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美軍侵入伊拉克後,上士威廉士•詹姆斯(傑瑞米•雷納 Jeremy Renner 飾)被調入陸軍亡命連拆彈組,接替剛在巴格達執行任務中犧牲的同事。拆彈組另兩人,負責聯絡的士官桑波恩(安東尼•麥凱 Anthony Mackie 飾)和負責掩護的特種兵歐文(布萊恩•傑拉蒂 Brian Geraghty 飾)對意氣用事的威廉士相當反感。但在聯合國大樓的拆彈行動中,抗拒命令強行拆彈的威廉士卻得到上校瑞德(大衛•莫爾斯 David Morse 飾)的讚賞。在一次倉庫拆彈任務中,威廉士認為被用作屍體炸彈的伊拉克小男孩是他在軍營認識的賣盜版DVD的貝克漢姆(克里斯托佛•薩伊 Christopher Sayegh 飾)。小貝克漢姆的死讓威廉士更為瘋狂,竟私離軍營單槍匹馬入城調查……
劇情介紹
伊拉克反政府武裝和駐伊美軍之間的殘酷鬥爭,就像是在玩著一場曠日持久的貓鼠遊戲。本片就是講述了一組美國拆彈專家被派往巴格達執行任務,在那裡每個當地人都像是潛在的敵人,每一個目標都像是偽裝的炸彈,他們必須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拆彈部隊》是由編劇兼製片人馬克·鮑爾的回憶錄改編而成,鮑爾曾是一名特派到伊拉克炸彈區的通訊員。影片的一開頭出現Bravo連(即B連)演示正確地拆除街頭炸彈的程式的畫面——先遙控一個機器人進入垃圾堆一樣的街頭進行偵查,如果發現炸彈,一列武裝部隊將身著防爆服,攜帶排雷鉗子進入目標區域。
然而,在距離任務結束還有38天的時候,B連的新領隊詹姆斯(傑瑞米·雷納飾)卻魯莽地解除了所有的拆彈程式,於是,這隻拆彈部隊立即陷入危險之中,生命處於垂危之際。在領隊漠視戰友生命的情況下,隊中的桑伯恩(安東尼·麥凱飾)和艾綴奇(布萊恩·格拉提飾)不得不尋找對策以自救。隨著情節的發展,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心理以及行為上都起了巨大的變化。於是,觀眾的情緒被他們的遭遇所揪引著,隨著他們情緒的波動而波動。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詹姆斯這個角色不討好。鏡頭一晃,撇開發生在Baghdad大街上的事情,沙漠上迎面走來一列美國承包商武裝保全,他們進展似乎非常順利,然而《拆彈部隊》全片的節奏卻不允許他們一帆風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
SSgt,William, James | 傑瑞米·雷納 ,/Jeremy,Renner | ---- | ||
Sgt , JT ,Sanborn | 安東尼·麥凱 ,/Anthony,Mackie | ---- | ||
Spc , Owen ,Eldridge | 布萊恩·格拉格提/Brian,Geraghty | ---- | ||
Sgt , Matt ,Thompson | 蓋·皮爾斯 ,/Guy,Pearce | ---- | ||
Contractor, Team , Leader | 拉爾夫·費因斯 ,/Ralph,Fiennes | ---- | ||
Colonel,Reed | 大衛·摩斯 ,/David, Morse | ---- | ||
Connie, James | 伊萬傑琳·莉莉 ,/Evangeline,Lilly | ---- | ||
Col , John ,Cambridge | 克里斯蒂安 ,·, 卡瑪戈 ,/Christian,Camargo | ---- | ||
Black , Suit , Man ,(as,Suhail,Al-Dabbach) | Suhail,Aldabbach | ---- | ||
Beckham | Christopher,Sayegh | ---- | ||
Professor,Nabil | Nabil,Koni | ---- | ||
Contractor,Charlie | 薩姆 ,·斯普盧爾/Sam,Spruell | ---- | ||
Contractor, Jimmy | Sam ,Redford | ---- | ||
Contractor,Feisal | Feisal,Sadoun | ---- | ||
Contractor, Chris | Barrie, Rice | ---- | ||
Iraqi, Police ,Captain, at , UN | Imad,Dadudi | ---- | ||
Mortuary,Affairs,Officer | Erin,Gann | ---- | ||
Sergeant, Carter | Justin ,Campbell | ---- | ||
Sergeant, Foster | Malcolm,Barrett | ---- | ||
Soldier,(as,Kristoffer,Winter) | Kristoffer, Ryan ,Winters | ---- | ||
Guard , at , Camp ,Liberty, Market | J,J,Kandel | ---- | ||
Guard , at ,Liberty, Gate | Ryan ,Tramont | ---- | ||
Iraqi,Translator | Michael,Desante | ---- | ||
DVD ,Merchant | Hasan,Darwish | ---- | ||
Insurgent, in , the ,Stairwell | Wasfi, Amour | ---- | ||
Nabil's, Wife | Nibras,Quassem | ---- | ||
US , Army , Medic | Ben , Thomas | ---- | ||
Insurgent, Sniper | Nader,Tarawneh | ---- | ||
Soldier at UN (as Anas 'Tipsy' Wellman) | Anas ,Wellman | ---- | ||
Butcher | Omar , Mario | ---- | ||
Soldier, at ,Airfield | Fleming,Campbell | ---- | ||
First ,Sergeant,(uncredited) | David ,Gueriera | ---- | ||
Soldier,(uncredited) | Kate ,Mines,Jeffrey,Feingold | ---- | ||
職員表
導演簡介
中文譯名:凱薩琳·畢格羅、凱薩琳·比奇洛、凱薩琳·碧露 英文名字:Kathryn Ann Bigelow
生日:1951-11-27
星座: 射手座
身高:1.82米
職業:演員、導演、編劇
出生地:美國加州
家庭成員:前夫詹姆斯·卡梅隆(1989.8.17-1991)
演員作品
Born in Flames (1983)
導演作品
拆彈部隊 The Hurt Locker (2008)
寡婦製造者K-19 The Widowmaker (2002)
魔鬼遊戲 The Weight of Water (2001)
末世紀暴潮 Strange Days (1995)
終極豪情 Point Break (1991)
霹靂藍天使 Blue Steel (1990)
血屍夜 Near Dark (1987)
編劇作品
Undertow (1997)
霹靂藍天使 Blue Steel (1990)
血屍夜 Near Dark (1987)
主演簡介
傑瑞米·雷納1971年1月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出生。2002年,他憑 借連環殺人劇集《殺人狂》獲得了獨立精神獎的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2004年,雷納主演了影片《12歲的少年》,這部影片也是《長島迷情》的導演麥可·科斯塔執導的下一部影片。雷納在影片中扮演前消防隊員,由於在工作中導致一名年輕女子死亡而鬱郁於心。此後,雷納飛往冰島拍攝影片《犯錯天國》,這部影片由《你黑我未黑》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執導,雷納在影片中和朱麗婭·斯黛爾斯和福里斯特·惠特克演對手戲。雷納演的騙子剛出獄就急著尋找他以前的犯罪搭檔、同時也是情人的斯黛爾斯。雷納之後又拍攝了影片《狗鎮之主》、《28周后》以及《神槍手之死》等。08年憑藉《拆彈部隊》在各大電影節獲得關注,並得到了獨立精神獎的男主角提名。
上映日期
美國 2008年9月4日
加拿大 2008年10月18日
阿根廷 2008年11月06日
義大利 2009年02月25日
挪威 2009年07月03日
德國 2009年08月13日
荷蘭 2009年08月20日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The Hurt Locker | |
Goodnight Bastard | |
The Long Walk | |
Hostile | |
B Company | |
Man In the Green Bomb Suit | |
Body Bomb | |
Bleeding Deacon | |
A Guest In My House | |
Oil Tanker Aftermath | |
The Way I Am | 作曲者:馬可·貝特拉米 |
There Will Be Bombs | 發行日期:2010-01-19 |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
2010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影片 | 獲獎 | 全體劇組 |
最佳導演 | 凱薩琳·畢格羅 | |||
最佳原創劇本 | 馬克·鮑爾 | |||
最佳音響效果 | 保羅·奧圖遜 | |||
最佳電影剪輯 | 克里斯·伊尼斯 | |||
最佳音效剪輯 | 保羅·奧圖遜 |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傑瑞米·雷納 | ||
最佳攝影 | 巴里·埃克勞德 | |||
最佳原創配樂 | 馬可·貝特拉米 | |||
2010年 | 美國金球獎 |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 | 提名 | 全體劇組 |
電影類-最佳導演 | 凱薩琳·畢格羅 | |||
電影類-最佳編劇 | 馬克·鮑爾 | |||
註:只列出2個電影大獎的獲獎情況,影片共獲獎121項,提名85項 |
幕後製作
在影片的拍攝現場,總是會有三台、四台甚至更多的便攜攝像機出現,就為了給畫面製造出一種紀錄片的紀實風格。拍攝出來的膠片長達200個小時,最終的使用比率是100:1,這樣的比率甚至已經超出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所製作的那部有名的“浪費電影”——《現代啟示錄》。
《拆彈部隊》的所有拍攝工作幾乎全部是在約旦和科威特實地取景完成的。影片拍攝的時候恰好趕上了穆斯林的“齋月”,攝製組裡的穆斯林工作人員不肯在帳篷里吃飯,即使在旅店裡,也要用毛毯遮住窗戶。在“齋月”期間,白天的時候在公共場合里吸菸、吃飯、喝酒,在許多中東國家裡都是被嚴禁的,包括在約旦,如果違反就會被拘留
。
發行信息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中國香港 Hong Kong | 2010年3月11日 | 義大利 Italy | 2008年10月10日 |
俄羅斯 Russia | 2010年1月14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2010年2月4日 |
英國 UK | 2009年8月28日 | 法國 France | 2009年9月23日 |
德國 Germany | 2009年8月13日 | 日本 Japan | 2010年3月6日 |
票房信息
影片《拆彈部隊》於2009年6月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後,在隨後的150多天內還收不到1500萬美元票房(該片製作成本也是1500萬美元)。影片在美國上映的第13個周末,票房收入僅有660萬美元。而《拆彈部隊》在拿完奧斯卡獎後的第一個周末,也只能賺到82.8萬美元的票房
。
影片評價
深刻理解並承載了馬克·鮑爾所創造的原創故事的,就是導演凱薩琳·畢格羅了,她將自己對電影的觸感,完全延伸進了這個全世界最危險的工作——EOD當中……在此之前,曾有兩部電影作品關注過同樣的領域。這些電影或電視劇都完美地捕捉到了EOD成員所處的那種緊張刺激的工作環境,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失誤,都有可能斷送掉自己的性命,相信到了這部《拆彈部隊》,完全可以重塑此類型電影的經典地位了。
《拆彈部隊》將是第一部以一種極為精確的方法還原了美國軍人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真實經歷的電影作品,我們都希望它能夠展示出在CNN中看不到的一些新聞片斷。
演員
,1971年1月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出生。2002年,他憑藉連環殺人劇集《殺人狂》獲得了獨立精神獎的最佳男主角的提名。2004年,雷納主演了影片《12歲的少年》,這部影片也是《長島迷情》的導演麥可·科斯塔執導的下一部影片。雷納在影片中扮演前消防隊員,由於在工作中導致一名年輕婦女死亡而鬱郁於心。此後,雷納飛往冰島拍攝影片《犯錯天國》,這部影片由《你黑我未黑》導演巴塔薩·科馬庫執導,雷納在影片中和朱麗婭·斯黛爾斯和福里斯特·惠特克演對手戲。雷納演的騙子剛出獄就急著尋找他以前的犯罪搭檔、同時也是情人的斯黛爾斯。雷納之後又拍攝了影片《狗鎮之主》、《28周后》以及《神槍手之死》等。08年憑藉《拆彈部隊》在各大電影節獲得關注,並得到了獨立精神獎的男主角提名。
安東尼·麥凱,1979年生在美國紐奧良市,畢業於鼎鼎大名的北卡羅萊納藝術學院的戲劇培訓班和朱麗亞音樂學院,在Suzan-LoriParks的舞台劇《Topdog/Underdog》里當過傑弗里·懷特和唐·錢德爾的替身,02年憑藉CarlHancockRUX的《TALK》一劇獲得過奧比獎(ObieAward)的肯定。04年,麥凱擔任了黑人導演斯派克·李獨立喜劇片《她恨我》的主角,06年在瑞安·高斯林主演的低成本影片《半個尼爾森》中出演了一位利用未成年人運送毒品的毒販子。
所獲獎項
《拆彈部隊》巔峰對決奪最佳影片 完勝《阿凡達》
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柯達劇院舉行,此次奧斯卡第一次將分量最重獎項之一——最佳影片獎提名數由5部擴展為10部。在同獲9項提名的大熱門《阿凡達》,《拆彈部隊》和黑馬《無恥混蛋》的三軍混戰廝殺中,由凱薩琳·畢格羅執導的戰爭電影《拆彈部隊》最終問鼎奧斯卡小金人,而這部影片1500萬美元的拍攝成本也創下了奧斯卡獎有史以來最“便宜”的最佳影片紀錄。
舊金山
影評人協會獎揭曉 《拆彈部隊》問鼎
當地時間12月14日,台北時間12月15日,第八屆舊金山影評人協會獎(San Francisc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簡稱"SFFCCA")正式揭曉,伊戰題材的另類文藝片《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一舉拿下最佳影片、導演兩項大獎。
波士頓
影評人協會獎:《拆彈部隊》橫掃五獎
台北時間12月14日,第30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簡稱"BSFCA")正式揭曉。今年他們將最高榮譽授予伊戰題材的另類文藝片《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該片還同時"買一送四"了最佳導演、男主角、攝影、剪輯,可謂實至名歸的大贏家。
洛杉磯 影評人協會獎《拆彈部隊》 傲視群雄
台北時間12月14日,《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在本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The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上表現突出,擊敗了派拉蒙(Paramount)的《懸而未決》(Up in the Air),拿下了最佳影片獎。該片的導演瑟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也拿下了最佳導演獎。
紐約 影評人協會獎:《拆彈部隊》繼續馳騁
台北時間12月15日,第75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簡稱"NYFCCA")正式揭曉。今年NYFCCA的選擇與西海岸的洛杉磯一致,都將最佳影片和導演兩項大獎打包贈與凱薩琳·彼格洛執導的《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
尤他 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 《拆彈部隊》
台北時間12月16日,在首回就選擇《撞車》為最佳影片、去年又果敢扶正《蝙蝠俠:暗夜騎士》的"神奇風向標"奧斯汀影評人協會獎(Austi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簡稱"AFCAA")正式揭曉第五屆的結果。《拆彈部隊》獲三項大獎。
拉斯維加斯 影評人協會獎 《拆彈部隊》登頂
12月16日,美國拉斯維加斯影評人協會(The Las Vegas Film Critics)揭曉了今年獅子山獎(Sierra Award)的最終結果,《拆彈部隊》再次獲譽,登頂最佳影片獎,並拿下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傑瑞米·雷納)、最佳攝影以及最佳電影剪輯,總計五項大獎。
芝加哥
影評人協會獎揭曉 《拆彈部隊》氣勢如虹
美國當地時間12月20日,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公布——《拆彈部隊》摘取了包括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攝影、原著劇本等五項大獎,成為本屆協會獎的最大贏家。
《拆彈部隊》橫掃 金衛星 獎
美國西部時間12月20日晚,由國際記者學會(The International Press Academy)主辦的第14屆金衛星獎(Annual Satellite Awards)在洛杉磯揭曉結果。年終頒獎季大熱影片《拆彈部隊》繼續稱霸,拿下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輯四項大獎,
時代周刊 2009年十大最佳電影
《拆彈部隊》將是第一部以一種極為精確的方法還原了美國軍人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真實經歷的電影作品,我們都希望它能夠展示出在CNN中看不到的一些新聞片斷。
《拆彈部隊》平分 休斯敦 影評協會獎
第三屆休斯敦影評人協會獎正式揭曉今年的結果。伊戰題材的另類文藝片《拆彈部隊》(The Hurt Locker)一舉奪得最佳影片、導演、攝影三項大獎。
桑塔巴巴拉電影節 授予《拆彈部隊》的凱薩琳·彼格洛年度導演獎和 終身成就獎 。
《拆彈部隊》成為 英國 電影 學院獎 大贏家
台北時間2月22日(英國當地時間2月21),第6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各大獎項得主揭曉。最終,《拆彈部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和最佳劇本六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以《拆彈部隊》在今年頒獎季受到的壓倒性好評來看,它有可能創造奧斯卡的兩大罕見現象:一是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出處,約有75%來自下半年公映的電影,而《拆彈部隊》公映於今年6月26日,屬於25%未被業內遺忘的超強電影之一;二是《拆彈部隊》籌拍於2007年,早在2008年9月就殺進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當時未獲任何獎項),如今在2010年角逐奧斯卡,時間跨度足以和橫跨三年的《撞車》媲美。《拆彈部隊》時長2小時10分鐘,但這部用手搖攝影機拍攝的紀錄風格電影,並不讓人感到沉悶--幾次拆彈場面層層遞進,形成了一種強大的窒息感,傑里米-雷納在片中扮演了一個個性卓絕、業務極為精通的拆彈隊長,有望爭奪最佳男主角獎。更加分的是,影片背後所折射的伊拉克戰爭的話題,也在美國影評人群體中引起強烈反響,其敘事角度比兩年前的《決戰以拉谷》更具殺傷力。
另一個讓好萊塢業界對此片產生巨大好感的,是該片擁有一個強大的女導演--曾在舊金山藝術學院進修電影專業的凱薩琳-畢格羅,曾與《阿凡達》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有過一段婚姻,執導過由拉爾夫-費因斯主演的《世紀末暴潮》,西恩-潘主演的《魔鬼遊戲》、哈里森-福特主演的《K19:寡婦製造者》,對男人戲可謂駕輕就熟。在拍攝這部令她事業走向頂峰的《拆彈部隊》期間,科威特官方曾禁止劇組取景,畢格羅只能帶領"部隊"臨時輾轉到約旦首都阿曼進行拍攝,加上當時氣候和環境惡劣,整個拍攝過程相當艱辛。《拆彈部隊》不僅有可能讓畢格羅成為繼索菲亞-科波拉(《迷失東京》)之後,第二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的美國女導演,甚至有可能成為第一位獲得小金人的女性導演,刷新歷史。
該片獲得第82屆奧斯卡獎的9項提名,其中包括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在內的重要獎項提名,該片的導演更是奧斯卡獎設立以來第四位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女性導演。
爭議
截止到《拆彈部隊》獲得奧斯卡獎它的全球票房只有1800萬美元,是近十年來奧斯卡史上獲得最佳影片中票房最少的,而《阿凡達》的全球票房達到了近25億美元,是票房史上最高的影片,其中北美地區票房為七億三千萬美元,遠超《拆彈部隊》的1470萬美元。頒獎結果公布後引起了巨大的質疑聲,多數質疑認為《拆彈部隊》美化伊戰,屬於美國主鏇律電影。
經典台詞
你喜歡這個啊,你喜歡玩所有的毛絨玩具,你喜歡媽媽,喜歡爸爸,喜歡你的小睡衣。你什麼都喜歡,是不是?知道嗎?等你長大了,曾經喜歡的東西也許會變得不再特別,就像這個玩偶盒,你會發現那只是一片鐵皮加一個人偶,那些原本鍾愛的東西會漸漸被你遺忘,到了我這個年紀,鍾愛的東西也許只剩下一兩件了,對我來說只剩一件了。(之後James又重新返回戰場)!
桑伯恩:我還沒準備死呢,詹姆斯。
詹姆斯:你不會死在這裡的,兄弟。
桑伯恩:就差兩英寸,彈片呼嘯而過,然後把我的喉嚨割破,我會像頭豬一樣,在沙漠裡流血不止,沒有人會在乎我,我父母當然會在意,但他們不能算,老兄。還會有誰在意呢?我連兒子都沒有。
影片製作
製作背景
爆炸物處理控制中心——EOD
即使是在美國軍隊中,這也屬於一個非常獨特的兵種,他們的生命時刻都在受到威脅,圍繞在他們周遭的除了炸彈就是炸彈……這絕對是一個你並不熟悉甚至聞所未聞的專業領域——爆炸物處理控制中心,簡稱EOD,而這部名為《拆彈部隊》的影片,則有目的地將目光對焦在了駐守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美國軍隊中一小群專職拆彈任務的精英級人物,它的導演是之前因為執導過《血屍夜》、《霹靂藍天使》、《K-19:寡婦製造者》以及《末世紀暴潮》而成名的電影人凱薩琳·畢格羅。
《拆彈部隊》的所有拍攝工作幾乎全部是在約旦和科威特實地取景完成的,裡面講述的那個故事,改編自最近從軍事機密中泄露出來的信息里的真人真事,影片的編劇馬克·鮑爾說:“ 《拆彈部隊》將是第一部以一種極為精確的方法還原了美國軍人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真實經歷的電影作品,我們都希望它能夠展示出在CNN中看不到的一些新聞片段。當然,我這么說,並不代表著這部影片是站在了一個審查機構的高度出發的,我只想告訴大家,我傳達出來的這些信息,就連戰地記者也無法感知得到,那種感覺就好像我已經深入到EOD,並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除非戰爭已經結束,否則由戰爭衍生出來的電影是沒辦法真正預料到所有的結果和最後的真相的,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對這部影片這么感興趣的原因。
《拆彈部隊》是整個新聞業集體努力的成果,裡面的故事確實源於衝突,唯一不同的是,這些衝突並沒有得出結論,仍然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裡。”
深刻理解並承載了馬克·鮑爾所創造的原創故事的,就是導演凱薩琳·畢格羅了,她將自己對電影的觸感,完全延伸進了這個全世界最危險的工作——EOD當中……在此之前,曾有兩部電影作品關注過同樣的領域:其一是羅伯特·奧爾德里奇執導的《十秒下地獄》,主演分別是傑夫·錢德勒和傑克·帕蘭斯;另一部則是1974年的《雷公彈》,由理察·哈里斯和戴維·海明斯領銜。當然,這裡還有一部值得一說的經典電視劇——BBC的《拆彈組》。這些電影或電視劇都完美地捕捉到了EOD成員所處的那種緊張刺激的工作環境,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失誤,都有可能斷送掉自己的性命,相信到了這部《拆彈部隊》,完全可以重塑此類型電影的經典地位了。
《拆彈部隊》中故事內容的設定以及關注的領域,都注定了它將會是一部讓你緊繃著神經的動作片,導演凱薩琳·畢格羅說:“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可以通過這部影片,讓那些對此完全陌生的人更加貼近於這個在軍隊里也屬於機密的高危兵種。我打算通過軍人的視角以及他們經歷的每一刻,來介紹整個故事和職業技能,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有一種自己鑽進角色的腦袋裡的感覺,看著他們所看到的每一個畫面,聽著他們所聽到的每一句話,甚至能夠感受得到他們額頭上一滴一滴滴落的汗珠——我相信只有這種方法,才可以讓一切儘可能地顯得真實。影片所關注的每一個角色,因為身處於一個布滿了炸彈的世界裡,而養成了掠奪成性的暴虐,時時處於妄想症的緊張情緒當中,要知道對於他們來說,安全二字就好比痴人說夢。”
獻給真正的英雄
那個被影片時刻關注著的EOD小組成員,他們都不是普通美國兵,凱薩琳·畢格羅說:“首先,這些人都是軍隊里的志願兵,因為天賦異稟,所以才有資格加入到EOD這個特種精英小組。裡面的成員都擁有著極高的智商,同時他們也願意承擔這種純粹高壓下的工作。其實對於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有的時候危險也就好比毒品,是會上癮的,欲罷不能……
傑瑞米·雷納在影片中的角色是詹姆斯,一個非常有悲劇氛圍的人物,在性格方面有著很大的缺陷,他就像是古希臘里的傳統英雄,將自己置身在了一個想像出來的神話世界當中,然而他卻忘了,真實世界中是不可能會有不敗的傳奇的;安東尼·麥凱飾演的則是桑伯恩,一名堅毅且經驗豐富的老兵,更加實際、有才華、無懼一些;而布萊恩·格拉提的角色埃爾德里奇才是整部影片的道德中心所在,他所展示給我們的是,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可能會出現一種懸而未決的平衡關係。”
之前在《風吹稻浪》和《顫慄航班93》中有過非常出色的表現的攝影師巴里·埃克勞德,再一次為《拆彈部隊》的畫面創造了一種值得記憶且極具吸引力的風格氛圍,凱薩琳·畢格羅表示:“埃克勞德為整個故事的背景噴繪出了一種壯觀而華麗的感覺,由始至終,他都會讓那種有著周期性的沉默和涉及個人隱私的晦澀,時不時出來打斷一下戰爭前沿獨有的混亂感。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下,三個EOD的專業人員清早從他們那一片狼借的帳篷中起身,在這個充滿了敵意與危險的地方,瞪著幾個被人抬回來的隊友,他們身上鮮血噴涌,不停地顫抖,就好像世界末日已經來臨了,然後鏡頭一個停頓,沒錯,再偉大的戰士,也是需要休息的,他們渴望著享受一下平和安靜的時刻,比如說詹姆斯站在如畫般的星空下的那組場景,在經歷了重負荷的工作之後,他打電話給遠在美國的妻子和兒子——這樣的畫面裡面總能充滿了美感和崇敬的氣息,使得觀眾也能夠隨著這些EOD隊員們一起從傷害中恢復過來,重新調整好心態,因為當太陽再次升起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又將是緊張、高強度作業的一天。”
自從美國經歷了“9·11”的創傷之後,凱薩琳· 畢格羅的作品就越來越具備那種充滿了時事話題的政治調調,她說:“紐約、倫敦、東京、巴黎和馬德里……這些地方都受到過恐怖分子的炸彈襲擊,而且世界的各個地方,尤其是首都城市,時時刻刻都在遭受著爆炸的威脅,幾乎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一個組成部分,只要你拿起報紙或打開電視,滿眼都是一些爆炸所引發的濃煙以及毀滅性的打擊,滿地都是燃燒著的遇難者,還有屍體的殘肢破敗地散落在四周,甚至飛到了街道的對面,讓你的心緊緊地揪在了一起,這已經變成了我們時代所特有的象徵符號。所以我才決定執導《拆彈部隊》,就是想通向大家介紹一下,有一群勇敢的男人正在著手處理這種時代危機,從某種意義上講,類似的主題本來就是世界大同且沒有什麼時間限制的,因為它關注的是:信任、兄弟情誼、忠誠以及榮譽。過去,拆彈專家都是工作在一個秘密的環境裡的,在國家的機密文檔中,他們都屬於那種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因為他們的工作在對抗恐怖主義的戰鬥當中,本來就是極富爭議性的。”
影片的編劇馬克·鮑爾也算是大有來頭,可以說是這類時事話題的批判專家,凱薩琳·畢格羅繼續說:“鮑爾是一名新聞記者,曾經對美國軍隊中非常隱秘的爆破組做過精彩的跟蹤報導。他所奉獻出來的劇本,從專業技術角度出發,準確到了分毫不差的程度,十分具有可信性,他對EOD的描述,並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都是有事實依據的。”
其實凱薩琳·畢格羅並非那種善於煽風點火的刺頭導演,她之所以想要製作這樣一個故事,因為她覺得現在正好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契機,畢格羅說:“我的電影與政治無關,當然我也沒興趣給政府說教……我只想通過一種能夠記憶的方式,向那些勇敢無懼的EOD成員們致敬,他們所從事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很多時候,他們都在我們與災難、爆炸之間,豎立了一層惟一的保護屏障,難道我們不應該為此而感謝他們嗎?”
穿幫鏡頭
1.在沙漠狙擊戰中,艾綴奇射殺從背後襲擊的槍手時,詹姆斯臉上沒有沙痕,而在此前此後,臉上都有明顯的沙痕。
2.劇中萊澤曼新使用的是鋼本版的WAVE多功能鉗,極易反光,這也不符合規定。
3.劇中所出現的“悍馬”軍車不是美軍在伊拉克使用的標準裝甲悍馬,還只是“裸車”僅僅在車門加裝了裝甲。
4.片頭拆彈人員進入炸彈現場時,EOD成員之間還在使用電台聊天,這是被嚴令禁止的。
5.EOD拆彈手穿防護服時,貼身的衣服通常是利於排汗的連體工作服,而不是普通作訓服。
6.美軍幾乎不可能單獨一輛車離開基地執行任務,每次離開基地至少要三輛車以上。
7.影片主角詹姆斯作風狂傲不羈,完全不按套路,現實中的拆彈專家是不會這樣的,不然不被開除也要被炸死。
8.現實中美軍EOD一般都是只用機器人完成任務,很少穿防爆服。
9.拆彈組的人只負責專心拆彈不需要負責附近環境的警戒,有專門的護衛隊。
10.拆彈時周圍都會有磁頻干擾裝置,對方就算按遙控也引爆不了,而且肯定是馬上清場,不會有閒雜人員在附近看熱鬧。
11.在那么空曠偏僻的地方絕對不會跟敵人對狙,只需要通知一下直升機或者炮兵單位就可以了,直升機雖等久一點但也不需要耗上整天,而炮兵接到通知後最多只需等兩分鐘,一發炮彈就徹底解決了,炮兵單位非常樂意出手幹掉這種不用擔心誤傷無辜的野外獨立目標,而且現場有人員傷亡,不管是美軍或友軍甚至是敵方戰士,行動指引都是馬上通知醫護救援和現場搶救,但片中他們居然連探一下對方的脈搏也沒有。
12.僱傭兵(賞金獵人)大多是從特種部隊退役的軍人,比一般的正規軍還要專業和有經驗,就跟鏢師會比一般的官兵厲害一樣,肯定不會出現電影裡面像玩射擊遊戲一樣的衝上車頂用重機槍毫無目的的亂掃的場面,而且憑什麼賞金獵人被狙殺而趴在同樣位置的主角平安無事?(難道是僱傭兵人品太差?)
13.士兵說那個拿攝像機拍攝的人會把視頻上傳到YouTube,但是2004年還沒有YouTube這個網站。
14.沙漠狙擊戰的時候,詹姆斯給桑伯恩巴雷特狙擊步槍彈夾的時候,彈夾里的全部是射擊過的空彈殼,可以明顯的看到彈殼口部是空的,沒有彈頭的,但是桑伯恩在上彈夾的時候,彈夾里的子彈都是沒有發射過的,彈頭也是完整的
15.在沙漠剛遭遇僱傭兵時,掩護的詹姆斯的位置幾經變化,應該是多組鏡頭剪接的問題,而且有一幕是詹姆斯沒有持槍警戒掛著槍向前走。還有一幕是悍馬車車門關上的,但上一組鏡頭和下一組鏡頭都是開著的。
上映日期
美國2008年9月4日
加拿大 2008年10月18日
阿根廷 2008年11月06日
義大利 2009年02月25日
挪威 2009年07月03日
德國 2009年08月13日
荷蘭 2009年08月20日
相關資訊
《拆彈部隊》在奧斯卡大出風頭,但在中國引進上映暫時無期。昨日,中國電影團體公司新聞發言人翁立告訴記者,目前尚無人為這部電影報審、談引進事宜。
翁立表示,這部電影的片方目前還沒有同中影接觸,在看片以前,對其引進遠景他不做任何評論。
他先容,一部電影能否引進到國內,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中國觀眾口味、能否迎合中國市場需求,下一步才是報審、談引進。“有些電影在國外得了獎,反響很好,但未必對中國觀眾的口味。比方笑劇,翻譯過來後會失掉原來的趣味,那引進就沒什麼意思了,所以首先得過市場關”。
記者提到,去年《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後,很快得以在內地上映,為何《拆彈部隊》不行?翁立笑起來,“那是片方積極啊,很快就組織看片、報審,《拆彈部隊》的片方可沒有什麼訊息”。
美國當地時間3月7日晚,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於洛杉磯柯達劇院圓滿落幕,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與前妻凱薩琳·畢格羅的《拆彈部隊》上演最終對決,意外敗下陣來——《拆彈部隊》共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六項大獎,一雪金球獎落敗之恥,而《阿凡達》只收穫了三個可憐的技術獎項。
數月之間《阿凡達》全球票房突破20億美元,原以為,卡梅隆的復出,會像他的電影《終結者》一樣富有傳奇色彩。全球觀眾期盼著3月7日“金色之夜”的來臨,就好像期盼心中的英雄早一天說出“遊戲結束吧,這裡交給我了”一樣霸氣、帥氣,誰曾想到,史上最華麗的電影卻被由他前妻執導的《拆彈部隊》拆掉了……不得不說,這便是好萊塢——並不是所有眾望所歸的東西都是最好的,它總是出乎意料、與眾不同。
劇照
《拆彈部隊》陷入"拉票門"
第82屆 奧斯卡獎獲獎熱門《拆彈部隊》曝出“拉票門”醜聞。日前,“拉票門”的當事人——《拆彈部隊》的製片人尼古拉斯·夏蒂爾對自己的違規行為公開道歉。負責頒發奧斯卡獎的美國 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表示,將把對夏蒂爾的處罰措施保留到本周二下午5點,也就是奧斯卡獎投票截止時間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