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

華裔

華裔是指華僑在僑居國所生並取得僑居國國籍的子女,也可指華夏族的後裔。在一些移民大國的存在大量的華裔,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華裔成為這些國家少數民族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古代指我國中原地區。華裔女性盧曼華成功當選北愛爾蘭地方議會議員。他信·西那瓦(泰文名:ทักษิณ ชินวัตร)是第四代泰國華裔,1949年7月26日出生於泰國北部清邁一個普通商人家庭,1969年,他信考入曼谷警官學校,並以全校第一的成績畢業,之後在警界工作,後棄警從商。李光耀 李光耀為在中國(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澳門)以外的其他國家首位任總理,任一國最高領導人的華人。華裔經濟學家馮慧蘭被任命為貿易部長。

基本信息

古代

古指我國中原地區。華裔對舉,始見於《左傳·定公十年》:“裔不謀夏,夷不亂華。”晉 劉琨《勸進表》:“天地之際既交,華裔之情允洽。”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華裔殷至,觀聽騖集。”《新唐書·李叔明傳》:“初, 東川承兵盜,鄉邑雕破, 叔明 治之二十年,撫接有方,華裔遂安。”

華夏後裔

華夏族的後裔。華夏族為漢族的前身。黃鷟來 《題楊人庵總戎<無著圖>》:“清德本關西,遙遙溯華裔。” 太平天囯洪仁玕《誅妖檄文》:“爾等凡屬華裔,悉是夏宗,皆系天堂子女,無非一脈弟昆。”

華僑子女

華僑在僑居國所生並取得僑居國國籍的子女。巴金《中國人》:“幾十萬、上百萬的華僑和華裔 越南‘難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說明么?”

屬性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第四條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

第五條 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

華裔歷史

始於漢朝

中國人到外國僑居,傳說開始於周秦時代,但有史可查的是漢朝。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建立了中西交通,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每年都有使者和人民的來往,多則幾百人,少則百多人。中國自漢朝已開闢與東南亞和印度、伊斯蘭卡的海上交通。由於開展海外貿易,中國商人、水手開始向東南亞進發,其中一部分人定居下來,成為了第一代海外移民。

唐朝時期,中國人移居國外逐漸增多,許多外國人稱海外華人為“唐人”,華僑回國也稱回“唐山”。到了公元10世紀以後的宋、元時代,尤其是福建、廣東,許多人紛紛前往海外謀生。

歷代情況

中國人大量移居東南亞始於明朝。鄭和下西洋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海上遠征,鄭和率領200艘船艦組成的船隊浩浩蕩蕩的在南洋各地訪問。從1405年—1433年的28年間,鄭和7次下西洋,率船隊遠航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岸及紅海沿岸港口。在西方殖民者入侵東南亞之前,從中國移居到東南亞的華人主要是在通商貿易的需要上移民海外。至16世紀,特別是17世紀西方國家相繼侵入東南亞各地以後,隨著東南亞各國逐步淪為殖民地,中國人主要作為勞動力而移居東南亞,跟隨已定居海外的親友赴東南亞學習做生意或從事勞工。

在十九世紀,是歐洲殖民主義在發展到最高峰的時候,也是世界大移民潮的開始。當時有很多歐美的殖民者缺乏資金聘請勞工,同時在康雍乾年間的福建與廣東卻是個相對和平的時期,民間一般都富有。惟嘉慶以後,大清的可耕地開始嚴重不足、官吏日益腐敗、官民染上鴉片癮等,此時民間有了過剩的勞工,同時歐美各國開始強盛,因此滿清被迫同意讓平民遠赴海外當歐美殖民地的勞工。清末鴉片戰爭以後,民間發生饑荒的次數增加,貧窮程度已難以形容,到處有窮人和乞丐,上百萬的廣東和福建人為了改善生活,都興起赴外當勞工的意向。很多福建人選擇在東南亞與他們在明朝時期已定居海外的前輩學習和工作,廣東人也有不少。廣東省的台山有最多人移居海外。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土客衝突時期,有些人被賣到秘魯、巴拿馬、墨西哥、古巴一帶。

分布特徵

海外華人主要生活於當地為相對多數民族的新加坡及在當地為相對少數民族的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越南。這些地區的海外華人主要是在十六到十九世紀福建省與廣東省,以及後來的海南省。而從十世紀到十五世紀的移民主要是前往馬六甲與東南亞。

20世紀下半葉以來,海外華僑華人地域分布也在發生著變化,其顯著特徵是由集中漸趨分散,即由高度集中於亞洲,尤其是東南亞,向亞洲以外地區 ,尤其是歐、美、澳地區逐漸分散。

華裔資產

概念解釋

首先海外華人資本不是一個整體,它是各駐在國民族資本的一部分。海外華僑華人大量聚居在東南亞各國,海外華商的資本和企業在東南亞國家也比較集中。1995年8月中旬,澳大利亞外交與貿易部發表了一份長達350頁的海外華人經濟網路研究報告,稱逾七成的東南亞上市公司由海外華商的資本控制。略同時期,日本東京的富士通研究所調查了亞洲5個主要國家的上市公司,發現其資產額中的絕大部分為華人所有。

除了上市公司的資產統計之外,分布在亞太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經濟細胞主要是成千上萬的中小型商貿企業,它們為當地社會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業機會。

近20年來海外華人資本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國家,也有相當的發展。來自東南亞國家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華人資本,大規模地向澳大利亞輸入,對那裡的經濟成長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另外有一些研究和報導,涉及全球華人資本或資產的總量問題。進入90年代以後,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和美國俄亥俄大學海外華人問題中心等估計,當時中國境外海外華人的資產約在1.2萬億至2萬億美元之間;據2000年9月台灣的報紙報導,一項關於海外華人狀況的研究估計當時海外華人的一年總所得約有2.65萬億至3.09億美元,其資產總額可達2.5萬億美元。

資本分類

有研究者分析,海外華人資本由兩大類組成。

第一類是華人在當地積累起來的資本。早期移居各國的華人並沒有攜帶任何資本,他們中的一些人經過多年的艱苦勞動,甚至經歷幾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積累今日的資產。因此,他們的資本積累過程與所在國家民族資本的積累過程是一致的。特別是在50年代以後,東南亞各國原來的華僑已經陸續成為所在國的公民,他們的資本自然成為該國民族資本的一部分。

第二類華人資本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國國內一些企業家,包括香港、澳門的華人企業家,在海外開始有少量的投資。60年代以後,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中國企業家在海外的投資額大量增加。這些華人的投資是一種資本輸出。它們在投資接受國內,很自然地被看作外國資本,而不是該國的民族資本。但是,其在海外建立的合資或獨資企業是在投資接受國註冊的,它們的生產總值同樣被計入投資接受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它們以各種形式與投資接受國內民族資本相結合。所以,這一部分華人資本也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單純博士認為,海外華人政治上效忠於當地社會,經濟上是當地主流經濟中的一個有民族特色的補充部分,並可利用民族紐帶進行全球經濟合作。通過華人資本屬性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研究各國的華裔公民在該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促進世界各民族和睦共處與經濟合作,推動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

社團

族群關係

由族群關係構成的華裔網路既可規避風險又便於搶占市場,它對市場信號的反應和多元選擇,比單純依靠國際貿易和國際產業淘汰轉移要優越得多。

當代世界華商的經貿網路,主要是以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路為基礎而發展、擴大起來的;而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路的形成,更集中地體現華商網路的基本特點,它是依託於華族移民的族群關係,隨著地區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包容於各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區域經濟和整個世界經濟之中,而擴散到全球。

近代中國的海外移民,是屬於國弱外流以謀生和追求和平的生存空間為目的,自發地依靠家族和鄉土關係的牽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他們漂洋過海,一人帶一人去一家帶一家去,父引子兄領弟,子代傳孫,形成一條民族移民的世代走廊。

商幫

東南亞地區的移民多來自廣東、福建兩省和江蘇、浙江一帶,那裡方言眾多,移民們來到移居地後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為主體的群體,結成商幫,主要有廣府幫、潮州幫、福建幫、客家幫和海南幫,還有晉幫、徽幫、寧波幫等。並在幫內建立了以血緣、地緣為紐帶的宗親會和同鄉會組織,以便於他們互相幫助,同舟共濟。各幫移民很會經商做生意,各幫的商業活動也側重於一些地方和某些物產。例如米業,早期是由潮州人在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操縱和控制。華商間的業緣和物緣關係得到發展。

隨著各幫移民經商生意越來越紅火,宗親與鄉親會館便成為華商集會的重要場所。中華商會逐步突破了親緣和地緣的限制,作為華商們業緣組織,便由此發展起來。由同姓宗親會到異姓同鄉會,由方言群的會館到中華商會和中華總會,一層層地擴大,不是由於政治統屬,而是由於族群關係的組合,構成了海外華人社會集合點和華商網路的一種形式。

企業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的發展,華商企業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華商經貿網路的企業形態多種多樣。母公司之下設立分公司、轉投資企業等;在企業外部發展聯營,建立合資企業、聯營公司、聯繫公司、聯號公司、控股公司、跨國公司等等。華商傳統的合夥制向股份制發展。特別是70年代以後,華人財團的崛起,在傳統夥伴制的基礎上互相參股,組成具有實力的集團,進行多角跨國經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華人資本向世界範圍擴展的過程,對華商來說,既能有效地避開一個時期中一國國內政策對它發展的限制,或地區性金融危機的衝擊,以外部網路的辦法來分散風險;又能適時、有效地占領世界市場。

世界性的華商網路對市場信號的反應和多元選擇,比單純依靠國際貿易和國際產業淘汰轉移要優越得多,它能直接參與新型產業上游產品的銷售並很快引進技術,進行高效投資生產。

華人企業通過網路尋求的是市場優先效益,這就是為什麼華人企業在規模、資金、技術甚至服務都無法與美、日企業抗衡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企業高效運傳的原因。世界華商經貿網路在全世界的拓展,順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特點

華商經貿網路及其在全世界的擴展,主要不是通過某種制度結構來體現,而是以族群聯繫和人際關係為基礎,進而通過對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而形成的。華商網路具有網狀開放性和共通性的特點。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把華商企業之間的關係比作當今電腦的網際網路網路。認為無論在形態上還是在特徵上二者都十分相似。網際網路電腦網路中沒有統一的控制中心,任何一位入網成員都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獨立和自由,網路的價值來自於信息市場的擴大;在華人圈,企業網路也可以無限擴大,沒有權力中心。他說:“那是很隱形的、複雜微妙的網路。華人家族企業其實就是宗族和同鄉之網,許許多多小網交織成一大面鋪蓋全球的網路”。

社團

法國華人組織法國華人組織

作為華商網路形態之一的華商社團,日益呈現國際化、經濟化的發展趨勢。華人社團、華文學校、華文報

紙,歷來被稱為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三大支柱。進入70年代以後,海外華人經濟活動迅速發展,海外華人社團組織也迅速增加,總數已發展到1萬個左右,其中工商社團有1000多個。

這些遍布全球多資多彩的華人社團,為所在地的華僑華人服務,通過它們不斷擴大華人族群與世界各國人民的聯繫,為世界華商經濟活動的發展作出積極度的貢獻。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海外華人分布範圍的擴大以及華人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世界性的華人社團組織相繼成立。這些社團已多達70多個,其中近70%是80年代以後建立的。

潮汕人的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創始於1980年,每兩年在世界各地召開。2000年11月世界客屬第十六屆懇親大會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龍巖市舉行,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個客族社團的代表參加,其中境外代表1700多人。這些華人族親國際性聯誼聚會,進一步加強了華商的凝聚力,更為他們加強相互聯繫與交流,發展世界各地區商貿關係,特別是發展廣大海外華商與其祖籍國的經濟關係與文化交流,發揮重要的作用國際性的華商組織,有在1963年4月成立的世界華商貿易會議。

華商大會

由新加坡總商會,聯合香港中華總商會和泰國中華總商公共同發起的世界華商大會,從1991年開始,每兩年一次相繼在新加坡、香港、泰國的曼谷、加拿大的溫哥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中國南京等地召開。世界華商大會把世界華商的國際網路聯繫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華裔獲諾獎者

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蘇州人,生於上海,美籍華人物理學家。著名的物理學貢獻有:李模型、高能重離子物理、量子場論的非拓撲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以及破解粒子物理中的θ-τ之謎。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父親李駿康是金陵大學農化系首屆畢業生。

楊振寧

楊振寧是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後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滿周歲,父親楊武之考取公費留美生而出國了。4歲時,母親開始教他認方塊字,1年多的時間教了他3千個字。

丁肇中

丁肇中,山東日照人。1936年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安阿堡(Ann Arbor);父親是丁觀海,母親是王雋英,他在台北讀中學,在密西根大學讀大學本科與研究院,於1962年獲博士學位;自1967年起執教於麻省理工學院。丁教授在粒子物理學中有許多卓著的貢獻,最有名的是1974年J粒子的發現,這項發現導致粒子物理學走入了新的方向,也因此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此外,他對量子電動力學之精確性、輕子的性質、矢量粒子的性質、膠子噴注現象,Z-γ之干涉等問題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貢獻。丁教授組成並領導一實驗組,積極建造L3探測器,將於1988年起在西歐中心(CERN)的LEP加速器上做實驗,這是一項極大的計畫,動員了世界各國四百多名實驗物理學者,探測器建造費用將超過一億美元。丁教授是當代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他的工作特徵是方向明確果斷,計畫周詳嚴謹。

李遠哲

1936年11月29日,李遠哲出生於台灣新竹,他的父親是一位畫家。童年時代的李遠哲非常愛玩,棒球、網球、桌球都打得很好。"我可以把球打到對方球檯上的任一指定點,"李遠哲興致勃勃地回憶說:"誤差不會超過一英寸。"

朱棣文

朱棣文(Steven Chu) 1948年2月28日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祖籍中國江蘇太倉。父親朱汝瑾是國際知名的化學工程專家,母親李靜貞曾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1970年畢業於羅切斯特大學,獲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後留校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1978年到貝爾電話實驗室工作,1983年任該實驗室量子電子學研究部主任。1987年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1990年任該校物理系主任。1993年6月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4年6月被任命為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8月1日正式上任。

崔琦

崔琦(Daniel Chee Tsui) 1939年生於中國河南省寶豐縣肖旗鄉范莊村一個農民家庭,在村里國小畢業後,他於1951年在北京讀書,次年到香港培正中學就讀。1957年香港培正中學畢業,1958年赴美國深造,就讀於伊利諾州奧古斯塔納學院。1967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後到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主要從事電子材料基本性質等領域的研究。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高行健

高行健(1940—),原籍江蘇泰州,出生於江西贛州。法籍華人。2000年10月12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事後報導中稱他為劇作家、畫家、小說家、翻譯家、導演和評論家。不過,高行健早期在國內,是以創作先鋒戲劇著稱。他與鐵路話劇團創作員劉會遠(中共元老谷牧的兒子)合作創作了《車站》《絕對信號》等話劇,由北京人藝演出,引起轟動。後來他又寫了《野人》,採用更多探索手法,更展現出藝術魄力和深邃的歷史感。《絕對信號》一劇,被列入“共和國50年10部戲劇”。高行健在大陸發表的作品不多,他在1981年發表《現代小說技巧初探》的小說評論,1984年發表中篇小說集《有隻鴿子叫紅唇兒》。

錢永健

錢永健,華裔化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醫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化學及藥理學兩系教授,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

英文:Roger Tsien,羅傑錢

性別:男

出生:1952年

生於:紐約

國籍:美國

祖籍:中國浙江杭州

華裔高官

華裔華裔

1、他信:

2001年2月9日,他信成功當選為泰國第23任總理,成為泰國史上第一位任期滿四年的總理,也是第一位通過選舉連任的總理

他信·西那瓦(泰文名:ทักษิณ ชินวัตร)是第四代泰國華裔,1949年7月26日出生於泰國北部清邁一個普通商人家庭,1969年,他信考入曼谷警官學校,並以全校第一的成績畢業,之後在警界工作,後棄警從商。他信·曾於1973年獲政府獎學金赴美國東肯塔基大學和休斯頓州立大學攻讀犯罪學,先後獲得刑事司法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2006年9月19日泰國軍方發動政變,他信被迫下台,至今流亡海外。但因為他的影響,他妹妹英拉也成為泰國的首位女總理,在華人華裔里,屬於政治高官裡面就他們2兄妹的知名度最高也是最有影響力的。

2、英拉是泰國首位女總理,也是華人華裔甚至包括中國籍的中國人(包括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新加坡)的全世界範圍擔任的首位和唯一一位炎黃血統的女總理。

華裔華裔

英拉·西那瓦英拉·西那瓦標準照

英拉·西那瓦,泰國首位女總理,著名企業家。祖籍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客家人後裔。生於1967年,是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最小的妹妹,比他信小18歲。早年先後在泰國清邁大學和美國肯塔基州立大學取得政治學學士和政治學碩士學位。學成歸國後,英拉先後擔任隸屬於西那瓦家族企業的AIS電信公司總裁和一家房地產公司執行總裁。2011年8月5日,作為泰國為泰黨總理候選人在第24屆國會下議院第二次會議上當選為泰國第28位總理,成為泰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英拉·西那瓦長相甜美、謙和品質、成功的商業女性形象。第四代華裔,祖籍廣東梅州。詳細請閱讀英拉百度百科。英拉和他哥哥他信是在華人或者中國人在所在國家和地區占少數(就是中國血統少於50%以下的人口比重)的國家,當代僅有的任職過或者正當職的總理。(因為新加坡華人血統超過70%以上,所以那裡華人任總理就不奇怪)。所以也可以認為英拉和他哥哥他信是華人圈裡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政治家。

3、科拉松·阿基諾(1933——2009)全名瑪莉亞˙科拉松˙“柯莉”˙柯峻科˙阿基諾(Maria Corazon "Cory" Cojuangco Aquino,1933年1月25日-2009年8月1日),菲律賓第11任總統,亦是菲律賓及亞洲首位女總統,也是炎黃血統的全世界至今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澳門的首位和唯一一位女總統。(英拉是炎黃血統的唯一一位女總理,阿基諾是炎黃血統的唯一一位女總統),在世人眼中,父輩那一系才真正算看為血統,所以,科拉松·阿基諾的兒子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是現今的菲律賓總統,雖然母系是炎黃血統,但父系非炎黃血統,因此,一般不認為他兒子是正宗的炎黃血統,只是可以籠統的稱為有炎黃血統)

於1986年至1992年在位。祖籍中國福建省龍海縣鴻漸村。

科拉松全名為瑪麗亞·科拉松·科明昂科,1933年1月25日生 科拉松·阿基諾於馬尼拉市,祖籍中國福建省龍海市角美鎮鴻漸村。科拉松本姓許,結婚前的名字為Maria Corazon Sumulong Cojuanco。其曾祖父許尚志,商人,1861年移民到菲律賓後改名許玉寰,經過多年經營,科明昂科家族成為菲律賓當地旺族。許玉寰的長孫就是科·阿基諾總統的父親。科拉松在兄弟姐妹8人中排行第六,小名叫科麗。她的祖父、父親和哥哥都擔任過國會議員,她的叔叔和堂兄當過參議員,這個家族可稱得上是政治世家。科麗性情溫柔,舉止穩重,自幼受過古典、修道院式的正規教育,13歲時赴美留學,後獲學士學位。

華人後裔

阿基諾夫人的祖籍在中國,她的曾祖父是中國福建省龍海市角美鎮鴻漸村人,120多年前離開家鄉前往菲律賓謀生。阿基諾夫人及其近親始終未忘記自己祖先的故土和鄉親,數度委託朋友或宗親協會到中國尋根。阿基諾夫人擔任總統以後更是數次派遣特使訪問鴻漸村,尋根問祖。而她本人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許多菲律賓人實際上是華人的後裔,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對自己具有中國的淵源而感到很自豪,我想,不少菲律賓人也是如此。我很想親自到中國去尋根。我希望,菲中兩國更加密切合作,互相幫助”。

4.李光耀 新加坡首任總理 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李光耀,GCMG,CH(Lee Kuan Yew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華人,為新加坡前任總理、曾任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被譽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不僅是新加坡的開國元老之一,也是現今新加坡政壇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內閣,標誌一個時代的終結。

李光耀 李光耀為在中國(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澳門)以外的其他國家首位任總理,任一國最高領導人的華人。影響力巨大。因在非中國,所以,是屬於華裔。

5、李顯龍

李顯龍(1952年2月10日-,Lee Hsien Loong),新加坡政府第3任總理,人民行動黨秘書長。祖籍廣東大埔縣,華人客家人後裔。李顯龍是新加坡“國父”前任總理現任內閣資政李光耀的長子。就任日期為2004年8月12日,前任為吳作棟。就任期間曾多次訪華。2009年與溫家寶總理進行會談,簽署了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和勞務合作諒解備忘錄,新加坡媒體曾評論此舉“極大推進了兩國的經貿合作”。

6、吳作棟

吳作棟(Goh Chok Tong)生於1941年5月20日。早年就讀於新加坡歷史悠久的萊佛士學院,後在新加坡大學學習,獲一等經濟榮譽學位。是繼李光耀之後的新加坡第二任總理,1990年起接任李光耀任總理、1992年起擔任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至2004年8月為止。2011年5月14日,新加坡第一任和第二任總理李光耀和吳作棟發表聯合聲明,雙雙宣布不進入政府新內閣。

截止到今,在眾多海外華人華裔中,他信、英拉、科拉松·阿基諾、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 6人是華人華裔在國外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6大政治家。(當中科拉松·阿基諾已逝世,他信、李光耀、吳作棟3人退出政界,而英拉、李顯龍在當政中)

7、鍾亞瑟,蓋亞那獨立後的首任總統。鍾亞瑟(Raymond Arthur Chung,1918年1月10日-2008年6月23日)祖籍廣東大埔縣,於1970年3月17日至1980年10月6日出任該國總統一職。他也是首位亞洲國家以外的華裔總統。在他擔任總統期間,總統只是蓋亞那的象徵式元首,實權則由總理掌握。

美國首位華裔部長趙小蘭美國首位華裔部長趙小蘭

8、美籍華人趙小蘭當選並連任美國勞工部長

趙小蘭(英文名Elaine Chao),美籍華人。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希力邀趙小蘭出任勞工部部長,出人意料的是遭到趙小蘭的再三婉拒,她認為時機還沒有成熟。直到老布希出面說話,她才欣然接受。1月29日,美國參院一致通過了布希總統的提名。1月31日,趙小蘭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華裔部長。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內閣的華裔,同時也是內閣中的第一位亞裔婦女。她不但為美國華人參政樹立了新的豐碑,也圓了好幾代人的“美國夢”。

9、華裔朱小蓀將出任溫哥華警察局長朱小蓀(JimChu)是溫哥華市首名華裔局長,也是加拿大第一個出任大城市警隊“一哥”的華裔。

10、澳大利亞首位華裔女市長林麗華成功連任

林麗華出生於越南一個華人家庭,上世紀七十年代,輾轉移居加拿大,1988年定居澳大利亞。她1991年當選奧本市議員,其後連選連任。1999年當選奧本市市長,成為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第一位華裔女市長。由於2000年悉尼奧運會就在奧本市境內舉行,所以林麗華為成功舉辦悉尼奧運會付出了大量心血。

11、盧沛寧出任美國白宮內閣秘書

2008年11月19日,歐巴馬任命數名白宮和政府系統的高級官員,盧沛寧出任內閣秘書。現年42歲的盧沛寧祖籍河南,出身於法學世家,父母均來自中國台灣,其外祖父王任遠是上世紀60年代台灣的“司法行政部長”,曾經留學日本明治大學。上世紀60年代,盧沛寧父親盧正陽與母親王大成從中國台灣到美國留學並戀愛結婚。1966年,盧沛寧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在馬里蘭州長大。盧沛寧是第一位擔任白宮內閣秘書職務的華裔,美國華盛頓著名刊物《華盛頓人》把他列選為歐巴馬新政府中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之一。

12、歐巴馬提名朱棣文為能源部長

2008年12月15日,歐巴馬宣布新政府能源環境團隊名單,正式提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朱棣文(Steven Chu)為能源部長。2009年1月20日,歐巴馬宣誓就職美國總統一小時後,簽署內閣成員提名檔案。兩個多小時後,參議院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包括能源部長朱棣文在內的首批提名。

13、華裔駱家輝出任美駐華大使

華裔駱家輝出任美駐華大使華裔駱家輝出任美駐華大使

參議院當天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駱家輝出任駐華大使的提名。他將成為首位華裔美國駐華大使。“會講中國話的美國面孔走了,不懂漢語的中國臉來了。”這句不無調侃意味的話,前半句形容離任的前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後半句則指候任駐華大使駱家輝。

現年61歲的駱家輝生於華盛頓州西雅圖,父母來自廣東台山,獲耶魯大學政治學學士和波士頓大學法學學位。駱家輝是民主黨人,曾是第一位擔任美國州長的華裔。在1997到2005年,他連續兩次當選華盛頓州州長。使華盛頓州在經濟、交通、醫療保健和教育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儘管駱家輝從來不迴避自己中國移民後代的身份,也不時提及“我也以我的中國血統為自豪”,他更強調的則是:“我是華人,但我也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

14、紐西蘭首位華裔部長黃徐毓芳

黃徐毓芳(Pansy Wong)是紐西蘭的政治家。她是紐西蘭國家黨的黨員。黃徐毓芳在中國上海出生,並於香港長大,曾在伊利沙伯中學就讀。因此,她會說流利的英語、粵語、國語及上海話。黃太於1974年隨同家人移民紐西蘭,並於基督城修讀學科。之後,她在紐西蘭大展拳腳。黃太於1996年首度參政,並成為紐西蘭首位亞裔國會議員。而在成為國會議員之前,她亦曾於坎特伯雷地區議會服務過。

伍冰枝伍冰枝

15、加拿大首位華裔總督伍冰枝

伍冰枝,1939年2月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台山,是一名華裔。上世紀80年代曾擔任過安大略省駐法國巴黎的代表,後經當時總理克雷蒂安(Chretien)推薦、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委任後,伍冰枝在1999年10月7日宣誓上任,成為加拿大第26任總督。她是第二位女性、第一位非白人和第一位沒有政治或軍事背景的總督。

16、華裔議員出任加國會秘書

來自卑詩省的國會議員黃陳小萍,獲加拿大總理哈珀委任為聯邦多元文化國會秘書。

17、華裔女主播蓮舫當選日本參議員成政壇新星

2004年日本參議院大選期間,日本反對黨民主黨力捧的女主播議員蓮舫,不負眾望在競爭強烈的東京區以92萬1471票的成績高票當選,成為日本政壇上一顆引人注目的新星。

18、44歲華裔“大帥哥”當選泰總理

華裔“大帥哥”當選泰總理華裔“大帥哥”當選泰總理

泰國民主黨黨魁阿披實在國會下議院總理選舉特別會議上贏得多數選票,戰勝人民黨總理候選人,當選泰國第27任總理。這意味民主黨在失去執政地位8年後終於重掌國家大權,並打破由前總理他信及其盟友執政的局面。

19、72歲華裔“鐵嘴”當選泰國新總理

2007年12月23日,泰國人民力量黨主席沙馬在曼谷黨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打出勝利的手勢。沙馬在新聞發布會上聲稱贏得大選勝利,並表示願邀請可合作的其他政黨共同組建聯合政府。沙馬1935年6月13日生於曼谷,華裔。因自稱姓李,泰國華人稱其為“李沙馬”。他行事作風硬朗,尤為善辯,素有泰國政壇“鐵嘴”之稱。

20、華裔吳振偉代表民主黨第五度當選美國聯邦眾議員

2006年,美國華裔聯邦眾議員吳振偉(David Wu)在期中選舉順利五連任。民主黨籍的吳振偉,此次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擊敗共和黨對手凱特斯,成為俄勒岡州五位連任的聯邦眾議員之一,未來將繼續在國會發揮影響力。

21、白宮公共聯絡主任陳遠美

2008年12月5日宣布,芝加哥華裔律師陳遠美(Christina Tchen)出任白宮公共聯絡室主任,專司白宮內部的“公關”。從歐巴馬競選國會參議員開始,陳遠美即成為歐巴馬的支持者。陳遠美表示,她力挺歐巴馬的主因,是她從歐巴馬身上看到了未來以及民眾需要的改變。陳遠美是歐巴馬最得力的募款人之一,曾獨力為歐巴馬籌得數十萬美元的競選經費。

22、國安部法律總顧問提名人方富宇

2009年1月29日,歐巴馬提名華裔律師方富宇(Ivan K. Fong)出任國土安全部法律總顧問。國安部長納波利塔諾當天說:“方富宇豐富的私營領域和政府高官的經歷將提供非常寶貴的法律建議,處理國安部每天面臨的複雜問題和重要任務。”作為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的成員,方富宇曾多次獲亞裔團體頒發的獎狀,表彰他為社會正義和多元化做出的貢獻,他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亞裔律師之一。

23、華裔女性盧曼華當選北愛爾蘭地方議員

華裔女性盧曼華成功當選北愛爾蘭地方議會議員。屢遭種族主義分子騷擾的她當選後表示,自己將挑戰當地種族隔離文化,致力於推進種族平等。據英國媒體報導,盧曼華可能是英國所有議會中首位華裔議員。

24、華裔經濟學家馮慧蘭出任印尼新內閣貿易部長

新任印度尼西亞貿易部長的印尼華裔經濟學家馮慧蘭在雅加達向總統宣誓就職後走出總統府。印尼新總統蘇西洛舉行記者招待會,正式公布了新內閣名單。華裔經濟學家馮慧蘭被任命為貿易部長。

25、朱感生當選美國聖荷西首位華裔市議員

黃英賢黃英賢

美國加州聖荷西舉行第四區議員選舉,華裔候選人朱感生獲勝,成為該市一百五十七年來第一位華裔市議員。

26、澳大利亞華裔參議員首次當選部長

澳大利亞當選總理陸克文在坎培拉宣布新政府名單,其中來自南澳大利亞州的參議員黃英賢成為澳大利亞首位華裔部長。黃英賢1968年11月5日出生於馬來西亞。父親是馬來西亞華人,母親是澳大利亞人。1977年,黃英賢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2001年,黃英賢參加參議員選舉並成功當選,2002年就職,成為澳聯邦議會首位亞裔女議員。2005年,她被任命為工黨影子內閣負責就業和勞工的部長。

27、26歲華裔出任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特別助理

蘇王秀蘭蘇王秀蘭

高中畢業前,曾穎鋒(Bryan Jung)以為自己將來會當醫生,然後結婚,生兩個孩子,做個典型的美國亞裔。26歲的曾穎鋒則是在白宮西廂上班。他的職位是白宮“國家

經濟會議”(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席薩姆斯(Larry Summers)的特別助理。薩姆斯是歐巴馬總統經濟大作戰的首席顧問。

28、華裔威廉巫當選為巴西國會眾議員

巴西聖保羅市議會華裔議員威廉巫在巴西大選中,以11萬3010票當選聯邦眾議員。

29、美國胡桃市誕生首位華裔女市長

2009年2月11日,美國胡桃市歷史上首位華裔女市長蘇王秀蘭宣誓就任新一屆市長。蘇王秀蘭在其教會牧師陳腓利的監誓下,由她的夫婿手捧聖經,宣誓就任胡桃市新一屆市長。宣誓結束後,在場民眾給予熱烈的掌聲。

引證解釋

1. 古指我國中原和邊遠地區。

東周左丘明《左傳·定公十年》;晉 劉琨《勸進表》;南朝 宋 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新唐書·李叔明傳》。

2.華夏族的後裔。華夏族為 漢族的前身。

清 黃鷟來《題楊人庵總戎》:“清德本 關 西,遙遙溯華裔。”

太平天囯 洪仁玕《誅妖檄文》:“爾等凡屬華裔,悉是夏宗,皆系天堂子女,無非一脈弟昆。”

3. 華僑在僑居國所生並取得僑居國國籍的子女。

巴金《中國人》:“幾十萬、上百萬的華僑和華裔 越南 ‘難民’今天的遭遇不就是最有力的說明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