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祖逖](/img/f/dd5/nBnauM3XwczNzITO3kTNxEjMxITM4cTM0YTMwADMwAzMxAzL5U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生平事跡
![祖逖](/img/0/300/nBnauM3X3QTM1cDN4AjNxEjMxITM4cTM0YTMwADMwAzMxAzLwY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有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恢復中原。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琅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於皇室內部自相殘殺,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現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去收復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會群起回響。”司馬睿並沒有恢復中原的打算,但是聽祖逖說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辭,勉強答應他的請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於人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辦法。
![祖逖](/img/5/d0e/nBnauM3XwQjNwUzM1EjNxEjMxITM4cTM0YTMwADMwAzMxAzLxY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祖逖的軍隊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復了許多失地。當時,長江以北還有不少豪強地主,趁中原大亂的機會,占據堡塢,互相爭奪。祖逖說服他們停止內爭,跟隨他一起北伐,對不聽號令、依附敵人的,就堅決打擊。祖逖的威望就越來越高了。劉琨在北方聽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興,說:“我夜間枕著兵器睡覺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滅敵人。現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陳留地方的豪強地主陳川投降後趙國主石勒,祖逖決定發兵進攻陳川。石勒派兵五萬援救,被祖逖打得大敗。接著,後趙的將領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韓潛又爭奪蓬陂(在河南開封市附近)城。戰鬥了四十天,相持不下,雙方的軍糧都發生了困難。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裝滿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著,運到了晉營,裝作運糧的樣子。最後又派了幾個兵士扛著幾袋米,運到半路上,故意停下來休息。桃豹在趙營內看到晉兵運來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紅,就趁晉兵休息的時候,派了大批兵士來搶。晉兵丟下米袋就逃。趙營里早已斷了糧,搶到了一點米,只能夠勉強維持幾天,但是大家看到晉營里軍糧那么充足,軍心就動搖起來了。桃豹趕快派人向石勒求救。過了幾天,石勒派了一千頭驢子裝運了糧食接濟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報,在路上設下伏兵,把後趙的糧食全部截奪下來。這樣一來,桃豹再也支持不住,連夜放棄陣地逃跑了。祖逖領導晉兵艱苦鬥爭,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全部領土,後趙的兵士陸續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晉元帝即位後,因為祖逖功勞大,封他為鎮西將軍。
![祖逖](/img/f/df5/nBnauM3XwYDNyMDN2MjNxEjMxITM4cTM0YTMwADMwAzMxAzLzY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庸的晉元帝對祖逖竟放心不過,怕祖逖勢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個戴淵來當征西將軍,統管北方六州的軍事,叫祖逖歸他指揮。祖逖辛辛苦苦收復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牽制,心裡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聽說他的好友劉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聽說晉元帝跟王敦正在明爭暗鬥,心裡又是憂慮,又是氣憤,終於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聽到祖逖去世的訊息,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傷心。 當時是晉元帝太興四年(公元321年)9月,享年56歲。
大將軍王敦聽說祖逖已死,認為天下已無人可敵,於第二年正月發動了叛亂。
祖逖雖然沒有完成恢復中原的事業,但他那中流擊楫的英雄氣概,一直被後代的人所傳誦。
成語典故
![祖逖](/img/a/8c7/nBnauM3XyUjN1ITOxQjNxEjMxITM4cTM0YTMwADMwAzMxAzL0Y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祖逖](/img/c/bba/ml2ZuM3X0QTM5YDN1YjNxEjMxITM4cTM0YTMwADMwAzMxAzL2Y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相關報導
![祖逖](/img/e/93e/nBnauM3X3EjNyUDM0cjNxEjMxITM4cTM0YTMwADMwAzMxAzL3Y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龍虎網訊】昨天上午十一多點,記者剛採訪結束回到報社,桌上電話就響了起來。“我一直都在收集《金陵晚報》報導的南京的成語,可是‘改邪歸正’和‘哀梨蒸食’的報紙沒有收集到,能不能給我提供一份?”
記者答應可以給他提供一份樣報並讓他留下地址以便郵寄時,電話那邊突然傳來了一句:“我就在瑞金路車站。”原來這位讀者此刻已經在報社樓下的瑞金路車站了。
老人說他叫金遠新,今年63歲,是南京四中的退休教師,現在住在紅山路的紅山森林公寓。昨天上午他不到十點就從家裡出發了。
金遠新退休前教了半輩子的中學歷史課,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可是他對南京的感情很深,他說這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南京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沉積。
當他從《金陵晚報》上看到了有關起源於南京的成語報導後,他感覺這是一種對南京歷史文化的挖掘整理,這些成語典故無論從文化還是歷史角度來說都是一筆重要的文獻資料。因此,從一開始他就注意收集《金陵晚報》探索南京成語之源系列報導的每一篇報導。可是由於7月13日和14日這兩天他回了老家一趟,當天的報紙沒有買,才想到了到報社來找這兩份報紙。
擊楫中流是一個比喻立志奮發圖強的成語。楫,是划船的木槳。在滾滾江水中擊楫誓師,形容要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昨天讀者魏先永告訴記者,這個成語也是起源於南京的,他說:“當年祖逖擊楫中流的地方就在南京的長江中。”魏先永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在唐代房玄齡主持編纂的《晉書·祖逖》中找到了關於這個成語的記載,“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祖逖](/img/5/bad/nBnauM3X4czM2kDN3AzNxEjMxITM4cTM0YTMwADMwAzMxAzLwc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公元311年,匈奴貴族劉曜率軍攻破西晉都城洛陽俘虜了逃跑的皇帝晉懷帝,使得西晉滅亡。這個訊息傳到南方後引起了很多愛國志士的強烈憤慨,祖逖更是義憤填膺強烈要求出兵北伐收復失地。但是由於當時晉朝的大勢已去,只有駐守在建鄴(今南京)的琅琊王司馬睿手中還有一些兵力。
於是祖逖找到司馬睿說:“現在中原的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大王應該發兵北伐,如果大王能讓我統帥我會聯合各個郡國的豪傑之士收復中原。”但是剛開始司馬睿為了保持自己的實力不願北伐,給了祖逖一個軍諮祭酒(相當於現在軍事顧問一類的官員)的官職。
在祖逖幾次進言要求北伐收復失地後,司馬睿沒了拒絕的理由只好封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是只“給千人稟(糧餉),布三千匹,不給鎧仗(武器裝甲),使自招募。”祖逖知道司馬睿沒有北伐的誠意,只是表面上應付他,但他並不氣餒,帶著自己從北方帶來的百餘口族人渡江北上。船到長江江心時,他用船槳擊打著船舷慷慨激昂地說:“如果我祖逖這次不能收復中原,那么就讓我像這滔滔的江水一樣有去無回!”祖逖渡江後一邊招兵買馬,一邊打造兵器,隊伍迅速擴大。後來揮師北上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
參考文獻
http://culture.longhoo.net/view/userobject1ai39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