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地區

吐魯番地區

吐魯番地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在北緯41°12′--43°40′,東經87°16′--91°55′之間,東臨哈密,西、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和碩、尉犁、若羌縣毗連,北隔天山與烏魯木齊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薩爾、木壘縣相接。地區南北寬約240公里,東西長約300公里,土地總面積69713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的面積為2085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總面積的4.2%。行政公署設在吐魯番市,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183公里。吐魯番地區成立於1975年,轄吐魯番市、鄯善縣、託克遜縣,26個鄉鎮。

基本信息

簡介

吐魯番地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地處天山東部山間盆地,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總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吐魯番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蘭新鐵路、國道312線橫貫東西,南疆鐵路、國道314線縱貫南北,吐—烏—大及託克遜縣—烏魯木齊高速公路均建成通車,是內地連線新疆、中亞地區及南北疆的重要通道。吐魯番地區成立於1975年,轄吐魯番市、鄯善縣、託克遜縣,26個鄉鎮,總人口60萬,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回、蒙、哈等36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7.1%,漢族占總人口的22.9%。吐魯番是新疆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

吐魯番地區自然條件獨特,資源富集,主要有三大優勢資源:一是光熱資源豐富。盆地內乾燥少雨,日照充足,無霜期達270天,全年日照時數為3200小時,優越的光熱條件和獨特的氣候,使這裡盛產葡萄哈密瓜長絨棉、反季節蔬菜等經濟作物,是新疆著名的瓜果之鄉。二是礦產資源種類繁多。現已探明65種礦產,石油、天然氣、煤炭、黃金、鐵、銅、芒硝、花崗岩、鉀硝石、鈉硝石、硼潤土等礦產儲量大、品位高,極具開發價值和潛力,是一個天然聚寶盆。三是旅遊資源豐富。吐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魯番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新疆著名的歌舞之鄉。全地區有國家3A級景區6家,5A級景區1家。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3處、有價值文物點179處。旅遊資源之富集居新疆第一,在國內也非常突出。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吐魯番地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在北緯41°12′--43°40′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東經87°16′--91°55′之間,東臨哈密,西、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和碩、尉犁、若羌縣毗連,北隔天山與烏魯木齊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薩爾、木壘縣相接。地區南北寬約240公里,東西長約300公里,土地總面積69713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的面積為2085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總面積的4.2%。行政公署設在吐魯番市,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183公里。

地勢地貌

吐魯番地區是天山東部的一個東西橫置的形如橄欖狀的山間盆地,四面環山。

盆地西起阿拉山溝口,東至七角井峽谷西口,東西長245公里;北部為博格達山山麓;南抵庫魯塔格山,南北寬約75公里。

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在這裡發現了遠古時期的魚類和恐龍化石,證明這裡曾是一片大海,由於地殼運動,逐漸變為陸地,盆地開始形成。吐魯番盆地經歷了地質年代的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第四紀,是一個逐漸凹陷的古老盆地,特別是在距今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期間,盆地北緣的博格達山急劇上升,而盆地南北緣的庫魯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較小,兩山之間斷裂陷落,最終形成了北高南低、西寬東窄的不對稱盆地。中部有火焰山和博爾托烏拉山余脈橫穿境內,把本地區分成南、北兩半。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國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僅次於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約旦死海,為世界第二低地。鳥瞰吐魯番盆地,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以艾丁湖為中心,呈環狀分布的地形,由三個環帶組成。最外一環由高山雪嶺組成,北面橫亘著博格達山,高聳入雲,終年白雪皚皚;南邊有庫魯塔格山;西面有喀拉烏成山;東南有庫姆塔格山;可謂四面群山環抱。盆地中環是長期以來山嶺風化剝蝕,由流水搬運下來的戈壁礫石帶。盆地的第三環帶是最具生命力的、誘人的綠洲平原帶。這裡大部分屬於山傾斜平原,堆積著大面積細土質沖積物,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因火焰山橫臥在盆地中央,使潛水位抬高,在山體的南北緣形成一個溢出帶,造就了南、北兩部分綠洲,成為吐魯番盆地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基礎。吐魯番盆地山區面積為9850平方公里,平原面積為59863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吐魯番地區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暖溫帶荒漠氣候,日照充足,熱量豐富但又極端乾燥,降雨稀少且大風頻繁,故有“火洲”、“風庫”之稱。這裡全年日照時數為3000-3200小時左右,比我國東部同緯度地區多1000小時左右,太陽年輻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比同緯度的華北、東北地區多15-20千卡/平方厘米,僅次於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氣溫13.9℃,高於35℃的炎熱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極端高氣溫為49.6℃,地表溫度多在70℃以上,有過82.3℃的紀錄。當地素有“沙窩裡烤熟雞蛋”、“石頭上烤熟麵餅”之說。冬季極端最低氣溫-28.7℃;日溫差和年溫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積溫5300℃以上,無霜期長期達210天左右。由於氣候炎熱乾燥,這裡乾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有16.4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3000毫米以上。

優勢資源

一是光熱資源豐富,盆地內乾燥少雨,年降雨量16毫米左右,年蒸發量3600多毫米,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3200小時,10℃以上有效積溫5300℃以上,無霜期達210天。優越的光熱條件和獨特的氣候,使這裡盛產葡萄、哈密瓜、長絨棉、反季節蔬菜等經濟作物。
二是礦產資源種類繁多。現已探明65種礦產,石油、天然氣、煤炭、黃金、鐵、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銅、芒硝、花崗岩、鉀硝石、鈉硝石、硼潤土等礦產儲量大、品位高、極具現實開發價值和潛力。其中,石油總資源量為15.75億噸,天然氣總資源量為3650億立方米,吐哈油田年原油生產能力300萬噸,去年生產155萬噸,天然氣10億立方米。鉀硝石、鈉硝石是我國僅有的硝酸鉀、硝酸鈉資源,為世界第二大鉀硝石、鈉硝石礦產地。全地區煤炭資源遠景儲量1340.97億噸,年開採量110萬噸。吐魯番地區花崗岩儲量大、成色好。目前,全地區年生產荒料2萬多立方米,加工板材31萬平方米,“鄯善紅”已成為全國名牌產品。
三是旅遊資源豐富。吐魯番現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3處,有價值文物點189處。旅遊資源之豐富和集中居新疆第一,在國內也非常突出。

民俗文化

吐魯番是維吾爾族文化兩大中心之一。吐魯番生活著35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總人口的69%,民族風情濃郁。在音樂、舞蹈、服飾、禮儀、宗教和生活習俗、建築風格等各個方面,都獨具魅力。吐魯番人熱情奔放,能歌善舞,納孜庫木、麥西來甫、吐魯番木卡姆……嗩吶聲聲,鼓聲咚咚,男女老幼,邊歌邊舞,創造了濃郁多彩的民俗文化。

歷史沿革

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類活動。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當時人們以狩獵、採集為主。進入奴隸社會後,生產方式逐漸轉變為以農業為主,並漸漸在吐魯番盆地定居下來。據《史記》的記載,生活於吐魯番盆地一帶的土著居民是姑師人。他們在吐魯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師)後稱車師)國、狐胡國、小金附國、車師後城長國車師都尉國。西漢時期,中國北部的匈奴控制著西域大部,並不斷侵擾漢朝。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派張騫出使西域,聯合西域各國,以斷匈奴的“右臂”。“姑師”之地是開闢西域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由此,西漢王朝與匈奴對“姑師”展開了長期的反覆爭奪。
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漢遣將軍趙破奴及王恢率騎數萬克樓蘭,破姑師。姑師改稱車師,臣屬於西漢王朝。車師以博格達山南北形成車師國。不久,匈奴又控制了車師。漢武帝天漢三年(前99年),漢以匈奴降將介和王成娩為開陵侯,率樓蘭國兵擊車師,匈奴遣右賢王率數萬騎救援,漢兵敗歸。漢征和四年(前89年),漢又派開陵侯率樓蘭等六國兵共圍車師,車師王投降漢朝。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匈奴重新占領車師,派四千騎兵在此屯田。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漢朝與烏孫聯兵從東西夾擊匈奴,車師屯田匈奴兵驚懼逃走。車師又屬漢。之後車師王與匈奴聯姻,漢又失車師。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漢侍郎鄭吉率兵攻占車師交河城,派駐士兵300人屯田車師。匈奴派兵再次爭奪。漢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漢放棄車師。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內亂,匈奴日逐王率眾降漢。車師之地隨之歸屬漢朝。這五次重大的車師之爭,史稱“五爭車師”。西漢在統一西域的同年(前60年),在西域設立都護府,鄭吉為首任都護。從此,西域歸入漢朝版圖。車師歸漢後,漢“分以為車師前後王及山北六國”,把原來車師人的領地按地理形勢劃分為八國,其中車師前國在博格達山南現吐魯番境內。《漢書、西域傳》載“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今吐魯番市交河故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去長安長八千一百五十里,戶七百,口六千 五十,勝兵千 八百六十五人”。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車師前國已全部吞併了吐魯番境內諸國,交河城成為吐魯番第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漢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漢朝在車師前國設定戊已校尉,駐交河城,掌管西域屯田事務。漢鹹帝陽朔四年(前21年),戊已校尉移駐高昌壁(今吐魯番市高昌故城)。東漢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後,匈奴反漢圍攻車師,匈奴與漢朝又反覆爭奪。戊已校尉隨之幾經撤回、恢復。東漢安帝延光二年(123年),西域長史班勇率兵五百出屯柳中(今鄯善縣魯克沁),攻克車師。124年,復置戊已校尉。晉朝,車師前國歸晉,晉朝戊已校尉仍設在高昌。西晉滅亡後,涼州(今甘肅武威)形成了張氏割據政權。東晉鹹和二年(327年),前涼王張駿攻占高昌,擒獲叛將戊已校尉趙貞,始置高昌郡,立田地縣。隸屬沙州(今甘肅敦煌)。東晉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符堅滅前涼。高昌郡屬前秦、隸屬涼州。東晉太元十年(386年),奉命西討龜茲(今庫車)的前秦大將呂光入破伊吾關、攻占涼州,建後涼。高昌、車師前國屬後涼。公元394年,呂光遣其子呂覆為西域大都護、鎮守高昌。東晉安帝隆安一年(397年),沮渠男成推後涼建康(今甘肅酒泉西南)太守段業為大都督,涼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璽,占據高昌。東晉隆安四年(400年),李高建立西涼,在高昌設郡。車師前國臣屬西涼。東晉義熙八年(412年),沮渠蒙遜建立北涼。公元420年,北涼主沮渠蒙遜攻滅西涼,高昌易主北涼,車師前國向其稱臣。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滅北涼,闞爽自立為高昌太守。北涼殘部西奔鄯善(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今若羌縣境)。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北涼殘部在沮渠無諱的率領下,攻占高昌,於翌年改元承平,號涼王。並西攻車師前國。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車師前部王伊洛隨魏軍西征,留子歇守國。沮渠安周與柔然聯兵圍攻車師前國交河城,車師兵敗,西奔焉耆,車師前國亡。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柔然滅高昌,冊立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城為國都,建立了一個漢族地方王朝。高昌城成為吐魯番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從闞伯周開始,吐魯番進入高昌王國時期。魏文帝太和五年(481年),高車首領阿伏至羅立張孟明為高昌王。公元496年,高昌人殺張孟明,另立馬儒為王。公元501年,馬儒內徙,高昌舊人戀土,不願東歸,遂殺馬儒而立麴嘉為王。麴氏高昌王國,曾先後依附於柔然、高車、突厥,臣服於北魏、西魏、周和隋,並受其冊封。王國建置為郡,縣、城制,縣下設鄉,鄉下設里。唐滅高昌時,高昌王國有交河、田地、南平3郡;白蘇、永安、無半、鹽城、柳婆、始昌、林、新興、龍泉、安昌、酒泉、威神、橫截14縣;高寧、臨川、寧戎、永昌、諸城、篤進、東鎮7城。唐貞觀十三年(639年)高昌叛唐,投西突厥,阻斷西域通道。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滅高昌,高昌王國結束了180年的歷史。
公元640年,唐派吏部尚書候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師伐高昌。平定高昌後,設西昌州,改為西州,實行縣(鄉)、里制,下轄五縣。高昌縣柳中縣、交河縣、天山縣(今託克遜縣境內)、蒲昌縣(今鄯善縣境內)。唐置西州的同年,設安西大都護府於交河城,以喬師望為首任安西都護兼西州刺史。安西大都護府領轄22個都督府,118個州。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安西大都護府遷至龜茲。唐永徽元年(651年),復撤回西州。唐顯慶三年(658年),再次遷龜茲。西州改置為西州都督府。唐龍朔二年(662年),吐蕃軍隊進入西域,開始了與唐長年的西域爭奪。唐鹹亨元年(670年),吐蕃與西突厥聯兵攻陷西域十八州,唐放棄安西四鎮,退守西州。唐昌元年(689年)安西大都護府復移至西州。唐長壽元年(692年),又遷於龜茲。唐開元二年(714年),唐置天山軍於西州境。唐天寶元年(742年),改西州為交河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又恢復西州原建置。唐貞元六年(790年),吐蕃與回鶻爭奪北庭(今吉木薩爾),吐蕃占北庭。隨後,攻占西州。吐蕃 與回鶻對西州進行了長年反覆的爭奪,最終回鶻控制了西州。
唐鹹通七年(866年),北庭回鶻仆固俊克西州,建立以高昌為中心的高昌回鶻王國,國都高昌城。史稱“西州回鶻”或“高昌回鶻”。高昌回鶻先後臣屬於遼、宋、西遼。元太祖四年(1209年),高昌回鶻殺西遼派駐高昌回鶻國的“國監”,歸附蒙古。高昌回鶻王國稱為畏兀兒王國,保留亦都護王治。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諸子,高昌亦都護保持原轄地。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吐魯番地區元朝於畏兀兒地置斷事官。1275年,察合台汗國汗都哇與海都聯兵反元,率兵十二萬,圍攻火州(高昌故城)長達六個月。畏兀兒亦都護火赤哈兒的斤將其女送於都哇,叛軍解圍而去。之後,都哇又圍攻火州。火州陷落。火赤哈兒的斤退守哈密力,哈密隨之攻陷。火赤哈兒的斤戰死,其子紐林的斤率部東奔甘肅永昌。高昌回鶻王國名存實亡。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在畏兀地初設提刑按察司,1281年撤銷。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交鈔提舉司,專理至元鈔發行和管理。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設火州宣慰司,掌管軍民事務。元大德三至六年(1299-1302年),都哇控制了火州。元大德十年(1306年),海都之子察八兒向元朝投降,叛亂告終。火州歸元朝直接管轄。至順元年(1330年),元朝復立總管府於火州。元末,吐魯番分為柳城、火州、吐魯番三部,皆設萬戶府達魯花赤,吐魯番地名第一次出現。
元至正七年(1347年),東察合台汗國攻占吐魯番、火州、柳城。吐魯番、火州、柳城臣屬東察合台汗國,並朝貢於明王朝。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吐魯番地面也密力火者吞併火州、柳城,稱王。王都安樂城(今吐魯番市東郊安樂故城)吐魯番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開始在現今的吐魯番市形成。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阿黑麻在東察合台汗國東部的吐魯番稱汗,建都吐魯番(安樂城)。明隆慶四年(1570年),葉爾羌汗國占領吐魯番,吐魯番屬葉爾羌汗國。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準格爾汗國曾一度控制吐魯番,與清朝反覆爭奪。清雍正十年(1732年),準格爾進攻吐魯番,額敏和卓不敵,率部八千餘人遷入甘肅瓜州(今甘肅安西)。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平定準格爾,吐魯番屬清王朝。1756年,額敏和卓率部遷回魯克沁(今鄯善縣魯克沁)。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封額敏和卓為郡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置辟展(今鄯善縣城)辦事大臣及同知,隸甘肅布政司。建吐魯番六城:辟展(今鄯善縣城)、吐魯番城(今吐魯番市東南)、魯克沁、色更木(今勝金)、哈喇和卓、託克遜。辦事大臣駐辟展。設辦事大臣後,吐魯番實行軍府制與扎薩克制並行,扎薩克由郡王擔任。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設辟展巡檢。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辟展辦事大臣改為吐魯番領隊大臣,及同知,移駐廣安城(今吐魯番市老城),行政中心移至今吐魯番市。清同治九年(1870年),浩罕汗國阿古柏侵占吐魯番、辟展、託克遜各城,在各城建回城。清光緒三年(1877年),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清收復吐魯番、辟展、託克遜。清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吐魯番直隸廳成立,轄今吐魯番、鄯善、託克遜範圍。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辟展巡檢改置為鄯善縣,隸屬吐魯番廳。民國時期,扎薩克制廢棄。
民國初年,吐魯番地區仍沿襲清建置。民國二年(1913年),吐魯番直隸廳改置為吐魯番縣,轄今吐魯番市、託克遜縣範圍。同與鄯善縣隸屬迪化道(今烏魯木齊)。民國九年(1920年),吐魯番縣、鄯善縣屬焉耆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縣公署改為縣政府,縣知事改為縣長,縣下設鄉,改鄉約為農官。民國十九年(1930年),置託克遜設治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推行縣、區(鄉)制。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置託克遜縣。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後,吐魯番、鄯善、託克遜三縣先後隸屬迪化行政區,迪化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國民黨政府推行鄉(鎮)、保(甲)制。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吐魯番縣共有3鎮、9鄉、68保、795甲;鄯善縣2鎮、5鄉、24保、196甲;託克遜縣1鎮、3鄉、20保,120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9月25日、26日新疆國民黨通電起義,吐魯番、鄯善、託克遜三縣和平解放。1950年,三縣廢除保(甲)制,建立人民政權,實行區(鄉)、村制。1950年,三縣共劃區12個、鄉48個。吐魯番縣轄區5個、鄉16個。鄯善縣轄區4個、鄉16個;託克遜縣轄區3個、鄉16個。1950年至1957年,三縣隸屬迪化專署(後改為烏魯木齊專署)。1958年,改區(鄉)制為社(鎮)、隊制。1958年至1969年,三縣屬自治區直轄縣。1970年至1974年,吐魯番縣、託克遜縣隸屬烏魯木齊市。鄯善縣隸屬哈密地區。1975年7月,吐魯番地區成立,轄吐魯番、鄯善、託克遜三縣,共有鎮3個,公社17個,園藝場2個。吐魯番縣轄鎮1個、公社7個、園藝場1個;鄯善縣轄鎮1個、公社6個、園藝場1個、託克遜縣轄鎮1個、公社4個。1984年,全地區推行鄉(鎮)、村制。同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吐魯番縣改置為市。現吐魯番地區轄吐魯番市 、鄯善縣、託克遜縣。共有鎮10個,鄉15個,民族鄉1個,街道辦事處2個。吐魯番市下轄老城路辦事處、高昌路辦事處,七泉湖鎮大河沿鎮亞爾鄉艾丁湖鄉、三堡鄉、二堡鄉、葡萄鄉、勝金鄉、恰特喀勒鄉。鄯善縣下轄鄯善鎮、魯克沁鎮、連木沁鎮、鄯善火車站鎮、七克台鎮,東巴扎回族鄉辟展鄉、達朗坎鄉、迪坎鄉、吐峪溝鄉。託克遜縣下轄託克遜鎮、庫米什鎮、克爾鹼鎮,夏鄉、郭勒布依鄉、伊拉湖鄉、博斯坦鄉。

行政區劃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吐魯番地區轄1個縣級市(吐魯番市)、2個縣(鄯善縣、託克遜縣)。
吐魯番地區 面積69620平方千米,人口58萬人。
吐魯番市  面積13690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郵編838000。
鄯善縣 面積39759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郵編838200。縣人民政府駐鄯善鎮
託克遜縣 面積16171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郵編838100。縣人民政府駐託克遜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前景目標

[吐魯番地區“十一五”奮鬥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0.47億元,年均增長16%;固定資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地區
產投資力爭突破4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2.6億元,年均增長16%;三次產業比重由“十五”末的10.56:67.87:21.57調整為6.46:75.37:18.17;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2200元,年均增長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18元,年人均增加270元。

[2006年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133億元,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長7%;第二產業增長15.15%;第三產業增長15.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28億元,增長20%,地方屬財政收入增長16.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02億元,增長12.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70元,達到3938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05‰以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哈密地區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和田地區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喀什地區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塔城地區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直轄行政單位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