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藏族有歷史記載的文明長達一千四百多年,藏文典籍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就在這片高天厚土的高原上,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在雅礱河谷形成了藏民族的最初輪廓,在與周邊民族的交往和相互融合中,藏族人口不斷增加,進而形成了以下幾大支系——衛藏、安多、康巴、嘉絨、工布、白馬、華銳、卓倉、夏爾巴藏族等等。
今天的藏族的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境內,除此之外還分布在青海、甘肅、雲南境內的十個藏族自治州,以及天祝和木里兩個藏族自治縣,其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藏族總人口540餘萬(2003年中國人口普查結果),形成了占中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藏族大家庭。此外,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和克什米爾等地區也有數量不少的藏族居住和生活。
藏族自稱“博巴”,稱世代居住的青藏高原為“剛迥”(bod,意為“雪域”)、“蕃域”(bod-yul)或“蕃迥”(bod-ljong,意為“藏域”),西方國家則稱之為“Tibet”。西藏一詞大約從清乾隆時期才出現,以“藏”代指所有藏區,因衛藏地區位於清朝疆域和整個藏區之西,所以謂之“西藏”,而“藏區”與“西藏”則是不可等同的兩個概念。作為民族的名稱,1911年孫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時,“藏”作為族名才正式出現。
種類劃分
衛藏藏族
“衛藏”指拉薩、日喀則一帶,即傳統地域裡前後藏的統稱。該地域還包括阿里、山南以及部分林芝及那曲地區。 這一地域內的藏族在方言方面比較一致,而且在歷史上,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經濟等方面也較統一,是西藏地區傳統的核心地域,舊稱為西藏的本部。居住於該地域內的藏族統稱為衛藏藏族。
康巴藏族
康巴藏族即康區的藏族。康區最早是指衛藏以東廣闊的地區,後來這一地域又分為“康”和“安多”兩部分。康區多指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橫斷山區,舊稱“朵思甘”地區。習慣上將西藏丹達山以東的地區,東與四川西昌,雅安地區和阿壩藏羌自治州相連,北與青海省玉樹、果洛兩州相連的地域叫稱為康區。具體包括:西藏昌都地區、雲南迪慶州、四川甘孜州、青海五樹州以及那曲東南一線。
康巴地區歷史上處在漢藏過渡地帶,在行政、宗教,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康巴人最為人稱道的是其直爽的民族共性,宗教方面尤為虔誠,有經商和遠遊傳統,體格相對強壯等。裝束上最明顯的是,康巴男子多扎英雄結以示勇武。這種傳統保持至今,拉薩街頭隨處可見。
安多藏族
安多藏族的傳統地域是指阿尼瑪卿山西北、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小積石山以西的廣闊地域。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瑪卿山至青海湖一帶。安多藏族的著裝特別富麗,冬季用的藏袍面料以絲絹為主,不似衛藏等地以相對素樸的氌氆等為面料。帽子也多飾裘皮,衣帽布料上多以綠、金、黃、紅等色為主的圖案裝飾。由於安多地區受蒙古和漢族影響較多,所以在習俗和體形特徵方面比較有特點。安多藏族普遍高大,體形豐滿,男女都比較漂亮。
嘉絨藏族
位於四川阿壩和部分甘孜境內的藏族稱嘉絨藏族。歷史上嘉絨一帶地處藏、羌、漢等多民族交合部,加上該地區早期民族分布和融合情況更加複雜,所以嘉絨藏族帶有較多揉雜特徵。如頭帕、繡花鞋和腰帶等裝飾與羌族形似,其生產模式以農業為主,在風俗和習性上又有漢族的特徵。
在康區與衛藏交接的林芝一帶,居住著珞巴人和門巴人等,這一帶古稱工布地區,以工布江達、林芝為中心,這一帶的藏族習慣上稱為工布藏族。另外,康區木雅一帶(甘孜州折多山和雅礱江之間)的藏族因其獨特的語言和習俗,也稱“木雅藏族’。在阿壩東北部的藏族,還分有“白馬藏族’等支系。康區地勢多南北縱貫河谷,很早以來便是民族走廊,這一帶的藏族多為歷史中各民族大交融而成,學術界多稱此為“藏羌通道”、“藏彝通道”等。往南延伸可達緬甸一帶,在語源方面統屬藏緬語系,故支系眾多,但沒有什麼明確的族別界定,皆統稱為康巴藏族。
藏語發展史
松贊乾布非常感激吞彌·桑布扎為吐蕃人民帶來的功勞和意義,於是把國事委託給幾位大臣處理,自己住進宮堡中跟吞彌·桑布扎學習文字,據說這一學就是整整4年。松贊乾布非常感激吞彌·桑布扎為吐蕃人民帶來的功勞和意義,於是把國事委託給幾位大臣處理,自己住進宮堡中跟吞彌·桑布扎學習文字,據說這一學就是整整4年。在松贊乾布和吞彌·桑布扎的共同推動下藏文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吐蕃,使整個雪域吐蕃社會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極大地促進了政治、經濟、司法、軍事、文化、宗教、醫藥、內外交流等領域的發展。不言而喻,吞彌·桑布扎的歷史功績是巨大的,因此受到了松贊乾布和後來藏族人民的一致的崇敬,被稱為“藏文之父”。
藏文完全合乎世界先進的表音文字型系的所有特點,就是使用一套字母,每個字母表示一定的讀音,而不直接地、單獨地表示詞或詞素的意義。將字母組合成各式各樣的字,代表語言中的詞,人們看到字就能讀出音來。表音文字的字母數量有限,卻能記錄豐富的語言,便於人們學習、使用。它好學、好認、好記、好寫,相比字數繁多、形體複雜的表意文字,更符合文字發展的方向和規律。在1300多年裡藏文共經歷了三次改革,分別是在公元8世紀中葉至公元9世紀初葉、公元9世紀中葉、公元11世紀初葉。三次改革後整理規範了藏文字和語法、統一了用詞用語、確立藏文字的書寫法。
現在的藏文已具有完備的文法理論、發達的造詞功能、豐富的修辭手法,不能將其與只能粗略記錄語言、在民眾中並不通用的原始文字和尚不完備的文字相提並論。藏族創造了世界先進的文字,它不僅在我國藏族地區使用,而且在藏傳佛教傳播的地區如尼泊爾、不丹、印度、蒙古等國境內也有一部分人使用。
藏文創始人
吞彌.桑布扎(7世紀時人),藏文創造者。
公元7世紀時期,吞彌.桑布扎誕生於雅魯藏布江南岸的今西藏山南地區的隆子縣(也有說是出身於尼木縣吞彌家族中)。父親吞彌阿魯,是吐蕃贊普松贊乾布的御前大臣。母親名叫阿孥。
吞彌.桑布紮成年之後,時值吐蕃第32代贊普松贊乾布戎馬馳騁青藏高原,經略吐蕃王朝,宏展其雄心抱負之時,松贊乾布在平定內亂、征服諸羌、重新統一吐蕃之後,他一方面與周邊諸國,如尼婆羅、唐王朝建立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又積極發展生產,制定嚴密的各項制度。由於民族間的交往、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以及治理朝政的迫切需要,松贊乾布深感缺乏文字的痛苦,遂在公元7世紀上半葉派遣了其在治下幾百名中認真挑的吞彌.桑布扎等16名聰穎俊秀青年,帶了許多黃金前往天竺拜師訪友,學習梵文和天竺文字。
“吞彌等路經尼婆之羅之境陽布(今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附近),拜尼婆羅國王鴦輸伐摩王,王為此賜解暑藥物等。”異國的奇禽野獸並沒有嚇倒這些銳意向學的青年,但是天竺的熱帶氣候卻使長期生活在寒冷高原的16位青年難以適應,其中15位先後病卒於他鄉,只有吞彌.桑布扎孑然一身和一位叫黎敬(又譯為李謹、利謹或驪賓)的婆羅門和一位叫作拉熱白森格的學者學習梵文和語言。求學期間,吞彌敬重佛法,刻苦習修,成績優異,故被天竺人敬稱為“桑布扎”(意為賢良之藏人,“吞彌”是其家族名)。
以後,吞彌.桑布扎帶著師長們的深情厚意,懷著對梵文的認識和了解,學成回到吐蕃。遵照松贊乾布的意願,他以梵文50個根本字母為楷模,結合藏語言特點,創製了藏文30個根本字母;又從梵文的16個元音中造出4個藏文元音字母。吞彌還從梵文34個子音字中,去掉了5個反體字、5個重疊字,又在元音中補充了元音啊字,補充了梵語迦、洽、稼、夏、啥、阿(音譯)等6個字,制定出4個母音字及30個子音字的藏文。根史料記載,吞彌創造藏文後即制藏文頌詞獻給松贊乾布,贊普十分高興,讚賞之。為了帶動臣民學習藏文,贊普拜他為師。在瑪如宮潛心學習藏文聲明和其它文化,不與外界接觸,閉門專學3年。松贊乾布十分尊崇吞彌,有些大臣則認為不該如此敬重,吞彌言道:“在雪域之地我是首位宿學。”於是眾怒平息,上下皆學習藏文,智慧之蓮盛開。吐蕃地方出現了噶爾.東贊、噶爾.欽陵及大臣年.墀桑央敦等政治家、軍事家和精通建設等人才。以後,為能正確地使用藏文的拼音方法、規則以及虛字--“格”,吞彌.桑布扎又根據古印度的聲明論著,加上自己所創藏文的特點和方法編出了⟪文法根三十頌⟫,使藏民族第一次有了本民族的文字。隨著用藏文記載的著作和翻譯作品不斷地應運而生,藏族歷史從此進入到一個文明的嶄新階段。
吞彌.桑布扎不僅在藏語言、文法上頗有創造研究,獨樹一幟,他同時還是一位翻譯家。他除了撰寫有⟪三十頌論及相轉輪⟫(即⟪文法根本三十頌⟫)、⟪文字變化法則⟫、⟪吞彌谷風聲論⟫(即⟪文法性別用法⟫)等8部語言文法著作外,還翻譯了⟪二十一顯密經典⟫、⟪寶星陀羅尼經⟫、⟪十善經⟫、⟪般若十萬頌⟫、⟪寶雲經⟫、⟪寶篋經⟫等20多種佛經,這以後不僅有很多譯經被收入在⟪大藏經.甘珠爾⟫中,而且有天竺、漢地、尼婆羅、克濕彌羅、和闐等各地的佛教經典和各種文化論著被譯成藏文,並消化融合,形成著稱於世的藏民族文化。
吞彌.桑布扎是藏族社會早期的一位偉大的語言文字家和翻譯家,他的名字連同他的不朽的業績將永載青史並為後人所景仰。
地域分布
藏語是中國藏族使用的語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省的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30萬。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現代藏語有以下特點:
1.濁輔音聲母趨於清化,局部地區所保留的濁聲母都是來源於古複輔音聲母中的濁基本輔音;
2.復輔聲母趙於簡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區保留帶前置輔音的二合複輔音;
3.單元音韻母增多,特別是鼻化元音;
4.元音有長短區別,並與聲調有互補關係;
5.有鼻化和非鼻化兩類真性複元音韻母;
6.輔音韻尾趨於簡化,從而引起帶輔音韻尾韻母的簡化;
7.有較完整而穩定的聲調系統,而助數量有增多的趨勢;
8.謂語是後置表達系統(即謂語的語法意義由謂語之後的萬分表示);
9.構語和構形的語素之間有豐富的減縮變化;
10.動詞只保留簡化的屈析變化,而且它已失去獨立表達語法意義的功能;
11.動詞有豐富的體的範疇;
12.判斷動詞和存在動詞有兩種表示不同人稱的辭彙形式;
13.動詞無人稱和方位範疇;
14.單一萬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詞的前或後加否定成分表示);
15.有豐富的助詞,而且常常有減縮和獨立兩種形式;
16.形容詞和部分派生名詞有構詞後綴;
語法語音
藏語(拉薩話)有28個聲母,17個單元音韻母,2個複元音韻母,有4個聲調。安多方言沒有聲調。藏語語音的一大特點是有大量複輔音聲母和韻尾。語法上藏語主要利用詞序和虛詞來表達句子成分的各種關係。藏語動詞有式和時體的語法範疇,以曲折形式來表示。藏語的虛詞分兩類:一類是表示句子成分之間各種關係、時體和語氣等意義的助詞另一類是單獨或與時體和疑問助詞一起表示動詞的時體和語氣的輔助動詞。句子語序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賓語在主語後,謂語前;如果是雙賓語,間接賓語又在直接賓語前。形容詞、數詞、指示代詞作修飾語時在中心詞之後。人稱代詞、名詞作修飾語時需加領屬助詞,在中心詞前。動詞和形容詞的修飾語在中心詞前。構詞方式主要是複合法。複合詞多由兩個詞根組成,並且有幾種詞素音位變化,也有些複合詞由三個詞根組成,但湊成四個音節。衛藏地區的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有敬稱和非敬稱的區別。藏文每個音節有一個基字,確定該音節的中心輔音,基字上方或下方可以加元音附標表示不同的元音。基字上方有時有一個上加字,下方有時有一到兩個下加字,前邊有時有一個前加字,表示該音節的聲母是複輔音。複輔音的連線順序依次為前加字、上加字、基字、下加字。基字後邊有時有一到兩個後加字,表示該音節有一到兩個輔音韻尾。
藏文有/a/、/i/、/u/、/e/、/o/五個基本元音,每個無附標的藏文字母表示元音為a的音節,在字母上方加附標ི表示元音為/i/的音節,在字母下方加附標ུ表示元音為/u/的音節,在字母上方加附標ེ表示元音為/e/的音節,在字母上方加附標ོ表示元音為/o/的音節。在拉薩話中,如果一個音節以ས/s/、ད/d/、ན/n/、ལ/l/為第一後加字,元音要發生音變,/a/讀成/ɛ/,ོ/o/讀成/ø/,ུ/u/讀成/y/,並且ས/s/、ད/d/兩個後加字不發音,後加字ན/n/和前面的元音合成鼻化元音。
藏文語法相當豐富,動詞分四個時態,而且時態的系統呈現很多例外,請參考:(藏文用中國公認的拉丁文轉寫
系統)吃
現在時za
過去時zos
未來時bzav
命令時zos
讀
現在時klog
過去時bklags
未來時bklag
命令時klogs
常用藏語辭彙
吉祥如意 扎西德勒星期一達瓦
謝謝突及其星期二米瑪
再見卡里沛星期三拉巴
對不起廣達星期四普布
沒有敏度星期五巴桑
有度 星期六邊巴
多少錢貝夏卡則熱星期日尼瑪
貴了孔則青波
我額阿
你切讓
一幾
二昵
三松
四西
五啊
六珠
七頓
八給
九穀
十究
二十昵究
三十松究
一百甲塘壩
生產諺語
種地要從上谷種,
收割要從下谷收。
看著鄰居再種地。
莫換田地,
要換種子。
不管麥子種上山,
不管麥子種平地,
只要結出果就行。
雖然務農事,
卻向人討飯。
春天種的多,
秋天收的多。
一年欠收不算太糟,
伴侶不佳才算最糟。
打場完了,
糌粑斷了。
無籽穗子長得高,
無知之人更傲慢。
種那不長莊稼的田地,
不如前往娘堆去討飯。
田地再小也要按時播種。
春天播種之時太敷衍,
手捏半袋面時已太遲。
若是善於耕種,
石板上也能長苗。
若與瘠地打交道,
定要虛度人一生。
地要灌水,
水要適中。
就算數月大旱未見雨,
我也不求毒水日的水。
水是幸福的根源,
田地犁平再灌水。
小田長滿雜草不用愁,
小田蛀滿螞蟻才無法。
播種的田地,
長滿的麥苗。
秋季的時間最寶貴。
昂宿星到頭頂時,
莊稼未熟也要割。
春胞若加足,
秋收定高產。
噶廈糧倉若想滿,
要為禾苗多除草。
翠綠禾苗枯於旱,
農民心裡如水開。
修養諺語
雖過今日,
要思明天。
幸福要等待,
痛苦要滌除。
今年雖足還是明年,
夏日雖暖還有冬天。
不要從低處看,
而要從高處看。
思考三六十八回,
想出妙計二十五。
父母若有能耐,
為兒傳授知識。
不知後面山兒搖,
只見前面毛毛動。
欲要享福,
嫁給老人。
姑娘若想幸福,
來拔老人白髮。
時事政治諺語
克麥村多有名氣,
禾秸燒火真奇怪。
接受過許多灌頂,
沒有接受過瓢灌頂。
佩帶過許多冕旒,
沒有佩帶過蕁麻冕旒。
朝是男人,暮是女人,
朝是公牛,暮是母牛。
若是肉,好吃,
若是骨,好扔。
老翁嘴中大話多,
老媼嘴中淫語多。
要吃麵粥,
鹽要適中。
寄希望於他人,
結果心被偷去。
寄希望於他人,
結果心被偷去。
白獵犬雖上山,
黑尾巴向右歪。
看人家的嘴,
失了自己浮酥。
未得任何好處,
卻召開一身虱子。
雖不聰明得被風吹,
也不會愚笨得掉糞池。
民族宗教
不教佛法而教心,
心地善良是佛法。
上等凡夫俗子,
不如下等僧侶。
沒有信仰之根,
難有佛法之株。
佛法精要是慈悲。
屠夫不放屠刀,
怎能獲得佛位。
為佛法受苦受累者少,
為情人晨渡河水者多。
下世比今世長,
法王比官吏凶。
擁有財產勿吝嗇,
布施福得最神聖。
若有具備信念,
狗頭也成舍利。
中國各地方言
方言是語言的變體,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地域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是全民語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會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因為在職業、階層、年齡、性別、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社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社會變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