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村[山東省青島市下轄村]

城陽村[山東省青島市下轄村]

城陽鎮城陽村,位於城陽鎮政府駐地,隸屬城陽鎮政府管轄。東與小寨子、小北曲村相接,北與古廟頭村交界,西與城子、寺西、京口村接壤,南與流亭鎮的北後樓村相連。 城陽村地處平原地帶,地勢平坦,水源豐富。東西最大距離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2公里,全村占地總面積191.09公頃,其中住宅占地面積56.53公頃,二、三產業占地面積85.33公頃,綠化面積38.39公頃,覆蓋率20.09%。 境內交通便利。城陽村距青島市國際空港(流亭機場)2公里,距青島大港25公里。膠濟鐵路,308、204國道,濟青高速、青銀高速公路,青威、青煙、環海公路均在城陽匯集,青島市公交汽車118、103、117、306、373、374路均在此設站點。 人口自然增長率3.3‰。現有袁、牛、張、王、李、陳等198個姓氏,其中袁姓最多。 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設不其縣,建不其城(城址在今城陽、城子等村)。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城陽村人袁耀然中舉,初授湖南安仁縣令,後任廣西道監察御史、江西九江府知府。

1920年6月, 城陽村人牛淑宏倡導在該村設立的即墨縣第六高等國小開學,開創城陽近代教育先河。

1939年冬,中共南海特委在城陽村建立秘密聯絡點,傳遞青島地下黨與膠東區情報總站之間的情報。

1949年5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破國民黨青島外圍第二道防線,城陽解放。

1951年1月,村民袁協度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城陽村第一名中共黨員。

1953年,中共城陽村第一屆支部委員會成立,袁協度任書記。

1956年,袁協佼任村黨支部書記,建變壓室1處,全村農戶通電。

1957年3月,城陽生產大隊幼稚園成立。

1958年,城陽生產大隊再生棉織廠建立,袁著顎任廠長。

1960年,城陽生產大隊保健站成立。

1969年,城陽生產大隊第一個基建隊成立。

1984年4月,農村體制改革,將城陽生產大隊改為城陽村村民委員會。

是年,城陽村村級敬老院成立。

1987年,城陽村第一條鐵路貨場專用線建成並投入使用。

1991年2月,城陽村引進第一家韓國獨資企業(青島中原計量器有限公司) ,開創了城陽村利用外資的新紀元。

是年,青島市計畫委員會將城陽村確定為建設社會主義新型村莊聯繫點。

是年,城陽村第一批居民樓(8幢)建成。

1993年5月,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負責人,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專家在國家教育委員會專職委員滕純、中央教科所農村教育研究所主任李少元及省、市有關領導陪同下,到城陽村幼稚園研討、交流中國農村學前教育情況。

10月,城陽村率先在山東省建立第一個村級黨委。

是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第一書記李克強到該村考察農村共青團工作。

是年,城陽村率先在山東省建立第一個村級武裝部。

1994年9月, 全國首家村級婦女聯合會--城陽村婦女聯合會成立。山東省婦聯主席劉培英參加掛牌儀式並揭彩,《中國婦女報》以頭版頭條予以報導。

是年,城陽村率先在青島市建立第一個村級工會。

1995年9月,全國婦聯副主席趙娣到城陽村考察婦女工作。

1996年7月, 城陽村拆遷居民住房158處,改、擴建蔬菜批發市場,建起3萬平方米的網架結構交易大廳、2萬平方米的塑膠交易大棚、1.9萬平方米的營業網點房。

青島城陽蔬菜批發市場擴建工程竣工典禮在城陽區人民會堂舉行,青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先平出席了典禮。該工程屬青島市重點“菜籃子工程”,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列入十件大事之一。

1998年8月,全村為災區捐款10萬元,衣物8700件。

1999年9月,城陽村向城陽四中捐贈教學微機30台,向實驗國小捐贈款8萬元,購置大螢幕電子投影儀。

2000年3月,青島城陽農工商總公司改制成立青島城陽民生集團有限公司。

8月,城陽村舉行城陽商業步行街奠基儀式。

12月,舉行青島市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建設暨城陽村舊村改造奠基儀式。

是月,村黨委組織村民22人赴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參觀考察城市化建設。

是年, 城陽村婦聯開展樹立農村女兒養老新風尚活動,全村500多名婚嫁女兒與父母簽訂贍養協定書,中央電視台等進行了宣傳報導。

是年,城陽村徵用城西雙園路以西土地1400畝,擴大該村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空間。

2001年3月, 中共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張惠來到該村調研農村城市化建設。

城陽村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舉辦表彰大會和“頌歌獻給黨”文藝演出,邀請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倪萍,以及董文華、潘長江、呂繼宏、江濤、甘萍、范琳琳等同台演出。

明朝永樂年間,袁氏族人從雲南遷此定居,因此地在古不其城之陽,故名。

城陽村地處平原地帶, 地勢平坦,水源豐富。東西最大距離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2公里,全村占地總面積191.09公頃,其中住宅占地面積56.53公頃,二、三產業占地面積85.33公頃,綠化面積38.39公頃,覆蓋率20.09%。

境內交通便利。城陽村距青島市國際空港(流亭機場)2公里,距青島大港25公里。膠濟鐵路,308、204國道,濟青高速、青銀高速公路,青威、青煙、環海公路均在城陽匯集,青島市公交汽車118、103、117、306、373、374路均在此設站點。

2000年, 全村共有3433戶,總人口9917人,均為漢族。人口自然增長率3.3‰。現有袁、牛、張、王、李、陳等198個姓氏,其中袁姓最多。

194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0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4.37萬元;198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74萬元,人均純收入985元;1992年,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1.32億元,人均純收入1608元,出口交貨值2000萬元,固定資產4328萬元;2000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9.8538億元,村集體可支配財力3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96元,完成利稅2460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37∶63。

經濟概況

城陽村概況 城陽村概況

194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0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4.37萬元;198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674萬元,人均純收入985元;1992年,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1.32億元,人均純收入1608元,出口交貨值2000萬元,固定資產4328萬元;2000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9.8538億元,村集體可支配財力3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96元,完成利稅2460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37∶63。

1992年,該村被青島市評為百強村第一名,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名列青島市各村莊首位。1994年,村黨委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1995年,村民委員會被評為山東省模範村委會。連續多年被評為青島市文明村莊標兵、青島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1994年,城陽村農工商總公司被農業部評為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

第一產業

新中國建立前,糧食畝產不足100公斤。建國初期,糧食平均畝產120公斤。1956年成立了高級農業合作社,當年挖井160眼,購進100台抽水機,基本保障2 800多畝耕地用水,糧食畝產達到150公斤。60年代初,糧食減產。1962年,通過貫徹落實“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農業生產有所好轉。1963年,糧食畝產達到125公斤,總產量達到200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 1984年糧食畝產達到200公斤,比1978年增加50公斤。1982年,農民由過去種糧為主逐漸轉向種植蔬菜,全村先後建起冬暖式大棚100個,主要種植黃瓜、西紅柿、芸豆、 茄子、 辣椒、 豆角等,每年向市場供給新鮮蔬菜450噸,收入140多萬元。2000年耕地面積為零。

建國前,該村有火柴廠、麵粉廠等幾家私營小廠,期發展不大。1958年先後建起再生棉織廠、農機修配廠,因各種原因時乾時停。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黨支部緊緊抓住發展機遇,開拓創新,銳意進取,艱苦拼搏,改變了過去以農業生產為支柱的單一經濟結構,先後建起了機械加工、儀表元件、家用電器等45個工業企業,安排大量農業剩餘勞動力,解決了該村地少人多的矛盾,為發展城陽村經濟奠定了基礎。1988年,工業總產值完成3530萬元;1992年,工業總產值完成11259萬元。 該村兩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聘請外國顧問,建設招商載體,拓展招商空間,實現了招商引資的突破性發展。自1991年引進第一家韓國獨資企業(青島中原計量器有限公司)以來,至2000年底,全村外資企業已發展到28家, 實際利用外資1280萬美元,年租賃收入155萬美元。

建築業:

建國之初,該村只有農工結合的泥瓦匠。1969年成立城陽大隊建築隊。1992年成立青島城陽第一建築工程公司, 1993年從業人員600人,實現總產值1500萬元, 利稅100萬元。1995年成立青島城陽建築有限責任公司。1998年將青島城陽第一建築工程公司改制為青島城陽恆泰建築有限公司(資質等級二級)。2000年,該村建築業從業人員2100人, 實現總收入7618萬元,利稅308萬元。1996年,該公司承建的中國農業銀行城陽支行北小區3號住宅樓和1998年承建的華城路3小區12號住宅樓被評為山東省優質工程。

2000年,全村第二產業總收入完成3.7254億元,利稅完成7672萬元。

第三產業

建國前,該村地處交通要道,有集市和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等店鋪。1953年,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大都納入合作化軌道。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黨支部充分利用該村優勢,大力拓展第三產業,構建起大型商業設施和服務網路。1986年,投資2600萬元,建起青島城陽蔬菜批發市場,經營十幾大類上千個品種的商品,形成一個綜合性的大型批發市場。1994年,日均成交額225萬餘元。 其中,上市的蔬菜除了來自山東省的10餘個縣、市外,還有來自四川、 浙江、江蘇、安徽、河北、遼寧等省的產品,總計50多個品種,日均上市量4 2萬公斤,日均成交額36萬元;來自煙臺、萊州、江蘇、遼寧等地的10餘種水產品,日均上市量10萬公斤, 日均交易額64萬元。 其它商品日交易額達96萬元。年總交易額9.75億元, 占城陽區市場交易總額的75%。1994年該批發市場被評為全國五大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文明市場。1998年,交易額達18億元,成為青島市最大的蔬菜、 水產品、副食品供應基地。2000年,投資2000萬元建成12000平方米的鋼結構果品交易大廳和1200米長的城陽步行商業街。 先後共融資1.1億元擴建市場,形成占地面積260畝,擁有固定資產5000多萬元,網架結構交易大廳3.2萬平方米, 塑鋼交易大棚14170平方米,營業網點房19350平方米,可容納攤位1.6萬個,日人流量4萬人次,日成交額450萬元,入住經商人數達5000人,總交易額達23億元的大型綜合批發市場。2000年,全村第三產業總收入完成6.1284億元。

2001年,青島市政府立項,將該市場擴建為青島市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並計畫利用四年時間建成, 使市場占地面積由260畝發展到1400畝,經營人員由5000人增加到50000人。屆時,市場年交易額將達到100億元。文教科技

建國前, 民眾文化科技落後,適齡兒童入學率僅占30%。建國後,辦學條件逐步改善。 1986年,投資120萬元建成一所青島市一類幼稚園,全村幼兒入園率達100%。1988年投資120萬元對城陽國小進行擴建,1995年又投資160萬元對城陽國小進行擴建改造, 建起了高標準的教學樓, 學校設施配套,適齡兒童入學率100%。199 2年捐資300萬元對城陽中學進行擴建改造。 該村先後有600多名學生考入了大中專學校。

民眾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成立了秧歌隊、鑼鼓隊,每年參加青島市、城陽區組織的民間藝術表演,參加了青島首屆啤酒節表演,連年獲青島市、城陽區最佳表演獎、最佳彩車獎。1987年開始,連續舉辦了15屆村民運動會,增強了廣大村民體質。該村還建起了圖書室、文化娛樂中心、有線廣播、有線電視網,豐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廣大村民的文化素質。 2000年3月開始,每周五定期舉行城陽村招商引資文藝聯歡會,進一步增強了全村黨員幹部民眾的凝聚力,活躍了民眾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

建國前,大多數村民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年人均糧食僅7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50元。建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 978年, 人均純收入達到156.6元,人均糧食15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的經濟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吃的方面,由地瓜、玉米為主逐步提高到以面、米和雞、魚、肉、蛋為主副食。居住方面,由過去的土石茅屋、平房,逐步發展到以磚、石、鋼筋、水泥為材料的二層“將軍樓”和五層居民樓。人均居住面積也由5平方米提高到31.5平方米。 2000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96元,年末人均存款餘額6000元, 全村安裝電話3000部,行動電話600部,擁有電視機4000台,電視普及率100%,機動車輛4000輛,其中個人擁有3600輛。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黨組織建設 1951年1月袁協度加入中國共產黨, 是該村第一名中共黨員。1953年,中共城陽村第一屆支部委員會成立,袁協度任書記。1956年10月成立第二屆村黨支部委員會,袁協佼任書記。1984年袁秩民任黨支部書記,1987年11月改建黨總支委員會,1993年改建黨委,袁秩民任黨委書記,張會慶、宮振廷、李明勝、袁協愛任副書記,委員張桂蘭、孫允國、袁欣盛、陳新安,張桂蘭兼任紀委書記。多年來,黨委十分重視加強自身建設,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連續多年被評為山東省和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00年黨委下轄12個黨支部,共有黨員283名。

村莊建設

村內街道不整,雨天泥濘難行,村民住爛不堪。建國後,村民住房和街道面貌有所改變。70年代,村容、村貌、街道、農戶住房有明顯變化。改革開放以後,為經濟的發展和加快該村城市化建設的步伐,1990年,該村投資142.5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村委辦公樓,1991年,在新規劃區內建起了第一批8幢五層居民樓。 1991年~2000年,先後投資1億元建起48幢五層居民樓,總面積152628平方米,1365戶村民搬入新居。2000年,累計投入9700萬元,用於村容村貌建設和村內街道的硬化、美化、綠化和亮化,村民居住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1987年開始,該村連年被青島市委、市政府評為模範村莊。

基層組織

1953年成立互助組,1955年辦初級社,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10月成立城陽人民公社城陽大隊,袁著寶任大隊長,下設16個生產小隊。 1982年,城陽大隊改建城陽村民委員會,袁憲進任村主任。1999年3月,首次由村民選舉城陽村村民委員會, 委員由7人組成,張會慶任主任,副主任孫允國、袁波友,委員張桂蘭、陳新安、牛翠寧、任敦照。1980年以來,村民委員會連續多年被評為山東省和青島市模範村民委員會。

集體福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70年代末80年代初,村民用上了自來水。1995年開始,全村對60歲以上的老人實行養老補助金制度,凡年滿60周歲以上每人每月110元,年滿76周歲以上每人每月130元,年滿86周歲以上每人每月600元,年滿96周歲以上每人每月800元。村民在村辦企業就業的實行農村養老保險。對原退職幹部實行最低保障制度,2000年對擔任過村黨支部書記職務的由每月900元提高到1800元, 擔任過副書記職務的由每月600元提高到900元,擔任過委員職務的由每月500元提高到800元,擔任過生產隊長、企業廠長職務的由每月4 00元提高到700元; 現役義務兵優撫費由原每人每年8000元提高到9600元;村民在拆遷舊房住樓房過程中按時搬遷的, 給予拆遷戶一次性獎勵金19900元。為了增強村民文明意識, 提高村民素質,1997年,該村設立了100萬元的精神文明獎勵基金,獎勵精神文明建設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對年內不出現違法違紀、違反村規民約的村民給予300元的獎勵金。2000年,精神文明獎勵基金增加到580萬元。1987年以來,該村連續被評為青島市文明村莊標兵。

著名人物

袁耀然

字伯旭,號漢城。生卒年月不詳。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歷任湖南安仁縣令、廣西道監察御史、江西九江府知府等職,居官清廉,政績卓著。崇禎末年,退職還鄉,其父袁三重,贈監察御史銜。其子袁肇基,清初任河陽知縣,有《雪航近草》著述傳世。

牛淑宏

(1881~1948) 名寬慶。1910年起先後畢業於山東省教員養成所、山東省簡易師範學校。曾在膠縣師範講習所任職。1917年任即墨縣師範講習所所長。由於教學成績卓著,被選為即墨縣教育會會長。1919年捐獻巨款,並至鄰村募捐,倡導在城陽村設立即墨第六高等國小, 1920年6月,學校建成開學,開創城陽地區近代教育的先河。牛氏提倡男女平等,動員女子上學,在城陽村曾創辦過女子國小。

袁秩民

1953年2月出生,197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本科學歷,現任中共城陽鎮黨委副書記、城陽村黨委書記,青島民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1984年,任城陽村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至今。十幾年來,他牢記黨的囑託,把強村富民作為自己從政的本職,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和民眾,開拓創新,走出了一條共同富裕的文明之路。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始終走在城陽區乃至青島市前列。1990年被評為青島市優秀廠長、 經理,1992年連續9年被評為青島市優秀黨委書記,1993年連續8年被評為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 1994年被評為青島市國防建設十佳先進個人,1995年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模範,2000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評為青島市十佳文明市民,連續當選為青島市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

山東強鎮名村

山東省地大物博,鄉鎮、村屯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