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曉風,筆名有曉風、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八歲後赴台灣,畢業於台灣東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
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曾得過吳三連,中山國家文藝獎,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創作歷程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第一個段落以她於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為標誌,她以一個聰穎純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條清澈澄碧、纖塵不染的潺潺溪流。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台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讚辭說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纓絡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第二個段落,猶如小溪奔向了風雲激盪、愛恨交織、濁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鄉石》張曉風(7張)(1977)、《步下紅毯之後》(1979)至《你還沒有愛過》(1981)為標誌,可視為由第一個段落到第二個段落的過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時間幅度較長,《再生緣》(1982)也可視為是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從你美麗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廡漸趨廓大,猶如從湖泊遞變為壯闊浩渺的大海。我們姑且在這裡作一個假定,如果張曉風的散文創作在第二個段落就打住了,她雖然仍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從一般女作家狹隘侷促的閨秀天地里突破出來的闖將,但終究還不是一位擁有很大原創性光榮席位的散文大家。
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原文部分欣賞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層,而是在極深極深的內里。
它不常顯露,是很難用語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質素,我們只能偶爾透過直覺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從靈魂深處隱約傳來的呼喚。
總是在無法預知的時刻——或是從書頁間的一個段落,或是在人生長路上的一處轉折,那感動忽然來臨,我們心中霎時充滿了可能是伴隨著刺痛的狂喜,也可能是一種神聖而又甘美得無法言傳的戰慄。恍如有種悲憫從高處對我們俯視,又恍如重逢那消逝已久的美好世界,那生命最初始的對一切美好事物似曾相識的鄉愁是相對忘言,是很可能一說即錯的邂逅。
因為,這感知的“直覺”,也是種很難去界定的東西。我們只知道它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只能被激發,卻不能去刻意培養,更不會隨著年齡與知識的累積而增長。
它是“初心”,是上蒼分配給每一個個體的天賦,是讓我們在恰當的時刻能夠短暫地參透天機的觸角;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少,有人參透的範圍很深很廣,有人卻只分得一處小小的角落。
我想,我是屬於後者。
然而,即使僅只有一處小小的角落,我也常在那難得的時刻突然來臨時慌亂得不知所措,更不會用言語去清楚形容,非得等到時間慢慢過去,等到自己逐漸安靜下來之後,我才可能在燈下用文字來試著為那些已然消逝了的光影造像。
我多么希望,在不斷地衡量、判斷與取捨之後,能夠找到一種最精確的方式來表達出這種感動,以及我對於能擁有這種感動的生命的珍惜。
這就是我所有的詩以及散文的創作動機。
台灣的詩人向明說:“詩人越天真,寫出來的詩越可貴。”我深以為然。“天真無邪”如夏日初發的芙蓉,可貴的就是那瞬間的飽滿與潔淨,但是,人生能有幾次那樣的幸福?只要是不斷在成長著的人,心中就會不斷地染上塵埃。讀詩、寫詩,其實就是個體在無可奈何的沉淪中對潔淨飽滿的“初心”的渴望。我逐漸領悟,這“渴望”本身,也能成為詩質。
飽經世故之後的我們,如果能夠在滄桑無奈之中還堅持不肯失去天真,恐怕是更為可貴的罷。正如同向明先生大部分的作品,最令人低回之處,幾乎都是從這樣的基調上出發的。
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願意將我多年來發表過的文字選編成四冊出版。詩集《時間草原》,可說是到目前為止的最完整的全集。分成兩個部分——“月色滿山”與“邊緣光影”。以時間與主題為經緯,從最初的《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一直到最近才剛剛發表還沒有結集的許多首新作,都—一放了進去。(這是我在台灣還無法做到的事,因為我的詩集分屬不同的出版社,這么多年下來,出版社的負責人與我都已經成了好朋友,反而不太容易將所有的詩集合編成一本了。)
散文方面,則是依不同主題將我曾出版過的十二本散文選編為三冊,因此有許多取捨,只能說是選集。其中成生命的滋味》偏重於生命長路上的悲歡記憶。《意象的暗記》以小品為主,再加入關於創作上的經驗與反省。《我的家在高原上》是我從一九八九年秋天第一次見到原鄉之後,逐漸累積而成的收穫,文字加上攝影是我渴望能夠儘量完整地表達出那心中夢土的美麗與豐饒。
正如前面所說的,能夠把多年來發表過的文字重新整理,選編為一套合集,是我目前在台灣還不可能做到的事。
而前幾年在中國大陸上所印行的許多版本,其中頗有些雜亂失真之處,曾經對我造成過不少困擾。如今有了這一套四冊清楚整齊的選集,真是令我萬分歡喜,在這裡要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苦心與盛情,更要向每一位在出版工作上熱心相助的朋友們,獻上我最誠摯的謝意。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讀詩與寫詩,如今又重新成為我的依戀與渴望,我相信自己會慢慢地寫下去。也相信,在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奔波與浮沉,陷入與沒頂之後,那曾經飽滿潔淨的“初心”,依舊會在前路上安靜地引導著我,也許,有一天,我終於尋找到一種絕對精確的文字,終於描摹出那在極深極深的內里寂然端坐的生命本相,也是有可能的罷?
作家張曉風散文集
張曉風,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名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其散文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