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症名。
系指感受溫熱疫癘之邪,喉間疼痛,腐潰並覆有色白如菌狀膜,故名。為白纏喉之俗名,即白喉。
《喉白闡微》:“喉間白腐一證,俗名白菌,即白纏喉是也。”
本病發病迅速,變化兇險,故治療也應從速。參見條。
2、菌名。
白菌
產於海拔4200公尺以上的少數地方。生於草叢時呈金黃色,曬乾即為白色。每年只有8月中的幾天裡可以撿到,時過不見蹤跡。白菌蓋小肉厚柄短、氣味清香,曾作為“貢品”專奉清庭。白菌內含鈣、磷、鐵等礦物質,又富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營養價值很高。
白菌系指感受溫熱疫癘之邪,喉間疼痛,腐潰並覆有色白如菌狀膜,故名,亦是產于海拔4200公尺以上的菌類。
系指感受溫熱疫癘之邪,喉間疼痛,腐潰並覆有色白如菌狀膜,故名。為白纏喉之俗名,即白喉。
《喉白闡微》:“喉間白腐一證,俗名白菌,即白纏喉是也。”
本病發病迅速,變化兇險,故治療也應從速。參見條。
白菌
產於海拔4200公尺以上的少數地方。生於草叢時呈金黃色,曬乾即為白色。每年只有8月中的幾天裡可以撿到,時過不見蹤跡。白菌蓋小肉厚柄短、氣味清香,曾作為“貢品”專奉清庭。白菌內含鈣、磷、鐵等礦物質,又富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營養價值很高。
皺柄白馬鞍菌,又稱皺馬鞍菌,子實體較小,菌蓋初始馬鞍形,柄白色,圓柱形,在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食用,味道好。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採收方法 貯藏處理 栽培技術白小蜜環菌,所屬真菌界,屬於白蘑科、小蜜環菌屬,菌蓋直徑2-3.5cm,純白色,可食用。夏秋季生於海拔2400m常綠闊葉林帶的七葉樹腐木樁附近,叢生。主...
簡介 形態特徵 生態習性擔子果近球形至不規則球形,寬0.5-1.1cm,平滑。不育基部小或缺如。擔子棒狀,25-32×9-11μm, 2孢子的,同時存在大量未成熟的擔子。
形態特徵 中國分布 世界分布 模式產地 本種特點構菌,又名有冬菇、金錢菌、毛腳金錢菌、榎茸、凍菌等,所屬植物界,秋末至冬初光生在樹林或灌木叢內,死樹枝上或樹幹上或樹木橫斷面上,多數叢生。經常食用可以預...
原形態 化學成份 藥理作用 栽培技術 生長發育條件屬擔子菌綱絲狀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代表菌株為黃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污染土壤修復中常有套用。
簡介 套用鱗柄白毒鵝膏菌,所屬真菌界,屬鵝膏菌科,分布在吉林、廣東、北京、四川等地,夏秋季在闊葉林地上單生或散生。此菌被稱做“致命小天使”。其毒性很強。
簡介 形態特徵 生態習性 分布地區 危害白參菌,又名裂褶菌、白花,屬裂褶菌科,是一種食藥兼用的珍稀菇菌。 白參菌性平、味甘;具有滋補強身、清肝明目之功效,用於神經衰弱、頭暈耳鳴、虛汗、婦女白帶...
白參菌知識介紹: 白參菌營養分析: 白參菌補充信息: 白參菌適合人群: 白參菌食療作用:白粘蜜環菌,子實體白色。孢子無色,光滑,近球形。夏秋季生。主要產在河北、黑龍江、福建、廣西、陝西、雲南等地。在樹樁或倒木、腐木上群生或近叢生,有時單生。
白粘密環菌—簡介 白粘密環菌—型態特徵 白粘密環菌—生態習性 白粘密環菌—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