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赤石脂、茯神(去皮.木)、巴戟(去心)、熟乾地黃(酒浸盡)、山茱萸、牛膝(去苗.酒浸)、澤瀉,各一兩;山藥二兩,五味子六兩,蓯蓉(酒浸)四兩,杜仲(去皮.炒)、菟絲子(酒浸),各三兩。【炮製】
上件為末,煉蜜和搜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
治丈夫諸虛百損,五勞七傷,頭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煩熱有時,或冷痹骨疼,腰髖不隨,飲食雖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脹滿,體無光澤,陽氣衰絕,陰氣不行。此藥能補經脈,起陰陽,安魂魄,開三焦,破積聚,厚腸胃,強筋練骨,輕身明目,除風去冷,無所不治。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圓至三十圓,食前,溫酒下,溫米飲亦得。服之七日後,令人身輕健,四體潤澤,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悅,消食,身體安和,音聲清響,是其驗也。十日後長肌肉。
【備註】
此藥通中入腦,鼻必酸疼,勿怪。【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藥方劑之W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