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無所畏懼》是作者在金融危機後,為美國領導人量身定做的危機解決讀本。20世紀30年代,從美國華爾街開始的經濟大蕭條震動了全世界,羅斯福總統在美國幾近崩潰的危機時刻實施新政,開創了現代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世界,這對受到重創的美國和總統奧巴馬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正如作者提醒我們的,羅斯福時代的經濟難點——關於巨觀調控、福利、農業政策和其他更多方面——今天仍然存在,因此,無論是美國讀者還是中國讀者,本書都大有裨益。
作者簡介
亞當·科思,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律專業,《時代》雜誌資深撰稿人,曾是《時代》雜誌首席科技作家。著有《ThePerfectStore:InsideeBay》,並與人合著了關於關於RichardJDaley市長的傳記《AmericanPharaoh》。
編輯推薦
我正在讀這本關於羅斯福總統上任百日的新書,(這本書的)幫助非常大。——歐巴馬
多位美國政要、歷史學家好評《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美聯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媒體鼎力推薦。
政治家、企業家臨危處亂的必讀本,歷史重現,是新版《光榮與夢想》。
媒體評論
可以這么說:華盛頓創建了美國;林肯保衛了美國;羅斯福則恢復了美國的活力。
——1956年《大英百科全書》
今天的中國,更像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我們在這場金融危機中遇到的問題,與其說與美國的次貸危機相近,不如說與1930年代大蕭條時美國遇到的問題更相近。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孫立平
從來沒有哪一個總統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叫人覺得滿懷希望。
——《紐約時報書評》
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成功地將擁有不同信仰的傑出之士招於麾下,讓他們各司其職。在這本關於羅斯福百日新政的著作中,亞當·科恩對他的核心集團進行了剖析,在領導、管理和創新方面提供了優秀的見解。
——《愛因斯坦傳》作者 沃爾特·艾薩克森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爛的古老結構比任何人都多,他對美國整個面貌的改變比任何人都要激烈。然而他仍然相信,這種改變對美國這座建築物來說,是相當美好的。
——美國著名記者 傑拉爾德·W.詹森
書摘
第一章 行動,立刻就行動!
1933年3月4日清晨,弗朗西絲•珀金斯身著一件黑色大衣,頭戴上她標誌性的三角帽,大步走過維拉德飯店華麗的大廳。在美國歷史上,維拉德飯店以古老而莊嚴著稱。
1861年,亞伯拉罕`林肯從維拉德飯店的側門進入酒店,恰恰比反聯邦同謀者早了一步。據說正是反聯邦同謀者們一手策劃了林肯刺殺案,就在林肯就職典禮的前夜,他們就住在維拉德飯店最好的套房裡。還是這一年的晚些時候,茱莉亞`沃德•豪爾在檢閱了聯邦軍隊後回到維拉德飯店後,寫下了《共和國戰歌》。
1933年3月,美國正面臨著一場堪比1861年林肯刺殺案的可怕危機。珀金斯正在前往一場就職典禮的路上,這場就職典禮意義之重大不下當年林肯的就職。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內閣成員,及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為對付大蕭條而成立的新政府的長官之一,弗朗西絲•珀金斯正逐漸走上美國歷史舞台。但是,首先她得攔輛計程車,可這會兒卻一輛計程車都沒有。
為了這個時刻,珀金斯奮鬥了一生。年輕時,為了逃避父親傳統的英格蘭式親職教育,不願接受父親為她設定的人生,珀金斯離開了位於麻薩諸塞州伍斯特的家,到了芝加哥,加入到珍•亞當斯幫助芝加哥移民的活動中,成為赫爾大廈的一員。之後,珀金斯在費城逗留了一段時間,為一個新成立不久的窮人救助組織工作,該組織的另一任務是拯救那些即將被騙去賣淫的年輕姑娘。然後她去了紐約,在取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後,開始在紐約被稱為“地獄廚房”的區域街道進行社會科學研究。後來她擔任了紐約州的工業專員,成為一名頗有影響力的工人利益捍衛者。
珀金斯是美國主要的產業改革家之一,也是無德工廠主的災星。初次見到珀金斯的人都會頗感驚訝。“雖然珀金斯小姐曾是一位社會工作者,但她完全不像在睦鄰中心工作的人,也不是那種典型的為勞工代言的女戰士。”埃德蒙德•威爾遜這樣評論道,“她是一位非常具有魅力的波斯頓女性,衣著優雅而得體。”喬治•克里爾是一名出色的新聞工作者,他曾經認為珀金斯是一個“激烈”的人,但接觸後才發現她的“激烈”完全被她那溫和的性格、優秀的判斷力和幽默感掩飾了。即使“在她投入改革運動後,她也從未對任何人開罵”,克里爾寫道,“與一個同性戀者(指羅斯福夫人)朝著目標前進,放下了她那曾擊敗無數對手的親切性格。”但是,仍然有許多人低估了珀金斯。一名曾跟蹤報導過這個“矮小而堅定的女人”的記者總結說,那些未曾近距離接觸過珀金斯的人們,沒有發現“她那巧妙應答的機智,對無聊批評的不屑以及對工作的充分準備”。
前一天的下午,珀金斯從紐約乘火車來到這裡。當火車到達聯合車站後,氣氛騷動起來,場面嘈雜而混亂,珀金斯稍後會回想當時的情景。車站擠滿了從全國各地湧來的鄉鎮居民,他們都是沖羅斯福的就職典禮來的。這個時刻對民主黨人士來說,已經等得太久了,上次民主黨成員當選總統,已經是16年前的事兒了。全國上下都急切地盼望一個更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上台。聯合車站的騷亂影射了一場範圍更大的混亂。
當時美國正處於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大蕭條之中。從1929年10月開始,股價陡降80%,製造業陷於停頓,汽車業生產量只有原來的20%,鋼鐵產業只有原來的12%。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勞動力處於失業狀態,人們紛紛四處找工作。一條招募750人到阿拉巴馬州伯明罕挖溝渠的廣告(報酬僅為每小時20美分),卻吸引了1200多名應聘者。紐約城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失業的人們擺著臨時攤賣蘋果。
經濟危機爆發前,紐約市幾乎看不到擦皮鞋的小男孩,但現在卻有數以千計的擦鞋童。一名記者在市中心的大樓上跳樓自殺。即使許多有工作的人:也由於工作時間銳減,薪水微薄,只夠勉強維持生活。在費城,只有40%的工人為全職。人們被迫為那些血汗工廠工作。一篇《紐約世界電訊》報導說,許多女孩在布魯克林的一家褲子廠工作,報酬是每小時6美分;還報導說,有個工人在支付完電車費和孩子看護費後,每周拿回家的薪水只有10美分。“醫院裡擠滿了為掙到微薄的薪水而勞累過度病倒的人,”《時代》雜誌報導說,美國從未面臨過如此令人絕望的局面。
“恐慌的氣息瀰漫在空氣里,”當時即將上任的內政部長哈羅德•伊克斯回憶道。“數百萬人填不飽肚子……衣衫襤褸,猶如喪家之犬。”隨處皆能聽到嚴酷的玩笑話,例如,當有人在酒店登記入住時,前台會問“是要住還是要跳樓?”城市裡,許多家庭都被迫與其他一家甚至多家同住在一套狹小的公寓裡。“有一天我發現,一個十口之家剛剛搬進了一套三室的公寓,而這套公寓裡面已經住了另外一家五日。”費城的救濟工作人員多羅茜•卡恩報導說,“並且這種情況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更糟糕的是“胡佛村”的出現,人們紛紛在公園和橋下用木板、瀝青紙或紙板搭建起簡陋的住處。有的人睡在生鏽的廢棄汽車裡,有的家庭成員多的,就睡在裝鋼琴的舊板條箱裡。
盤點中外政治書籍
我們的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關注中外政治書籍,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