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關凱具有遠比一般學者更為寬闊深入的國際視野、理論厚度和實際的實踐經驗。因此,他積多年的思考和經驗,主要從政治學和社會學的理論角度,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以“族群政治”為題撰寫本著作,對族群問題的本質進
了十分深入的討論,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問題的複雜性與結果產生的邏輯過程。
其書結合國內外的各種關於民族問題進行的陳述和分析,都與國際學術界相關的各種前沿理論和觀點進行了對話,其思路清晰,語言犀利,對各派理論理解準確,分析鞭辟入裡。而且他的分析並沒有停留於固有的這些理論,還提出了很多個人的見解,給人以啟發和更開闊的思索餘地。可以看出,作者在族群政治問題上的闡述力圖全面完整,這個目標應該說已基本達到,但由於全書篇幅之限制卻影響了在一些較重要問題上的進一步深入探討。我們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看到他在這些問題上更進一步的研究成果發表出來。
作者簡介
關凱,1969年出生於吉林市,滿族。北京大學文學學士(法國語言文學,1990),北京大學法學碩士(社會學,2002),香港科技大學哲學碩士(Mphil,社會科學,2006),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研究生(人類學,在讀)。
1990年7月至2007年5月,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工作,2007年5月至今,任中央民族大學教師。
內容提要
本書講述了關凱具有遠比一般學者更為寬闊深入的國際視野、理論厚度和實際的實踐經驗。因此,他積多年的思考和經驗,主要從政治學和社會學的理論角度,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以“族群政治”為題撰寫本著作,對族群問題的本質進行了十分深入的討論,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問題的複雜性與結果產生的邏輯過程。其書結合國內外的各種關於民族問題進行的陳述和分析,都與國際學術界相關的各種前沿理論和觀點進行了對話,其思路清晰,語言犀利,對各派理論理解準確,分析鞭辟入裡。而且他的分析並沒有停留於固有的這些理論,還提出了很多個人的見解,給人以啟發和更開闊的思索餘地。可以看出,作者在族群政治問題上的闡述力圖全面完整,這個目標應該說已基本達到,但由於全書篇幅之限制卻影響了在一些較重要問題上的進一步深入探討。我們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看到他在這些問題上更進一步的研究成果發表出來。
書摘
第一章 社會斜學中的族群研究
什麼是“民族”?
民族問題研究的科學基礎
對比政治學與社會學
馬克思、韋伯和涂爾幹
族群研究的基本概念
[專題]西方理論:“陷阱”還是“先進”?
誰第一個把一塊土地圈起來並想到說: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頭腦十分簡單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話,誰就是文明社會的真正奠基者。——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什麼是“民族”?
在西方的語境下,特別是在二戰以後社會科學的學術中心從歐洲轉移到美國之後,學術界在描述“民族問題”的時候,關於“民族,,這個概念本身的敘述,有一個明顯的演變線索,從人(people)、種族(race)、民族(nation/nationality)演變到族群(ethnicgroup)。今天,在西文中討論和“民族”有關的命題,已經漸漸規範為使用“民族”(nation)和“族群性”(ethnicity)這兩個不同概念。
“民族”(nation)指稱的人類共同體往往同時包含著人口及其傳統居住地——即“人和地域”這兩種要素。這兩種要素如果再加上“政府”,就成了“國家”(state)。實際上,基於歐洲的社會發展經驗,“民族”(nation)和“國家”(state)是分不開的,“民族一國家”(nation-state)是資本主義制度條件下“典型的正常的國家形式”(列寧語)。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其歷史原因,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解除了農民和土地的依附關係,當傳統的封建帝國覆滅之後,帝國子民無法再向皇帝效忠,於是他們要轉為向國家效忠,由“臣民”變為“公民”,民族一國家就成為人類社會的主要政權組織形式。在現代民族一國家中,社會成員國家認同的基礎是“民族一致性”,包括傳說中的共同祖先、共同的歷史經歷和共享的語言與文化等。而國家反過來又推動這種國民意識的產生和固化,增強政權統治的合法性,塑造國家內部凝聚力,完成國家建構(nation-building)。
“族群”(ethnicgroup)更多地指稱現代社會中有著共同的背景與認同(出身、文化或故鄉等)的人口集團。這個概念與“民族”(nation)最大的區別就是它不再緊密地強調地域性因素和政治統治的因素,於是可以用來描述那些跨地域(甚至是洲際的)、跨社會階層和政治態度(如不必相互指責為“民族敗類”等)而保持群體認同的人口集團。這個概念關注特定人群在族裔背景和文化特徵上的一致性。換句話說,與“民族”(nation)相比,“族群”(ethnicgroup)含義寬泛得多,儘管二者在概念上的分野並不是涇渭分明、非此即彼的關係。
盤點中外政治書籍
我們的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關注中外政治書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