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瑪的婚禮》

《爾瑪的婚禮》

《爾瑪的婚禮》以紀實的手法大量展示了羌族的服飾、語言、樂器、舞蹈、飲食、勞動和婚俗。觀眾劉眾說:“羌族的美讓人驚艷、震前汶川的美讓人驚艷,山水和人成了亮麗的風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後觀看此片,更讓人感到一種難言的回憶。”

基本信息

簡介

《爾瑪的婚禮》海報《爾瑪的婚禮》海報

電影《爾瑪的婚禮》由青年導演韓萬峰執導,影片主角爾瑪由羌族女孩“天仙妹妹”飾演。導演韓萬峰介紹說,突如其來的地震,讓他們的家園和命運從此改變。而這部電影剛好是在地震前拍攝完的,全劇組當時拍下了地震的核心區“汶川、理縣、茂縣一帶”羌寨,無意中在膠片上為觀眾留下了不可複製的歷史記憶。

這部電影是中國影史上第一部表現當代羌族人生活的電影,帶有原生態少數民族風格。影片通過一個表現羌族的少女在即將舉行婚禮時所面臨的困惑和矛盾。觀眾能感受到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優美自然風光,從而引發我們對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思考。

劇情簡介

劇照劇照

生活在中國西部山區的美麗羌族姑娘爾瑪,18歲那年和鎮上裁縫多巴訂了婚,多巴的父母經常去爾瑪家催婚,希望爾瑪能早點嫁到他們家,爾瑪的父母每次徵求爾瑪的意見,爾瑪總是推辭。原來爾瑪愛上了鎮國小教英語的漢族老師劉大川。劉大川雖然家境貧寒,但姑姑是縣教育局副局長,自然有很多追求者。可是劉大川偏偏喜歡羌族少女爾瑪。爾瑪的父母尊重爾瑪的選擇,兩家人見面後商定當年十月一日舉行婚禮。大川的姑姑見了爾瑪後,非常滿意,許諾說等大川和爾瑪結婚後,要把爾瑪安排到縣裡國小當一名音樂老師,並且還要在縣城為他倆舉行一場熱熱鬧鬧的婚禮。

婚事臨近,爾瑪父母提出讓爾瑪按羌族風俗舉辦婚禮,為此爾瑪和大川有了分歧,大川很為難。

主演簡介

天仙妹妹天仙妹妹

天仙妹妹(1985年6月12日-),女,四川理縣人,羌族,羌族名字叫爾瑪依娜,漢名余紅艷。根據她自己的解釋,爾瑪是羌人的意思,依娜就是羌語裡的鍋莊(一種民族舞蹈)。2005年被TOM網網友冠以天仙MM稱號,成為網路名人。

精彩視點

影片拍攝於2007年6月,以距汶川十公里的理縣桃坪羌寨為主景區,兼有汶川、理縣、茂縣部分景點,保存了5.12汶川大地震前羌族文化和自然景觀的美麗景象。

該片是第一部反映羌族現實主義題材的故事片,不僅以羌語拍攝,以羌族演員為主角,更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羌族演員出演,展示了羌族神秘的釋比文化。該片通過表現一個羌族少女在即將舉行婚禮時所面臨的困惑和矛盾,將藝術的視角投射到國際上廣為關注的少數民族文化保護這一領域。影片以紀實的手法大量展示了羌族的服飾、語言、樂器、舞蹈、飲食、勞動和婚俗。不少觀眾認為,羌族的美讓人驚艷、汶川的美讓人驚艷,山水和人成了亮麗的風景。另外,羌族的三朵金花——網路金花爾瑪依娜,民族金花沙朗,企業金花龍小瓊三人在該片中也同時亮相,頗吸引觀眾的眼球。

拍攝花絮

導演韓萬峰導演韓萬峰

影片用清新洗鍊的鏡頭語言定格了桃坪羌寨及附近景區清麗脫俗的自然風光。山高谷深是這一地區的典型地貌,群山疊翠、谷壑險隘、遠處雪山峻朗,流水清澈、樹木蔥蘢、野花點點,碉樓青山相映,羌族人民就在藍天白雲自在地勞作生活,爾瑪與劉大川的愛情也在藍天白雲下自由地生長。

爾瑪一家所在的桃坪羌寨,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位於岷江上游雜古腦河畔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桃坪鄉,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其獨具建築魅力的碉樓,代表著古代羌族人民建築文化和建築智慧,被專家學者稱之為神秘的“東方古堡”。影片拍攝時,這個原始羌族村寨有98戶人家,仍然保持著古樸風情。透過爾瑪一家的生活場景、眾人在寨子中的行走、爾瑪奶奶等老婦人狹窄巷道的休閒與勞作,導遊的介紹、爾瑪母親與大川母親在寨子前的談話等,鏡頭陸續展現了羌寨的選址特點、整體布局和羌民族建築的功能分層以及造型特點,給人一種原始、質樸、醇厚的美。

作為人類特殊遺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特殊的內在規定:傳承性、社會性、無形性、多元性、活態性等,它根植於人所在的時空、周邊環境和社會活動中,影片中羌寨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與傳統建築群渾然天成的美麗風光,鋪開了羌族民間文化展示的最佳舞台

相關評價

影片的結尾耐人尋味。羌族傳統婚禮上爾瑪的甜蜜微笑與大川臉上的木然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而熱熱鬧鬧的羌族婚禮過後,影片出現“另一種結局”的字幕,貼著大紅喜字的中巴車滿載著大川、爾瑪、爾瑪的家人和親友往縣城開去,那裡正有一場隆重的漢族婚禮等待他們,這正是影片開始時的情景,大川掩飾不住的興奮與激動,爾瑪卻在車上沉沉睡去,影片戛然而止。前方的路上是什麼?這正是影片留給我們的思考。

5·12汶川大地震使桃坪羌寨和那片地區的羌族文化成為留在膠片上的美麗卻不可複製的歷史記憶,非物質文化在有形的影像中得以展現,使人理解,供人體味。經過歲月的磨鍊和現代文明的洗禮,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具有的原創性和不可再生性會進一步地顯現。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涵著奇珍異寶,是電影工作者發掘影視資源采之不盡的富礦;同樣,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宣傳、保護與傳承,電影工作者能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展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目前中國的電影題材出現了枯竭的跡象,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挖掘,無疑會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電影事業的全面繁榮。
《靜靜的嘛呢石》
《五朵金花》
《阿詩瑪》
《花腰新娘》
《香巴拉信使》
《買買提的2008》
《冰山上的來客》
《婼瑪的十七歲》
《劉三姐》
《走路上學》
《紅河谷》
《蘆笙戀歌》
《紅河》
《東歸英雄傳》
《益西卓瑪》
《孔繁森》
《青春祭》
《鮮花》
《綠草地》
《傲蕾·一蘭》
《聖地額濟納》
《卡德爾大叔的日記》
《草原晨曲》
《阿娜爾罕》
《達吉和她的父親》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農奴》
《額吉》
《天山的紅花》
《景頗姑娘》
《從奴隸到將軍》
《獵場札撒》
《現代角鬥士》
《騎士的榮譽》
《絕代》
《天上草原》
《鍬里奏鳴曲》
《錫林郭勒·汶川》
《尋找劉三姐》
《背上歌聲去遠方》
《牧人之子》
《美麗家園》
《爾瑪的婚禮》
《神秘的旅伴》
《尼瑪的夏天》
《哈森與加米拉》
《松贊乾布》
《騎士風雲》
《風雪狼道》
《孔雀公主》
《草原上的人們》
《金沙江畔》
《不當演員的姑娘》
《內蒙人民的勝利》
《愛在他鄉》
《奴隸的女兒》
《暴風中的雄鷹》
《摩雅傣》
《阿凡提》
《同心》
《最後的獵鹿者》
《應聲阿哥》
《黑駿馬》[電影]
《斯琴杭茹》
《藍色騎士》
《我們的嗓嘎》
《悲情布魯克》
《滾拉拉的槍》
《長調》
《季風中的馬》
《天脊》
《索蜜婭的抉擇》
《金玉姬》
《賽音瑪吉克的兒子》
《青檳榔之味》
《五彩路》
《吐魯番情歌》
《羌笛頌》
《成吉思汗的水站》
《浪漫的心》
《雲上太陽》
《荒漠中的獅子》
《蔚藍色的杭蓋》
《俄瑪之子》
《勐壠沙》
《走向太陽》
《尼瑪家的女人們》
《祖國啊母親》
《孔雀飛來阿佤山》
《心跳墨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