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TMU”,為天津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實施高校。 天津醫科大學前身天津醫學院建於1951年。1984年6月,以天津醫學專科學校為基礎建立天津第二醫學院。1993年,天津市市委、市政府決定天津醫學院與天津第二醫學院合併組建天津醫科大學,同年12月得到國家教委批准。1996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7年9月,學校入圍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氣象台路與廣東路2個校區,設有19個學院(系),2個教學部,7所大學醫院,有本科專業21個,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429人,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0132人,其中本科生5232人,碩士生3271人,博士生549人,學歷留學生1080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 天津醫學院

1951年3月,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天津醫學院籌委會;1951年6月16日天津市政府發出政府令,任命朱憲彝為天津醫學院院長,宣告天津醫學院正式成立。

1952年7月,招收了首屆50名學生。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1956年,天津市立總醫院更名為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

1958年,天津劃歸河北省轄市,學校更名為天津醫科大學。

1962年9月,天津市委、市人委決定將天津醫科大學與市衛生局所屬的天津醫學院合併,再次恢復原名天津醫學院。

1972年,天津醫學院第二醫院建立。

1977年,學校開始恢複本科招生。

1978年,學校恢復招收研究生。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1年,衛生局批准河東醫院等作為學校教學醫院。

1987年,學校被國家教委確定為招收來華本科留學生學校。  

• 天津第二醫學院

1950年,天津市衛生學校成立。

1961年,天津醫學院中專部的三個專業和護士助產學校助產專業及保育學校保育士專業合併,恢復天津市衛生學校,校址由廣東路遷到馬場道265號。

1979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為天津醫學專科學校,由市衛生局和教育局領導,並保留中專,各項工作納入醫專領導之下。

1984年6月,根據教育部檔案,建立天津第二醫學院,將中專部更名為第二醫學院中專部。

1992年9月,第二醫學院中專部更名為天津第二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  

合併組建

1993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天津醫學院與天津第二醫學院合併組建天津醫科大學,同年12月得到原國家教委批准。

1994年6月,天津第二醫學院附屬衛生學校更名為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衛生學校。  

1997年,天津醫科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正式成立了中西醫結合國際學院。

2003年,天津醫科大學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2005年,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獲準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學校博士點達到44個。

慶祝建校60周年大會 慶祝建校60周年大會

2006年,天津醫科大學被選為全國西醫來華留學生教育專家組成員單位。

2010年起,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13個臨床專科先後入選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2012年11月,天津醫科大學被選為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

2013年,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獲批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9月,天津醫科大學入選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  

2015年11月1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共建天津醫科大學的意見》,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7年8月23日,天津大學與天津醫科大學聯手共建高層次高水平的“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7年9月,學校入圍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11月,天津醫科大學社會科學部更名為天津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8年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天津醫科大學氣象台路校區 天津醫科大學氣象台路校區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設有19個學院(系),2個教學部,開設本科專業20個,有7所直屬醫院、19所非直屬臨床學院。  

部門設定 
類別名稱
院系天津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天津醫科大學醫學人文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藥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國際醫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實驗動物科學部天津醫科大學醫學檢驗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醫學英語與健康傳媒學院
獨立學院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直屬附屬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臨床醫院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天津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第六臨床醫院
非直屬附屬醫院天津醫科大學一中心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三中心臨床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南開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眼科臨床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心血管病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胸科臨床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骨科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兒童臨床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中心婦產科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第四中心臨床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人民醫院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靜海臨床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寶坻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泰達臨床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海河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精神衛生臨床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口腔臨床學院天津醫科大學神經內外科及神經康復臨床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人民醫院臨床學院
資料來源: 
專業設定 
學院專業名稱學制
第一、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5+3”一體化)8
臨床醫學(兒科學方向,“5+3”一體化)8
臨床醫學5
麻醉學5
預防醫學5
臨床藥學5
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5+3”一體化)8
基礎醫學院基礎醫學(朱憲彝班)5
眼視光學院眼視光醫學5
醫學影像學院醫學影像學5
醫學影像技術4
醫學檢驗學院醫學檢驗技術4
藥學院藥學4
藥物製劑4
醫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4
生物信息學4
護理學院護理學4
護理學(助產方向)4
公共衛生學院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方向)4
人文學院社會科學部法學4
醫學英語與健康傳媒學院英語(醫學方向)4
康復醫學系康復治療學4
資料來源:  註:具體招生專業信息詳見學校官網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學校包含大學醫院在內學校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429人,其中正高級610人,副高級1123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畫”6人及青年項目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6人、講座教授5人、青年學者2人和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及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1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6人及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人社部有突出貢獻專家13人;國家衛生計生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天津市級教學團隊1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天津市級教學名師25人。    

專職院士:吳鹹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尚永豐(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家級教學名師:王建華

天津市教學名師:王建華、田心、陳錦英、婁建石、張雲亭、孫保存、姚智、李光 、劉運德、黃國偉、高平、李雲生、張欣、周晶、趙岳、李廣平、邵宗鴻、馬駿、王潤玲、湯乃軍、李會強、徐勇、於春水、張雪君、李長義  

教學團隊一覽表 
類別團隊名稱
國家級教學團隊預防醫學教學團隊藥理學教學團隊
天津市級教學團隊預防醫學教學團隊醫學影像學教學團隊
藥理學教學團隊生物醫學工程教學團隊
護理學教學團隊醫學檢驗技術教學團隊
口腔醫學教學團隊本科臨床內科教學團隊
病理學教學團隊第一臨床醫學院內科學教學團隊
醫學影像技術學團隊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團隊
臨床技能學教學團隊遺傳學教學團隊
藥學基礎化學團隊外科學教學團隊
資料來源: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3門,國家級來華留學生英語授課品牌課程8門,天津市來華留學生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5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天津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天津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96項。  

國家級特色專業:臨床醫學、藥學、護理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臨床醫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中心、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複合型高級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醫學模式生物醫學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大學生課外創新實踐基地:天津醫科大學第二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五年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天津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臨床醫學技能實驗教學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心、醫學影像學實驗教學中心、醫學英語實訓中心、眼視光學實驗教學中心、康復教學示範中心

天津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醫學影像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精品課程 
類別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流行病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影像診斷學
臨床套用護理學臨床微生物學及檢驗生物建模仿真
醫學微生物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生物建模仿真醫學倫理學醫學影像診斷學
臨床微生物及檢驗臨床套用護理學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流行病學常見心血管病的治療與預防微生物與人類疾病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藥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
國家級來華留學生英語授課品牌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
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外科學
腫瘤學
資料來源:   

• 教學成果

截至2018年9月,2009年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2項,二等獎15項,“來華留學生臨床醫學專業全英文教學與質量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本科助產緊缺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的探索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0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0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含培育)5個,天津市第五期重點學科18個,天津市一流學科4個,天津市特色學科(群)4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西醫結合、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藥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技術、護理學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中西醫結合、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藥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技術、護理學、哲學、公共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套用統計、套用心理、藥學、護理、公共衛生  

•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臨床醫學(自定)  

國家級重點學科 
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泌尿外科學
神經外科學內分泌(內分泌與代謝內科)(培育)
資料來源: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學外科學(泌尿外科學)
神經外科學與神經病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藥學
資料來源: 
天津市第五期重點學科
學科級別學科名稱
一級學科 生物學 生物醫學工程
口腔醫學 藥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護理學
中西醫結合
二級學科 免疫學 外科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婦產科學
內科學 眼科學
神經病學 腫瘤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麻醉學
臨床檢驗診斷學
資料來源: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9月,學校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5個,研究所15個,建有天津醫學表觀遺傳學協同創新中心。  

重點實驗室一覽表
類別名稱
原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激素與發育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免疫微環境與疾病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樞神經創傷修復與再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醫學表觀遺傳學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礎醫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臨床藥物關鍵技術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神經損傷變異與再生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腫瘤免疫與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功能影像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肺癌轉移與腫瘤微環境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心血管病離子與分子機能實驗室
天津市代謝性疾病實驗室
資料來源: 
研究中心 
天津市基礎醫學研究中心腫瘤納米技術研究中心
研究所 
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天津市腫瘤研究所天津市神經病學研究所
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心臟病學研究所天津市醫學檢測技術研究所
天津影像醫學研究所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天津性傳播疾病研究所
天津市眼眶病研究所天津市感染性疾病研究所天津市肺癌研究所
天津市老年病學研究所天津市麻醉學研究所

科研成果

• 綜述

截至2018年9月,“十五”以來,學校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452項,獲省部級及其以上科技獎勵309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8項、省部級一等獎26項。2016年學校獲批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 科研獲獎

2015年,學校2個項目獲得201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血清新型生物標記物指導腫瘤早期診斷、治療、預後的基礎與臨床”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微小RNA(microRNA)對腫瘤細胞惡性行為的調控與機制研究”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2016年,尚永豐院士以天津醫科大學為工作單位申報的“乳腺癌發生髮展的表觀遺傳機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8年,學校10項成果榮獲2017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其中,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12月,天津醫科大學圖書館用於本科教學的館藏紙質中外文圖書為122萬餘冊,生均圖書冊數為85.47冊,電子書為997.53萬冊,中外文紙質現/報刊為1100餘種,有中外文資料庫123個。  

• 學術期刊

根據2018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出版《天津醫科大學學報》、《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中國腫瘤臨床》、《透析與人工器官》、《中國肺癌雜誌》、《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英文版)》、《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7份學術刊物。

學術刊物 學術刊物

《天津醫科大學學報》是“中國科技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被包括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 萬方數據-中國數位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在內的中國國內重要檢索系統收錄。  

《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入編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 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  

《中國腫瘤臨床》被美國化學文摘、美國生物學文摘、荷蘭Scopus、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資料庫收錄,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與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透析與人工器官》為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收錄期刊,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收錄期刊。

《中國肺癌雜誌》被收錄為PUBME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CSCD,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荷蘭醫學文、美國化學文摘社來源期刊,DOAJ等收錄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生物學文摘來源期刊。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英文版)》為國家一級核心刊物,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收錄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9月,學校先後與22個國家的96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在醫學和生物醫藥領域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聘請149位世界知名醫學專家、教授擔任學校各學科的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成立了“外國專家顧問委員會”。  

文化傳統

學院標識

• 校徽

校徽 校徽

學校校徽為雙圓套菱形,菱形中間為醫學標誌——蛇杖,蛇杖左右為展開的書卷,下方有“1951”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外環上方為中文校名,下方為英文校名。校徽顏色為深緋紅色。  

• 校名

校名 校名

學校中文校名採用毛澤東書法集字。  

• 校旗

校旗 校旗

學校校旗為白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學校校徽和校名。  

精神文化

•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每年的6月16日。  

• 校訓

求真至善  

釋義:“求真”是大學的精髓所在,“求”即追求;“真”指真理和真性情。“至善”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為:求事理之極致。  

“求真”是對科學真理的追求,“至善”是對優秀卓越的精進。天醫人應高揚“求真至善”的大學精神,德能並進,關愛病人,獻身醫學事業,推動醫學發展,做人文精神的傳承者和弘揚者,這是天醫健康向上校園文化的內涵所在,也是天醫精神有序傳承和淵源流淌的動力之源。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姚智
校長、黨委副書記顏華
黨委副書記侯潔、李國蘭
副校長王耀剛、張彤、李強、於春水、朱毅
紀委書記張國建
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 
姓名任職時間
張要中 1956年—1958年3月任天津醫學院黨委書記
喬國銓 1958年03月—1979年03月任天津醫學院黨委書記
劉金 1979年06月—1983年09月任天津醫學院黨委書記
楊青 1983年09月—1989年03月任天津醫學院黨委書記
吳克清 1987年02月—1991年03月任天津第二醫學院黨委書記
崔以泰 1989年03月—1994年05月任天津醫學院黨委書記
宋鴻奎 1991年03月—1994年05月任天津第二醫學院黨委書記
崔以泰 1994年06月—1997年03月任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楊太耀 1997年03月—2002年03月任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王寒松 2002年03月—2003年10月任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楊桂華 2003年10月—2008年08月任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張連雲 2008年08月—2013年12月任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姚智2013年12月至今任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資料來源: 
歷任校長 
姓名任職時間
朱憲彝 1951年06月-1983年11月任天津醫學院院長
吳鹹中 1983年11月-1991年03月任天津醫學院院長
林治瑾 1987年04月-1994年05月任天津第二醫學院院長
王正倫 1991年03月-1994年05月任天津醫學院院長
郝希山 1994年05月-2011年08月任天津醫科大學校長
尚永豐 2011年08月-2016年12月任天津醫科大學校長
顏華 2017年7月至今任天津醫科大學校長
資料來源: 

知名校友

姓名備註
朱憲彝世界鈣磷代謝之父,內分泌學家
金顯宅中國腫瘤醫學之父
方先之中國骨外科先驅,天津骨科醫院創始人
趙以成中國神經外科先驅
吳恩惠中國影像醫學先驅 ,放射醫學專家
郝希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校長,天津市腫瘤醫院院長
顧瑛中國科學院院士、雷射醫學專家
吳鹹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西醫結合專家,前天津醫學院院長
尚永豐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周清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院長,天津肺癌研究所所長,美國癌症學會會員
袁佳琴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名譽院長
王鵬志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院長
韓瑞發哈佛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後,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長
陳祖培AOTA副主席,衛生部激素與發育重點實驗室主任,天津市內分泌研究所所長
傅園慧運動員,巴西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銅牌得主 

2009中國大學醫學50強

醫學包括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口腔醫學、中醫學、法醫學、護理學、藥學等8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