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從奴隸到將軍》故事片。上海電影製片廠
1979年攝製。彝族奴隸娃子小籮筐成親之日,新娘被土司逼死。小籮筐為求生路,連夜逃亡投奔滇軍。副營長鄭義收留他讓他當了馬夫,17歲的小籮筐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使苦悶的肖羅深受鼓舞,他滿腔熱情投身於大革命運動。歷經血戰的他在長期的軍閥割據和內戰中感到前途渺茫。在紅軍政委郝軍的啟發下,他率部起義參加紅軍,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最終在戰鬥中辭世。演職員表
攝影沈西林
剪輯諸錦順
美術韓尚義(總美工)顏銘、陳紹勉
作曲葛炎
演員
吳喜千.....ZhenYi
馮淳超.....陳毅
邵萬林.....耿大刀
葉志康.....杜參謀長
施錫來.....郝軍
楊在葆.....LuoXiao
張金玲.....Suoma
徐才根.....陳大炮
嚴翔.....黃大闊
李緯.....蘇長官
倪以臨.....八姨太
徐殿基.....老李頭
楊同順.....小馬兵
單錦文.....趙上士
馬景霞.....小索瑪
鄭星.....小籮筐
劇情介紹
1915年,逃亡的彝族奴隸娃子小籮筐被滇軍收留,當了馬夫。在討袁戰爭中,他立下赫赫戰功。10年後被提升為副連長,改名蕭羅。不久,他娶了賣身葬母的女奴隸索瑪為妻。長期的軍閥混戰使他厭倦,1926年他告別妻兒,毅然投身北伐大軍。1927年大革命失敗,蕭羅被國民黨收編,受命率部剿共。在紅軍政委郝軍的啟發教育下,蕭羅率部起義,被委任為紅軍師長,並改名羅霄。1933年,羅霄堅決抵制當時黨內出現的“左”傾路線,而被免職,又當了馬夫。但他毫不動搖,帶著傷痛,跟隨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在陳毅的領導下,他出任新四軍挺進江北部隊司令員,揮師北上抗日。1940年,他與分散了六年之久的三個兒女團聚。後來大兒子羅乾參軍,在戰鬥中犧牲。他接著又送小兒子和女兒加入了革命隊伍。抗戰勝利後,身經百戰的羅霄不幸身患癱瘓,但他身殘志堅,在解放戰爭中,堅持坐在板車上指揮戰鬥,立下不朽功勳,最後在戰鬥中溘然長逝。
影片評價
影片運用縱貫人物一生的敘述方法,描述了羅霄從奴隸到將軍的傳奇性經歷,總結出羅霄這個具有反抗性的奴隸走上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同時也展現了驚心動魄的歷史變化。本片以戰爭場面為手段,表現了羅霄運籌帷幄、克敵制勝的謀略,反映出只有在戰鬥中才能充分顯示羅霄的存在價值。編導們力求人物和歷史的真實性,選擇了幾件重點突出的事跡,展現出羅霄思想性格發展的歷程,既塑造出他的鋼鐵意志,也表現出他是有情有義的血肉之軀,擺脫了用人物圖解戰略戰術思想的模式並具有深刻感人的藝術魅力。
電影榮譽
本片獲文化
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青年優秀創作獎(楊在葆、張金玲、馮淳超)故事原型
羅炳輝是一位從奴隸成長為統率千軍萬馬、屢建戰功的傑出軍事家。
羅炳輝,1897年出生在雲南彝良一個彝族貧苦家庭,從小過著牛馬不如的農奴生活。1915年入滇軍當兵,作戰勇敢,從士兵升至營長,參加了討袁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率部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團長、旅長、縱隊長、軍長等職。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任紅9軍團團長。率部參加廣昌保衛戰,並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出征。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途中屢擔重任,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北上,表現出高超的指揮藝術。中央軍委讚譽紅9軍團為“戰略輕騎”。
抗日戰爭初期,曾以八路軍副參謀長名義,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從事統一戰線工作。1939年任新四軍第1支隊副司令員、第5支隊司令員,率部開闢皖東抗日根據地。1940年後任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5支隊司令員、第2師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等職,為鞏固和擴大淮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雖身患重病,仍親臨前線部署作戰。1946年6月21日在蘭陵時突然病情惡化,不治逝世。羅炳輝用畢生的精力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犧牲個人的一切利益,最熱誠努力地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鬥爭,尤其要為勞動大眾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義、公道為人類的幸福而鬥爭。”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展
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目前中國的電影題材出現了枯竭的跡象,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挖掘,無疑會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電影事業的全面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