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曉風](/img/6/612/nBnauM3XxQTN1AjM3cDMxADN0ITMyUDNzYDMwADMwAzMxAzL3A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張曉風,筆名有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八歲後赴台灣,畢業於台灣東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曾得過吳三連,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創作歷程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一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為標誌,她以一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讚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盪、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張曉風(7張)(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你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誌,可視為由第一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你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裡作一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從一般女作家狹隘侷促的閨秀天地里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一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原文部分欣賞
不長不短的光陰里,偶然遇見的機緣里,自己拍照得來的花兒圖片也有一些了,除了聚眾組發的,還有一些單片片散漫在不同的資料夾里,每每看起,心生歡喜,一直覺著美覺著好,是花兒本真的那種美那種好。
喜歡將照片組圖發出,再配個勞什子標題出來,或續貂些詞不達意裝腔作勢的字,對自然的花兒而言,這似乎幾乎也成了一種近乎惡俗的態度,可自覺了的私我花心依然樂此不疲。於花兒,所有的語言文字圖片都不具意義,可於看到花兒的人,花兒就是遇見的全部意義。
所有的花兒都是無與倫比的美麗,但意識里也分明有個比較在:嫻靜的、歡快的,豪放的、婉約的,娟秀的、灑脫的,拙樸的、雅致的,富麗的、素潔的,明艷的、淡泊的,妖嬈的、端凝的,剛毅的、幽怨的,敦厚的、菲薄的,繁華的、簡約的,各有各的色澤、馨香,各有各的風格、情調,各有各的神采、韻致,各有各的意味、品質,又都具有嫵媚、樸素、朗潤、純淨、柔軟、飛揚、清明、清貞、清吉氣質,那是“精粹的、鮮艷的、凝聚的、集中的美”,均“漂亮得要命”,那還是我們最初與最後的愛戀,是我們永遠暮求的思無邪。
張曉風先生在她的《花之筆記》中寫道:“《詩經》有一個別名,叫葩經,使我覺得桌上放一部《詩經》簡直有一種破頁而出的馥馥鬱郁的香氣。”後又了解到:葩,《說文》言“華也”,華即“花”的古字,本義指草木之花,“謂花之麗采美盛。”唐代古文大家韓愈言:“《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後因稱《詩經》為葩經。
詩經、葩經,花的歌賦、詩的經典,花開為詩、詩意成經,將花之麗采寓詩意之美盛,將花之香味擬詩之氣韻,《詩經》的思無邪正與花兒的思無邪心脈相通、神氣相當,其光彩照世、清芬襲人,其榮曜春風、風華傳承,可真好。
人為什麼會那么喜歡花兒呢?我想,不止是因為花兒美,更因為美的東西還是一種品質一種理想一種希望一種信念,值得人追求,同時她還是一種善良一種慈悲一種神性,讓人又敬重又愛慕又欣慰又親切。
不喜歡花兒的人可真有否?反正我喜歡形形色色的所有的花兒,看見即神清氣爽、如意吉祥,格外地有著對這世界無法割捨的眷戀,想著若是對人如對花,又何來什麼醜陋虛偽陰險,那花花世界可真是開在人心坎兒上了。極贊同曉風先生的情懷:“我只願意愛鮮花,愛那明天就握不住的顏色、氣息和形狀——由於它明天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必須在今天用來不及的愛去愛它。我要好好的注視它,它的每一剎那的美其實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我愛花,也許不完全是愛花的本身,愛的是那份乍然相見的驚喜。”
台灣作家張曉風作品
台灣作家張曉風,,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名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本任務為台灣作家張曉風作品的解讀與欣賞 |
作家張曉風散文集
張曉風,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名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其散文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