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外國史》

《高中外國史》

《高中外國史》,作者黃現璠,由北平立達書局出版於1933年8月,分上、下兩冊出版。其內容是力矯斯病,於材料選擇和內容安排上十分注重史事與文化的平衡,以避免畸輕畸重,偏執一端,有損於學生所學歷史知識的片面性,可說是作者對“新史學”實踐與建設的貢獻之一的成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高中外國史

黃現璠編《高中外國史》黃現璠編《高中外國史》

作者:黃現璠

類別:史學

語種:漢語

出版社:北平立達書局

出版時間:1933年

裝幀:平裝

成書背景

黃現璠在1993年7月發表的《最近三十年中等學校中國歷史教科書之調查及批評》一文中說:“中國之有歷史教科書,自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創辦中學始。自此至今(即1933年——筆者按),約三十年。在此三十年過程中,中國學術思想,一以歐風美雨之侵入;一以國體政權之改變,多所興革,花樣翻新;歷史教科書,當亦混入鏇渦,時常改遍。茲將其改編經過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帝王政治敘述時期,自光緒二十八年至民國二年(1902~1913年);第二社會文化敘述時期,自民國三年至十六年(1914~1927年);第三新史學時期,自民國十七年至現在。”帝王政治敘述時期“經時十二年,出版教科書約十三部,在此十三部著作中,一言以蔽之,‘帝王政治’而已。蓋前三部記載,全為帝王家譜,後十部雖稍改進,然大部分材料,仍偏重政治,謂之為‘帝王政治敘述時期’,誰曰不宜。本期教科書,除呂瑞廷《新體中國歷史》,夏曾佑《中國歷史》,章嶔《中國歷史教科書》外,皆無足觀。且最錯誤者,是採用日人著述為藍本,改作教科書,或直接用之為教科書。蓋本國歷史,原有其特別的目的和效用,教科書正為實現此目的工具。外人著述,無論如何,必不能準此目的。”

黃現璠於文中對呂、夏、章三氏所撰歷史教科書的推薦,主要是以體裁、內容編輯新穎為其評判標準的,而他對“採用日人著述為藍本,改作教科書,或直接用之為教科書”的現象甚感不滿,這是針對柳詒徵、吳葆誠等人借胎日人之作出世的教科學以及直接將日本富山房編纂的《中國歷史問答》翻譯後當作輔助教材而言的。例如,1902年9月,柳詒徵出版的《歷代史略》六卷,即是他在南京江楚編譯局擔任分纂之職時以日本近代東洋史泰斗那珂通世的《支那通史》(卷四至宋代止)為基然後再增輯元、明兩卷彙編而成的。次年,柳氏在南京思益國小堂講授中國歷史,用的課本即為《歷代史略》。黃現璠認為這類借日人肚子懷胎而生的歷史教科書有損於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國民教育功用,極不可取。從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教育部所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統計中可知:中國教科書最早出現於1876年,由西方傳教士翻譯西洋史而來。稍後由清人蔡爾康與英人李提摩太合譯的《泰西新史攬要》(亦名《泰西第十九周大事記》)於1895年出版,風行一時。隨後問世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以日本人著、譯、編外國史書後再“中介”到中國的為多。僅1901年至1903年,中國人翻譯出版的日本人編著的史地類書籍即達120餘種。這些譯書的流行於世一方面為章節體的形式引進以致新式中國教科學體裁的創建提供了借鑑,二方面難免造成國人對日人著述的偏愛和過多照搬的弊端。出於建設“新史學”的需要,出於對日寇於1931年製造“九·一八事變”的憤怒,特別是處在國家和民族危亡之際以致歷史教科書的功用尤關國民愛國教育的關健時期,基於這種民族、歷史憂患意識,黃現璠早就開始著手自編歷史教課書,隨後便有了他的《高中外國史》兩冊出版。

簡介

《高中外國史》由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編,由北平立達書局出版於1933年8月,分上、下兩冊。本書力矯斯病,於材料選擇和內容安排上十分注重史事與文化的平衡,以避免畸輕畸重,偏執一端,有損於學生所學歷史知識的片面性,可說是作者對“新史學”實踐與建設的貢獻之一的成果。

內容摘介

特色

先寫這點,待互動站務評審後,我再大展拳腳大刀闊斧淋漓盡致地展開寫。否則,多寫後經評審判一個詞條不符合“命名規範”,豈不浪費我的時間和精力。

黃現璠作品集

黃現璠(1899-1982),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民族學家、人類學家和教育家。曾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從事歷史學和民族學研究五十年,在通史、社會史、學運史、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和語言學等方面造詣頗深,貢獻卓著,成為壯學開山祖師和中國第一個民族學派“八桂學派”的開派領袖以及當代歷史學界“無奴派”創始人。

《中國通史綱要》
《廣西僮族簡史》
《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
《唐代社會概略》
《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
《光明日報》
《壯族通史》
《掃蕩報》
《儂智高》
《進展月刊》
《食貨半月刊》
《中國通史講稿》
《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試論“中國生活學”的構建》
《西大情緣》
《國防周報》
《五胡亂華北方民眾之抗戰》
《文化建設月刊》
《廣西師範學院學報》
《學術論壇》
《元代佃戶之生活》

《廣西社會科學》
《民族調查與研究40年的回顧與思考》
《廣西民族研究》
《風雨同舟十三年》
《中國文化史》
《漢族對外抗戰史》
《漢武為爭漢族之生存而戰》
《最近三十年中等學校中國歷史教科書之調查及批評》
《黔桂邊區教育散記》
《春秋戰國人之發現與人之平等》
《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僮族子弟》
《宋代太學生之政治活動》
《僮族在廣西的歷史分布情況》
《儂智高起兵反宋是正義的戰爭》
《土司制度在桂西》
《僮族女將瓦氏領兵抗倭》
《周代無井田制》
《壯族別稱烏滸人之探討》
《銅鼓製造及其花紋的探討》
《北宋亡後北方的義軍》

《戰國時代農奴解放與人之發現》
《漢代學術思想之三變》
《秦始皇第二之隋文帝》
《戰國時代采邑經濟之發達》
《試論西方“民族”術語的起源、演變和異同》
《明代剿倭之廣西女將》
《中國生活學——食衣住行通史》
《舊民主主義革命史稿》
《韋拔群評傳》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講稿》
《右江蘇維埃政權之建立》
《新教育》
《黔桂邊民社會組織的民主政治》
《師大月刊》
《西大學報》
《高中外國史》
《中國史講義》
《關於廣西僮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
《秦代通史》
《南宋末年河北山東義軍》

《嶺外壯族匯考》
《日本吸收中國文化史稿》
《僮瑤族史科學討論會論文集》
《元代被壓迫階級之漢南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歷史學會成立大會論文集》
《我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之探討》
《魏晉南北朝通史》
《中國殷代社會史》
《廣西民族研究參考資料》
《廣西寧明花山壁畫與岩洞葬》
《西南民族研究》
《中國封建社會史》
《中國歷史名著選讀》
《政治革命之漢代道教》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
《中國歷史文選》
《古書解讀基礎知識》
《春秋五伯無一為尊周》
《隋唐五代史》
《民國史斷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