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方言——天津話的根源
天津話,中國北方方言中的一種,流行於天津及其周邊地區。天津地區雖然面積不算太大,但各處天津話仍有些許區別。一般認為,天津話以南開區的語音最為純正,南開區相當於舊城裡地區(也就是天津僅有的四條正南正北馬路:東馬路,南馬路西馬路和北馬路所圍起來的地區)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區和娘娘宮(中國最北的一座媽祖廟)附近地區。中國人類學家李世瑜,在比較了天津話與周邊方言的特點後,認為天津話是一個孤立的方言島,提出了“天津方言島”學說。即天津話不是由周邊的方言演變而成,而是被周邊相似方言包圍的,像一個孤島一樣的獨立的方言區。
天津話的起源目前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天津話是土著方言,是由靜海話在聲調發生演變之後而逐步形成的;另一說法從民間傳說出發,不少天津人都聽老人講祖上在山西洪洞大槐樹村,而根據有關資料,也確實發現天津許多早期人物籍貫是山西,因此山西移民的記載,使得一些人相信天津話來自山西;第三種說法認為天津人是“燕王掃北”時從江蘇、安徽移來的,因此天津話的來源於蘇、皖。根據目前從歷史及語音等角度考證,第三種說法最為可信。
“燕王掃北”即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前被封為燕王,被明太祖朱元璋派往北京、天津一帶戍邊。同時他也帶去了不少家鄉及附近的人——包括大量安徽人和蘇北人等——戍邊屯墾。後來朱棣奪取帝位,親賜天津這個地名,在此築城設衛,即天津衛。至此,天津成為真正的城市,並且從安徽及蘇北來的軍人是最大的群體。他們的家眷、親屬等也隨他們遷入天津。這樣,他們占據了當地的上層地位,其使用的江淮方言也成為強勢語言。而天津衛內其他地區的人較少,所以形成北京音與靜海音包圍天津方言島的態勢。
到了清朝,天津改為州,後來改為府。天津在清代也是淮軍的大本營。天津同北京的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而且天津還是離京城最近的大都市,不少官員、貴族等在此做官或修宅。因此,宮廷用語開始影響天津話。此時,天津話開始同北京話進行了雙向影響。天津話與北京話出現了大量相同的辭彙與讀音。而從清朝晚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很多曲藝形式,包括京劇、相聲、京韻大鼓等都經歷大發展,不少藝術家在京津兩地演出,其中不乏名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北京話與天津話的相互影響。如“捅漏子”的“漏子”,原本是北京話;而“糟改”原本是天津話,但在京津兩地都有使用。
到了現代,尤其是隨著推廣國語的進行,天津話已經開始靠近國語,一些詞語只在老人的口中能聽到,年輕人很少使用。
發音特點
中國人類學家李世瑜通過實地考察發現,天津話與以宿州為中心的江淮平原地區的方言最為接近,並認為,天津
話脫胎於此。蚌埠、鳳陽一帶方言只與天津話的陰平(一聲)都讀低平調,其他的音調都與天津話有差距,特別天津話是沒有入聲字,而蚌埠、鳳陽的方言都保存了許多入聲字。而宿州地區的方言則與天津話非常接近,李世瑜用天津話與當地人對話中,當地人甚至沒能認出李世瑜是外地人,可見其接近程度。
周恩來是淮安人,他雖然在天津工作學習生活過,但他後來為人熟知的口音並不是那時候形成的,而是他的家鄉話。這樣,他的口音為什麼聽起來很像天津話就不難理解了。
天津方言是天津人性格的外在表現。天津話的特殊口音和語彙直接反映了天津人的幽默、直爽、豪放。天津話的語調與淮南話相近,但更加粗聲大氣,又融合了北方的發音特點。天津話語調與國語相比陰平調降低: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國語553521451
天津話214511353
另外,天津話中齒音字較多;如:“炸”念“砸”;“張”念“髒”;“中”念“宗”;“煮”念“祖”;“叉”念“擦”;“饞”念“蠶”;“拆”念“猜”;“吹”念“催”“殺”念“撒”;“傷”念“桑”;“曬”念“賽”;“書”念“蘇”等。還有一些特殊發音,如:“愛”念“耐”;“襖”念“腦”;“餓”念“臥”;“響”念“又”;“軟”念“遠”;“讓”念“樣”;“柔”念“由”等。
歷史淵源
天津方言的歷史和這座城市的歷史一樣久遠。天津方言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天津方言區是一座全國罕見的方言孤島。天津話這棵特立獨行的方言之樹的根,並不是在海河兩岸土生土長的,而是從外鄉漂浮來的。
根據天津方言在語調上的特點,也就是語言學上所說的把國語的一聲高音、高平調讀成低音、低平調,即起音低,落音比起音還低的這個特點,李世瑜先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天津展開了實地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畫出了天津話的邊界——在地圖上,這個區域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天津舊城是天津方言的中心,“方言島”的東、南、西三面被靜海音系所包圍,北面則被北京音系所包圍,幾百年來,天津方言僅能“占領”九平方華里的舊城和十幾座村鎮,始終陷入其它音系的重重包圍之中。
天津方言島是怎樣形成的呢?在天津民間流傳著“燕王掃北”的故事。明代朱元璋稱帝後,封了很多藩王。四子朱棣握有重兵,且屢建戰功,故遭朱元璋忌憚。為削弱他的實力,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讓他帶領大批老弱殘兵到北京、天津一帶戍邊。燕王朱棣不但掃北得勝,還把他從家鄉安徽帶來的士兵安置在天津地區戍邊屯墾。朱棣奪取帝位後,為天津賜名,還設立了天津衛。史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明初有戍天津者,因家焉”(天津縣新志汪來傳);“天津近東海,故荒石蘆荻處。永樂初始辟而居之,雜以閩、廣、吳、楚、齊、梁之民”(天津衛志毛愷德政碑)。說明了明初天津人口的主要構成是“軍事移民”。這些移民實行軍事建制,“家庭承襲,鄰里相望”,形成相對牢固的“語音社區”,於是,具有低平調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衛的通用語。
為了進一步明確天津話的來源,1986年,李世瑜等人開始了天津方言尋根之旅,他們從天津出發,在江蘇和安徽北部進行尋訪。
在固鎮所屬的安徽北部的宿州市,李世瑜聽到了很多的天津話,由此找到了天津方言的“母方言”——以宿州為中心的廣大的江淮平原,往北到徐州,往南不超過蚌埠。
二十世紀90年代的幾次方言調查,基本印證了李世瑜的“天津方言島”學說,並在其基礎上逐漸歸納出天津方言的其它一些特點。天津人說話語流快,表達能力強,有很多話形容誇張,賦予誇張,修飾性比較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開放、文化教育的發展、人口的流動、廣播影視的傳送,天津話中的一些古老辭彙已經消失,天津話的語音、聲調已在明顯地向國語靠攏,而那些方言俚語中準確、生動、形象的部分則會融入國語之中。
天津各地區方言分編-寶坻話
寶坻特色方言
方言詞語條目國語釋義方言詞語條目國語釋義
日頭,太陽。 當么間兒,中間。
日頭老爺,太陽。 茅房,廁所。
今兒個,今天。 皮缸,一種大缸。
支兒個,今天。 洋取燈兒,火柴。
昨兒個,昨天。 小勺兒,羹匙。
列兒個,昨天。 褂子,上衣。
明兒個,明天。 戒子,尿布。
後兒個,後天。 鳥花,棉花。
前半晌兒,上午。 轉枝蓮,向日葵。
後半晌兒,下午。 倭瓜,南瓜。
晌火,中午。 酸了紅,紅果兒。
後晌兒,晚上。 糖葫蘆兒,冰糖葫蘆。
黑下,黑夜。 白果,雞蛋。
成天兒,整天`每天。 乳牛,母牛。
成宿兒,整夜。 女貓,母貓。
破五兒,農曆正月初五。 長蟲,蛇。
趕兒見,再見。 蝎虎魯子,壁虎。
撥了蓋兒,膝蓋。 黃狼子,黃鼠狼。
眵目糊兒,眼屎。 臊黃鼬,黃鼠狼。
耳殘,耳屎。 ??木,啄木鳥。
左了撇,左撇子。 夜貓子,貓頭鷹。
就地,地面、地上。 多馬蛇子,田野里或房屋中貌似壁
當么間兒,中間。 老鴰,烏鴉。
家雀兒,麻雀。 家八,麻雀。
家賊,麻雀。 檐袋蝠,蝙蝠。
蝶蜉,螞蟻。 瞎蠓,牛虻。
拉拉蛄,螻蛄。 屎殼螂,蜣螂。
蛐蟲,蚯蚓。 小熱兒,灰黑色的小蟬。
知了兒,灰黑色的小蟬。 馬嘎,大黑蟬。
伏蝶兒,綠色小蟬。 花花牛兒,天牛。
蛐兒蛐兒,蟋蟀。 狗蹦子,跳蚤。
刀蛉,螳螂。 螞蛉,蜻蜓。
蛤喇,蚌。 蚧嘎,蟾蜍。
聽聽,聞聞。 知不道,不知道。
不許會,不理會,不知道。 扯淡,扯閒話廢話。
膩歪,討厭,不喜歡。 咂磨,仔細辨別。
那摸:思索,考慮。 結記:掛念,惦記。
?咕絮叨,嘀咕,小聲說話。
白乎:誇誇其談,瞎掰,說瞎話。
憋悶,心情鬱悶。 硌應;討厭、厭惡。
嘬癟子,感到為難、無有拆兌兒有辦法調換來往等
辦法
打平伙兒,大家平均出錢聚餐。
拉饑荒,欠帳。
訛人,耍賴,或用藉口強攛掇慫恿索人財 。
拿一把,刁難,要挾人。 有碴兒,有芥蒂。
調歪,與人為難,不磕碰折騰
1LERBENG
A白痴B天才
2你嘿家嗎?嘿什麼意思
A在B回
3幹啥切
A為什麼切了這個東西B乾什麼去~
4這體你嘿么
A在B會
5竟大允兒
A故意B竟然比我大
6不軟
A硬B不錯
7白眼狼
A孫子B外孫子
8顧顧裊
A顧不過來B夜貓子
A吵鬧B烏鴉
10你咋這軸軸
A聰明B不開竅
具體對照
太陽——日頭。 月亮——月兒
今天——今兒個。 明天——明兒個。後天——後兒個。昨天--夜兒個
晚上——黑家上午——前半晌兒中午——晌火下午——後半晌兒
母雞——草雞。烏鴉——老鴰。 麻雀——家巧兒
壁虎——蝎虎魯子, 蛇——長蟲
玉米——棒子。向日葵——轉蓮。 棉花——鳥花
大聲說話——喳呼。不順心——膩歪
流行——時興
可能——備不住
眼睛——眼珠子
做飯——揍飯
上學——上淆
天津各地區方言分編-薊縣話
唐榮一行二百二十八騎,其中五十六名輕重傷員,帶著四十一具烈士遺體,歷經兩日生死惡戰,終於來到河內。城門前立著前往報信的數名騎士及昨晚出發求援的林丹,林丹一見,即率眾人上前跪倒在地:“小的有負大人所託,請大人治罪。”
唐榮連忙扶起眾人,“你們這一夜也辛苦了,怎么樣,弟兄們都沒什麼損失吧。”
林丹等人見唐榮不責怪自己未能請得援兵,卻先問自己是否平安,心中又感激又自責,加上看見一旁馬背上捆住的數十具屍體,以及眾人的傷勢,頭一低,眼淚便紛紛流了下來,“謝大人關愛,兄弟們無一損失,只是,這救兵卻一個也未搬到。我等昨晚已將書信呈過張太守,但他卻以夜間出兵恐防中伏為由,非要今天才肯發兵。而今日一早,又言軍中將校日前剿匪,多有傷病須重新調度,所以一直遲遲拖延至此時,也未有一兵走出軍營,真是一貪生怕死之徒。”
唐榮越聽臉色越是沉重,經過呂布一事之後,心中對這河內的官員全部都生出一分警惕,當下心念電轉,“難道連張揚也收到何進命令,整個河內都是兵匪一家?”轉頭向李典一望,見其也滿眼猜疑地看向自己,唐榮眼神向後一丟,以李典聰明伶俐,立時心意相通,當下默不做不聲地便轉回隊中,召集幾名領隊吩咐一番,令剛輕鬆下來幾人立時嚇得面如土色。
正說之間,幾名官吏打扮之人迎出城來,原來是張揚屬下幾名主簿功曹前來迎接,相見已畢,便引得眾人入城。
不一時來到太守府上,唐榮下馬正欲入內,忽見一旁人群一陣大亂,前後二人一追一趕,奪路而出,看看跑到近前,一人大呼道:“紀平,我看你還如何跑。”
“紀平?”唐榮心中猛然一震,跟著狂喜,難道是與趙成在一起的紀平?
只見當先一人身手敏捷,已快速晃過幾名官兵,邊叫邊喊:“子成兄,不過欠你十個大錢,何必如此相逼。過得幾日一定奉上,你忘了當日幫你治那管線蟲病了嗎……”一路說個不停。唐榮耳尖,一下便聽出正是紀平之聲,更聽其言及數月前自己在下邳為陳登治病時說出的管線蟲學名,只怕天下知道的也不過當日十數人,立時心知這是紀平提醒自己相認之意,當下一步上前,便將紀平攔住。
卻見來人抬起臉來,正是那貌似粗魯,實則精明的紀平!望著唐榮明白了自己的心意,紀平眼中流露出無限歡喜,卻故做一個收腳不住,通地一聲撞入唐榮懷中,跟著迅速將一件物事塞入唐榮手中。
一旁河內府吏即刻大怒,“爾等刁民,竟敢衝撞官軍。想反了嗎?”一迭聲叫喊來人拿下。
唐榮忙伸手攔住,“算了,這等市井小民,日日在街頭游鬧,多不勝數,何必與其斤斤計較。你這毛頭小子,日後行走小心些,快走吧。”
當下領先走進府門,跟著背對著眾人假意咳嗽,迅速將右手中布條打開一看,只見寫著幾個字,“趙成無恙,小心張揚不可信”
唐榮心中立時怒火萬丈,站在一邊讓過河內眾人,再狠狠地望向李典等人,右手伸出一個食指,再將右掌向下一切,輕輕點一點頭。
府堂正中,立著一位年約四十的中年文吏,身高約一米七,眉粗眼大,四方闊口,襯以一臉黝黑的膚色,貌似忠厚可信,正是張揚。唐榮一邊心中暗嘆知人知面不知心,一邊大步上前,恭手見禮,“下官東郡功曹唐榮,見過張太守,請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參拜。同時在下有機密要事呈上,可否容許上前回稟?”
張揚心中疑念重重,不知以呂布之能,為何會被唐榮領軍逃出。但卻未曾想及呂布兵匪的身份已然暴露,也料不到唐榮一見面就要下手,當即點頭道,“唐功曹果是少年英雄,竟能從數千黑山匪軍重圍中突出,好,不知你有何機密,可上前道來。”
唐榮心中冷笑,似不經意間回望一下李典眾人,以目視意,再堆起一臉謙恭的笑容,慢步上前,輕輕在張揚耳邊道:“我已查清那黑山軍乃武猛都尉屬下呂布假冒,實是官兵,如此掠劫河內,形同造反,張大人可知否?”
張揚心中立時一驚,望向廳中的最得力的幹將睦固,便要放言有變。卻猛然覺得半身一酸一麻,竟已被唐榮伸出右手,緊緊扼住腕中內關穴,同時雙眼狠厲如電地盯著自己,頓時想及其能從呂布手下殺出重圍,肯定武藝不凡,即刻嚇得半句聲也不敢開得。
唐榮看著張揚一臉驚慌,笑咪咪地問道:“大人也如此吃驚?大人說要一同前去查實么?好,請隨下官來。”
隨後拉起張揚,不理眾人神色,由李典等人互相掩護,遮擋住河內官吏,率先大步走向廳外。
一旁張揚手下的睦固等人均一時反應不及,目瞪口呆地看著張揚親熱地與良榮攜手而出,不明白為什麼昨夜還對其請發援兵之事不理不睬的大人,現在卻被一句機密之言吸引得如此急匆匆便要離去。當下也不明所以,一個個跟著李典身後出了府門。
唐榮來到門外,正見到趙成及紀平等人已騎馬提槍,相候在旁,趙霖一見之下,喜從天降,飛身撲上前去,抱住便要放聲大哭,唐榮雖也心中激動,但自知此刻非是相敘之時,立刻低喝一聲,“四妹,現在不是哭的時候,要哭也逃出去再哭,”跟著對林丹說,“你可知離這附近最近的渡口?”
“距此十五里,橫塘渡口。”…………
關於薊縣話的問題,當初只想做為一個讓主角快速融入東漢的契機,一筆帶過,但既然多人關注這一點了,就再說說。(僅在正文中保留一周。)
曾見一些歷史書中,將漢朝方言分七八區,或十三四系類,至於漢朝的官方語言,則與現時廣東客家話略有相似,因為客家人的第一批祖先是從王莽篡位到三國時期南下的漢人,所以保留了相當部分的漢古語,而且連習俗也延續了下來,因此現在有說,要研究漢朝文化,一定要先研究客家文化。
當時薊縣話應該屬於幾大區的方言之一,但不是官話。那么究竟薊縣話是怎樣的方言,又與現在的北京(普通)話又無大的差別,就真未再見過相關的文獻資料了。(不過這裡非常歡迎古文學、考古學有心得的大師指教。)也有鑒於此,才敢放膽給主角設定了這樣一個快速融入的契機,本來還想再寫一寫主角學完薊縣話,再學官話的內容,但怕讀者說羅嗦,也就省了,或者也因此引起有讀者誤會。總而言之——漢朝官話不是京腔、也不是薊縣話,薊縣話僅是幽州一個方言。
範例
(1)我們說“上午”是“早些”,“中午”是“晌火兒”,“下午”是“橫法兒”,“傍晚”是“傍黑前兒”,“晚上”是“後晌兒”。怎么地,別以為就你們有方言,我門薊縣人也有的。
(2)昨天是”另兒個”前天是”前“拖地”是“墩地”兒個”.回家是”家走”,放學是“散淆(xiao二聲”。
(3)“不知道”是“知不道”,"德行"叫"奏行"
就不說成”豆不”,躲開=且過
怎么了說成”咋了”
下面有一段話看能否懂:
薊縣人的對話(一)
A:列兒個晌活我往你們打電話,你沒宰家,乾哈接著?
B:我沒幹啥啊!你多前兒打的?
A:豆十一點半那么前兒!
B:我們那么前兒還沒散崤呢!
A:懊!那橫我也知不道你們多前兒散崤啊!你又沒告紅我!
B:那你有啥事啊?
A:你明兒個不是去北京嗎?我想讓你就手兒給我帶點東西.
大家繼續說啊B:你瞅瞅,你瞅瞅,一瞅豆知道你知不道啥棒則面兒好
A:咋了
B:咱們這兒的不好吃你知道不?
A:得了,你快別磨嘰了.帶多少呀?
B:你耐帶多少豆帶多少吧!
A:知道了!那我家走了奧!
B:你咋來的?
A:騎洋車來的.
B:家接的道上慢點奧
a:我還知不捯慢點
b:怕你知不捯
a:沒事兒,你夯呆著吧
b:中啊,記著給我捎棒澤面兒內事兒奧
a:知都啦
b:對了多會兒給你錢吶
a:回類袋說吧
b:中
B:回來了咋著?我腳著你得等哄上還能回來呢
A:內邊修高速了,完了豆快了.給你,棒子麵!
B:哎呀!謝謝啊!!多受錢吶?
A:快甭給了,豆內幾塊錢!
B:那不中!這咋說也得有十斤不?
A:你咋內樣兒你!不豆是幾斤棒子麵么?我說甭豆甭給了!
B:訥要不今兒哄生你上穩們家吃棒渣粥來吧!
A:中!!現在豆去吧,我訥著呢!
B:中,走.
下面是一些名詞:
蜻蜓=媽靈
螞蚱=罵正
蝴蝶=副帖兒
癩蛤蟆=老介
螳螂=刀另
蝙蝠=言敗虎
薊縣人的對話(二):
不中,得再neng(四音)一段,要不真該沉了
A:媽,今哄聲啥飯呢?
B:還知不到揍啥呢,你想吃啥呀?
A:我想吃薄餅卷蔥了,豪解月沒吃了!
B:哪兒有你說的嫩么鞋呼呀?還豪解月了!
A:那橫是挺長時間沒吃了波?
B:中了!老一兒墨跡啥呀?你買蔥接吧.買5毛錢兒的豆夠了.
A:哪兒買接呀?讓我爸去.我這兒累疼只呢!
B:懶死你!你爸剛下班兒,你都宰家待一天了,快去!
A:嗯~~~讓我爸去內~~~!
B:這松孩崽澤!你要不去今豆不吃薄餅了喔!
A:不吃豆不吃,今兒不吃明兒個再吃!
............
大家都GO ON 中不?把咱這偉大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中不?
薊縣人的對話(三):
一天晌火,我出門溜達,碰周A了,以下是我和他的一段對話
A:你咧兒個晌火幹啥接著?
B:我串親親接著,就手兒買雙塌了板兒。
A:啥樣兒的塌了板兒?我瞅瞅。
B:豆你奶(2聲)給你買的吶樣兒的。
A:我買啥你買啥,氣的協(1聲)『‘氣的協’=人家幹啥他幹啥』
B:快滾一邊拉孜家。
由此可見,
薊縣人很個性!
天津各地區方言分編-靜海話
靜海縣位於天津市的西南部,西漢為東平舒縣,金代設靖海縣,後改為靜海縣。全縣轄16個鎮,2個鄉,386個村(街),面積1476平方公里,人口51萬。靜海大部講靜海方言,與天津市南部、東部的“海下方言”非常接近。下面介紹一下靜海方言的特點。
語音:(1)聲母zh、ch、sh、r大都讀做z、c、s、y。“車站”說成cēzàn,“人”說成yín。但有一些例外,如“石頭”、“尺”、“直”等帶舌尖元音的一部分字與國語發音相同。(2)“俊”說成zùn,“這”說成jiè,屬於古音。(3)“就”、“做”說成zòu,是沒有介音的古讀變成的雙元音。(4)“去”說成qì,“論(斤)”說成lìn,是未產生“迂”韻母的古讀,還是“迂”弱化而來?(5)兒化現象多於國語。ang、eng、ing、ong的兒化沒有鼻化作用,分別說成ar、*er、i*er、uor(第二、三個的er相當於英語later末尾的元音,由於這個音標在這裡不能正常顯示,只好用*er代替)。(6)以a、ou、e、ai、ao、an、en等開頭的字,一般加上n,也有加ng的。如:“鵝”說成né,“俺”說成nǎn,但“餓”說成wò。(7)聲調比國語的調值低,起伏變化相對小一些。部分古入聲字與國語發音不同。如“躍”、“岳”說成yào,“學”說成xiáo,“色”說成sǎi,“筆”說成bēi。姓“郝”的人說自己姓hāo。名字里的“娟”一律讀juàn。在學校里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念,考試的時候還是以課本和辭書為準。
辭彙:第一人稱代詞“我”與“俺”並用,表示自己家,用“俺家”,但現在四、五歲的小孩也學會了“我家”。“你老”相當於“您”,“老”一般弱化為le甚至是l。“您”就是從nil變來的。第三人稱尊稱用“他老”,這個說法在北京話里已縮合成tan。
表示地點的“這兒”、“那兒”、“哪兒”往往說成jièher、nàher、nǎher。它們的來源是:“里”→l→r→er→her。
程度副詞“很”有很多說法。最常用的是“倍兒”、“老么”,在不同語境中有“hōr(甜)”、“趣(黑)”……“血(不說理)”的用法在英國俚語中也有,如abloodygoodlot(非常多)。“太”用“忒”表示。
很多口語表達實際是古詞古義。如表示原因的yōng對應的漢字是“用”,“火箸”的“箸”不單用,只用於這一個詞。
《紅樓夢》的文學水準在中國文學史上是最高的,可是大部分文字讀來就像鄉親們在交談!隨便舉一些例子:多早晚、可惜了的、省了(免得)、通共、河落海乾、滴里搭拉的孫子、醒鼻子、敢自、不是我說、展樣、帶累、趣(很)、嗔著、靠兒色……
語法與華北多數方言一樣,沒有多少特別之處。口語的一大特點是常使用倒裝句。“家走”、“家來”、“家去”算一個特殊的表達,“家”表示“向家”,是名詞做狀語。
在對話中,“那個”、“這個”、“嘛(什麼)”頻繁使用。當想不起來時,找不到合適的表達方法時,或不願意說出時,都可以用它們代替。經常能夠聽到“這個這個”、“那個那個”的說法,每個說法里的前一個詞相當於指示詞(如日語的kono、ano),後一個相當於形式名詞(如日語的koto)。
靜海的口語聲調與市區不同,但聲母、韻母和辭彙是基本一致的。辭彙與北京、唐山等地也十分接近。隨著教育事業的普及,方言與國語的差距在縮小,尤其是中青年以下的人,zh、ch、sh、r讀做z、c、s、y的現象在減少。向國語靠攏是好事。
中國各地方言
方言是語言的變體,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地域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是全民語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會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因為在職業、階層、年齡、性別、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社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社會變體。 |
因影視劇而被熱捧的十大方言
近年來不少熱播的影視劇中,加進了方言元素,公眾喜歡哪些呢?2009年7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網新聞社區,對555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6.9%的人首選《武林外傳》,36.0%的人愛看《瘋狂的石頭》,34.9%的人喜歡《我的兄弟叫順溜》。其他公眾喜愛的影視劇還有:《鄉村愛情》(18.5%)、《士兵突擊》(13.5%)、《我的團長我的團》(12.2%)、《楊光的快樂生活》(12.2%)、《大生活》(10.4%)、《高興》(4.4%)等。也有8.5%的人表示不喜歡電視劇中帶著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