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宋變革期樞密院研究](/img/2/8dc/nBnauM3XzMzM2ITO3kDM0czN5ITM0QzN0ADOwADMwAzMxAzL5A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作者
李全德,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唐宋政治制度史。書摘
第一章內樞密——樞密使的唐朝形態始置於唐代的樞密使和樞密院,歷五代至宋而發展成為最高軍政機構,與中書門下對掌文武大政,形成二府制,並深刻影響了此後數百年數個政權的中樞體制。本章對樞密使的討論首先從正名開始,認為“內樞密使”與“內樞密院”才是唐代樞密使、院的正式名稱。“內樞密使”與“內樞密院”不管從職能,還是地位上看都與宋制迥異,站在二府制的立場上看,可謂是樞密使的唐朝形態。
一、唐代樞密使的設定
關於唐代樞密使一職的初置,五代、北宋所修之兩《唐書》、兩《五代史》均無明確記載。對此宋人葉夢得曾有解釋云:
樞密使,《唐書》、《五代史》皆不載其創始之因,蓋在唐本宦者之職。唐中世後,宦人使名如是者多,殆不勝記,本不系職官輕重,而五代特因唐名而增大之,故史官皆不暇詳考。據《續事始》云:“代宗永泰中,以中人董秀管樞密,因置內樞密使。”《續事始》為蜀馮鑒所作也。
葉夢得認為樞密使本為由宦官所任眾多內諸司使之一種,“不系職官輕重”,故不為當時史官所重,而後來史官無所依傍又不暇詳考,因而諸書皆失載其創始之因。……
盤點中外政治書籍
我們的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關注中外政治書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