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戰國“濟陰”圜錢,直徑38mm,此泉“濟陰”二字位置特殊,別於正常版,極罕見,極美品,甚為難得。
戰國晚期(約公元前3世紀)魏地濟陰所鑄。濟陰在今山西榮河境,時已為秦所占,故環錢鑄工粗疏。圓孔,無內外廓,背平素,有大小兩種。大錢徑3~3.5厘米,重7~9.5克;小錢徑2.6厘米,重為大錢之半。今大小錢皆罕見。又,秦占魏後,又曾鑄“皮氏”、“平原”兩種環錢,但近絕傳而為古今泉譜所不錄。
歷史

“濟陰”,地名,在今山西省榮河縣境。戰國時本屬魏邑,後為秦國占領,曾鑄造過一種面文“濟陰”圓孔圜錢。該泉鑄工不精,無內外郭,背平素。錢徑3.2至3.5厘米,枚重8克左右。亦見一種小型的“濟陰”圜錢,泉徑僅2.6厘米,重6.5克。昔日張書馴先生曾收藏一枚面文傳形之“濟陰”圜錢。鄭家相先生曾有文字記述:“此圜金‘陰’字反書在右,

濟陰傳形正面35毫米8克
—關漢亨著《中華珍泉追蹤錄》。