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介紹
作者:黃志龍(執筆)、次仁多吉、洛桑·次仁。總導演歐陽山尊。導演普布次仁、鮑黔明、蘆敬之、洛桑·次仁。
劇本發表於《劇本園地》1982年第1期,1984年6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單行本。1982年6月由西藏話劇團在北京首演。
創作思路
全劇共分8場,描寫公元7世紀初葉,吐蕃英主松贊乾布先後統一西藏地區各氏族部落後,為了穩定和鞏固統一的局面,振興民族的經濟、文化,立志改革圖強,同權臣尚朗和本教國師等保守、反動勢力展開鬥爭的事跡。
作者在創作中注意尊重歷史真實,同時又著眼於歷史與現實的聯繫,在松贊乾布一生的重大事跡中,選取他創文字、修法典這場鬥爭為主線,借歷史人物的英雄行為,在思想上給現代人以啟迪,使劇本的主題思想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劇目特色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既注意吸取藏族的民間神話傳說,又能突破神話傳說中對於松贊乾布的偶像化和神化,比較真實地刻畫出一個英明的統治者同時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形象,使人感到真實可信。
劇本具有起伏跌宕的宏偉氣勢,表現出西藏人民古樸、雄健的民族性格和古代西藏高原的歷史感,加上語言上的粗獷、淳樸,使整個劇本具有英雄史劇渾厚雄壯的氣勢和濃烈的西藏高原鄉土氣息。
劇本獲得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頒發的1980~1981年優秀劇本獎。
人物介紹
松贊乾布(威利:Srong-btsanSgam-po;藏語拼音:SongzainGambo;THDL:SongtsenGampo;又稱khri-srongbtsan,617-650),在《新唐書》等漢文史籍中名為棄宗弄贊、器宗弄贊、棄蘇農贊等。按照藏族的傳統每他是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實際上是吐蕃王朝立國之君。
電影介紹
劇情介紹:
公元前七世紀,吐蕃(西藏)處於由部落制向奴隸制轉折時期。以大相達波·尚爾為代表的部落制殘餘勢力不甘失敗,在慶功宴上毒死贊普朗日倫贊。吐蕃境內戰火四起,敵國乘虛而入。在這危難之際,松贊乾布即位為吐蕃第三十三世贊普。他迅速平定內亂,完成了統一吐蕃全境的大業。為鞏固政權,他制定法制、官制、兵制和創造的文字。在祿東贊及新貴們的支持下,松贊乾布派9名青年上長安學習百科技藝,三次向大唐提出聯姻。與松贊乾布青梅竹馬的央嘎,得知贊普欲迎取大唐公主,傷心之極。花開時節,央嘎與松贊乾布互訴衷腸,央嘎的心得到了安慰。尚爾派人行刺松贊乾布,央嘎飛身護駕,刺客做了松贊乾布的刀下鬼。深深愛戀著松贊乾布的央嘎得知松贊乾布將贊芒(王后)的位置留待大唐公主,一時失望,跳落懸崖,松贊乾布不顧一切將她救回。央嘎休養期間,理解了松贊乾布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振興吐蕃的雄心。當她得知是父親毒死了先王,悲憤交集,毅然向松贊乾布檢舉了他,尚爾及同夥被發配冰川勞役。尚爾等舊貴族,聽聞文成公主自大唐而來,召集各方亡命之徒前往截殺,央嘎前來迎親和保護文成公主,不幸被飛刀刺中死去。松贊乾布悲痛欲絕,法辦了叛賊尚爾。張燈結彩的布達拉宮,舉行隆重婚禮,慶祝松贊乾布和文成公主大婚。
西藏話劇與歌劇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藏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寶貴財富。 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西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使西藏文化成為人民的文化,並為西藏文化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展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目前中國的電影題材出現了枯竭的跡象,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挖掘,無疑會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電影事業的全面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