乾旱連片連季發生,如1994年春夏旱接秋旱,時間長達7個多月,危害範圍遍及整個淮北平原;而洪澇多為局部內澇,一旦形成則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如1991年,冬小麥豐收在望,但自5月17日起普降大到暴雨,形成初夏澇,許多田塊積水,造成小麥豐產不豐收,當年午季糧食減產50%以上。③就具體年份而言,旱澇易交替出現,主要表現為澇年有旱,旱年有澇,或先澇後旱,或先旱後澇,或兩頭旱中間澇,或兩頭澇中間旱,由旱轉澇和由澇轉旱都比較快,如2000年春季一直乾旱,但6月下旬的連續降水,雨量大、

淮北平原淮北平原
雨量集中,在解除旱情的同時又造成了局地內澇,延誤了夏播時間,影響了秋季作物產量。

乾熱風、連陰雨、低溫霜凍、冰雹等災害亦不容忽視

淮北平原乾熱風主要發生在5月中、下旬,主要危害冬小麥子粒正常灌漿,逼熟減產。按日最高氣溫≥30℃、14h風速≥3m/s、14h相對濕度≤30%標準,統計宿州市四縣一區5站1958—2000年每年麥收前30d的氣象資料,5站43a共出現乾熱風581d,每站平均2.7d/a;從發生時段看,以5月下旬最多,5站43a達360d,占乾熱風總日數的62%,愈往後乾熱風發生幾率愈大。因而晚麥比早麥受害的幾率大。

淮北平原連陰雨可分為春季連陰雨、午季連陰雨和秋季連陰雨。春季連陰雨主要危害冬小麥拔節、抽穗、揚花灌漿以及春季作物的播種、設施栽培作物的生長等,以連續降雨日數≥3d、日雨量≥0.1mm、過程雨量≥10mm為標準統計,春季連陰雨發生頻率為21.5%(5站平均,下同),5a1遇。午季連陰雨主要危害冬小麥成熟收穫及夏播作物的播種,以連續降雨日數≥3d、日雨量≥0.1mm、過程雨量≥20mm為標準統計,午季連陰雨發生頻率為14.3%,7a1遇。秋季連陰雨主要危害秋季作物成熟收穫及越冬作物的播種出苗,以連續降雨日數≥3d、日雨量≥0.1mm、過程雨量≥5mm為標準統計,秋季連陰雨發生頻率為37%,3a1遇。

淮北平原淮北平原
淮北平原低溫霜凍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晚春霜凍,發生時段在3月下旬到4月上中旬,主要危害早春作物、設施栽培作物以及拔節後的冬小麥,輕則凍傷功能葉片,重則凍傷小穗,甚至凍死株莖,如1993年3月底的霜凍,造成“西安8號”冬小麥不抽穗或抽畸形穗。以3月15日以後出現日最低氣溫≤0℃為一般霜凍標準,統計43a氣象資料,一般霜凍發生幾率為32.8%,3a1遇;以日最低氣溫≤-2℃為重霜凍標準,重霜凍發生幾率為15.5%,7a1遇。

淮北平原冰雹災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發生,主要危害時段在春夏季,發生時常常伴有大風和陣雨天氣,一般持續時間為幾分鐘到十幾分鐘,成條狀受災,範圍一般較小,但危害相當嚴重,輕則砸傷植株莖葉,影響作物生長,造成減產,重則毀滅作物,造成絕收。統計43a的災情資料,冰雹危害面積平均為0.97萬hm2/a,造成糧食損失平均為4.68萬t/a。

太陽輻射峰值與主要換茬期一致,光能資源浪費較大

淮北平原淮北平原
淮北平原6月份太陽輻射量為590—650兆J/m2,約占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的1/9,居各月之首。而此時午季作物已收穫,秋季作物剛處於播種出苗階段,葉面積係數較小,太陽能的光合利用率很低,特別是6月份氣象災害頻繁,諸如初夏旱、澇、連陰雨等各類氣象災害發生幾率高達62.5%,拉長了作物換茬期,光能資源浪費更大。10月份太陽輻射量也達410—430兆J/m2,而此時又是夏秋換茬期和氣象災害多發期,存在同樣光能資源浪費問題。淮北平原地處中緯度位置,形成了氣候上的過渡特徵,冷暖氣團活動頻繁,天氣多變,影響著降水的年際變化和季節分配,往往給淮北平原帶來水旱災害,並出現暴雨、低溫連陰雨、冰雹、霜凍、乾熱風等災害性天氣,對該省農業生產產生不利影響。再加上過度砍伐、墾殖,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地退化、生產力降低,乃至基岩裸露。同時,水土流失增加了河流、湖泊、水庫的泥沙淤積,加劇了水旱災害的頻繁發生。

隨著淮北平原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環境問題正日趨嚴重,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生態環境受工業污染嚴重。以城市為中心的工業污染仍在發展,並向農村蔓延。二是農業自

淮北平原淮北平原
身發展不當造成農業生態環境破壞。化肥和農藥的大量施用,導致農業非點源污染日趨嚴重。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人們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日益增大,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由於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在資源開發過程中忽視了生態保護,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資源的生態功能減弱。生態破壞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限制因素。安徽省生態破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森林資源破壞。據統計,新中國初期安徽省森林覆蓋率高達60%~70%,2002年,全省森林面積為317.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僅為27.95%。而且森林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林相由原來的喬木灌木草本地被等多層次的結構轉變成以灌木、草本為主的簡單結構,林木高度大幅度下降。森林面積銳減和結構簡單的現狀,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增,河湖淤塞。。②水資源破壞。由於水土流失加重,水庫塘壩、湖泊淤積,使蓄水量減少;河道淤塞,使通航里程縮短。圍湖造田,不但使汛期湖泊調洪能力下降,也造成了漁業和其它產業損失,使複雜多樣的生態循環單一化。③土地資源破壞。一是水土流失嚴重,造成大量的土壤有機成分流失。二是第二、第三產業占用耕地逐年增加,土壤次生潛育化嚴重。三是土地沙化現象在淮北平原有加快之勢,土地質量下降

走進漯河

介紹河南省漯河市的行政區域,歷史重鎮,文化名人,旅遊景點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