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藝術館

皇城藝術館

皇城藝術館坐落於北京天安門東側的菖蒲河公園內,是一座以研究明清皇城歷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廣中國經典藝術、促進世界文化交流為宗旨,集研究、發掘、展示、傳播北京明、清皇城歷史文化、收藏中國歷史文物、展示世界藝術作品等功能於一身的國有綜合性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

皇城藝術館皇城藝術館
皇城藝術館作為北京市政府的重點項目和明清北京皇城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2年初開始籌建,同年9月主體建築落成。2002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同志視察了籌備中的皇城藝術館,並親筆為皇城藝術館題寫館名。2003年6月20日皇城藝術館隆重舉行了開館典禮,正式對外開放。

皇城藝術館自開館以來先後主辦了《皇城風情展》、《帝京拾趣——北京城歷史文化圖片展》等多個歷史文化類主題展覽,並承擔了《畢卡索•紫禁城——畢卡索北京藝術大展暨畢卡索時尚藝術季》、《讓•米歇爾•巴斯奎特紙本作品回顧展》《義大利繪畫400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巨匠原作展》等多個大型國際文化交流展覽,接待了包括各級領導、各界專家和國際友人在內的海內外觀眾三十餘萬人參觀,先後編撰了多種書籍,為填補國內皇城研究的學術空白,弘揚民族精神,傳播北京文化,展示世界經典藝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歷史沿革

清北京皇城簡介清皇城四周共七個門,除了正南面的大清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和天安門外,東、西、北三面各開一個門,東門叫東安門,西門叫西安門,北門叫地安門。門基為青白石座,紅牆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面闊七間,三明間有三對金釘,東西四暗間為值班房,地安門兩側有雁翅排房。

皇城內不準老百姓居住,除了南部較大的社稷壇和太廟外,其它也都是供奉宮廷生活和管理皇家日常事務的各衙門機構,如地安門內有內官監、蠟庫、米鹽庫、織染局等,西安門內有西什庫、經版庫等。東安門內有明英宗住過的小南城,有御用資料庫皇史宬、光祿寺和瓷器庫等。

明北京皇城簡介

明皇城在宮城的外面,周圍18里,有六門;正南為大明門(清改為大清門),大明門東轉為長安左門,西轉為長安右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北安門(清改為地安門)。承天門內東西朝房兩旁,布置了“左祖右社”的太廟和社稷壇。這樣的布置改變了元朝“左祖右社”遠離皇城的布局,使太廟與社程壇緊連著皇宮。

承天門前有一條寬闊的御道,兩旁有聯榴通脊的千步廊,組成“T”字形廣場。廣場兩側宮牆的外面,左文右武,對稱地排列著中央政府的主要官署,從而改變了元大都城內中央衙署分散的布置。這樣,宮前的中央官署和“左祖右社”,宮後的御苑,宮左的皇史宬,宮右的太液池等,都圍在皇城之內。

元大都皇城簡介

元大都(1206——1368)皇城的建設參考了金中都的建造特點,元大都的皇城坐落在大都城南方偏西的位置上,以太液池為中心,東岸建有大明殿為主的宮城,宮城後面為御苑。西岸建有以光天殿為主體的隆福宮和以興聖殿為主體的興聖宮,以及西苑,在皇城內還建有仿照瑤池仙境的瀛州(今團城),在大小宮殿,還建有負責警衛的

宿衛直廬,負責飲食的庖人,酒人之室,負責縫紉女紅之室,以及各種儲物的倉庫,辦事的衙門等。

金中都皇城簡介

皇城開四門,北為振辰門,東為宣華門,南為應天門,西為玉華門。皇城中建有供皇帝遊玩的西湖(現蓮花池)。金中都的皇宮優美非凡,金中都皇宮建築群“為古今冠”它將北宋汴京宮殿建築的精華移植到北方。金中都皇城的建築布局直接影響以後元、明、清三朝皇城的格局,如在皇城前建有“千步廊”,後來元大都、清北京城皇城前都建有“千步廊”,金中都皇城的建設實際為開闢元大都和明清皇城建設的先河,它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建築概說

皇城藝術館位於北京市中心,明清皇城之內,明代皇家園林的舊址之上,其館舍建築為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式建築,青磚灰瓦朱漆大門,館內庭院草綠竹青,建築整體古樸怡然。整個館舍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展廳面積2500平方米,分地上、地下兩層。館內恆溫恆濕,設有紅外監控電子報警氣體滅火煙感門禁噴淋錄像監視系統等先進的文物保護設施,具備防火、防盜、防潮、防蛀等功能。符合“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的相應技術條件。

文化底蘊

北京的皇城根與黃城根

皇城藝術館皇城藝術館
明清的北京皇城有四座城門,南為天安門,北為地安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皇城周長號稱“十八里有奇”。皇城周圍的道路總長度也是“十八里有奇”。皇城正面為天街御道,稱長安街,日本侵華期間,曾改名為三座門街。皇城東西兩側、皇城北側,沿著皇城走向的街道,稱為東皇城根、西皇城根、北皇城根。清代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稱皇城北側之道為“地安門東夾道”和“地安門西夾道”。昔日“皇城為皇上寢居”,“悉為禁地,民間不得出入。”皇城根的主要用途是利於皇城與民間的防衛分隔,供士兵巡護。車馬稀少,交通流量不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民國年間,遂將皇城根改為黃城根。最近北京正在興建的平安大道,從平安里到寬街地段,在民國年間出版的《北京地圖》上,標註的就是“北黃城根”。昔日的皇城夾道如今變成了四通八達的第二條長安街——平安大道。

“四九城”

是四面城牆,“九個城門”的意思,此說有待商榷。

北京城自明代後形成“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建設格局。“里九外七皇城四”是指北京內城有九座城門,外城有七座城門,皇城有四座城門。內、外、皇城統一划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行政區。清代統治者推行民族歧視政策,將漢民全部驅至外城居住,騰出內城住八旗軍隊及所攜家眷(直至中後期,方有高級漢官被特賞內城居住,如劉墉劉羅鍋的父親劉統勛)。這樣,一個北京城被人為地劃分成兩部分,內城成為軍事駐防地兼家屬區,外城則是單純的居民區。內城、外城涇渭分明,旗人、民人界限森嚴。當時的八旗很為自身的特權地位自豪,稱自己的所居地為“四九城”,來標明自己是拱衛紫禁城的高於他人的特殊群體,以區別居住在外城的民人。

館藏

皇城藝術館2003年對外開放。以皇城歷史文化為主題,全面展示北京明、清皇城衙署、壇廟、胡同、御庫、園囿以及拱衛服務等風物風情。
藝術館外型為傳統民居建築,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展覽面積2500平方米。基本陳列為“皇城文化風情展”,以明、清皇城歷史遺蹟為主線,通過文物與資料的展示,再現昔日皇城的建築、寺廟、御庫、水系、護衛、戲劇、養殖、製造、市井等皇城文化。


展陳項目有“建築與規制”、“皇城寺廟文化”、“皇城衙署與胡同”、“服裝服飾”、“皇城水系”、“皇城護衛”、“貢品”、“皇城養殖文化(主要展示“養鴿”系列)”與“皇城製造文化(家具系列)”。
展品有《康熙南巡圖》畫卷、掌儀司收藏的《光緒大婚檔案》畫卷、歷代玉牒、裝載皇家檔案的金匱、明清古典家具和觀賞鴿等。
館藏精品有銀燒藍望遠鏡、透明琺瑯錦袱紋瓶、銅鍍金鏤空如意、畫琺瑯蝠壽紋攢盒、畫琺瑯大吉葫蘆瓶、銅鍍金倭角攢盒等。藝術館曾舉辦《〈帝京拾趣〉老北京城歷史文化圖片展》、《〈畢卡索•紫禁城〉畢卡索藝術大展》等展覽。

使命

皇城藝術館皇城模型
發掘、研究北京皇城文化,不斷填補國內皇城學術空白;
弘揚、傳播北京城垣文化,為推動北京國際化大都市建設貢獻力量;
徵集、收藏中國歷史文物和世界藝術精品,供研究、展示和教育使用;
策劃國際水平展覽,把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引入北京,營造北京的多元文化環境;
通過各類展覽與活動,促進國際間的文化藝術交流;
整理並推廣中國本土藝術家的創作成果;
與各類大、中、國小和國內外教育機構緊密合作,配合學校開展針對學生的社會教育
與各類藝術機構建立夥伴關係,組織各類藝術活動,把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藝術推薦給社會公眾;

理想

通過徵集歷史文物、收藏藝術精品、開展學術活動、舉辦陳列展覽、普及文化教育、進行文化交流等,保護明清皇城文化遺產,提升公眾對文化藝術的欣賞能力,拓展公眾的文化視野,推廣中國歷史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並為弘揚民族精神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畢卡索的藝術

2005年3月26日由法國巴黎畢卡索基金會、義大利文化藝術中心授權,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東方現代藝術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單位主辦,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策劃中心和北京皇城藝術館共同承辦的《畢卡索紫禁城----畢卡索北京藝術大展暨畢卡索北京藝術季》在北京皇城藝術館正式開幕。

作為中法文化年的交流項目之一,本次展覽共展出了的畢卡索在不同時期創作的《大自然》《流沙》《塞萊斯蒂納》《卡門》《鬥牛》《貢戈拉的二十首詩》《可笑的男人》和《三角帽》8個系列265件版畫、素描及水彩畫作品,詳細展示畢卡索創作風格的轉變。是迄今為止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畢卡索作品展。

此次展出的畢卡索版畫全部來自全球惟一擁有畢卡索畢生大部分畫作的機構——法國畢卡索基金會。畢卡索基金會通過義大利文化中心和法國洛代沃博物館從歐洲各國私人收藏家手中將畫作租借而來,湊成完整的8個系列,在中法文化年之際遠渡重洋來中國巡展,作品的安全是此行的重中之重。兩百多幅畫作總估價超過1億元人民幣,它們都是從法國、義大利用特殊空運箱直接空運來華,在畫作抵達中國前,國外主辦方特別派遣安全人員對整個運送過程進行看管。皇城藝術館為了確保畫作安全,投入大量資金改造了館內的技防設備,增加了保衛力量,做到24小時監控,確保館內展品的安全。
皇城藝術館畢卡索的藝術

為使畫作的藝術魅力得到最大體現,主辦方對上下兩層的展館進行了重新布置。為了體現“畢卡索•紫禁城”的文化衝突效果,館內大部分展板都被設計成皇城牆特有的紅色,順著“紅牆”行進,還會經過一扇極具中國特色的挑檐大門。更有意思的是,展廳的頂部還懸掛了數十隻用綜合材料做成的白鴿,讓人不由得聯想起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和平鴿》。另外,中廳一進門處擺放了一扇磨砂玻璃屏風,上面的圖案是此次的參展作品《鬥牛》,等到太陽偏西時,陽光透過玻璃屏風,就會在地上形成清晰的《鬥牛》圖案。

為了更好的服務觀眾,主辦方在展出期間安排了一系列相關的藝術活動:為少年兒童舉辦“大師畫,我也畫”活動,請小畫家們對畢卡索的作品進行現場臨摹;邀請國內美術家進行現場版畫製作表演,舉行與畢卡索立體藝術相關的服裝秀和彩繪展示等等。鑒於以前類似展覽中出現過講解機數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主辦方此次還特別招募了數十名講解志願者作為畢卡索文化使者,屆時為入場觀眾免費提供作品介紹、問題解答等服務。
展覽在北京地區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在開展第一天,皇城藝術館就迎來了三千餘名觀眾參觀,其中既有美術學院的學生,也有白髮蒼蒼的老知識分子,甚至還有遠道而來的佛教僧人。根據主辦方計畫,展覽將於2005年5月26日結束。作為中法文化年的交流項目之一,本次展覽必將成為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的第一個高峰,也將為承載著數百年歷史文化的北京皇城中帶來一縷西方文化的別樣光彩。

老北京風貌

皇城藝術館老北京風貌
由北京東方文化集團和北京皇城藝術館聯合主辦的“帝京拾趣------北京城歷史文化圖片展”將於2004年8月在北京皇城藝術館內隆重開幕,這是繼2003年6月推出“皇城風情展”之後,皇城藝術館推出的又一個精彩紛呈的專題展覽,該展覽以明清北京城垣為基本主題,由城垣文化引申出昔日北京城的著名景點、重要建築、社會風情等各方面內容。通過近300張珍貴的北京歷史照片,反映昔日北京的各個側面,進而向參觀者展示北京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社會風情。

北京城是一座有著近3050年建城史的古城,拓盧龍燕薊之區,聚梯航擔簦之眾,人文淵蔚,財物阜充,曾作為金、元、明、清四朝的首都,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使北京擁有了豐富的歷史遺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社會風情。19世紀中葉,攝影技術從西方傳入中國。從那時起,不斷有一些來自不同國家、帶著不同目的的西方人手持相機來到了中國。雖然他們來歷不同,身份不同,但他們都相同的被北京這座美輪美奐、保存完好的近代中國都城所深深吸引了。

在他們的眼裡,不論是宮闕城池、府第園林,還是百姓居所、尋常巷陌都讓他們感到新鮮、奇妙,於是他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他們在北京所看見的一座座特色建築,一種種別樣風情。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各種關於北京的圖片、文字記錄風靡了全世界,各國都曾經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國、研究北京的熱潮。一本本關於北京的著作相繼面世,瑞典美術史學家奧斯伍爾德•喜仁龍的《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中國北京皇城寫真全圖》,美國阿林頓英國盧因森合作的《尋找老北京》,日本人小川一真的《清國北京皇城寫真貼》等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這些作品和其中豐富的圖文資料詳盡地反映了舊日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個側面,是了解、研究昔日北京的重要依據。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北京建城3050周年,皇城藝術館經過一年多的艱苦籌備,利用館內近1500平方米的展廳,特別推出了此次“帝京拾趣------北京城歷史文化圖片展”。為了籌備這個展覽,主辦方通過各種渠道蒐集了大量反映昔日北京城垣、建築和社會風情的舊照片,經過精心的篩選,選取了近300張珍品用於展出,其中一半左右的照片是建國以來基本沒有在國內各種媒體上公開發表過的,如前門內的關帝廟舊照、天安門前的彩牌樓舊照、永定門的彩色線稿圖、香山上的女子學校舊照等都是十分少見的。從時代上看,跨越了從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的近百年時間,這些內涵豐富、積澱厚重的照片資料傳遞著大量的歷史信息,為後人探尋舊都風情,研究京味文化,提供了許多重要的靜態實景線索。整個展覽按圖片內容劃分為兩大部分,即城牆城門和建築風情。通過這兩部分的展覽,主辦方力爭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感受到北京這座東方都城的無窮文化魅力,不管這些照片中傳遞的信息今天還是否存在,它曾經擁有的璀璨都已成為凝固的歷史,供現代人感悟和品味。

城牆城門部分是展覽的第一部分,這裡展出了舊日北京城四座城垣(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的城牆、城門、角樓、護城河等的歷史照片百餘張,其中一部分照片是取自奧斯伍爾德•喜仁龍的《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一書中的原照,拍攝時間均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和趣味性,將這些失去的建築以最為直觀、詳實的手段展示在世人面前。

皇城藝術館老北京風貌
建築風情部分是本次展覽的一個亮點,通過近二百張照片,反映了舊日北京的壇廟、園林、府第、商號、街巷民居和民風民情方面的歷史風貌。天壇先農壇雍和宮先蠶壇白塔寺圓明園頤和園玉泉山禮王府成王府樂家花園這些今天北京人或仍然熟悉或早已陌生的地名,都將在展覽中還以本來面貌。還有舊北京的書攤、古玩攤、香燭攤、絲繡、雕刻、叫賣等民風民俗都將真實的再現給所有的參觀者。

本次展覽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在展區中除了展出大量圖片外,主辦方還精心蒐集了許多實物穿插於展線之中,為展覽平添了幾分情趣。四合院的大門、老北京的鳥籠、房檐上的磚雕、門前的門墩這些最能代表舊北京的文化符號在這裡都被賦予了新的色彩。

為了服務觀眾,皇城藝術館特意編輯了展覽畫冊,讓觀眾更為直接、方便地獲取展覽中的資料。同時考慮到學生團體的理解和接受問題,特別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主辦方設計了拆裝斗拱等多個觀眾可以動手參與的項目,在沉重的歷史展覽中增添了幾分生機。

在展覽的籌備過程中,皇城藝術館得到了北京東方文化集團巨大的資金支持,以及東城區文化委員會等許多單位和眾多各界專家的熱心幫助。在此向在本次展覽籌備過程中一切向我們提供過支持、幫助的單位和個人表示感謝,同時還要特別向這些圖片的作者:奧斯伍爾德•喜仁龍先生、小川一真先生、赫達•莫里遜女士等,和一些沒有留下名字的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主辦方深知這樣的一次展覽遠遠不能展現昔日北京的全貌,但是我們在極力向每位觀眾展示一個真實的舊北京。正如朱家溍先生所說她是一座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可愛城市。

旅遊信息

皇城藝術館地理位置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菖蒲河沿9號

開放日期:全年開放

開放時間:9:00-16:30

特別推薦:1.皇城全景沙盤;2.皇城風情展

乘車路線:一線捷運天安門東站下;1、4、37、120、2、52、59、728、802、特1路均可到達

北京地區博物館

博物館百科
更多博物館百科,詳見 微百科:博物館百科。
博物館承擔著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和文化休閒娛樂功能,2008年3月28日第一批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創建、提升博物館詞條質量顯得至為重要。
首都博物館
北京警察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
慈悲庵
定陵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
國家動物博物館
海淀區博物館
韓美林藝術館
北京梅蘭芳紀念館
北京天文館
北京戲曲博物館
中國革命博物館
居庸關長城博物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
北京麋鹿苑博物館
北京民俗博物館
北京鐵路博物館
北京藝術博物館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北京蠟像館
大覺寺
曹雪芹紀念館
法海寺
恭王府
觀復博物館
郭沫若紀念館
歷代帝王廟
老舍紀念館
老甲藝術館
李大釗故居
首都博物館
坦克博物館
通州區博物館
團城演武廳
徐悲鴻紀念館
西瓜博物館
香山雙清別墅
正陽門
中國美術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
中國工藝美術館
中國古動物館
中國體育博物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
延慶博物館
炎黃藝術館
中國電信博物館
中國電影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華航天博物館
上宅文化陳列館
國際友誼博物館
古陶文明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
山戎文化陳列館
中華民族園
遼金城垣博物館
盧溝橋歷史博物館
明十三陵博物館
山戎文化陳列館
十三陵水庫展覽館
通州區博物館
香山雙清別墅
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北京文博交流館
北京百工博物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坦克博物館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
白塔寺文物保管所
保利藝術博物館
北京古觀象台
北京航空館
皇城藝術館
金台藝術館
中國法院博物館
中國航空博物館
北京晉商博物館
北京空竹博物館
北京老爺車博物館
北京大學地質陳列館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韓美林藝術館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
昌平區博物館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居庸關長城博物館
卡通藝術博物館
盧溝橋歷史博物館
李大釗烈士陵園
毛主席紀念堂
梅蘭芳紀念館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
密雲博物館
明十三陵博物館
茅盾故居
中國長城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攝影博物館
詹天佑紀念館
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圓明園展覽館
中國蜜蜂博物館
中國農業博物館
中國印刷博物館
中國紫檀博物館
中國醫史博物館
中國錢幣博物館
中國法院博物館
中國現代文學館
郭守敬紀念館[北京]
中山紀念堂[北京]
中國航空學會北京航空館
北京崔永平皮影藝術博物館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服飾博物館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
北京勵志堂科舉扁額博物館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
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市鐘鼓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通信電信博物館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博物館
北京御生堂中醫藥博物館
胡同張老北京民間藝術館
平西人民抗日鬥爭紀念館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
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
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
北京百年世界老電話博物館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
北京市東南城角角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
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北京龍徽葡萄酒博物館
北京鐘鼓樓文物保管所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北京市門頭溝區博物館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北京古代錢幣博物館
平西人民抗日鬥爭紀念館
平北抗日戰爭紀念館
十三陵水庫展覽館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文天祥祠文物保管所
中國馬文化博物館
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
中國印鈔造幣博物館
東韻民族藝術博物館
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何揚吳茜現代繪畫館
納蘭性德史跡陳列館
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蹟陳列館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