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兒》

《寵兒》

小說《寵兒》是托妮·莫里森最震撼人心,最成熟的代表作,也是美國文學史上最暢銷的作品之一。小說完成於1987年,1988年獲美國普利茲小說獎。

基本信息

本書通過逃亡女黑奴塞絲的經歷,深刻揭露了奴隸制及對黑人心理的影響,它甚至超過了他們所受的苦難本身,本書意義深刻,是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寵兒》堪稱美國黑人歷史的一座紀念碑。主要情節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小說中的主人公——女黑奴塞絲懷著身孕隻身從肯塔基的奴隸莊園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隸主循蹤追至,為了使兒女不再重複自己做奴隸的悲慘命運,她毅然殺死了自己的一個女兒。雖然這已是18年前的往事,但往事的夢魘一刻也不曾停止過對塞絲的糾纏…… 《寵兒》獲1987年度普利茲獎。1998年,《寵兒》被搬上銀幕,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溫芙蕾飾演塞絲。
作者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年2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畢業於霍華德大學本科,獲康奈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她曾在蘭登書屋做過編輯,在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任教。1987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講授寫作至今。1993年,托妮·莫里森被瑞典文學院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時代》推薦的百部小說

《時代》雜誌的評論家列夫·格羅斯曼和理察·拉卡尤從全世界範圍內選出了100部英語小說推薦閱讀。
《錢》
《心之死》
《解救》
《犬兵》
《飄》
《赫索格》
《管家》
《動物農莊》
《夥計》
《落水鳥》
《贖罪》
《寵兒》
《柏林故事》
《長眠》
《盲刺客》
《舊地重遊》
《發條橙》
《修正》
《白牙》
《守護者》
《白噪音》
《烏比克》
《網之下》
《在火山下》
《藻海無邊》
《蝗蟲之日》
《土生子》
《家中喪事》
《微暗的火》
《印度之行》
《順其自然》
《美國牧歌》
《一捧塵土》
《無限詼諧》
《八月之光》
《羅莉塔》
《指環王》
《承認》
《爵士時代》
《血腥收穫》
《革命之路》
《雪崩》
《占有》
《瓦解》
《愛著》
《蠅王》
《體育記者》
《柏林諜影》
《到燈塔去》
《北回歸線》
《看不見的人》
《美國的悲劇》
《相約薩馬拉》
《血色子午線》
《拍賣第49批》
《國王的人馬》
《幸運的吉姆》
《愛孩子的人》
《午夜孩童》
《看電影的人》
《戴洛維夫人》
《裸體午餐》
《神經漫遊者》
《別讓我走》
《第22條軍規》
《一九八四》
《飛越杜鵑窩》
《被塗污的鳥》
《波特諾的怨訴》
《權力與榮耀》
《獵鷹者監獄》
《金色筆記本》
《高山上的呼喊》
《大主教之死》
《憤怒的葡萄》
《在路上》[小說]
《萬有引力之虹》
《了不起的蓋茨比》
《兔子,跑吧》
《遮蔽的天空》
《第五號屠宰場》
《菸草經濟人》
《喧譁與騷動》
《太陽照常升起》
《他們的眼睛望著上帝》
《簡·布羅迪小姐的青春》
《殺死一隻知更鳥》
《法國中尉的女人》
《畢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馬爾他之鷹》
《與時代合拍的舞蹈》
《納特·特納的懺悔》
《奧吉·瑪琪歷險記》
《聖路易·萊之橋》
《就說是睡著了》
《麥田裡的守望者》
《心是孤獨的獵手》
《問題的核心》
《我,克勞迪亞斯》
《獅子·女巫·魔衣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