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65年前,綿竹女子師範學校的校花劉婆婆嫁到了現在的家。那不是一場愛情,只是父親和年輕繼母為償還鴉片債完成的一次的交易。65年裡,她在這裡逃跑過,自殺過但她也在這裡養育了五女一男,繁衍著這個家族。65年,一個漫長的歷史,劉婆婆用所有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打成了一個生命的結,就是這個家。
但是在“512”這一天的兩分半鐘里,家突然破碎了。
地震後,劉婆婆每天都在廢墟里尋找覓拾……重組65年的生命歷史。但是她的重組州縣遭遇了自己的兒子。劉婆婆和兒子爭奪。劉婆婆離家出走。劉婆婆到弟弟家,女兒家躲避,尋找安慰。不管怎么出走,不管有多少怨恨,最終她還是要回到這片廢墟里。
這只是一個老災民面對災難態度的故事,一個82歲老人生命活力的故事,一個多少帶點中國家庭文化色彩的故事。
導演介紹
舒崇福,國家一級導演,中國視協理事,四川省視協副主席,現任成都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主任。兩次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立二等功二次。1992年開始從事電視劇導演、製片工作至今,拍攝了大量優秀的軍旅題材作品,在全國全軍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主要作品有:《突出重圍》(1999)、《國家使命》(2004)等,“5、12”地震後帶隊趕赴北川拍攝紀錄片和組織策劃電視劇創作,監製、編導了紀錄片《軍人和孩子》、《劫後》、《村民總理》。
回憶拍攝
![]() |
劫後 |
餘震中拍了3個月
記者聯繫到參與攝製的重慶笛女阿瑞斯影視傳媒公司的傅總,傅總說:“地震後第二天,我們就進入災區,冒著餘震,我們拍了三個多月,後來很偶然的發現了紀錄片中的主角劉婆婆,每天跟著她拍,沒想到她在重建家園的過程中,會發生這么多故事,就像一部電影一樣。劉婆婆樂觀的精神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現在他們搬進了新家,那天我打電話告訴她片子獲獎了,她只是很平淡的笑笑,讓我給她寄片子過去看看。”
《劫後》雖然未獲得很好的播出平台,但卻獲獎無數。據傅總介紹,此次在四川國際電視節上,該片就從上千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了兩大獎項,“現在韓國、法國等國家電視節都邀請我們去,並且已經入圍。想他們都是被片中反映的中國普通百姓面對大災難具有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和內在力量所感動。”傅總還透露,“我們目前正在和一些電視台交流,希望可以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這部片子。同時還打算發行碟片。”
故事背後
這是一個樂觀面對災難的故事,一個閃耀著82歲老人生命活力的故事,一個多少帶點中國家庭文化色彩的故事。
65年前,綿竹女子師範學校的校花劉婆婆嫁到了現在的家。那不是一場愛情,只是父親和年輕繼母為償還鴉片債完成的一次交易。65年裡,她在這裡逃跑過,試圖自殺過……但最後她在這裡養育了五女一男,繁衍著這個家族。青春美少的劉大小姐跌宕到2008年的5月12日,這一年,她已經是個虛歲83的高齡老嫗。 65年,一個漫長的歷史,劉婆婆用所有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打成了一個生命的結,就是這個家。
但是在“5•12”這一天的兩分半鐘里,家突然破碎了。
地震後,劉婆婆日日都在廢墟里尋找覓拾,重組65年的生命歷史。啥都沒了,重開爐灶新開鍋。但是她的“重組”首先遭遇了自己的兒子。兒子不喜歡那些已經破碎的東西,一次又一次把她撿回的東西扔掉。同時,在這個家裡婆媳關係也不好。於是,劉婆婆復活生命歷史的過程也成了“戰爭”過程。劉婆婆和兒子爭奪。劉婆婆離家出走。劉婆婆到弟弟家、女兒家躲避,尋找安慰。不管怎么出走,不管有多少怨恨,最終她還是要回到這片廢墟里。
獲獎情況
2009 第十五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亞洲紀錄片金獎
第15屆上海電視節人文類最佳紀錄片金獎
2010年12月獲得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評審團特別大獎。
2011年3月22日,第一屆亞洲“彩虹獎”電視頒獎禮在香港會展舉行,獲得最佳社會人民紀錄片。
台灣作家張曉風作品
台灣作家張曉風,,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名家。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香港浸會學院,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194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江蘇銅山人。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本任務為台灣作家張曉風作品的解讀與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