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概念
漢語四聲之一。其聲短促,一發即收。吳語、閩語、粵語、贛語、湘語、徽語、晉語、江淮官話有入聲。國語中已無入聲,中古入聲分別讀為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明真空《篇韻貫珠集·玉鑰匙歌訣》:“入聲短促急收藏。”張滌華《略談舊體詩的格律》:“古漢語有四個聲調,即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喻世長《談談聲調問題》:“漢語北方話大多數是四個調類:平聲分陰、陽兩類,上、去各一類,入聲的調類已合併到其他調類中去了。”參見“四聲”。現代官話(以下均除江淮官話、部分西南官話)的特徵之一是古漢語的入聲消失。以失去入聲的官話(包括國語)為母語者,不經訓練不能分辨入聲字。由於部分原屬仄聲的入聲被派進平聲,所以官話使用者較難判斷唐詩宋詞中的平仄韻律。
詩詞示例
滿江紅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滿江紅用短促的入聲字(-t韻尾)作韻,以抒發其極度憤恨的情感: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hiat];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liët]。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ngüat];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tsët]。
靖康恥,猶未雪[süët];
臣子恨,何時滅[miët]。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khüët];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huët]。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khüat]!
江雪
還有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亦是以短促的入聲字(-t韻尾)作韻:千山鳥飛絕[dzüët];
萬徑人蹤滅[miët]。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süët]。
念奴嬌·赤壁懷古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亦是以短促的入聲字(-t韻尾)作韻:(中古漢語的塞音韻尾-t、-k從宋代就已經合併弱化成喉塞音[ʔ],但還保持著-p韻尾。故本詞“壁”字為-k尾卻混入t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miot]。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pëk]。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süët]。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griët]!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püat]。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miët]。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püat]。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ngüat]。
雨霖鈴
南宋詞人柳永的《雨霖鈴》,亦是以短促的入聲字(-t韻尾)作韻:寒蟬淒切[tsët]。
對長亭晚,驟雨初歇[hiat]。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püat]。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ët]。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khuat]。
多情自古傷離別[briët]。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tzët]。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ngüat]。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siët]。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yüët]。
形式分析
入聲,是漢藏語系的一些語言所具有的一類聲調。一般入聲是短而急促的,但亦都有例外。粵語、壯語、越南語、客家話、閩南語、贛語以及漢藏語系的其他一些語言中,入聲字音節以輔音[p]、[t]、[k]作結,發出明顯的短而急促的子音,使音節聽起來有一種急促閉塞的頓挫感。廣州話完整的保存了古入聲的塞音韻尾[-p]、[-t]、[-k]。南昌話古代以[-p]收尾的入聲併入了[-t](在讀書音中[-k]也有併入[-t]的趨勢,如「百」的文讀音是[pεt],「麥」的文讀音是[mεt],仍保存著[-t]和[-k]兩個塞音韻尾。福州話[-p]和[-t]都已消失,[-k]韻尾正處於向[-ʔ]轉變的過程中,因此兩音並存。蘇州話則是古代[-p],[-t],[-k]一律變成[-ʔ],代表了塞音韻尾演變的最後階段,吳語裡有入聲的方言,一般也都是如此。
湘語、吳語、福州話、江淮官話、晉語、一部分西南官話地區也保留入聲,但只帶一個弱喉塞韻尾[ʔ],甚至沒有入聲韻尾只具有特定調值。大部分的漢語官話方言中入聲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它是從什麼時候消失的,歷來都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從金元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國開始消失的,但是也有人認為直到17世紀入聲還沒有消失。不過,明朝取代元朝以後,制定了《洪武正韻》以恢復中原雅音,特別是恢復了入聲,把韻分成平、上、去三聲各二十二部,入聲十部,共七十六部。入聲十部分別是屋(quk)、質(cjit)、曷(hat)、轄(hrat)、屑(set)、藥(yak)、陌(mrak)、緝(chip)、合(kop)、夜(jah)。
以現代北方漢語為基礎的的現代標準漢語中不存在入聲。以失去入聲的官話方言為母語的人,包括以基於官話方言的國語為母語者,不經過訓練不能分辨入聲字。
漢字大概於隋、唐時代傳入日本,當時的漢語具有入聲,因而日語將入聲的痕跡保存至今,但其破音音尾已獨立成另一個音節(通常為ka行、ta行、wa行([p]→[ɸ]→[w]→ø)的音節)。相較之下,韓語、越南語漢字的入聲發音,則較為接近現代南方漢語的發音。
在無入聲調類的北京官話中,中古的入聲字被分派入平聲、上聲、去聲中,此現象稱為"入派三聲"。如何分派有若干規律可循(排除少量例外)。1.入聲的全濁聲母字派入陽平,次濁聲母字派入去聲。2.次濁聲母字派入去聲(如:落弱)。3.清聲母字可能派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之任一類,無固定規律。
漢語調類之一,以塞音(p、t、k)結尾,發音比較短促,現代國語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沒有入聲,已將入聲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南方地區的吳語、粵語、贛語、閩語等方言還保留著入聲,北方地區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也有許多地方還保存入聲。江淮官話、一部分西南官話地區也保留入聲。韓語和日語均有類似入聲的發音(日語稱“促音”)。但p、t、k三個輔音韻尾在各種方言裡保留的情況不一樣,有的方言完整保留(如粵語),有的p、t混同(客家話)或者只保留t(南昌話),有的合併為一個喉塞音[?](太原方言、江淮官話和吳語),有的方言只有入聲調類,無輔音韻尾,入聲字表現的只是調值的不同(長沙話)。
從語音學上說,入聲就是以塞音收尾的音節,但此塞音只有成阻階段,並不發聲。
表現形式
古漢語入聲在今天各語種和方言中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其一,在國語、大部分的北方方言以及湘語中,入聲已經不復存在。入聲的缺失也因此被看作北方方言語音上與其它方言的區別性特徵之一。
其二,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漢語三種入聲“-p”、“-t”和“-k”的有粵語、閩南語、客家語等漢語方言、壯族同胞所使用的壯語、瑤族同胞所使用的勉語以及京族同胞所使用的京語等。可能是受到古漢語的影響,越南語中也有“-p”、“-t”和“-k”這三種入聲。
其三,贛語,包括南昌方言、高安方言、上高方言等,以及畲族所使用的畲語等,保留了入聲的兩種形式“-t”和“-k”。其中的塞音“-k”有弱化成喉塞音“-ʔ”的趨勢。
其四,晉語,包括太原方言、忻州方言、長治方言等,以及吳語,包括上海方言和蘇州方言等,只有一個弱喉塞韻尾“-ʔ”。
其五,日語在音讀從中國傳入的漢字時,對絕大多數入聲進行了開音節化處理並保留至今。所謂開音節化,就是在構成入聲的塞音後面添加元音使之成為一個獨立音節的過程和方法。例如:日語漢字“國(こく)”、“北(ほく)”、“福(ふく)”等日語發音的第二個音節“く(ku)”都是在古漢語入聲韻尾“k”的基礎上添加“u”使之獨立為音節“ku”的結果。這有點類似於現代漢語音譯英語單詞時使用的方法。例如:“bus”、“Smith”和“Bush”這三個英語單詞的尾音為輔音“s”、“θ”、“ʃ”,但譯成漢語後都因為被添加了元音而變成了獨立的音節,即“士shì”、“斯sī”、“什shí”。
其六,西南官話(包括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地)中,國語中韻母以e、i、u、ao結尾,而西南官話中韻母變化為/ε/、ie、uo、uo以保留喉塞韻尾。而o、a結尾的字由於與國語相同而無法區分了。具體例子如“德”(古音dok,西南官話/dε/,國語de),“栗”(古音lit,西南官話lie,國語li),“屋”(古音uk,西南官話wuo,國語wu),“藥”(古音yak,西南官話yuo,國語yao)。除此之外,而這些地方則為luo、muo;同時另一種變音“-er”用來補充i的其他入聲韻尾,如十、尺、日(古音分別為:zip、ciiek、niit,西南官話中已然變為si、ci,zsi,而這些地方卻發音為shier,chier,rier)。(/ε/變化也可能是國語ai的發音,uo也可能是國語ue的發音,需要滿足上面的對應條件才能判斷是否為入聲)絕大多數入聲規律已經如第一句話所總結的。
列表分析
漢字 | 中古音 | 國語 | 江淮官話 合肥 | 閩南語 (文 / 白) | 吳語 | 粵語 | 贛語 | 客家語 | 日語吳音 | 日語漢音 | 韓語 | 越南語 |
合 | ɣɑp | hé | [xɤʔ] | hap | ɦəʔ | hap | hop | hap | ガフ (gapu→gō) | カフ (kapu→kō) | 합 hap | hợp |
十 | ʑip | shí | [ʂəʔ] | sip zap | ʑiʔ | sap | sep | sip | ジフ (jipu→jū) | シフ (sipu→shū) | 십 sip | thập |
佛 | vɪuət | fó | [fəʔ] | hut put | vəʔ | fat | fut | fut | ブツ (butu→butsu) | フツ (putu→futsu) | 불 bul | phật |
八 | pat | bā | [pɐʔ] | pat peh | pɛʔ | baat | pat | bat | ハチ (pati→hachi) | ハツ (patu→hatsu) | 팔 pal | bát |
易 | jɐk | yì | [iəʔ] | ek | jiʔ | yik | ik | yik | ヤク (yaku) | エキ (eki) | 역 yeok | dịch |
客 | kʰɪɐk | kè | [kɐʔ] | khek / kheh | kʰaʔ | haak | khak | hak/kak | キャク (kyaku) | カク (kaku) | 객 gaek | khách |
方言對照
主要方言聲調對照表 | |||||||||||||||
方言區 | 地名 | 平聲 | 上聲 | 去聲 | 入聲 | 聲調數 | |||||||||
清 | 濁 | 清 | 濁 | 清 | 濁 | 清 | 濁 | ||||||||
次濁 | 全濁 | 次濁 | 全濁 | 次濁 | 全濁 | 次濁 | 全濁 | ||||||||
北方 | 北京 | 陰平55 | 陽平35 | 上聲214 | 去聲51 |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 去聲 | 陽平 | 4 | ||||||
青島 | 平聲24 | 上聲213 | 去聲42 | 上聲、去聲 | 去聲 | 3 | |||||||||
濟南 | 陰平55 | 陽平42 | 上聲213 | 去聲21 | 陰平 | 去聲 | 陽平 | 4 | |||||||
西安 | 陰平21 | 陽平24 | 上聲53 | 去聲44 | 陰平 | 陽平 | 4 | ||||||||
蘭州 | 陰平31 | 陽平53 | 上聲442 | 去聲13 | 陽平 | 4 | |||||||||
東乾語 | 平聲24 | 上聲51 | 去聲44 | 平聲 | 3 | ||||||||||
西南 | 成都 | 陰平45 | 陽平32 | 上聲52 | 去聲213 | 陽平 | 4 | ||||||||
樂山 | 陰平55 | 陽平21 | 上聲52 | 去聲224 | 入聲3 | 5 | |||||||||
江淮 | 南京 | 陰平31 | 陽平13 | 上聲212 | 去聲44 | 入聲5 | 5 | ||||||||
晉 | 太原 | 平聲11 | 上聲53 | 去聲45 | 陰入2 | 陽入54 | 5 | ||||||||
吳 | 蘇州 | 陰平44 | 陽平24 | 陰上52 | 陽上31 | 陰去412 | 陽去 | 陰入4 | 陽入23 | 7 | |||||
上海 | 陰平52 | 陽去113 | 陰去334 | 陽去 | 陰去 | 陽去 | 陰入5 | 陽入23 | 5 | ||||||
湘 | 長沙 | 陰平33 | 陽平13 | 上聲41 | 陽去 | 陰去55 | 陽去21 | 入聲24 | 6 | ||||||
贛 | 南昌 | 陰平42 | 陰去 | 陽平24 | 上聲213 | 陽去 | 陰去55 | 陽去21 | 陰入5 | 陽入21 | 7 | ||||
客家 | 梅州 | 陰平44 | 陽平11 | 上聲31 | 去聲52 | 陰入21 | 陽入4 | 6 | |||||||
閩 | 福州 | 陰平44 | 陽平52 | 上聲31 | 陽去 | 陰去213 | 陽去242 | 陰入23 | 陽入4 | 7 | |||||
廈門、台北 | 陰平55 | 陽平24 | 上聲51 | 陽去 | 陰去21 | 陽去33 | 陰入32 | 陽入5 | 7 | ||||||
泉州 | 陰平33 | 陽平24 | 陰上44 | 陽上22 | 陰去41 | 陽去41 | 陰入5 | 陽入24 | 8 | ||||||
潮州 | 陰平33 | 陽平55 | 陰上53 | 陽上35 | 陰去11 | 陽去31 | 陰入2 | 陽入5 | 8 | ||||||
粵 | 廣州 | 陰平55或53 | 陽平21 | 陰上35 | 陽上13 | 陰去33 | 陽去22 | 高陰入5 | 低陰入(中入)3 | 陽入2 | 9 | ||||
平話 | 南寧 | 陰平41 | 陽平52 | 陰上33 | 陽上24 | 陰去55 | 陽去22 | 高陰入5 | 低陰入(中入)3 | 高陽入24 | 低陽入2 | 10 | |||
方言區 | 地名 | 平聲 | 上聲 | 去聲 | 入聲 | 聲調數 | |||||||||
清 | 濁 | 清 | 濁 | 清 | 濁 | 清 | 濁 | ||||||||
次濁 | 全濁 | 次濁 | 全濁 | 次濁 | 全濁 | 次濁 | 全濁 |
②實質上,無論粵語、平話、客家語還是閩南語,其實有調值數往往達不到其標稱數,因為有些入聲調與其他調是相同的,僅韻尾不同而已。
字表
平水韻入聲字表:入聲,一屋[-uk]
屋木竹目服福祿熟谷肉咒鹿腹菊陸軸逐牧伏宿讀犢瀆牘櫝黷轂復粥肅育六縮哭幅斛戮仆畜蓄叔淑菽獨卡馥沐速祝麓鏃蹙築穆睦啄覆鶩禿撲鬻輻瀑竺簇暴掬濮郁矗復塾朴蹴煜謖碌毓舳柚蝠轆夙蝮匐觫囿苜茯髑副孰谷
入聲,二沃[-uuk]
沃俗玉足曲粟燭屬錄辱獄綠毒局欲束鵠蜀促觸續督贖浴酷矚躅褥旭欲淥逯告仆
入聲,三覺[-eok]
覺角桷較岳樂捉朔數卓汲琢剝趵爆駁邈雹璞朴確濁擢鐲濯幄喔藥握搦學
入聲,四質[-it]
質日筆出室實疾術一乙壹吉秩密率律逸佚失漆栗畢恤蜜橘溢瑟膝匹黜弼七叱卒虱悉謐軼詰戌佶櫛昵窒必侄蛭泌秫蟀嫉唧怵帥聿郅桎茁汨尼蒺
入聲,五物[-ot]
物佛拂屈郁乞掘訖吃紱弗詘崛勿熨厥迄不屹芴倔尉蔚
入聲,六月[-jat]
月骨發闕越謁沒伐罰卒竭窟笏鉞歇突忽勃蹶筏厥蕨掘閥訥歿粵悖兀碣猝樾羯汨咄渤凸滑孛核餑垡閼堀曰訐
入聲,七曷[-at]
曷達末闊活缽脫奪褐割沫拔葛渴撥豁括聒抹秣遏撻薩掇喝跋獺撮剌潑斡捋襪適咄妲
入聲,八黠[-aet]
黠札拔猾八察殺剎軋刖戛秸嘎瞎刮刷滑
入聲,九屑[-et]
屑節雪絕列烈結穴說血舌潔別裂熱決鐵滅折拙切悅轍訣泄咽噎傑徹別哲設劣碣掣譎竊綴閱抉挈捩楔蹩褻蔑捏竭契癤涅頡擷撤跌蔑浙澈蛭揭啜輟迭吶侄冽掇批橇
入聲,十藥[-ak]
藥薄惡略作樂落閣鶴爵若約腳雀幕洛壑索郭博錯躍若縛酌托削鐸灼鑿卻絡鵲度諾橐漠鑰著虐掠獲泊搏勺酪謔廓綽霍爍莫鑠繳諤鄂亳恪箔攫涸瘧郝駱膜粕礴拓蠖鱷格昨柝摸貉愕柞寞膊魄烙焯厝噩澤矍各獵昔芍踱迮
入聲,十一陌[-eak]
陌石客白澤伯跡宅席策碧籍格役帛戟璧驛麥額柏魄積脈夕液冊尺隙逆畫百辟赤易革脊獲翮屐適劇磧隔益柵窄核擲責惜僻癖辟掖腋釋舶拍擇摘射斥弈奕迫疫譯昔瘠赫炙謫虢臘碩螫藉翟亦鬲骼鯽借嘖蜴幗席貊汐摭咋嚇剌百莫蟈繹霸霹
入聲,十二錫[-ek]
錫壁歷櫪擊績笛敵滴鏑檄激寂翟逖糴析晰溺覓摘狄荻戚滌的吃霹瀝惕踢剔礫櫟適嫡鬩覡淅晰吊霓倜
入聲,十三職[-jik]
職國德食蝕色力翼墨極息直得北黑側飾賊刻則塞式軾域殖植敕飭棘惑默織匿億憶特勒劾仄稷識逼克蜮唧即拭弋陟測冒抑惻肋亟殛忒嶷熄穡嗇匐鯽或愎翌
入聲,十四緝[-ip]
緝輯立集邑急入泣濕習給十拾什襲及級澀粒揖汁蟄笠執隰汲吸熠岌歙熠挹
入聲,十五合[-op]
合塔答納榻雜臘蠟匝闔蛤衲沓鴿踏颯拉盍搭溘嗑
入聲,十六葉[-ep]
葉帖貼牒接獵妾蝶篋涉捷頰楫攝躡諜協俠莢睫懾蹀挾喋燮褶靨燁摺輒捻婕聶霎
入聲,十七洽[-aep]
洽狹峽法甲業鄴匣壓鴨乏怯劫脅插押狎掐夾恰眨呷喋札鉀
注音
下面是《洪武正韻》入聲韻十部注音:緝 | ip |
合 | ap jap |
葉 | jep |
質 | it ut jut |
曷 | et uet |
轄 | at jat oat |
屑 | jet jujet |
屋 | uk juk |
藥 | ak jak oak |
陌 | ik |
發音方式
粵語中的入聲字的韻尾稱為“唯閉音”,就是一種典型的無聲除阻音。如[aːp̚]“鴨”、[paːt̚]“八”、[tɐk̚]“德”。在這些詞中,韻尾輔音都有成阻和持阻階段,但最後沒有爆發。在客家語、贛語和閩語中,也存在這一現象,以/p̚/、/t̚/、/k̚/為韻尾的入聲字,韻尾輔音為無聲除阻音。
辨別
下面是入聲字的辨別方法:簡易方法
當以下同一橫排條件全符合時,即為入聲字(空白表示無限制);但是很多入聲字並不符合下列任一排的條件,如“切”、“塔”,這些字還需要強記。聲母 | 韻母 | 聲調 | 例外 |
ㄅ、ㄉ、ㄍ、ㄐ、ㄓ、ㄗ(b,d,g,j,zh,z) | 陽平 | 甭、馾、哏、咱、咱、糌 | |
ㄉ、ㄊ、ㄌ、ㄗ、ㄘ、ㄙ(d,t,l,z,c,s) | ㄜ(e) | 廁 | |
ㄎ、ㄓ、ㄔ、ㄕ、ㄖ(k,zh,ch,sh,r) | ㄨㄛ(uo) | ||
ㄅ、ㄆ、ㄇ、ㄉ、ㄊ、ㄋ、ㄌ(b,p,m,d,t,n,l) | ㄧㄝ(ie) | 爹 | |
ㄉ、ㄍ、ㄏ、ㄗ、ㄙ(d,g,h,z,s) | ㄟ(ei) | ||
ㄈ(f) | ㄚ、ㄛ(a,o) | ||
ㄩㄝ(ue) | 靴、瘸、嗟(讀ㄐㄩㄝjue時) |
其他方法
因為現代漢語沒有入聲,把入聲字分別轉變成了一、二、三、四各個聲調去了。大致說來,漢語的第一、二聲,相當於平聲,第三、四聲,相當於仄聲。但是,第一、二聲當中,仍雜有不少的入聲字,作詩的時候,仍舊要歸到仄聲里去的。所以我們只要把這部份入聲字識別出來就可以了。(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聲字(陽平),都是古入聲字。例如:
b:拔跋白帛薄荸別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駁。(“鼻”例外,是中古去聲字。)
d:答達得德笛敵嫡覿翟跌迭疊碟牒獨讀牘瀆毒奪鐸掇。
g:格閣蛤胳革隔葛國虢。
j:及級極吉急擊棘即脊疾集籍夾夾嚼潔結劫傑傑竭截局菊掬橘決訣掘角厥橛腳钁覺爵絕。
zh:札扎扎鍘宅擇翟著折折蜇軸竹妯竺燭築逐濁鐲琢濯啄拙直值殖質執侄職。
z:雜鑿則擇責賊足卒族昨。
(二)凡d、t、n、l、z、c、s等六母跟韻母e拼合時,不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廁”例外。)例如:
de:得德。
te:特忒慝螣。
ne:訥。
le:勒肋泐樂埒垃。
ze:則擇澤責嘖賾笮迮窄舴賊仄昃。
ce:側測策策冊。
se:瑟色塞嗇穡濇澀圾。
(三)凡k、zh、ch、sh、R五母與韻母uo拼合時,不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例如:
kuo:闊括廓鞹擴。
zhuo:桌捉涿著酌濁鐲琢啄濯擢卓焯倬踔拙斲斫斮鷟浞梲。
chuo:戳綽歠啜輟醊惙齪婼。
shuo:說勺芍妁朔搠槊箾鑠碩率蟀。
ruo:若鄀箬爇蒻。
(四)凡b、p、m、d、t、n、l七母跟韻母ie拼時,無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只有「爹」die字例外。例如:
bie:鱉憋別蹩癟別。
pie:撇瞥。
mie:滅蔑篾蔑蠛。
die:碟牒喋堞蹀諜鰈跌迭瓞昳垤耋絰咥疊。
tie:帖貼怗鐵餮。
nie:捏隉聶鑷臬闑鎳涅櫱孽齧齧。
lie:列冽烈裂洌獵躐捩劣。
(五)凡d、g、h、z、s五母與韻母ei拼合時,不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例如:
dei:得。
gei:給。
hei:黑嘿。
zei:賊。
sei:塞。
(六)凡聲母f,跟韻母a、o拼合時,都是古入聲字。例如:
fa:法發伐砝乏伐閥罰發。
fo:佛
(七)凡讀üe韻母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只有「嗟」jue,「瘸」que,「靴」xue三字除外。例如:
yue:曰約噦月刖玥悅閱鉞樂藥耀曜躍龠鑰鑰瀹爚禴礿粵嶽嶽鸑軏。
nüe:虐瘧謔。
lüe:略掠。
jue:噘撅決抉鴃訣玦掘桷崛角劂蕨厥橛蹶獗噱臄譎鐍珏孓腳覺爵嚼爝絕蕝矍攫躩屩。
que:缺闕卻怯確榷殼愨埆確闕鵲雀碏。
xue:薛穴學雪血削。
(八)一字有兩讀,讀音為開尾韻,語音讀i或u韻尾的,也是古入聲字。例如:
讀音為e,語音為ai的:色冊策摘宅翟窄擇塞。
讀音為e,語音為ei的:賊肋勒北克黑得忒。
讀音為o,語音為ai的:白百柏伯麥陌脈。
讀音為o,語音為ao的:薄剝摸。
讀音為uo,語音為ao的:著鑿落烙。
讀音為uo,語音為ou:肉粥軸舳妯熟。
讀音為u,語音為iu:六陸衄。
讀音為üe,語音為ao:樂藥瘧躍鑰覺嚼腳角削學雀。
否定法
1.凡是有鼻音韻尾n和ng的字,不是入聲字。
2.讀zi、ci、si三個音節的字,不是入聲字。
3.讀uei音節的字,不是入聲字。
4.讀uai音節的字,不是入聲字(少數除外,如“率”字等)。
5.聲母為m、n、l、r,而讀陰平、陽平或上聲的字,不是入聲字。(少數例外:捏nie1,辱ru3)
6.韻母為er的也不是入聲字。
7.韻母為ai、ei、ao、iao、ou、iou的字,大多數不是入聲字。
8.聲母為p、t、k、q、c、ch的陽平(二聲)字,不是入聲字。(少數例外:咳ke2,殼ke2,察cha2,仆pu2,璞pu2)
根據上面的分析,大部分的入聲字,都可從國語的讀音來加以辨識,能如此,則對於詩的格律,自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困難了。
綜上所述,根據國語拼音判斷中古入聲字的規律列成下表。
【注意,條件分為3個層次。大前提:確認某些音節全是或全不是入聲字(除個別)。中前提:聲調規律。小前提:某些韻母和某些聲母拼合的規律。判斷是否入聲字優先看大前提,其次看中前提,最後看小前提。】
大前提:
音節是zi,ci,si的字、韻母是ui,er,前鼻音,後鼻音的字不是入聲字。
韻母iu的字只有'六'是入聲字。韻母üe的字只有'靴''瘸'不是入聲字。
其他語言
日語
漢字大概於隋、唐時代傳入日本,當時的漢語具有入聲,因而日語音讀多數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由於日語沒有以輔音結尾的讀音,因此漢語入聲進入日語後其塞音音尾已獨立成另一個音節,變為了以-kuor-ki,-pu,and-ti(-chi)or-tu(-tsu)結尾[通常為か行、た行、わ行([p]→[ɸ]→[w]→Ø)的音節]。造成入聲漢字的音讀常擁有兩個音節。但如果在音讀的情況下,入聲字後面緊鄰另一以清輔音開頭的音節,入聲韻尾則不會獨立成一個音節。而是變為促音。如日本(nippon)。
韓語
朝鮮半島自古推崇漢文化。今天的韓語中,有超過70%的漢字辭彙。韓語的漢字音很好的保留了中古漢語的入聲韻尾(即保存了-k和-p的入聲),例如:獨立(독립/tok̚lip̚/),學校(학교/hak̚kjo/),五十(오십/osip̚/)。但是,塞音/-t̚/韻尾系統性的變化為流音/-l/。例如:一(일/il/)、八(팔/pʰal/)。
入聲字示例:一/日(일/il/)、六(육/juk̚/)、七(칠/t͡ɕʰil/)、八(팔/pʰal/)、十(십/sip̚/)、百(백/pɛk̚/)、毒(독/tok̚/)、法(법/pʌp̚/)
越南語
由於越南語在古代引入了大量的漢語辭彙,所以漢字的古漢語發音在越南語中保留得很好。越南語漢字音韻尾僅僅在拉丁字母拼寫上出現了4個變異,實際上相較於中古漢語幾乎沒有變化。古漢語入聲韻尾收p、t、k的漢字在越南語中依然收p、t、k。例如:法pháp、發phát、朴phác等。現代越南語共6聲調,即平聲、玄聲、問聲、跌聲、銳聲、重聲。其中以塞音-p,-t,-c,-ch結尾的字相當於漢語入聲,即為銳聲或者重聲。
序號 越南語名稱 漢譯名稱 漢越語對應中古漢語聲調 調值描述 例字
1 ngang 平聲(陰平) 清平、次濁平 44,平,長,類似國語輕聲 ma
2 huyền 玄聲(陽平) 全濁平 31,中降,長,類似國語上聲 mà
3 hỏi 問聲(陰上) 清上 21(4),低降或低降後升,長,緊喉,類似國語陽平聲 mả
4 ngã 跌聲(陽上) 次濁上 32/4,中,緊喉且中斷 mã
5 sắc 銳聲(陰去、陰入) 清去、清入 45,高升,短 má
6 nặng 重聲(陽去、陽入) 濁去、全濁上、濁入 21,低降,短 m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