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題名:《儂智高起兵反宋是正義的戰爭》作者:黃現璠
刊名:《廣西日報》、《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日期:1962年4月2日、2004年7月
分類:歷史
內容概述
《儂智高起兵反宋是正義的戰爭》,是壯學之父黃現璠教授生前撰寫的一篇名作,於1962年4月2日發表在《廣西日報》,後又收入《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一書。儂智高是中國北宋中期廣西廣源州(今靖西、田東一帶)壯族首領,儂智高起事的發動者。在壯族歷史上,儂智高是受壯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在當今壯族地區,紀念儂智高的神廟、頌揚儂智高的傳說、追悼儂智高的活動比比皆是。他死後,歷代史料皆將他視為“叛逆”或“蠻寇”。1962年4月2日,壯族名史家黃現璠在《廣西日報》上發表《儂智高起兵反宋是正義的戰爭》一文,第一次以史料為據,從學術上論證了儂智高起兵反宋的正義性。作者於文中對廣西歷史上著名的壯族人物儂智高及其起兵反宋的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和深入研究,科學地評價了儂智高起義的性質和影響,修證了國內外史學界對儂智高的國籍、起兵性質及歷史作用等問題上的偏頗之說。本文是第一篇從正面立場看待壯族英雄儂智高的論文,作者於文中最早確立的儂智高起兵反宋正義性的史觀,現已成為壯學界的定說或通說。背景搜尋
黃現璠對於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的研究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於1936年分別在《食貨半月刊》第三卷第五期與《文化建設月刊》第二卷第五期發表過兩篇論文《北宋亡後北方的義軍》和《南宋末年河北山東義軍》。算是研究農民戰爭問題較早的學者。其後,在1949年後至1979年前的唯物史觀派史學發展歷程中,"五朵金花"問題是史學界的基本命題。所謂"五朵金花",指的是當時史學界圍繞著五大基本理論問題而展開的爭鳴,這五個基本理論問題分別指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其中,農民戰爭史研究的意識形態味道在“五朵金花”中可能最為濃烈。關於農民戰爭的性質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是否具有反封建制度和地主階級的性質,那些是正義的?那些是非正義的?這是農民戰爭史的討論中存在重大分歧的問題之一。在這個背景之下,一些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廣西日報先後發表了文章,對儂智高起兵的性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黃現璠於1949年後,對"五朵金花"問題,分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對於非學術的意識形態的討論,興趣不大,完全沒有參與。而且,對於唯物史觀的作品,黃現璠曾說道:“唯物史觀之歷史作品,除少數稍具價值外,大多都是以新思想和新方法,公式化的套用於歷史,對於實際材料,並未親自去蒐集,而多採自觀念論之。著作犯了重理論而輕事實的公式病。甚至有人,對於馬恩著作,只事涉獵,就謬為鮮事者。 並且1962年,黃現璠才摘掉右派帽子不久,對於有些人認為:隋唐以來,桂西僮族地區是奴隸社會,儂智高起兵反宋是為掠奪奴隸而進行的非正義的戰爭等看法,實出於史學家的責任,再次擔著又被扣上狹隘民族主義者的帽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正博雅。內容精要
......要正確地評價儂智高的起兵性質問題,從當時僮族地區社會性質去探討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同志的論點和例證,我是不敢等同的。有些同志認為,隋唐以來,桂西僮族地區是奴隸社會,儂起兵反宋是為掠奪奴隸而進行的非正義的戰爭。用以闡明上述論點的,是以隋唐書所載,嶺南西原諸酋長有生口,掠生口為奴隸為例。並舉馮盎有“奴婢萬令人”,邕、柳二州唐宋時代發生典質買賣奴婢;左右江酋長,往往剽攻山僚為家奴,以及儂智高起兵到處掠人為奴等等來說明,我認為這些都是值得商討的。馮盎是隋代高洲良德人,高州為今廣東茂名縣,離廣西遠,離儂住地廣源州或安德州更遠,若說廣東高州少數民族,在隋代為奴隸社會,舉它為例,尚有可說,舉之以說明桂西地區當時是奴隸社會,就未免離題太遠了。邕州、柳州,在唐、宋二代,確有典質買賣奴婢之事。但僅就此事,不能證實桂西,特別是儂智高根據地之左右兩江地區是奴隸社會.在舊社會,每遇天災人禍,買賣人為奴婢,歷史上可謂無代無之,無處無之,可舉之例甚多。如《日知錄》卷十三奴僕條說“人奴之多,吳中為甚。原註:史言呂不韋家僮萬人,繆毒家僮數千人,今(明朝)吳中仕宦之家,有至一二千人者。又註:戰國秦以後,平民始有相買為奴。”據此,相買為奴,時代甚古,蓄奴之多,甚至萬人數千不等。我們能說戰國時呂不韋,繆毒所處之秦國是奴隸社會嗎?又能說明代的吳中(江蘇)也是奴隸社會嗎?章節試讀
我認為儂智高起兵反宋是正義的戰爭。從他起兵的原因和效果來看,也可以充分說明這個問題。儂智高起兵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有三:第一,儂智高為屢求內附被拒而起義。
儂智高請求內附,希望能與漢族人民一起生活,不止一次,且自其父存福就開始。智高謂其徒曰:“今吾既罪於交趾,中國又不我納,無所容止,有反耳。”交趾既對廣源州人民“賦斂無厭”,智高去贖金,仍不能救父之命,復被逼而事之,其請求內附,原出至誠,惟宋統治者,恐失交趾之心,不納”,才使他有“無所容止,有反耳”之意......所以儂智高屢求內附被拒,報家仇,紓國難,壯志未酬,激而起兵反宋,正是一種正義的戰爭。
第二,儂智高為要求互市不遂而起義。
智高請求通商互市,本與請求內附分不開,或由於內附產生出來。因為內附之後,和漢人生活在一起,成為省民,即中國人民,自無此疆彼界,貿遷有無。所以智高請求內附,補刺史被拒時,又等而下之,要求當教練使賜袍和互市,委屈求全。要是象某些人所說,智高是一個野心勃勃之人,起兵是由於宋王朝不肯滿足他提出的提高權位的要求”,未免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當時左右江地區壯族社會的生產水平,雖然還低,但社會經濟特別是在土特產生產方面,已相當活躍,左右江地區土特產生產的發展,必然有一部分剩餘產品需要與外地交換,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依智高之求內附,請開市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地區與地區之間,互通有無,不但對僮漢兩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生產生活有利,對於促進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是有利的,智高請求互市,正是反映了漢僮族各族人民的利益,也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的。事實上,漢族人民為了想採買其金屬,特別是銅,曾請求開市貿易,然而宋的廣西統治者卻不準。依智高為請求互市,正想進攻邕州,還給邕州知州陳琪一通檄文,求他允許在依黃峒與邕州交界設立博易場,通漢僮人民有無,陳若答應,戰事猶可免,惟陳怕生事端,影響升官而置之不理。在廣西的趙宋統治者,所謂“本路諸司”奏罷右江銅器博易,侯仁寶盡伐毒藥樹,陳琪不答應智高的互市請求,不僅損害漢僮各族人民的利益,還是違反廣西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的。在這種情況下,依智高領導僮漢人民起義,反抗宋朝,能說是一種非正義戰爭嗎?依智高要求互市起兵反末的願望雖然沒有實現,他的起兵反宋也雖然失敗,但當狄青破邕州後北返,留孫沔辦理善後,孫首先舉辦急務之一,就是“置博’易務,通諸蠻之有無”。......
妙語佳句
總之,從智高起兵反宋的原因來說,是正義的,從其影響方面來說,也是正義的。引起戰爭,是宋統治者執行其對外屈辱,對內壓迫的反動政策,咎由自取,絕不是智高為擄人為奴或求官不遂,或想當皇帝而發生的。清廣西巡撫謝啟昆宋皇祐平蠻碑詩,有“仁廟(仁宗)承平輕遠僥,宋鳶以外阻聲教,金函不報朝貢疏,雷火頻婆遂屯嘯”’(樹經堂文集)之句,我們讀之,足知其微言責備了。
儂智高簡介
儂智高(壯文:NungzCigaoh,1025~1055)宋代廣源州壯族首領,壯拳拳系開創人之一。世居廣源州(今廣西靖西,田東一帶)。民間傳其武功蓋世,精騎射、劍道。早期任廣源州節度使。其父為當地壯族首領,因不堪交趾國(今越南北部)的欺壓、掠奪,又得不到對交趾一味遷就的宋廷的保護,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出兵反抗交趾,後被擒殺害。儂智高成年後,繼其父為廣源首領,為擺脫為之深惡痛絕的交趾的控制,曾累次上書宋廷,並獻上巨額的黃金和貢物,要求歸附。(據《宋史·廣源州蠻傳》)但當時庸懦的趙禎統治集團,卻因怕冒犯交趾,竟然拒絕了儂智高要求內屬的真誠請示。因此,在多次請附未果、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儂智高發動了這次其迅猛程度與聲勢均為宋廷始料不及的大起義,並以雷霆萬鈞之勢,不到一個月就攻陷邕州(今南寧),隨即建立了大南國——古城南寧。自立“仁惠皇帝”。繼而沿江東下,橫、貴、潯、龔、藤、梧、康、封、端諸州望風披靡,不及20日直達千里以外的廣州。正是義旗一舉,四方回響,起義大軍也從舉事時的五千人增至近三萬之眾,從而威震嶺南。其間,親臨前鋒,接連擊斃了兩個著名宋將——廣南東路鈐轄張忠及廣南東西路鈐轄蔣偕這兩個高級將領(據《太平治跡種類》)。其高超武功,在壯族人民中至今仍津津樂道。儂智高是受壯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在當今壯族地區,紀念儂智高的神廟、頌揚儂智高的傳說、追悼儂智高的活動比比皆是。
作者簡介
黃現璠,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族學家、教育家。生於1899年11月13日,卒於1982年1月18日。扶綏縣渠舊三合村人。原名甘錦英,壯族。1922年考入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6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受教於陳垣、錢玄同等名師,經預課、本課、研究院九年學習。1935年留學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研究院,導師為日本東洋史學大家和田清、加藤繁。留學期間,經師友原田淑人教授介紹,結識當時滯日的中國學者郭沫若,時常往來論學,互受切磋之益。1937年11月從日本歸國後,歷任廣西大學、中山大學、國立桂林師範學院、廣西師範學院(現廣西師範大學)等校史學教授,為我國“壯族首位大學教授”。曾先後兼任廣西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廣西大學訓導長、中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廣西師範學院圖書館館長等職。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曾先後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為廣西省桂西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廣西省人民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訪問團廣西分團副團長、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委員、“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副組長。相繼當選為廣西省第一、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1957年7月,出席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在青島舉行的“全國民族工作座談會”。1958年2月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作出決議,“罷免費孝通、黃現璠、歐百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委員職務”,從而被錯劃為中國歷史學界和壯族頭號大右派。1979年,右派冤案得以徹底平反後,黃現璠相繼當選為第一屆中國民族學研究會(後改名為中國民族學學會)顧問、《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編輯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顧問、第一、二屆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副會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1月18日病逝於桂林市醫專附屬醫院。黃現璠作品集
黃現璠(1899-1982),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民族學家、人類學家和教育家。曾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從事歷史學和民族學研究五十年,在通史、社會史、學運史、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和語言學等方面造詣頗深,貢獻卓著,成為壯學開山祖師和中國第一個民族學派“八桂學派”的開派領袖以及當代歷史學界“無奴派”創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